約翰·博納
約翰·博納
約翰·博納,男,在俄亥俄州一座小鎮出生,共有11個兄弟姐妹,由於家境貧困,他不得不半工半讀,花了6年時間才讀完大學。1990年,約翰·博納首次當選為共和黨眾議員,此後經過多年曆練,終在2006年成為共和黨眾議院領袖,開始率領黨內同僚謀求擊敗民主黨,重奪眾議院控制權。
2015年9月25日,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25日宣布辭職。
而今,博納被共和黨的大勝帶到了聚光燈下。共和黨確定眾院奪權的消息甫一傳出,奧巴馬即與約翰·博納通了電話,表示期待與他及共和黨合作,今後將儘力尋求兩黨間的共同點;2011年1月,約翰·博納正式從前任女議長、民主黨人佩洛西手中接過專用木槌,正式開啟自己的議長生涯。在此大位之上,他還能創造多少佳績,外界正拭目以待。
博納榮登《時代》2010年11月15日封面
他的黨內密友說,有兩種情況博納最易動情,一是提及自己的家庭出身,一是闡述自己的價值理念,事實證明的確如此。在2010年11月2日深夜發表勝利感言時,當說起少時在家裡經營的小酒吧打雜、在課餘時間打工的經歷,博納聲音顫抖,不得不低下頭將眼淚強忍回去。
但在過去四年中,這位“愛哭鬼”作為反對派領袖,在對民主黨的打擊上毫不手軟。奧巴馬執政后,美國白宮和國會參眾兩院全部為民主黨控制。博納與參院共和黨協調一致,提出的策略就是反對一切民主黨支持的法案和條款,哪怕是共和黨首先提出的內容。
美國家喻戶曉的博納三大壯舉是:2009年初,國會民主黨推動7870億美元經濟刺激法案時,他將厚300頁的法案文本當眾扔在地板上以示抗議;在醫改法案投票前高喊“見鬼!不!”,“No黨”因此而得名;在碳排放交易體系草案的討論中,利用自己少數派領袖的優先權力,將規定的兩分鐘闡述理由時間“發揮”到一小時,對草案逐條逐句批判。
曾與博納共事的前共和黨督導(whip)沃克,說少數黨的終極目標就是變成多數,最主要途徑就是攻擊多數黨政策。雖然明知多數黨一定會把自己的法案推動投票“過關”,但最令他開心的是,多數黨往往是垂頭喪氣地勝利;少數黨卻把對方批得體無完膚,雖敗猶榮。
2010年的中期選舉,博納帶領共和黨實現了這一目標:從民主黨手中奪取63個席位,是1948年以來眾院歷史上最多的一次,共和黨一舉翻身。
成為議長,博納對民主黨的態度是否會發生改變?答案是肯定的。深諳政治之道的博納,最為人道的其實並非尖酸刻薄的批評,反倒是商人本性,使他往往能彌合黨派分歧,促成妥協,“國會商務部長”或“交易商”(deal maker)正是他的綽號。
在2001年的布希政府時期,作為眾院教育委員會主席,博納與參院的民主黨人愛德華·肯尼迪合作,最終推動通過了旨在提高教學質量的《有教無類法案》。法案為州政府注重教育質量提供激勵,並為少數和貧窮家庭提供更充裕的獎學金。
但妥協並不意味放棄原則。在中期選舉前他寧可成為兩黨眾矢之的,也要投票反對針對中國匯率問題的“萊恩-莫菲”法案。至少在高效精簡的政府與自由貿易這兩點上,博納自始至終。
美國媒體2010年11月3日報道,美國共和黨在這次中期選舉中贏得了眾議院控制權。共和黨領袖約翰·博納或將接替民主黨議員佩洛西擔任眾議院議長。博納成為了眾議院象徵最高權力--議長的領跑者,達到了其個人政治生涯的巔峰。
當共和黨確定奪下眾院控制權后,該黨眾院領袖約翰·博納情難自禁,發表勝利感言時有長達一分半鐘都在與自己即將奪眶而出的眼淚作鬥爭。
“淚光閃閃”的博納就以這樣的方式闖入了更多人的視野。按照國會章程,2011年1月新一屆國會開始運作后,博納將以多數黨領袖的身份出任眾院議長一職,躍升為地位僅次於總統和副總統的美國政壇“三號人物”。
眾院議長是美國權力最大的官員之一。美國憲法規定,一旦總統發生不測,議長是排在副總統之後的第二繼任人。在日常工作中,議長控制著眾院的議程安排,而且由於任何與撥款有關的法案均須先由眾院提出,議長實際上掌控著美國政府的財政大權。
約翰·博納工作照
博納的父親經營一家小酒館,主顧多是過路的卡車司機和附近的藍領工人。從8歲開始,博納便在自家開的酒吧里乾擦地板等粗活。用博納話說,後來他對“進門來的什麼樣的混球都能應付”。1968年高中畢業后,博納加入美國海軍,但不到3個月就因健康原因退役。
1977年,博納在辛辛那提市的澤維爾大學畢業,取得了商科本科學位,成為家中第一個大學生。大學期間,為了支付學費,博納曾當過清潔工。畢業后,他進入當地一家小型包裝塑料企業Nucite Sales,老闆去世后,他從其遺孀手中買下公司繼續經營,最終成為這家企業的總裁。
1985年,博納正式進入政壇,在俄亥俄州擔任了5年眾議員后,他當選為國會眾議員。1994年,博納成為當時眾議院少數黨(共和黨)領袖金里奇的主要助手,參與制定了名為“和美國的合約”的競選計劃,幫助共和黨成功奪回失去了40年的眾議院控制權。
在紐特·金里奇的提攜下,1995年到1999年,博納成為國會眾議院共和黨大會主席。1998年共和黨在國會選舉中失敗,他也於次年丟掉了眾議院共和黨大會主席的職位。但是和金里奇選擇辭職不同,他堅持留了下來。
在共和黨的小布希入主白宮之後,博納從2001年到2006年擔任眾議院教育與勞工委員會主席。通過和民主黨人合作,他推動通過了在美國歷史上具有重要意義的教育改革法案《不讓一個孩子落後法案》(也有翻譯成《有教無類法案》)。
2015年9月25日,美國眾議院議長約翰·博納25日宣布辭職。
國會醜聞
2010年11月2日晚,他在國會致辭中談起自己卑微的出身,和10歲時在父親的小酒館里干粗活擦地板的經歷,激動的博納含著淚說:“我一輩子都在追逐美國夢。”2010年的中期選舉中,博納共接受3600萬美元捐款,居眾院之首。他的資助人包括高盛、谷歌、花旗、聯合包裹、雷諾茲煙草公司等。
1990年,在當選國會眾議員第一年,博納就與其他6名共和黨眾議員發起了“國會花費醜聞”調查。2006年中期選舉中,博納被推選為眾議院共和黨領袖,接替因洗錢醜聞下台的湯姆·迪雷。之前,博納與他們的聯繫也有著厚厚的案底:當選眾議員不久,他把自己與說客的常規會議稱作“周四小組”(Thursday group);1996年,煙不離口的博納在眾院當眾向支持者派發來自煙草公司的政治捐款支票(當時屬合法);2000年至2007年,博納有45次乘坐公司提供的專機,另有41次差旅費用由公司部分贊助;過去18個月,博納在酒店、高爾夫俱樂部上的花費超過12萬美元。
立志改革議會
2010年,博納曾說會竭盡全力推翻醫保改革。2010年11月2日,博納表示共和黨人願意和奧巴馬總統合作,前提是奧巴馬願意改變自己政策的方向。
博納還建議改革眾議院運作方式,“我們新的多數派將以新的方式行事,這是此前兩黨都未曾做過的。”
他指責民主黨缺乏透明和包容性,在佩洛西領導下,大部分法案由一小群領袖擬訂,隨後交給大家投票,修改的可能性很小。博納承諾,公眾將可以密切監督立法進程,例如,在投票前通過網路公開草案3天。
遭到鄉親反對
在他的家鄉俄亥俄州,一個名為“藍色美國”的組織,公開指責博納對中國匯率問題的立場違背美國人的利益,並號召當地選民反對博納。
2010年9月,美國民主黨眾議員蒂姆·萊恩要求就一項議案進行投票,該議案要求針對中國匯率政策採取強硬立場。雖然不少共和黨人站在萊恩一邊,但博納明確反對。
2010年9月23日,博納代表共和黨陣營發布了名為“向美國承諾”的計劃,將焦點集中在就業、政府開支、稅收以及社會等問題上,但拒絕涉及匯率問題。2001年7月眾議院表決《反對延長給予中國正常貿易關係》議案時,博納投了反對票。
讓眼淚飛
對於縱橫政壇二十多年的“新科”眾院議長而言,流淚或許是情景所需,或許是性情所至。然而,令博納哭泣的話題總是相同,即有關市場經濟、個人自由和家庭責任等共和黨堅信的價值觀日漸喪失
特約撰稿 郝願
對於縱橫政壇二十多年的博納而言,流淚或許是性情所至,或許是情景所需。然而,令博納哭泣的話題總是相同,即有關個人自由、市場經濟和家庭責任等共和黨堅信的價值觀日漸喪失。“我珍重這些觀念,以身踐行。選舉共和黨奪回眾議院多數席位時,博納抽泣著說:“這是我畢生追求的美國夢。”
鄉村俱樂部紳士
緣於早年從商經歷,博納篤信市場經濟,對任何形式的政府監管深惡痛絕。中期選舉,他痛批民主黨推行的經濟刺激計劃和醫療改革法案,稱華盛頓的左派作為與美國現實脫節,違背市場經濟自由競爭精神。為贏得選民支持,博納總把自己的平民出身和創業艱辛掛在嘴邊。他告訴人們,自己從小在父親經營的小酒店打工,全靠上夜班的收入讀完大學,還“傾盡心血辦了一家小塑料公司”。“當看到華盛頓如此脫離現實,我填上名字,參加競選!”
實際上,混跡國會20年、兩度打入共和黨領導層的博納絕非他所描述的華盛頓“局外人”。他身上幾乎沒有任何出身草根階層的痕迹。痴迷高爾夫的博納皮膚曬得黝黑,抽駱駝香煙,穿著精緻考究,往來非富即貴。在民主黨看來,博納不是中低收入勞工階層的代表,而是最不值得美國民眾信賴的共和黨政治派別的化身政治保守、與利益集團勾結的富豪。
在眾議院開會,煙癮大的博納從來坐不住,每隔一小時就要偷偷溜出來抽煙。生活中,他被遊說集團的說客包圍,搭乘企業私人飛機出行是家常便飯。2007年國會欲出台法案禁止企業贊助議員旅行,因為博納阻撓不了了之。中期選舉季,各利益集團共為博納的40次旅行贊助15.8萬美元。代表共和黨發表勝利演說前幾個小時,博納在國會附近的義大利餐廳與四十多位親密朋友和顧問聚會,其中大部分是銀行、保險公司和其他大公司的說客。
博納生活精緻,他舉辦的聚會以奢華著稱,選址通常在海濱度假村,來賓可以免費打高爾夫球。他愛用古龍水,每天親自洗滌、熨燙襯衫。看到別人不修邊幅,他總忍不住打趣。政治漫畫家因此把博納描繪成一個在鄉村俱樂部流連忘返的政客,高爾夫球、黝黑皮膚和說客集團成了他的標籤。以他為代表的共和黨保守派是各利益集團的忠實捍衛者。支持私營企業、痛恨稅收和最低工資、反對政府監管是他們的天生秉性。他們堅決擁護前總統喬治·W·布希的所有政策,反對貝拉克·奧巴馬的一切。
當然,博納偶爾也會偏離共和黨基調,在移民和貿易等問題上的立場堪比美國商會。但這並不能說明他是中間派或溫和派共和黨人。“我在國會有最保守的投票紀錄,”他說:“但我從不把它別在袖子上或當面摔給別人。”
走政治鋼絲繩的老手
沉浮國會20年,博納在兩黨輪流坐莊之間閱盡黨派鬥爭和政治暗戰。他曾經是共和黨保守派元老紐特·金里奇的手下幹將。金里奇1995年至1998年任眾議院議長時,博納目睹了共和黨如何在國會阻撓民主黨政府運轉,因此導致政治癱瘓並失去民心,最終輸掉總統選舉。博納也參與過共和黨和民主黨罕見的跨黨派合作。在前總統布希任期內,博納服務於民主黨元老愛德華·肯尼迪主持的教育改革項目。
如今出任眾議院議長,博納面臨的主要挑戰仍然是如何用好黨派鬥爭這柄雙刃劍。博納需要向包括“茶黨”在內的保守政治勢力證明,自己願意挑戰奧巴馬政府和民主黨、有能力維護共和黨堅信的“大市場、小政府”原則。博納正式出任眾議院議長之前,共和黨已明確將從3個方面向民主黨發起攻勢,即在眾議院發起撤銷醫療改革法案、削減政府預算以及控制財政赤字上限的投票。
然而,在民主黨仍然控制參議院多數席位的情況下,共和黨的上述“挑釁”行為無望成功立法,最有可能的結果是引發曠日持久的國會僵局和政治癱瘓。這樣一來,主動挑起黨派鬥爭的共和黨可能成為眾矢之的,在2012年的總統選舉中再次失去選民支持。由於黨派鬥爭形勢複雜,博納在當選之後謹言慎行。儘管聲稱“對我們的原則決不會妥協”,但關於將如何削減預算以及限制赤字,博納遲遲沒有表態。
共和黨的籌款機器
博納的成功被歸結為他的勤奮和在大家庭成長習得的過人“情商”。博納出身於俄亥俄州雷丁市的一個藍領家庭,父親是一家小酒店的老闆,母親早年在餐館打工。全家12個孩子中,博納排行老二,從小就和哥哥鮑勃一起安排兄弟姐妹收拾家務、照看生意。
“一大家子在一起不難學會妥協,”哥哥鮑勃回憶說,“約翰總有辦法勸別人幹活。”博納也身體力行辛勤工作。他在父親的酒店打雜。為了送周日早報,他星期天清晨3點就起床,到6點的時候暫停投遞,只為參加天主教堂的彌撒。他打各種零工,開過推土機也修過房頂,儘管不得不為此克服自己的恐高症。只有每年橄欖球賽季到來時,身為高中校隊成員的博納才會停下手中活計,全心投入比賽。博納當年的教練蓋里·福斯特誇他是個勤奮工作的團隊領導。
然而,沒人料到博納能取得今日的成功。在學校,他算不上好學生,高中畢業后找了一份看門人的工作。哥哥鮑勃認為,如果不是為了追求妻子黛比,博納根本不會上大學。“要接近黛比,他得受教育,”鮑勃說。博納報名澤維爾大學夜大,一讀就是7年。1977年大學畢業后,他在一家塑料公司工作,從銷售做到董事會主席和合伙人,從打工小子變成百萬富翁。博納與黛比喜結連理,兩個女兒如今都已長大成人。新國會1月5日開張第一天,博納在妻女矚目下接過議長槌,作為眾議院議長發言感謝家人支持,再次眼淚漣漣。
博納會成為怎樣的眾議院議長?他將如何影響共和黨和美國政治面貌?第112屆美國國會任期伊始,回答上述問題或許為時過早。美國《時代》周刊報道認為,概括博納的從政風格一個字足矣“錢”。博納可謂共和黨的“籌款機器”,中期選舉季,他為共和黨籌得4600萬美元。他忘不了欠著別人人情,也清楚記得誰欠著自己。
共和黨眾議員蒂姆·墨菲沒有向共和黨全國委員會捐款。當他就能源問題向博納尋求支持時,被反問道:“我為什麼要幫你?”第二天,墨菲就捐款3萬美元,支持這個致力於幫助共和黨人競選眾議員的機構。眾議院就奧巴馬政府的經濟刺激計劃投票,溫和派共和黨人約瑟夫·曹(音)投了反對票,第二天他的競選團隊收到博納的5000美元捐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