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國陸軍元帥、伯爵,英國軍界實力派人物。曾任皇家工程兵軍官。1883年在中東服役。1892年成為埃及陸軍總司令。1898年在恩圖曼鎮壓馬赫迪蘇丹軍,成為該國總督,阻止了法國在蘇丹的擴張。第二次布爾戰爭中,採取燒殺等殘酷手段,鎮壓游擊隊,1902~1909年在印度任職期間,因與印度總督寇松爵士發生分歧,導致總督辭職。1914年起任陸軍大臣,未經內閣同意,獨斷專橫,招募大批志願兵,迅速擴充英軍。后乘巡洋艦前往俄國途中遭到德國潛艇攻擊,艦沉溺斃。
霍雷肖·赫伯特·基欽納(Horatio Herbrt Kitchener,1850.06.24—1916.06.05年)綽號首領、王中王。陸軍元帥。喀土穆伯爵。管理天才,英國歷史上最具影響力的名將之一。以殘酷無情、傲慢自負和鎮壓蘇丹起義、結束布爾戰爭和
一戰前組建300萬大軍而聞名。
1890年
生於愛爾蘭凱里郡的利斯托兒一個英國軍官家庭 ,早年曾在
瑞士求學,後來考入伍爾維奇軍事學院,畢業後任皇家工程兵軍官,
普法戰爭期間以志願兵加入法國軍隊。1874年起在被英國陸軍派到
巴勒斯坦、
埃及和
塞普勒斯繪製地圖,期間掌握了
阿拉伯語。1882年年底被派往
開羅擔任一個埃及騎兵團的副指揮。1884年,基奇納作為情報副官參加了
加尼特·約瑟夫·沃爾斯利解救
查理·喬治·戈登的軍事行動,雖然他表現出色,但
遠征軍趕到時
戈登已經隕命。後來在
桑給巴爾服役一段時間后回到蘇丹,1886年任英國紅海領地總督(駐蘇丹薩瓦金),他性情孤傲冷峻,組織策劃一絲不苟。1888年1月17日,他的部隊在於
馬赫迪將軍的手下奧斯曼·丁加的戰鬥中被打敗,基欽納臉部負傷。不久,他在開羅擔任短時期的副官,1892年他被任命為埃及陸軍司令,即“首領”。但此時他在英國陸軍中的軍銜只是上校。他通過艱苦的組織工作,把埃及陸軍變成一支富有戰鬥力的部隊,天天鼓動
倫敦的頭頭們重新奪回蘇丹,因為蘇丹已被反英的馬赫迪武裝佔領。他的請求終於在1896年被批准。
頭領基欽納
“ 如果勝利是絢麗的花朵,運輸則是花的梗莖,沒有梗莖的鮮花無法盛開…同馬赫迪亞的戰爭主要是一個運輸的問題。” 基奇納對現代戰爭的理解可謂深刻。自古以來,埃及進入蘇丹的主要路線是
尼羅河的水道。尼羅河在蘇丹北部的河道呈“之”字形,蜿蜒一千公里,其間有3道落差瀑布阻隔,水位低的時候便無法通行。基奇納主持修建了一條350公里長的鐵路,穿過大片荒漠,直達尼羅河“之”字形河道南端的阿布哈馬德,這條鐵路於1897年竣工。接著基奇納又沿著尼羅河修建了200公里鐵路,抵達柏柏爾城,此去奧姆德曼僅400公里。這段鐵路直到現在都還是蘇丹的運輸幹線。雖然反攻蘇丹完全是
大英帝國的軍事行動,對外卻以埃及政府的名義,而全部軍費由埃及政府承擔。在1896年他率領2.5萬英埃軍隊沿尼羅河而上,靠一艘內河炮艇進行補給。一邊修路一邊前進。1896年9月21日佔領唐戈拉,1897年8月7日到達阿布·哈米德,1898年4月7日擊敗了奧斯曼·丁加的馬赫迪武裝。接著又在
阿特巴拉河大敗阿卜杜拉哈里發,1899年9月2日,他在思圖曼戰役擊敗5.2萬蘇丹馬赫迪軍隊,以傷亡五百的微弱代價殺死馬赫迪武裝一萬多人,在歷史上第一次實用了
機關槍這種威力極大的
步兵武器,最終進入
喀土穆,並毀壞了蘇丹領袖馬赫迪的屍體,這件事即使在英國也被認為不夠騎士風度。但
維多利亞女王認為他給戈登報了仇,還是封他為“喀土穆男爵”,以表彰他克服蘇丹的戰功。在起義者反攻期間,漢克托·麥克唐納在激烈的戰火中熟練的指揮部隊改變行動方向,從而避免了一場災難。他們繼續向河流上游推進,9月份到達蘇丹南部的
法紹達,他們遇見一支由讓·B·馬爾尚率領的人數不多的法國軍隊。11月3日他以戰爭相威脅,迫使法國人後撤(
法紹達事件)。這件事使他在在英國聲望大增。
他重建了喀土穆,使之成為蘇丹英埃政府的中心,基奇納治理蘇丹期間,致力於教育改革,創立“戈登紀念學院”面向社會各階層招生。1924年,戈登紀念學院和其他幾所機構合併,成為
喀土穆大學。這裡培養了大批當地精英,蘇丹獨立以後的幾屆政府總理,都從這裡畢業。基奇納貫徹信仰自由的原則,重修喀土穆大清真寺,按照穆斯林的習慣將星期五作為法定假日。基奇納甚至嚴厲禁止基督教會發展穆斯林入教。
基欽納元帥
在擔任蘇丹總督一年後,1899年12月,基欽納又被維多利亞女王派到
南非擔任陸軍元帥弗雷德里克·羅伯茨爵士的
參謀長,參與指揮第二次布爾戰爭,1900年1月10日,他指揮部隊到達
開普敦,2月11日他制定了從側翼包圍南奧蘭治自製邦的基地計劃。2月18日指揮了帕爾德堡之戰,這次代價巨大的對克龍傑的基地的突襲並未成功。但克龍傑不得不於2月27日投降。基欽納的計劃和組織工作對保證英軍成功的通過
布隆方丹(3月13日)到達
約翰內斯堡(5月31日)和
比勒陀利亞(6月5日)起了很大作用。1900年9月1日,英國宣布兼并
德蘭士瓦,並宣稱戰爭結束,剩下的就是對付游擊隊的反抗了。11月羅伯茨回國接替沃爾斯利任英國陸軍總司令后,基欽納繼任駐南非英軍司令,在戰爭的最後階段,他為了很快擊敗了布爾人,消滅游擊隊,不惜採取一切殘酷手段並在南非大肆燒殺,摧毀布爾人的農場,建立
集中營關押平民(此乃集中營一詞在歷史上第一次正式出現),最終征服南非。 雖然他在
非洲的所做作為受到很多人的譴責,但他依然被英國捧為民族英雄。1902年回國后被封為
子爵。
基欽納徵兵海報--召喚
他謝絕了在
陸軍部任職的邀請,隨即出任
印度陸軍總司令,負責重整印度陸軍,1903年曾派
榮赫鵬上校帶兵3000攻入拉薩,簽訂《
拉薩條約》。但他與印度總督
喬治·寇松不合,1905年,兩人雙雙被
解職回國。1909年9月成為
陸軍元帥,他沒有接受印度總督的職位,但1911年9月至1914年8月任埃及總督,統治埃及和蘇丹。1914年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后回國任陸軍大臣,晉封伯爵,升為元帥。在各主要交
戰國領導人中,只有他認識到這此戰爭將是長期的(他認為最少要三年),不顧英國的海軍傳統,迅速得徵集一百萬
志願軍作為職業軍人進行訓練,使之成為嶄新 基欽納軍,多虧他的遠見卓識,才能保證英國有大量人員與德國干到底。但他不適應協調工作,工作遇到一定障礙。1916年6月4日,在
下議院接受質詢。當反對黨議員抨擊他對戰爭準備不足時,基奇納披露他在戰前就向美國軍火商下了兩百萬支步槍的訂單,現在已經有50萬支交貨。議會200多名議員起立鼓掌,而反對黨領袖喬治-阿瑟爵士親自向基奇納表示感謝。1916年,這位冷血元帥乘船去俄國商討英俄合作之事,途中觸雷身亡。
基欽納沉默寡言、態度嚴肅、勇猛如獅、出師必勝,他一旦制定好計劃,確定了作戰方案,就會集中心思運用他那驚人的才幹,鎮定指揮,他決不會再三心二意地去與人討論、向人諮詢。在著名的南非之戰中,基欽納率領他的駐軍出發時,除了他的參謀長外誰也不知道要開赴哪裡。他只下令,要預備一輛火車、一隊衛士及一批士兵。此外,基欽納聲色不動、滴水不漏,更沒有拍電報通知沿線各地。那麼,他究竟要去哪裡呢?士兵們也不知道。戰爭開始后,有一天早晨6點鐘,他忽然神秘地出現在卡波城的一家旅館里,他打開這家旅館的旅客名單,發現幾個本該在值夜班的軍官的名字。他走進那些違反
軍紀的軍官的房間,一言不發地遞給他們一張紙條,上面簽署了自己的命令:“今天上午10點,專車赴前線;下午4點,乘船返回倫敦。”基欽納不聽軍官們的解釋和辯白,更不聽他們的求饒,只用這樣一張小紙條,就給所有的軍官下一個警告,起到了殺一儆百的作用。
基欽納將軍有無比堅定的意志和異常鎮靜的態度,但他深知自己在戰時所負有的重大使命。因此,他為人處世嚴謹而端正,公正無私,指揮部下時也從不偏袒,做任何事情非至成功決不罷手。從這些地方,就可以看出基欽納的魄力和抱負。
基欽納將軍並不看重他人的頌揚,更不接受部下的阿諛奉承。他從不狂妄自大,在他看來,做人處世應該摒棄名利之心。基欽納將軍做任何事從來胸有成竹,他凡事都能冷靜而有計劃地去做,因此事事馬到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