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二代
父輩為藝術家的人群
藝二代,顧名思義就是“藝一代”的子女,他們是令旁人羨慕不已的一群人,從小經常出入美術館,看父輩在工作室鋪展畫卷、潑墨揮彩,聽父輩的藝術家朋友們聊靈感……天生享有父輩給予的種種“福利”;與此同時,他們又是格外身肩壓力的一群人,害怕被外界頻頻拿來與父輩比較或是被誤會成憑藉父輩的名聲而優先入行。他們清楚地意識到,自己面對著別樣的挑戰:要想突破與超越父輩,必須努力署下屬於自己的名字。
•圖片說明:左圖為油畫家羅中立之子羅丹的油畫《長亭晚2》。羅丹與以寫實油畫《父親》聞名的父親羅中立形成了截然不同的藝術風格。他喜歡用波普式的色彩進行富於張力的表達,作品往往有著艷麗的色彩、生動的表情、誇張的透視、戲劇化的效果,洋溢著年輕一代的朝氣
“藝二代”絕非貶義詞,“他們繼承的不是物質上的財富,而是精神上對於藝術理想的追求,像是在藝術道路上衝鋒陷陣的子弟兵。”
“藝二代”不是一個討喜的標籤,很容易讓人將其與“富二代”、“星二代”等“X二代”標籤聯繫在一起,彷彿他們繼承的是不勞而獲、坐享其成,可以父輩作靠山,毫無後顧之憂、信心滿滿地前行。而事實上,“藝二代”繼承的或許不過是淵源的藝術“家學”。
父輩的滋養、家庭的熏陶讓他們有了良好的藝術啟蒙他們有著得天獨厚的藝術資源,父輩的口傳心授、耳提面命讓他們更容易獲得藝術最直接的感悟,少走了很多彎路。但同時,父輩的大師身份也成了他們難以言說的重壓,如何能在父輩的聲望中“突圍”而呈現自我本色也成了他們終身思考的問題……
新瓶裝舊酒的“藝二代”
新瓶裝舊酒的“藝二代”指的是藝二代繼承或出於自己的興趣繼續從事與父輩相關的藝術創作的現象。這並不是新鮮的事情,其實古往今來,這種現象一直都存在,只是現在我們用“藝二代”這個特定詞來重新定義和概括,在古代“子承父業”是很普遍的,像東晉的王羲之和王獻之、唐代的李思訓和李昭道、清代的王時敏和王原祁等等都是“藝二代”現象。古代的“藝二代”基本上都是繼承家學,在藝術風格和表現方式上都有很大的相似之處。
生活在父輩光環下的“藝二代”
每個成功的人士都不希望自己的子女從事自己的行業,因為他們甚至其中的艱辛和痛苦,藝術家也不例外。藝二代的父輩大多是成名的藝術家,在某一領域屬於傑出的人才,藝二代們追隨父輩踏上藝壇,從某種程度上也是勇氣的表現。因為不論他們願意不願意,既然走入了這個圈子,總是或多或少地會受到父輩盛名的影響,長輩畫家的提攜幫助、同輩畫家的敬仰羨慕、社會各級組織和機構的熱捧、收藏者們的慕名而來……
超越父輩是“藝二代”們的集體夢想
擺脫父輩光環,成就自己事業,也就成為了藝二代們的集體夢想,不管最終結果是否實現。由於父輩的光環,藝二代們的藝術之路既承受著壓力,也充滿了機遇。
之所以說是一種壓力,是因為藝二代從出入藝壇就被受到人們的高度期待,同時父輩的光環也在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無形之中藝二代背負了壓力。之所以說是動力,是因二代們從小接觸的都是藝術界接觸的人物,對於藝術的也是也受到父輩的認識,在某種程度上,他們擁有一條捷徑,這是平常人所不擁有的。同時也給他們提供了更多的機遇。
可能很多藝二代被問到與自己父輩的比較時,很多人會說:“我只要做真實的自己”,但是在他們的內心潛意識中,超越父輩一直是他們的夢。
走出父輩光環“藝二代”
為了實現對於父輩的超越,“藝二代”們選擇了兩不同的道路:一種是繼承式的超越,另外一種是突破式的超越。
繼承式的超越,就是從研習父親的創作開始,從中汲取藝術的應驗,根據自己的天資和生活閱歷,最終形成自己特有的藝術風格,像作為李可染大師的兒子和學生的李小可,在受到父親影響的同時,沒有完全遵循可染大師的創作模式,而是師其心而不蹈其跡,他的山水畫創作展示出新的藝術格局。李苦禪的次子李燕,自幼跟隨父親學畫,繼承家學,功底深厚。他的畫題材廣泛,也不拘泥一種風格;而他的人物與動物畫則獨具人格化,開創新風。
而突破式的超越,是“藝二代”們不追隨父輩,而是另闢蹊徑,最終試圖完成對父輩的超越。例如靳尚誼是中國新時期油畫領域的領軍人物,而他的兒子靳軍的藝術之路則相對多元,他是央美設計學院的教授,目前正經營著久畫廊;周春芽是當代藝術“四川畫派”的重要代表,女兒周褐褐主攻的方向則是服裝設計。
雖然藝二代現在成就有限,與父輩有很大差距,背負著種種壓力,但是他們依然執著的走在藝術之路上,這是值得我們鼓勵和學習的。
當然並不是所有的藝二代都有志於藝術的突破,也有一部分人,他們憑藉著父輩的光環在藝術圈裡佔據著一席之地。
資深藝術評論人江維全則指出“80后”“藝二代”有別於傳統“藝二代”的優勢,在觀念上。首先,由於西方當代藝術思潮不斷湧入,‘80后’‘藝二代’可以拋卻傳統小作坊式的‘家學’、‘父傳親授’模式,他們有多元化的藝術觀念吸收途徑,如網路、手機、新媒體等,也對他們的藝術知識結構產生長遠影響。在他們身上,最有可能實現西方現代藝術元素與中國古韻的完美融合。此外,由於社交網路的擴大、交通條件的優越,他們有機會從小就大量接觸畫界名人和藝壇名家,能夠采眾家所長—這些優勢,既超越了古代的‘藝二代’,又是常規意義上的‘富二代’所不能比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