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抗幣的結果 展開
- 抗幣
- 抗日戰爭時期發行的貨幣
抗幣
抗幣
“抗幣”也叫“邊票”、“邊幣”,是指在抗日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各抗日根據地所發行的貨幣。
公元1940年一1945年,華中、蘇南、蘇中、蘇北、淮南、淮北、鄂豫皖、皖中、浙東等敵後抗日根據地印
制鈔票。
民國三十四年(公元1945年)華中銀行貨幣,淮北地方銀號市,淮南銀行發行一角、五角、一元、五元、十無、百元六種;華中抗日根據地蘇中行署江淮銀行在1941一1945年發行票值二角、五角、一元、五元、十元、二十元等紙幣。圖案和雕版都精緻。1945年在浙江餘姚的梁弄成立浙東銀行,並在三北地區(慈溪、鎮海、餘姚之北)設分行發行一元、五元、十元、和五十元四種;小面值的一角、二角和五角三種。
華中銀行抗幣一般均為六級,黃金1克左右
1937年7月7日盧溝橋事變爆發,拉開了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的序幕。1941年1月,中共中央軍委發布命令,在蘇北鹽城重建新四軍軍部,任命陳毅為代軍長、劉少奇為政治委員,新四軍共轄7個師及浙東縱隊。為了發展生產,擴大商品流通,粉碎敵人的經濟封鎖,改善抗日根據地人民的生活條件,新四軍於1942年4月10日成立了鹽阜銀行。由於鹽阜地區距離上海較遠,交通不便,各種原材料的採購非常困難、特別是印鈔的紙張需求量大,時常出現紙張短缺現象。為了解決這一問題,便就地取材,用當地盛產的桑樹皮作原料,
![抗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f/9/mf91e64e23e010c49d1a4efde1d653c47.jpg)
抗幣
在非常艱苦的條件下,中國共產黨領導各抗日根據地軍民自力更生、艱苦創業、發展經濟、保障供給,先後建立了數十個銀行等金融機構,發行了自己的貨幣。華北、西北地區各根據地銀行發行的貨幣稱為“邊幣”;華中地區各銀行發行的貨幣稱為“抗幣”;華南地區根據地銀行等發行的貨幣也有被稱為“代用券”、“地方流通券”的。這些貨幣也可以統稱為“抗幣”。
陝甘寧邊區發行有延安光華商店代價券、陝甘寧邊區銀行邊幣和陝甘寧邊區貿易公司商業流通券三種貨幣,共幾十種版別。晉綏抗日根據地發行有興縣地方農民銀行幣和西北農民銀行幣。在晉察冀抗日根據地,晉察冀邊區銀行先後發行了不同面額及版別的晉察冀邊區銀行幣54種。此外,晉察冀邊區第七行政區、冀中第五行政區、冀中各縣、河北寶坻縣以“合作社”、“銀錢局”或縣政府的名義發行過流通券。在晉冀魯豫抗日根據地,冀南銀行和魯西銀行在抗日戰爭時期,共印製了冀鈔22種、本票8種、魯鈔36種、定期流通券23種。浙東抗日根據地還發行了小面額的金屬抗幣……據不完全統計,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抗日民主政權在1937年至1945年間共發行各種形式的“抗幣”600餘種。這些貨幣為支援抗日戰爭、發展根據地的工農業生產、活躍農村經濟、改善人民生活、穩定根據地的金融,都發揮了重要作用。
當時各根據地物資極為匱乏,由於印刷技術水平不高,各種“抗幣”印製得不太精緻,大多比較粗糙,好品相的不多見。抗幣發行範圍不大,加上頻繁的戰事、動蕩、遷移等原因,存世數量越來越少,這就決定了其投資前景非常廣闊。
在很長一段時間裡,“抗幣”並不太引人注目,其收集者也僅限於一些博物館和革命紀念館等單位。目前“抗幣”已引起越來越多紙幣收藏家的重視,國內不少有遠見的紙幣收藏家把投資熱點逐漸轉移到“抗幣”上來。
![鄂邊區建設銀行壹仟圓豫正面](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4/d/m4da7a9ca81de1a8a59d495c7e218ae59.jpg)
鄂邊區建設銀行壹仟圓豫正面
豫鄂邊區建設銀行:1940年9月豫鄂邊區召開了軍政代表大會,大會通過了建立豫鄂邊區建設銀行的決議,籌建印鈔廠,印刷發行邊區人民自己的貨幣,以適應對日作戰經濟上的需要。1941年初,豫鄂邊區政府在湖北京山小花嶺成立豫鄂邊區建設銀行,隸屬於邊區財政處領導,發行“豫鄂邊區建設銀行幣”面值十一種,流通於豫、皖、鄂三省交界的大別山根據地。
![抗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1/4/m14aa76dc0da91059a374b47f047e15f7.jpg)
抗幣
晉察冀邊區銀行:在黨中央和邊區政府的領導下創建的晉察冀邊區銀行是敵後抗日根據地的第一家銀行,在開展對敵貨幣鬥爭,扶植和發展邊區經濟,保證軍需,支援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等方面,作出過重要貢獻,在我國金融發展史上有著光輝的一頁。晉察冀邊區銀行所發行的貨幣一直沿用到1948年12月人民幣發行流通之前,是人民幣的直接先祖之一。
![徠抗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3/3/m3335ec835c8c4b8a0ee4d93758b1822d.jpg)
徠抗幣
江淮銀行:江淮銀行於1941年4月1日在江蘇鹽城成立,隸屬於新四軍軍部。為適應當時反掃蕩的局勢,1941年6月在江蘇如東成立江淮銀行蘇中分行,自此江淮銀行改由蘇中行署領導,發行的“江淮銀行幣”流通於蘇中地區境內,成為蘇中根據地的本位幣。
![抗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6/m968ca0d42a322c09254408e11d87e5d9.jpg)
抗幣
江淮銀行下設一、二、三、四、五支行及部分辦事處,同時發行加有“鹽阜”、“蘇中”、“蘇浙”等支行地名的加字券,於各自轄境內流通。1945年8月,華中銀行成立后,江淮銀行幣逐漸由華中銀行幣兌收。
![抗幣](https://i1.twwiki.net/cover/w200/m9/e/m9ef36dc9d7c165884e947357559d572a.jpg)
抗幣
華中銀行:華中銀行是1945年8月1日抗日戰爭勝利后,為適應形勢需要,更好地統一華中解放區貨幣,由原華中抗日根據地的各地區銀行、銀號合併組成並開始發行“華中銀行幣”。其發行時間從1945年8月至1949年,共發行十三種面值、五十多種版別的貨幣。1949年華中銀行改組成中國人民銀行華東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