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阜
鹽阜
江蘇徠鹽阜區成立於1941年(民國30年)9月1日。因行政公署設立在阜寧縣陳集,所以取其“阜”字,稱為“鹽阜”。“鹽阜”一詞由此而來。今鹽城(除東台大豐)地區。
鹽城鹽瀆公園高清組圖3
東台永豐林農業生態園1高清大圖
東台黃海森林公園高清大圖
東台永豐林農業生態園2高清大圖
東台永豐林農業生態園3高清大圖
1946年鹽城一度改名為葉挺市,后仍恢復原名。其它縣的設置:清朝雍正九年建阜寧縣;乾隆三十三年建東台縣;抗日戰爭中期,建台北、鹽東、阜東、建陽4縣;1966年新建響水縣。1983年實行市管縣新體制,下轄城區、郊區和響水、濱海、阜寧、射陽、建湖、大豐、東台等7縣。1987年後,東台、大豐先後建區(市),1996年,郊區撤銷,建鹽都縣。2003年,城區更名為亭湖區;亭湖區轄原鹽城市城區以及原鹽都縣的步鳳、伍佑、便倉3個鎮,區人民政府駐人民中路。撤銷鹽都縣,設立鹽城市鹽都區,以原鹽都縣潘黃、大縱湖、北龍港、樓王、學富、義豐、尚庄、葛武、北蔣、秦南、龍岡、郭猛、大岡13個鎮的行政區域為鹽都區的行政區域,區人民政府駐潘黃鎮。2007年,江蘇省政府批複,同意將鹽城市亭湖區張庄街道辦事處劃歸鹽都區管轄. 這就是鹽城歷史變遷的輪廓。鹽城在遠古代是陸地,后陸沉變為濱海平原。建國后,大豐西團一帶出土的古陸生物化石可以考定,鹽城至少在二、三萬年前即已成陸。阜寧縣羊寨一帶的石器、骨器的發現,表明至遲在四千年前的新石器時代晚期,鹽城境內就有靠漁獵為生的原始部落群活動的蹤跡。遠在西周初年,魯侯伯禽令奄民南遷,途中有部分奄民留在鹽城一帶定居,他們可以說是鹽城早期的開拓者。文化的發達是與經濟發展相適應的。鹽城也是“人文薈萃”之地。在鹽阜大地上,哺育過文雄海內的“建安七子”之一陳琳;南北朝產生過名醫徐道度,清代有治水專家馮道立;明清出現過詩人吳嘉紀、陳玉澍、書法家宋曹、畫家萬嵐以及評書的開創者柳敬亭等。建湖的“百戲”在唐代即享有盛譽,慶豐十八團是我國雜技三個半發源地之一。明代中葉還出現過東台安豐人王艮為代表的具有全國影響的泰州學派。近、現代鹽城出現的學者名流甚多。鹽城歷史上出現過不少仁人志士、民族英雄。元末,草堰場鹽民張士誠起兵於白駒場。南宋末年的陸秀夫是鹽城長建鄉人,與文天祥同榜進士,官至左丞相,抗元於崖山,背負幼帝投海殉國。明末清初的王之楨,是抗清名將史可法的得力幕僚。近代的馬玉瑗在三河、寶坻等縣任上,反抗洋人入侵,維護了中華民族的利益和尊嚴。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3高清大圖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高清組圖
九龍戲珠 建湖縣九龍口 高清大圖
鐵軍豐碑- -鹽城新四軍紀念館
東台泰山寺2高清大圖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4高清大圖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2高清大圖
大豐麋鹿國家級自然保護區1高清大圖
東台泰山寺1高清大圖
阜寧縣:阜寧位於黃海之濱、蘇中平原,徐淮、里下河、沿海三大農業區交匯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