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13條詞條名為李亞的結果 展開
李亞
江蘇省國畫院畫家
李亞,1926年2月出生,江蘇鹽城人。養意齋主。 1949年畢業於南京江寧師範美術科,先後就職於南京市文藝工作團、撫順市文化宮、無錫市文聯。
李亞的書法也獨具特色,以書為畫,使書法具有了國畫的美感。
李亞[江蘇省國畫院畫家]
1960年進入江蘇省國畫院開始專業創作。
1963年作品“公社雞場”、“苗圃”發表於上海人民美術出版社的《中國畫小輯》。
1972年作品“花開十里小蜂忙”(后改名“油菜花”)參加江蘇省中國畫展覽。(此作品創花鳥畫新風,在畫壇引為轟動)。
1980年江蘇省文化局、江蘇省美協、江蘇省文化局主辦了“李亞國畫展”。
1981南京博物院、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國畫院主辦的了“李亞揉紙畫展”。同年江蘇省電視台攝製發行“李亞揉紙畫”專題片。
1984年由國家文化部、中國國際圖書貿易總公司在日本北九洲、廣島等市舉辦了“李亞個人作品”巡展,並與日本美術界進行了廣泛學術交流。
1984年10月作品“春色”參加全國第六屆美展,在《人民日報》黃永玉發表的文章中得到高度評價。
1986年作品“墨菊”參加江蘇省花鳥畫展,獲榮譽獎。
1990年《朵雲》1期發表的《寫意畫之趨向探索》。
1992年作品“綠梅小鳥”參加“加拿大國際書畫創作第一屆畫展” ,獲“佳作獎”。
1992年9月由上海美術館、江蘇省國畫院、江蘇省美協主辦的“李亞中國畫展”在上海美術館舉辦。
1994年出版《李亞畫集》,江蘇省美術出版社出版。
1998年作品“墨蘭”被北京中央軍委辦公廳收藏。
1998年出版《怎樣畫蘭》,江蘇省美術出版社出版。
2000年,南京博物院舉辦李亞花鳥、山水、人物畫展。同年7月,再次由江蘇省文化廳、江蘇省美協、江蘇省美術館主辦了“李亞書畫探索展”。
2004年捐畫1700餘件於南京博物院。
李亞的筆墨技巧,經常處於多樣性的探索和不停的變化中,有時求工,有時求拙,有時以少勝多,有時以多勝少,有時吸取陰陽凹凸,有時採用渾然迷濛似與不似,更加詩意盎然。李亞善於博採眾長,不僅繼承文人畫傳統精華,並且在民間藝術畫傳統中,在兒童畫天真稚拙中吸取了營養,融匯眾流,豐富多彩,兼以噴、滴、灑、染交錯應用,創造性地以求達到自己的思想和時代合拍。李亞的畫,從工筆到寫意,從具象到抽象,從花鳥人物到山水,情趣廣泛,新穎多變。早年作品《油菜花》的展出曾轟動畫壇,入選第六屆全國美展的《春色》在《人民日報》黃永玉的文章中獲得好評。七十年代以創造獨具風格的揉紙畫而聞名於世,後來則以不斷探新而稱著。李亞在創作生涯中,有幸得到過傅抱石、潘天壽、錢松岩、李可染等大師的指教,一生中為不斷創新而探索。在中老年畫家中,富於開拓,難能可貴。《春江水暖》、《韻》、《盼》、《憩》等,為最新嘗試。
作品曾在美、英、德、法等十多個國家展出並被博物館收藏;還先後應邀在日本、澳大利亞、新加坡等國成功地舉辦了個人畫展、聯展、報刊發表,以及碑刻收藏。由於藝術成就突出,他的名字已被載入國內外多種權威性的書畫家辭典與世界名人錄。傳略收入《中國當代國畫家辭典》、《中國美術家》、《中國現代書畫篆刻家名鑒》、《國際知識分子名人錄》等十多部辭典,獲中國當代書畫藝術家傑出成就獎。
朱屺瞻題字
李亞先生把“寫”視為發揮想象力和表達心靈之力的最佳手段,認定“寫”本身也是自由的意象藝術形式,從而傾其全力聚焦在一個“寫”字上,以“寫”來追逐東方藝術的動態生命力,以“寫”來建構自己的形式系統,他的“狂寫意”可視為這個形式系統的代表。
我國傑出國畫藝術大師錢松岩讚譽他:“筆墨蒼勁而又滋潤,千濕辯證地統一,使干而不枯,濕而不漫,臻入化境,令人有清新、明潔、深厚沉著的審美快感。”1981年,八十三歲的名畫家錢松岩看了李亞的畫展欣然題詩:“新意開生面,群芳競艷紅;羨君一枝筆,揮灑奪天工”。
林散之題詩 1980年
中國美術家協會理論委員會副主任、著名美術理論家、評論家馬鴻增 1981年9月6日在《新華日報》寫到:人們最感興趣的是他的揉紙畫。那若即若離、時段時續的線條和墨色,給畫面增添了一種特殊的韻律感和生動感,加強了“妙在似與不似之間”的情趣,有時用來表現某種質感和迷濛感,也很巧妙。又由於李亞把揉紙與水色渲染相結合,使入畫的花鳥上水,更加別開生面,富有藝術感染力。
老翁
李亞以自己的理念和實踐,走出了一條從傳統寫意形態走向現代形態的、富於啟發性的藝術之路。
風華正茂
左庄偉還在一篇《忘形得意寫真情—評李亞先生的寫意畫》里寫到:李亞先生的寫意畫最體現中國文人畫抒情達意的表現性本質。傳統的文人畫表現有個度,就是“太似則俗,不似欺世,似與不似”。將“似與不似”之間的藝術形象視為審美評價的標準。但是文人的情感抒發到極致時,往往是綜合而激越奔放難以抑制的,莫明處甚多,唯有突破常規形似的局限才能痛快淋漓地抒發自己的情感,這在畫法上必然要創造一種相適應的畫法,走向莫明的無形大象境界,就是李亞先生說的從具象到抽象,就是“狂寫意”和“心寫意”,“狂”是畫家的心靈表現形式,它是通過筆墨水的語言傳達的,這時畫面上就出現至情墨趣和水意,這正是李亞先生大寫意的審美追求。
可以見得李亞先生由情動而生法,法不盡情則變法、創法,由法而升華至理,如此反覆,畫必生大象,大象至無形,用大意也。李亞先生的繪畫無論山水、人物和花鳥畫沿著他自創的超寫意、純寫意、狂寫意和心寫意的道路走,著成他的作品深情、厚意、大抒、大寫、大意、大氣的大畫家氣魄。
純寫
面對李老筆墨闖蕩的收穫,在其作品討論會上,我曾用十六個字來表達我的視覺審美感受,即:“獨執個見,得意忘形;擺脫庸常,唯情是求”。
李亞[江蘇省國畫院畫家]
春江水暖
一、打破傳統程式化,因為花鳥畫的程式化是最容易湧進畫家的思路的,我們現在看這麼多花鳥畫家,大部分都能看出他是從那個畫譜里來的,畫竹子是怎麼畫的,畫蘭花是怎麼畫的,畫菊花是怎麼畫的,梅蘭竹菊都有畫譜,所以必須打破程式化,不要去吃古人咬過的饃,要自己走自己的路,這點很難很難;現在花鳥畫裡面很多都是走這個程式化的道路,李亞老他就創新打破了程式化。
二、反映現實生活,因為他在文革的時候有一張畫當時非常突出,叫作“油菜花”,在當時全國的花鳥畫中,跟天津的孫其峰畫的“迎春花”幾乎都是同時出來的,當時應該是花鳥畫創新的一個比較好的典範。
三、他在形式探索上就是揉紙畫,用表現形式的不同來達到一種新的藝術的特色;
四、一筆畫,他從石濤的一筆論里領悟,這裡面有些畫是一筆畫,(指掛的畫)一筆形成,沒有斷續,線條從頭到尾,因為 宗白華講中國畫的一筆它打破了空濛創作了一個世界,把人心中最美好的寄托在這一筆上,這是他一個階段。
最後是禪畫階段,這裡大家可以看出來,佛到他心中以後,他心理歸依了佛門,就是一顆平常心,作為一個畫家,他用自己對佛的理解來表現在他畫上,這個禪畫是中國畫裡面一個最高境界。
書法
江蘇省美協理論委員會副主任、南京藝術學院教授、博士生導師樊波在《老乾復有新枝發—讀李亞先生作品有感》的文章里寫到:近日得有機緣觀賞了李亞先生大量畫作,這些作品實際上涵蓋了李亞先生的整個創作歷程,表現了他不同暑期的藝術探索和風格傾向。
從總體上看,李亞仍發球傳統型的畫家。他的花鳥和山水(主要成就還是體現於花鳥)顯然繼承了明清以來徐渭和任伯年一路的大寫意手法,其用筆縱橫、墨色淋漓、花鳥物象於主觀抒寫中一一畢呈。當然細究起來,李亞的花鳥寫意似不像徐渭那樣縱肆,而是更偏於任伯年的秀潤,且更融入了畫家本人的一份濃郁的情致,這種情致顯然是與時代精神和氣息相通的,所以儘管是傳統的手法,但李亞的花鳥卻能時時透出一脈新鮮的意趣,明艷而不失典雅,法度自存於寫意之中,大開大合而含精妙之諦。意境格調與四季風俗化合無間。可以說,在七八十年代那一批花鳥畫家當中,李亞的花鳥可謂別樹一幟,並顯出一種大家的風範。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與當時一些畫家不同,李亞先生總是力求在探索某種新的表現手法和方式,如他擅長的揉紙畫法,就使花鳥畫法的語言形態增添了一種別樣的趣味,斑駁而生辣的畫面效果令人耳目一新。他還有一些山水、花鳥小品,用筆卻又呈樸拙簡逸的形態,極富內涵,十分耐看,別有一番意味,顯示了他風格手法上的豐富性和多樣性,也表現了老人一顆童心未泯的心靈。
發表過多篇專著論文和《李亞畫集》《怎樣畫蘭》等出版物。
春色1984年
油菜花1966年
雙鴿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