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安鎮

廣東省徐聞縣下轄鎮

和安鎮位於廣東省徐聞縣縣境東北部,東經110°22.5′,北緯20°38′,距縣城63公里。東與新寮鎮由新安堵海工程的兩條大堤相連接,南與錦和鎮曲界鎮接壤,西與雷州市調風鎮毗鄰,北與雷州市東里鎮隔海對峙。鎮政府駐地和安圩,土地總面積58.88平方公里。常住人口30272人(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

歷史沿革


和安鎮
和安鎮
和安鎮建制於1987年3月,下轄和安、后湖、雲頭、水頭、公港、冬松、金雞、佳平、北莉、和安社區等10個村(居)委會及一個鎮農場。56條自然村,其中15條自然村是革命老區村莊:具體是赤坎(徐聞縣唯一的紅色革命根據地村莊)、公港、南寮、沙土園、茅園、后海、邊坑、水頭、新村場、上坑、東塘、金雞、後宮、土港、下寮。轄區內包括5個內陸村(居)委會和5個海島村委會。全鎮黨員659人,黨支部29個(其中農村黨支部10個)。鎮區內設有財政所、地稅所、工商所、物業所、派出所、信用社、郵政支局、電信支局、交管站、農技站、農機站、衛生院、供電所、獸醫站、供銷社、廣播電視站、司法所、國土與資源管理所、文化站、林業站、勞務站、環衛站、自來水廠、糧管站、中國移動溝通100服務廳、加油站、外羅漁政站和安簽證點、湛江市紅樹林管理局和安紅樹林管理站等單位。

人口民族


該鎮內陸是磚紅壤土及沙質土,海島是沙質土。1987年被省命名為衛生鎮;1992年被市命名為體育先進鎮。耕地面積1739公頃,總有6626戶,31052人,漢族。其中農業人口29749人,佔總人口的95.8%,非農業人口1303人,佔總人口的4.2%。勞動力12978個。
總人口28942
15299
13643
家庭戶戶數6537
家庭戶總人口(總)28941
家庭戶男15298
家庭戶女13643
0-14歲(總)9804
0-14歲男5441
0-14歲女4363
15-64歲(總)17002
15-64歲男8841
15-64歲女8161
65歲及以上(總)2136
65歲及以上男1017
65歲及以上女1119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28667
31797人(2017年)
(第七次人口普查數據)
常住人口30272人

地理環境


和安鎮,位於廣東省徐聞縣縣境東北部,東經110度22.5分,北緯20度38分,距縣城63公里。東與新寮鎮由新安堵海工程的兩條大堤相連接,南與錦和鎮、曲界鎮接壤,西與雷州市調風鎮毗鄰,北與雷州市東里鎮隔海對峙。鎮政府駐地和安圩(由陳永清牽頭組織,1935年創建),鎮圩街道15條,面積2.4平方公里。

自然資源


多島嶼:有金雞、佳平、北莉、后海沙(此島無人居住,與北莉島隔海相望)、冬松、公港等6個海島。
多港灣:有金雞、烏潭、土港、佳吉、北莉、冬松、公港、松樹港、后海、鋪仔等10個港灣。
多灘塗:海岸線長53.75公里,有10個灘塗,共計4220公頃。其中金雞港灘塗186公頃,烏潭港灘塗120公頃,土港灘塗143公頃,佳吉港灘塗126公頃,北莉港灘塗186公頃,冬松港灘塗1337公頃,公港港灘塗140公頃,松樹港灘塗867公頃,后海港灘塗1063公頃,鋪仔港灘塗47公頃。
多溪流:有風橋溪、后溪、響水溪等3條溪流流經和安鎮境內入海。響水溪下游的響水潭瀑布高20多米。20世紀60年代前,一有大雨,瀑布水響聲在8公里以外能聽見,但70年代后,由於響水潭下游的自然資源受到破壞,瀑布水響聲消失。40年代初由和尚李英壽等人牽頭奔波於24條自然村,捐得圓元3500,由錦和、新寮、曲界、和安、外羅、雷州市調風等6個鎮,用條石重修了響水潭水陂,此水陂灌溉面積70多公頃。當時豎立捐款石碑,石碑至今保存完好。

農海產品

陸地村委會以種養為主,主要經濟作物有甘蔗、菠蘿、香蕉、蔬菜。海島村委會以漁業、養殖業為主,主要海產品有對蝦、青蟹花蟹墨魚、章魚、紅友、沙蟲、鱔、螺貝。主要農作物有稻穀、番薯、花生、眉豆。07年社會總產值3.2億元,年人均純收入3550元。礦產有鋯英、鈦鐵

社會


水利建設

該鎮的最大弱勢是人多地少,且有五島交通十分不便,制約了各方面的發展。因此,自1958年至1979年,當地政府曾先後組織群眾掀起堵海造田高潮。以民辦為主,公助為輔,先後建成堵海工程4宗,圍墾面積1226公頃。是徐聞縣堵海工程最多,面積最大的鄉鎮。
和安漁港堵海工程1958年動工,1961年3月竣工。錦和鄉組織當地各小鄉及和安、后湖、水頭、雲頭等5個小鄉(當時這5個小鄉屬於該鄉管轄)堵成此工程,由一條大堤從和安跨過水頭攔截海灣。圍墾面積120公頃,1962年全面開成水田,並種上水稻,稱為漁港坑,現是和安鎮最大的農田保護坑。
和安目前的四宗堵海工程(新安堵海工程、半途流產的冬松堵海工程、鋪仔海堵海工程除外)和風橋水庫,共有10條大堤,全長11.2公里,這些大堤的總計土方200多萬立方米,石方60多萬立方米,砼15萬立方米(包括多次決堤、堵口、復堤的土石方)。生產隊投入群眾投工投勞,總計投資5680萬元(按現土、石方砼價格計算,國家投資除外)。這一宏大的工程量,都是靠和安1萬多勞動力的雙肩來挑完成的。和安人民人均完成土石方成為徐聞縣乃至湛江市的佼佼者。為改變和安落後貧窮的面貌,改善自己的生活,和安人民付出了不朽的智慧,艱辛的勞動。
托福堵海工程,和安,水頭、和公港、金雞、佳平三個海島,都互相連接起來,交通條件大大改觀。
以上堵海工程,其原先的港灣,面積70%都有天然紅樹林,這裡是魚類、貝類繁衍生息的理想之地。
堵海工程是雙刃劍,既給和安人民發展經濟,改善生活,帶來極為難得的機遇。也直接破壞海灣的自然資源環境,影響了生物鏈的正常運作。

鄉鎮建設

和安圩15條街道全面鋪成瀝青或砼路面,還有9條街道設置了街燈。
近幾年,鎮委、鎮政府十分重視新農村的道路交通建設。鎮村幹部、群眾、本鎮籍在外工作人員同心互動,積極爭取上級支持資金和籌措資金,先後投入1800萬元,建成鎮村砼公路6條,村級公路81條,全長59公里,目前實現村村通砼道路的村委會有公港、雲頭、佳平、金雞。有村級砼道路的村莊46條,佔全鎮自然村82%,冬松、北莉兩島也建成穿島砼公路。1994年建成和安碼頭,冬松、北莉兩島分別2001年2002年建成碼頭,並於2003年釘成鐵殼30座位機動渡船。
該鎮交通發達,現已成為本縣東片的錦和、新寮等鎮的交通樞紐。有東線客運隊客車3輛,直通新寮鎮,穿過錦和、曲界兩鎮至縣城;西線客運隊有客車13輛(擁有我縣農村客運的最靚客運車),穿華海公司、下橋鎮達縣城。兩線客車均是30分鐘一趟次。還有每天晚上、早上各一班客車途經雷州市、遂溪縣麻章區直通湛江市。
目前,全鎮全通照明電,電話2079門,手機6000多部,移動、聯通發射台5座。
現有和安鎮圩、和安、水頭、佳平、北莉、公港等5個村委的群眾飲上自來水。
和安鎮以基礎設施建設為契機,優化投資環境。尤其對海島交通進行改建,冬松島四條村莊投入16.5萬元,建市場、修公路、鋪校道,使全島村莊硬底化水泥路全部貫通,有效改善了投資環境。在此基礎上,該鎮建起全省第一家海產品專業合作社,有對蝦養殖基地388畝、蝦苗孵化場2個、製冰場1個、批發部1個、銷售點2個,每年向養殖戶供應飼料500多噸,銷售額350多萬元。硬體設施的改善,給農民帶來了直接的好處,仕寮村黨支書揚仕艷深有感觸地對市領導說:“縣創建生態文明村的好處很多,村道通了,電燈亮了,自來水有了,群眾種的農產品打出市場了,外出打工的人多了,群眾的生活普遍提高了。
冬松島位於廣東省湛江市徐聞縣和安鎮鎮境北部,有一個富有盛名的漁業大島——冬松島.東與北莉島隔海對峙,西與雷州市調風鎮卜昌村隔海相望,南與公港、水頭、金雞等三個村委會隔海對峙,北與雷州市東里鎮隔海相望。轄東塘、南頭、上坑、下坑、后堀、邊坑、葛斗、北尾、後園仔、尾龍等10條自然村,其中上坑、東塘兩村是革命老區村莊。村委會址在東塘村。地勢平坦、屬沙質土,是和安鎮人口最多的海島村委會,佔全鎮人口近五分之一。1235戶6100多人。勞動力3014個。面積5平方公里,耕地27.4公頃。農機3840千瓦。漁船500多艘、3451千瓦,是純漁業村委會。海灘塗1933.3公頃,有1300平方網箱養殖。其中紅樹林60.6公頃。蝦田194公頃,主要海產品有對蝦,烏賊、章魚、海蟹、花蟹、紅友、鱔、螺貝,主要農作物有水稻、番薯、花生、眉豆、礦產有鋯英、鈦鐵,藏量16000噸,有完全小學1所,初級小學1所,衛生生站1個,2003年建成冬松碼頭,2004年建成南北穿島硬底路。目前有4條自然村建成硬底村道。07年水產品總產量3759噸,其中海洋捕撈1315噸,對蝦養殖372噸,網箱養殖(石斑魚、美國紅魚)300噸,貝類1772噸。人工造林80多公頃。

教育

全鎮有中學一間,名日:和安中學,有完全小學9間,具體是:和安中心小學、后湖小學、雲頭小學、水頭小學、公港小學、冬松小學、金雞小學、後宮小學、北莉小學。初級小學2間,在校教師293人(其中中學教師77人),在校學生6113人(其中中學生1613人)。徐聞縣首位農民作家陳堪進(已故)就生於本鎮金雞村,上世紀60年初,黎照考進北京大學(中文系)其生於和安圩,80年代李儀考入清華大學(物理推進器專業)其生於赤坎村,首位留美哈佛大學生鄭振成生於下坑村。現有鎮級衛生院1間,村級衛生站9個,從業醫生60多人,鎮衛生院各種醫療器械比較齊全,有X光、心電圖、B超、腦電圖、陰道鏡、心電監護儀生化分析儀、胎心音監護儀等。全鎮建成村級文化活動中心3個,自然村劇場33個(37300平方米),年社戲演出167場,大大豐富了群眾的文化娛樂生活。
和安鎮
和安鎮

經濟


農業

全鎮種植水稻793.9公頃,年產量5766噸;種番薯612公頃,年產量1695噸;種花生86公頃,年產量190噸;蔬菜31公頃,年產量3695噸;種甘蔗528.5公頃,年產量35676噸;種菠蘿398.7公頃,年產量12000噸;種香蕉52公頃,年產量2900噸;農機24728千瓦。到07年止,修建防滲渠道3條,總長7公里。人工造林500公頃。

農副

和安鎮有蝦田1289公頃,從業人員2300人,養蝦業已成為和安發展經濟的主要支柱產業,養蝦業還帶動了蝦種苗、蝦飼料、蝦葯、捕撈成蝦銷售、運輸、蝦田維修等行業發展。07年全鎮水產品總產量14911噸,總產值1.53億元。其中對蝦5252噸,07年產值1.1億元。養蝦經濟佔全鎮經濟收入34%。全鎮擁有漁船697艘,3795噸,8595千瓦,主要分佈在:冬松390艘、后湖105艘、佳平105艘、公港87艘、水頭4艘,主要生產漁場在外羅、海南、北部灣。主要捕撈漁具為流刺網和釣業及其他網具。捕撈魚年產值4125噸,螺貝年產量9649噸。該鎮環境優美,人民淳樸、善良、誠信、好客。交通十分方便,社會治安如其名字一樣——和安。農產品、海產品,特別是海產品產量名列全縣前茅,且全年有貨供應,歡迎各界人士前來置業經商。

農業水利

全鎮種植水稻793.9公頃,年產量5766噸;種番薯612公頃,年產量1695噸;種花生86公頃,年產量190噸;蔬菜31公頃,年產量3695噸;種甘蔗528.5公頃,年產量35676噸;種菠蘿398.7公頃,年產量12000噸;種香蕉52公頃,年產量2900噸;農機24728千瓦。到07年止,修建防滲渠道3條,總長7公里。人工造林500公頃。

文化


徐聞和安沙土園葉氏古宅建於清道光年間,由西營葉正家族起造,百餘年來,一直是當地最為豪華顯赫的傳統富有宅院,因年代久遠,加之各種因素的影響,葉正家族日漸衰敗。該宅保存已不完整,但由於葉正家族當時是雷州著名的鹽商,在整個雷瓊地區的鹽運史上扮演關鍵地位!葉家祖籍是湛江東海島,后遷至遂溪西營(今霞山)從事鹽業販運,再後來才定居徐聞沙土園。當年,經營鹽業暴富的葉正率族人,不斷的購地、建房、置田,興辦各種商業,如僑匯店、米行、鹽鋪、糖寮等......是何等的輝煌和闊氣!
沙土園葉正古宅坐落於和安圩的沙土園,這些古宅的一些做工甚至比現在新落成的房屋要精細,磚塊的疊砌結構也嚴格遵照民間建築習俗。由前落的三合院及后落的四合院所組成的二進二護龍的宅院,前有內外埕及一方半月池,四周竹林環抱,形成內方外圓的配置,圍牆共有內外兩層,兩側各設門樓一座(現已毀)。內部為木質架構,用材多、雕飾細緻精美,是古宅最大的特色,而梁間掛滿了傳家訓子的對聯題匾,一派書香門第的風範。古宅經受了一百多年的風風雨雨,青磚灰瓦中無不透出一股滄桑感。
雖然這些古宅群已漸露敗跡,但昔日的輝煌仍可找到:如挑檐的灰雕,牆外浮雕般書寫的幾個碩大的“福”、“壽”字,遒勁飄逸,仍可以感受到當初房屋主人的大家風範。此外,在正廳門額上高懸“海綠軒”橫匾,廳前兩根4M高精雕的石柱,廳門用細錘石條框造,門框、門額兩側用灰雕或精美圖案裝飾,屋牆兩側“花蟲鳥獸”浮雕,埕外則留有兩座石雕旗杆座,富有的商家宅第的威望展露無遺。離開沙土園葉氏的古宅群時,我們依稀感受到它們昔日的輝煌與昌盛。
但是,隨著時代的變遷,古宅前的閶門已坍塌、部分房屋木柱腐朽!由於日漸無人居住,隨著時代的變遷,牆角里爬滿了蜘蛛網,案台、桌椅和雕花床等都覆蓋著厚厚的灰塵,古宅出現了損壞或者丟失的情況。房子長年沒有人住,所以村民們對古宅的修繕也較少。據說以前一些村民將清代的雕花文物免費送人了,有的甚至還把紅樟木的樑柱當柴火燒了,這是很令人惋惜的,但無論怎麼說,沙土園古宅從歷史意義上來講也見證一個家族的興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