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山街道

山東省威海市東山街道

東山街道轄新都社區,東山、八河畢家、八河王家、八河孔家、八河姚家、崮山前、龍山後、青山前、十里夏家、樓下、北台、萬馬邢家、港西崖、後港頭、龍山前、土山、八里王家、茂山後、西夏家、河北、甲子山、柳樹、吉屯、潭村林家、東窯、潭村曲家、石頭河、南庄、干占、雙榜泊、溝王家31個行政村。

概況


東山街道位於榮成市南部,由石島管理區代管。東鄰寧津街道,南瀕黃海,西與斥山、王連2個街道為界,北部隔八河水庫與嶗山街道鎮相望。辦事處駐東山。境內地勢東高西低屬丘陵區。丘陵間有沿河和濱海平原分佈。甲子山主峰海拔263米。林家河發源於甲子山西麓,向西轉北流入八河水庫。
東山街道轄區總面積42平方公里,海岸線長10.2公里。轄31個行政村,1個居民委員會,人口16769人。基層黨組織56個,其中農村支部31個,機關事業單位黨支部11個,兩新組織黨支部11個(企業、商會、合作社),社區黨總支部3個,共有黨員1378人。16個上級單位在街道駐有派出機構。民營企業182家,其中規模以上企業13處,固定資產11.9億元。
2012年實現農村經濟總收入28.2億元,同比增長11 %;農民人均純收入8470元,同比增長10%;完成地方財政收入1353萬元,同比增長19.1%。
2013年,將緊緊圍繞全市“科技興榮”戰略,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大精神,充分發揮地處市區和石島管理區節點、毗鄰工業園的區位資源優勢,以“創新建設年”活動為契機,全面實施“五個一體化”工程,即項目建設實施向園區集中,實現產業規劃發展一體化;村莊改造實施“一個中心五大板塊”,實現空間布局一體化;新農村建設實施“三縱兩橫”,實現城鄉發展一體化;農村社區平台建設實施便民服務向社區延伸,實現功能服務一體化;社會管理實施“三級”聯動機制,實現網格覆蓋一體化,爭取用3至5年時間將東山打造成為管理區及全市藍色經濟和城鄉一體化發展的全新亮點。

沿革


以駐地為名。清末屬雲光都。民國初期屬第六區。1930年屬第七區。1940年4月屬第六區。是年12月屬第九區。1941年3月屬第七區。1942年2月屬龍山區。1945年9月屬石島特區龍山區、甲子山區。1946年11月屬石島市龍山區、甲子山區。1948年12月屬榮成縣斥山區、甲子山區。1954年4月屬石島縣斥山區、甲子山區。1956年3月屬榮成縣斥山區、甲子山區。1957年撤區並鄉屬河東鄉、柳樹鄉。1958年9月屬柳樹公社。1959年2月屬寧津公社。1963年2月恢復柳樹公社。1964年5月更名東山公社。1984年4月,改稱東山鄉。1989年12月,設立東山鎮。1995年,面積51平方千米,人口9226戶、26201人,轄新都1個居委會和東山、柳樹、吉屯、後港頭、甲子山、河北、西夏家、北台、萬馬邢家、樓下、港西崖、固山前、八河姚家、八河孔家、八河王家、八河畢家、十里夏家、青山前、八里王家、茂山後、龍山後、龍山前、土山、潭村林家、潭村曲家、石頭河、干占、南庄、東窯、雙榜泊、溝王家、於家河、河東、原家、朋上、河東、邵家、上譚家、下譚家、桃園39個行政村,鎮政府駐東山村。
1998年11月,將東山鎮的上譚家、下譚家、桃園3個村劃歸石島鎮管轄。2001年,撤銷東山鎮,併入石島鎮。2005年1月,以原石島鎮的東山、柳樹河、吉屯、後港頭、甲子山、河北、西夏家、北台、萬馬邢家、樓下、港西崖、崮山前、八河姚家、八河孔家、八河王家、八河畢家、十里夏家、青山前、八里王家、茂山後、龍山後、龍山前、土山、譚村林家、譚村曲家、石頭河、干占、南庄、東窯、雙榜泊、溝王家等31個行政村和新都居委會(即原東山鎮的行政區域),設立東山街道,人口1.8萬人,面積37平方千米,辦事處機關駐東山。

所轄村


東山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臨東山,故名。320戶。
八河畢家明崇禎年間,畢姓於八河港南岸建村,以姓氏冠以八河稱村。352戶。
八河王家清康熙年間,王姓於八河港南岸建村,以姓氏冠以八河稱村。67戶。
八河孔家清雍正年間,孔姓於八河港南岸建村,故名孔家,1981年更名八河孔家。140戶。
八河姚家清乾隆年間,姚姓於八河港南岸建村,以姓氏冠以八河稱村。1948年簡化為姚家,1981年恢復為八河姚家。40戶。
崮山前明成化年間建村,因村處崮山南麓,故名崮山前。350戶。
龍山前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龍山前,故名。380戶。
龍山後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龍山後,故名。261戶。
青山前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建於青山南麓,故名青山前。130戶。
十里夏家清康熙年間,夏姓建村,因距胡口寨十里,故名十里夏家。270戶。
樓下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臨古樓,故名。164戶。
北台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萬馬邢家村北,地勢較高,故名北台。79戶。
萬馬邢家明嘉靖年間,邢姓建村,以牧馬為業,故命名萬馬邢家。215戶。
港西崖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龍門港西岸,故名港西崖。122戶。
後港頭清康熙年間建村,因村處龍門港南頭,故名後港頭。103戶。
土山明正德年間建村,因村臨禿山,故名禿山。后演音為土山。237戶。
八里王家清康熙年間,王姓建村,因距胡口寨八里,故名八里王家。110戶。
茂山後清雍正年間建村,因村建茂山北麓,故名。107戶。
西夏家明萬曆年間,夏姓建村,名小夏家。后以村處柳樹集之西,更名西夏家。51戶。
河北清順治年間建村,因村處河之北岸,故名。210戶。
甲子山明嘉靖年間建村,因村處架子山北麓,故名架子山後。1940年縣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改稱甲子山。247戶。
柳樹明正統年間建村,因村處河岸,柳樹成林,故名柳樹。清初設市集,改稱柳樹集。后又簡化為柳樹。480戶。
吉屯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東、南、西有三座奇峰,視為吉利,故命名吉村。后更名吉屯。435戶。
潭村林家明嘉靖年間,張姓臨潭河建村,名潭村張家。后林姓遷入,更名潭村林家。395戶。
潭村曲家清康熙年間,曲姓建村,因臨潭河,故命名潭村曲家。146戶。
東窯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東有磚瓦窯,故名東窯。280戶。
石頭河明洪武年間建村,因村前有河,河系石底,故命名石頭河。520戶。
南庄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石頭河南,故名石頭河南庄。后簡化為南庄。450戶。
干占明萬曆年間,于姓建村,以擀氈為業,故命名擀氈村。后演變為干占。260戶。
雙榜泊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處泊地,因村中有“舉子”赴京應試一榜雙中,故命名雙榜泊。175戶。
溝王家明崇禎年間,王姓建村,地處溝夼,故名。205戶。
邵家清康熙年間,邵姓建村,故名。140戶。
於家河清乾隆年間,劉姓徙此為于姓看管田莊,命名於家莊。1981年更名於家河。175戶。
朋上清康熙年間,李、姜兩姓建村,為結成良朋,命名朋上。210戶。
河東原家清順治年間,原姓建村,名原家。1981年以村處河之東岸,更名河東原家。198戶。
河東明萬曆年間建村,因村處小河東岸,故名。170戶。
桃園明崇禎年間建村,因村臨桃樹園,故名。387戶。
上譚家明永樂年間,譚姓建村,以牧馬為業,命名萬馬譚家。后族人在村西較低處又建一村,該村遂更名上譚家。230戶
下譚家明隆慶年間,譚姓建村,因村位於萬馬譚家村西,故名下譚家。413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