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鎮

山東省曹縣王集鎮

王集鎮位於曹縣城東3公里,東鄰侯集鎮,南接孫老家鎮,西靠京九鐵路,北連普連集鎮、古營集鎮。面積58平方千米。人口8385戶3.57萬人(約2008年),其中回族1074人,滿族人口893人。轄王集、梁廟、王莊、吳庄、梁廟、季集、杜庄、徐樓、郭庄、白樓、楊店、張庄寨、丁庄、蘇樓、郭井、張店、祝花園、邵庄、韓樓、王大廟、蔣庄、袁白庄、劉菜園、雙鋪、梁庄、趙廟25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鎮政府駐王集村,距縣城9千米。許(河)單(縣)公路橫貫境內,團結河縱穿南北。

全鎮轄25個行政村,73個自然村,耕地面積4.8萬畝。

歷史沿革


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分屬東隅里、萬春里、向善里。1930年後分屬曹縣第一區、第六區和菏澤縣屬雙鋪集特別區。1949年8月屬曹縣第二區。1959年火箭公社駐王集,稱王集公社。1962年王集公社駐地遷侯集,更名候集公社。1979年1月復置王集公社,1983年12月改王集鄉。1996年,面積46平方千米,人口3.3萬人,轄王集、張店、李庄、祝花園、邵庄、王大廟、韓樓、郭庄、白樓、楊店、張庄寨、徐樓、丁庄、蘇樓、郭井、吳庄、王莊、梁廟、杜庄、季集、又鋪集、劉菜園、趙廟、梁庄、蔣庄、袁白庄26個行政村。2002年5月,撤銷王集鄉,設立王集鎮。

行政區劃


371721116:~200 121王集村~201 122季集村~202 220杜庄村~203 220王莊村
~204 220吳庄村~205 122梁廟村~206 122徐樓村~207 122張店村~208 220祝花園村~209 220李庄村~210 220邵庄村~211 220韓樓村~212 220王大廟村~213 122郭井村~214 220雙鋪村~215 220劉菜園村~216 220蔣庄村~217 220梁庄村~218 220袁白庄村~219 122郭庄村~220 220白樓村~221 220楊店村~222 220張庄寨村~223 220丁庄村~224 220蘇樓村

經濟


經濟規模

目全鎮共有企業258家,個體工商戶達2200 戶,從業人員達 8000人。全鎮形成了以畜產品加工、桐、楊木及工藝品加工、棉花加工為主、麵粉加工、紡織、制衣、五金、建材、建築、運輸、輪窯、苗木生產等等多業並舉的良性發展格局。2005年王集鎮共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3億元,工商、兩稅完成950萬元。王集鎮政治穩定,社會安定,漢族、回族群眾和睦相處,各項事業健康有序發展。

農產項目

該鎮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農業增效、農村穩定的目標,積極引導農民和調整農業結構,發展高效農業和精品林業,切實抓好了小麥、棉花、蔬菜、瓜果、食用菌、煙葉等產業,全鄉年產小麥 6657 萬斤,棉花 660 萬斤(全部優質化)。為提高複種指數,全鄉 7.9 萬畝耕地全部實行了間作套種,實現了一年多熟,形成了一村一品個多村一品的生產格局。農業基礎地位不斷加強,生產條件得到改善,實現了 50 畝地一眼井,全鄉 7.9 畝耕地達到了旱能澆、澇能排的目的。林網改造“更新老齡樹,栽上優質林”的辦法,全鄉種植銀杏 25 萬棵,形成銀杏林網 2.5 萬畝,小雜果面積達 300 畝,精品林業的快速發展,使林網改造工作順利通過省林廳的驗收。

畜牧養殖

王集鎮把發展畜牧養殖業作為發展農村經濟的支柱產業,農業結構調整的重頭戲來抓,以鄉黃牛育肥總場和太澳種羊場為龍頭,走“公司+農戶”的路子,鼓勵廣大群眾植草養畜。全鄉黃牛存欄達1.7 萬頭,山羊4.5 萬隻,豬4 萬頭,規模養殖場 217 個,養殖大戶 1986 戶,形成了 4 個養牛專業村, 5 個養羊專業村, 3 個養雞專業村, 7 個養豬專業村,畜牧業產值占農業總產值的 42% ,成為該鄉農民增收的主要途徑。今後該鄉將充分利用世行貸款,引導農民發展奶牛業,建立擠奶站,全鄉已建成 50 頭以上的奶牛場 3 個, 300 頭奶牛不久將在王集落戶,使全鄉出現了普念“牛”經,大唱“養”戲的熱潮。

技術項目

河南省寶樹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該鄉原畜產品加工廠投資近 500 萬元,建成了獸葯加工廠,引進高科技人才8 名,成為該鄉外商投資最多的企業。全鄉有民辦予制廠 4 個,木板廠 3 個,麵粉加工廠 24 家,個體工商戶達 1325 戶。

第三產業

該鄉第三產業發展迅速,前進村的豆製品加工,李庄的小磨香油,斧頭崗的木工傢具,梅崗的藤條編織等享譽省內外,鄉政府所在地的風味小吃招來八方來客,從事飲食服務業的店鋪 42 家。

社會服務


該鄉不斷加快小城鎮建設步伐,在王集大街修建了長達1000米的隔離帶,全鄉共有集貿大市場5個,五分之四的村進行了村鎮規劃,文化、衛生、通訊、電力等事業蓬勃發展,鄉文化站被命名為省級先進文化站,衛生院被評為省級衛生工作先進單位。全鄉電網改造全部結束,通電話率達到100%,60%的村通了有線電視,豐富了全鄉廣大群眾的文化生活。

環境治理


曹縣王集鎮14個村全面實現了“村容整潔環境美、村強民富生活美、村風文明人文美、村穩民安和諧美”的生態家園目標,這主要得益於王集鎮一直探索的“鄉村連片治理”發展模式。
王集鎮探索“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模式是一個系統工程,採用財政獎補方式,聚焦農村“三堆”治理、“四通五化”,在村民幸福指數、鄉村魅力指數、休閑人氣指數上下功夫,並通過“抓點、帶線、促面”的方式,不斷鞏固連片治理項目成果,提升生態文明鄉村建設水平,使該模式的內容不斷豐富,具有極強的宣傳推廣價值。
今年,王集鎮“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涉及6個村莊,工程總投資1027萬元,目前已按照生態文明社區建設目標要求新修瀝青道路48000平方米,建設了文化牆、景觀牆,手繪文化牆1690平方米,粉刷美化了牆面40000平方米,種植了海棠、紫葉梨、紅葉石楠等綠化樹種3600棵,硬化了村內衚衕33000平方米,清理了垃圾280噸……
據了解,王集鎮探索的“鄉村連片治理”項目模式,讓該鎮2015—2016年連續兩年被評為“全省鄉村連片治理示範鎮”,而該模式最大的亮點是提出了三個相結合,即“鄉村連片治理”工作與環衛一體化相結合,推進農村宜居環境上檔次;“鄉村連片治理”與“一村一品”農村主導產業相結合,促進村特色產業上規模;“鄉村連片治理”與三農工作相結合,促進農村各項工作大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