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鎮

江蘇省睢寧縣下轄鎮

王集鎮,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下轄鎮,位於縣域西北部,距城區約23千米,轄域總面積131.5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6月,王集鎮下轄6個居民社區和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王集社區。截至2019年末,王集鎮常住人口為7.07萬。

因王姓在此起集,而得名王集。民國時期,屬睢寧縣第六區。1992年,撤鄉建鎮。2000年4月,撤銷蘇塘鄉、王集鎮,合併設立新的王集鎮,以原蘇塘鄉、王集鎮以及蘇塘果園場行政區域為新的王集鎮行政區域。王集鎮是江蘇省重點鎮,徐鹽高速鐵路、104國道、泗八公路縱橫穿越其境。王集鎮特產有王集燒雞、王集烤腸等。境內還有曲頭—馬淺暴動遺址。2019年12月,王集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

2018年,王集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77億元,比上年增長6.11%。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78341萬元、60335萬元、9898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04%、-1.06%、9.4%。

歷史沿革


民國時期,屬睢寧縣第六區。
1949年,屬嵐山區王集鄉。
1953年,更名王集區。
1957年,撤區並鄉,成立王集鄉,屬睢寧縣管轄。
1958年,人民公社化,成立王集人民公社,簡稱王集公社。
1983年,恢復鄉建制,王集公社復稱王集鄉。
1992年,撤鄉建鎮,稱王集鎮。
2000年4月,撤銷蘇塘鄉、王集鎮,合併設立新的王集鎮,以原蘇塘鄉、王集鎮以及蘇塘果園場行政區域為新的王集鎮行政區域。
王集鎮南許梨園
王集鎮南許梨園
王集鎮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西北部,距徐州觀音機場15千米。轄4個社區、24個行政村。寧宿徐高速公路、徐寧一級公路,104國道從鎮中穿過。
王集始名於明末清初年間。傳說,明朝時有一孫姓人家從山西喜鵲窩前來此地落戶,當時他發現東來西往長途販運的商人經常路過這裡,就主動在路邊搭起一處茶棚,以賣茶水為業。后在多數路人要求下,他又做起了小吃生意。隨著生意興旺,因家庭人手少,孫姓主人又收留了兩名逃荒至此地的王姓弟兄倆為徒。三年後,王姓弟兄倆跟隨孫姓師傅學會了手藝,積攢了工錢,也分別成家立業,就在此地長期定居。後來,這裡逐漸形成了小集市。因王姓人口遠遠多於孫姓人口,那些在小集市上賣蔬菜、食品、小吃、農用工具的攤點,均以王姓居多,管理集市的也是王姓長老。久而久之,人們就自然稱之為王集,一直沿用至今。徐淮公路通車后,因王集東部有個很小的集市也叫王集,又都處徐淮公路沿線,為便於區別汽車停靠站的地名,故又稱呼大王集。
民國時期,屬睢寧縣第六區,1949年屬嵐山區王集鄉,1953年更名王集區,1957年建王集鄉,1958年改公社,1983年改鄉,1992年建鎮。1996年,面積61平方千米,人口3.6萬人,轄大吳、吳廟、吳馬、卜馬、魯東、東田、西田、光東、光西、光南、南門、武營、大營、蘇庄、尤庄、朱庄、姚庄、庄樓、四姓、楊集、宋灣、葛段、王東、王西、北陳樓、王章營26個行政村。
2000年4月,撤銷蘇塘鄉,併入王集鎮,面積131.5平方千米,人口7.31萬人,轄44個行政村、1個場圃,鎮政府駐王西村。2008年末,面積131平方千米,人口75114人,轄大王、光明、卜馬、宋南、田河、雙營、魯廟、沈庄、紅衛、李時、柴堰、大營、大吳、吳廟、陳樓、尤庄、庄樓、楊集、戈段、平樓、峰山、洪山、馬淺、長堰、南許、趙集、柳林、蘇塘28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大王村。
原蘇塘鄉位於江蘇省徐州市睢寧縣西北部,距徐州觀音機場5千米。104國道和廢黃河橫穿境內。1962年建公社,1983年建鄉。1996年,面積53.9平方千米,人口3.2萬人,轄峰山、洪山、馬淺、孫徐、曲頭、平樓、長堰、柴湖、堰頭、趙集、南許、李堰、時堰、柳林14個行政村。2000年撤銷併入王集鎮。
截至2017年,該鎮(鄉)行政總面積131.52平方千米,常住人口72564人。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王集鎮位於睢寧縣西北部,東臨姚集鎮、慶安鎮,北接銅山區伊庄鎮,南界嵐山鎮,西與雙溝鎮以及安徽省接壤,中心位置約在東經117°75′、北緯33°99′,總面積131.52平方千米。
王集鎮在睢寧縣的位置
王集鎮在睢寧縣的位置
王集鎮距縣城23公里,徐宿淮鹽鐵路、徐宿鹽高速、104國道、泗八公路縱橫穿越其境,交通便利,區位優越。鎮政府坐落王集村。全鎮種植優質小麥8.0萬畝,優質梨1.8萬畝,年產量500萬公斤,優質棉3.0萬畝,其中制種棉1.0萬,優質花生5.0萬畝,優質設施瓜菜1.5萬畝,其中台灣寶冠、特小鳳等特種禮品瓜譽滿大江南北。2001年6月被評為江蘇省無公害農產品,2002年11月被徐州市評為名特優產品。山羊年飼養量20萬隻,其中雜交波爾羊存欄量6萬隻,三元商品瘦肉豬年飼養量15萬頭,年出欄量8萬頭,奶牛年飼養量3000頭,家禽年飼養量200萬羽。

水文

王集鎮境內有廢黃河、雙洋河等河流流經境內。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96年,王集鎮下轄26個行政村,分別是大吳、吳廟、吳馬、卜馬、魯東、東田、西田、光東、光西、光南、南門、武營、大營、蘇庄、尤庄、朱庄、姚庄、庄樓、四姓、楊集、宋灣、葛段、王東、王西、北陳樓、王章營。
2000年,因鄉鎮合併從原蘇塘鄉划入14個行政村,分別是峰山、洪山、馬淺、孫徐、曲頭、平樓、長堰、柴湖、堰頭、趙集、南許、李堰、時堰、柳林,和從蘇塘果園場划入1個行政村——蘇塘村。此時,王集鎮下轄41個行政村。
王集鎮行政區劃(2018年)
王集鎮行政區劃(2018年)
2001年後,村級行政區域調整,41個行政村合併為28個。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王集鎮下轄6個居民社區和22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大王集社區境內。
序號居民社區\行政村人口
1大王集社區8201
2光明社區3850
3平樓社區5825
4雙營社區3560
5蘇塘社區2049
6庄樓社區1258
7卜吳村2281
8柴堰村2571
9陳樓村1443
10大吳村1830
11大營村2216
12峰山村2920
13戈段村4892
14紅衛村2151
15洪山村2323
16李時村3300
17柳林村2010
18魯廟村3620
19馬淺村2658
20南許村2360
21沈庄村2564
22宋南村3160
23田河村2400
24吳廟村2201
25楊集村2340
26尤庄村1753
27長堰村2416
28趙集村2350
-總計80502
參考資料:(註:數字數據為2018年數據)

人口民族


2019年末,王集鎮家庭戶數為17104戶,常住人口為70735人。

政治


根據工作需要,經研究決定,對鎮領導分工進行部分調整,現將調整后的鎮領導分工通知如下:
張玉超:黨委書記,主持鎮全面工作。
秦飛:黨委副書記、鎮長,主持鎮政府全面工作,協助黨委書記抓全面工作。
王鵬:人大主席,主持鎮人大全面工作,負責高標準廠房建設、項目推進、人口和計劃生育工作,分管鎮考核辦、計生辦。抓好高標準廠房建設、三重一大、為民辦實事、人口集中、人口和計劃生育、人大工作指標的考核,扎口考核材料報送和迎檢工作。
姚念璞:黨委副書記,負責扶貧工作。
李軍:黨委副書記,負責全鎮群團、信訪穩定、機關效能建設、應急管理工作,分管鎮黨政辦、關工委、共青團、婦聯、信訪辦。抓好信訪工作、“12345”服務熱線辦理指標的考核。
蘇玉:人武部長,負責人民武裝和民兵工作,協助做好信訪穩定工作。分管鎮武裝部,抓好武裝工作指標的考核。
王慶:政協工作室副主任、統戰委員、宣傳委員,負責政協、宣傳、統戰、精神文明、意識形態、民族宗教、土地規模化經營、扶貧工作,分管鎮農經中心、廣電站、文化站、專業合作社。抓好新增文化產業法人單位個數、農民專業合作社建設、土地規模化經營、精神文明創建、居民收入、政協工作、文化產業項目、旅遊項目、“兩化”融合、網路媒體反映事項辦理指標的考核。
朱友聰:黨委委員、副鎮長,負責文教衛、民政、雙擁、殘聯、老齡工作,分管民政辦、殘聯、勞服站、老齡辦。抓好勞動用工保障、幼兒園建設指標的考核。聯繫鎮各學校、衛生院、防疫站。
王權:政法委員、紀委副書記,負責政法綜治、農業和農村經濟、農業招商、改水改廁、古黃河綜合開發、交管工作,分管鎮農技站、農路辦、供銷社、水利站、果園場、綜治辦、610辦、司法所。抓好設施種植業(含投資額)、“三品一標”工作、高效養殖業(含投資額)、社會管理綜合治理和法治建設指標的考核。聯繫鎮法庭、派出所、糧管所、供銷社、交管所。
武迎春:組織委員(借調縣三集中辦公室工作)。
宋朝陽:紀委書記,負責紀檢監察、黨風廉政、社會信用體系建設、城市建設、中心鎮創建、土地規劃、市政管理工作,分管鎮監察室、國土所、村鎮建設服務中心、城管辦。抓好鎮村建設(含城鎮建設)、城鄉規劃與管理、土地綜合管理(含土地執法模範鎮創建)、中心鎮創建、土地整治、百姓辦事“零障礙”指標的考核。
顧曉:副鎮長,負責新農村建設、生態鎮創建、美好城鄉、安全生產、食品藥品安全、質監、放心消費、環保、供電、通訊工作,分管鎮安監辦、食安辦。抓好新農村示範村建設、村莊環境綜合整治、安全生產、環境保護、放心消費創建(含食品安全)、生態鎮創建指標的考核。聯繫鎮工商分局、供電站、電信分公司、移動分公司、郵政分局。
趙玉玲:副鎮長,負責財政稅收、審計工作,代管組織人事工作。抓好財政收入(含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序時進度、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增長及質量、總部經濟企業入庫稅收)、村級“四有一責”建設、人才工作(含平台建設)、工資集體協商建制率指標的考核。聯繫鎮國稅分局、地稅分局、駐鎮各金融機構。
宋暖:副鎮長,負責工業經濟和項目建設、服務業、開放型經濟、科技創新、品牌創建、電子商務工作,分管鎮工辦、統計辦。抓好工業和服務業項目新增固定資產投資、竣工工業和服務業項目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固定資產投資、規模以上工業投資、列統工業開票銷售收入、凈增列統工業企業個數、列統工業總產值和增加值、實際利用外資、自營出口額、新增限上服務業法人單位個數、凈增限額以上商貿企業個數及零售額增幅、服務業增加值、發明專利授權數和申請數、新增專利授權數、企業專利申請數及市級企業研發機構建設、節能降耗、製造業主輔分離、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和品牌創建、統計基礎建設、電子商務發展指標的考核。

經濟


綜述

2018年,王集鎮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77億元,比上年增長6.11%。其中,一、二、三產業分別達到78341萬元、60335萬元、98987萬元,分別比上年增長8.04%、-1.06%、9.4%。規模工業總產值26102萬元,比上年增長-8.47%;規模工業產品銷售收入26033萬元,比上年增長-7.64%;規模工業利潤總額4130萬元,比上年增長18.24%。其中,稅金165萬元,比上年增長12.24%。一般公共預算收入7490萬元,比上年增長14.34%。農民人均純收入16489元,比上年增長6.02%。全年新增固定資產投資84500萬元。

第一產業

至2003年,王集鎮初步形成以優質果、優質麥、特種瓜、反季節菜、養殖白山羊為主導特色的農業生產體系。種植優質梨1333公頃,年產量達500萬千克,收入達1500萬元;種植優質麥2667公頃,並在宋南、王營、陳樓等村建立667公頃優質麥生產基地;設施瓜菜1000公頃,其中台灣寶冠、新金蘭、特小鳳等特種禮品瓜867公頃,被徐州市評為名特優產品,江蘇省認定為無公害產品;白山羊飼養量20萬隻,其中雜交波爾羊6萬隻,豬飼量7萬頭,奶牛飼養量2000頭,家禽飼養量200萬羽。2018年,王集鎮糧食作物播種面積12.07萬畝。糧食總產10232萬斤。
2018年,王集鎮完成縣政府下達的10000畝產調任務,其中,秋冬季3000畝連片產調及完成1000畝連片設施農業產調計劃。全鎮花生種植面積超6萬畝,果樹種植面積近2萬畝,設施蔬菜種植面積7000多畝。“大王集小花生”獲評江蘇省十大好雜糧:李時村萬畝花生示範方項目竣工,陳樓村“上海蔬菜外延基地”正式掛牌,田河村鮮食花生種植科技示範基地項目竣工,省道324觀光帶3000畝集科技示範、觀賞、採摘體驗為一體的智慧果園也已開工建設。

第二產業

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王集鎮鄉鎮企業提到相應發展,到1987年擁有水泥、工藝農具、食品、化工、磚瓦等行業17家企業。20世紀80年代末,新建草柳編廠出口創匯。至2003年底,全鎮有私營工業企業69家,建築企業20個,
王集鎮花生加工
王集鎮花生加工
餐食企業15個;機械加工企業4個,木材加工企業10個,還有印刷、服裝加工等其他企業10個;中外合資企業1個。全鎮共有職工8512人,固定資產92.51萬元,工業總產值5.1億元。2018年,王集鎮掛車廠2.5萬平方米廠房竣工並投入使用,新上一條掛車生產線並投產;招引管業公司入駐高標準廠房並投產。

第三產業

2018年,王集鎮共230戶低收入戶在小布網開設網店,累計網路營銷金額30萬元,戶均增收近500元。

文化


地名溯源

王集始名於明末清初年間。傳說,明朝時有一孫姓人家從山西喜鵲窩牽來此地落戶,當時他發現東來西往長途販運的商人經常路過這裡,就主動在路邊搭起一處茶棚,以賣茶水為業。后在多數路人要求下,他又做起了小吃生意。隨著生意興旺,因家庭人手少,孫姓主人又收留了兩名逃荒至此地的王姓弟兄倆為徒。三年後,王姓弟兄倆跟隨孫姓師傅學會了手藝,積攢了工錢,也分別成家立業,就在此地長期定居。後來,這裡逐漸形成了小集市。因王姓人口遠遠多於孫姓人口,那些在小集市上賣蔬菜、食品、小吃、農用工具的攤點,均以王姓居多,管理集市的也是王姓長老。久而久之,人們就自然稱之為王集。徐淮公路通車后,因王集東部有個很小的集市也叫王集,又都處徐淮公路沿線,為便於區別汽車停靠站的地名,故又稱呼“大王集”。

文物古迹

曲頭—馬淺暴動遺址
民國二十一年(1932年)4月,睢寧縣委在蘇塘鄉曲頭村領導農民暴動隊伍向馬淺村行進時,遭到縣國民政府地方武裝鎮壓而失敗。l992年睢寧縣委、縣政府在曲頭村建“曲頭—馬淺“紀念碑。

特產

王集香腸、燒雞
在清朝康熙年間(1661年~1722年),王氏家族就以生產燒雞、香腸聞名蘇北。其燒雞產品均選用地方草雞為主料,輔以20餘種名貴中藥加工而成,具有香中隱甜,色佳味美,嫩酥可口,貯存期長的特點。香腸產品使用新鮮精豬肉為原料,加之獨特配方,具有高蛋白、低脂肪的特點,王集燒雞蘇北第一,王集香腸香腸之王。
王集香腸
王集香腸
台灣寶冠黃皮西瓜、花皮黃賑新金蘭系列西瓜
台灣寶冠黃皮西瓜和花皮黃賑新金蘭系列西瓜由江蘇省農科院獨家引進,在該鎮種植,專家親臨指導,無公害栽培。該品種西瓜富含蛋白質、粗纖維、鉀、鈣、各種氨基酸等營養成分,單瓜重量均在2千克左右。
“徐沙河牌”三水梨
王集鎮2002年在國家工商局註冊使用了“徐沙河”牌商標,2003年被國家農業部批准為無公害三水梨基地。

交通


王集鎮境內有淮徐高速途經,104國道從鎮中穿過。鐵路有徐鹽高速鐵路,境內無站點,最近站點是觀音機場站,在雙溝鎮境內。

社會


教育事業

截至2003年底,王集鎮共有幼兒園25所,小學1所,中學5所,在校學生1.7萬人;教師795名,其中有高級職稱的教師16名,中級職稱295名。在2018年,王集鎮拿出100萬用於優秀教師及教學成果的獎勵。2019年末,王集鎮境內有幼兒園、託兒所9個,小學4個,小學教師243人,小學生6573人。
新建成的王集小學
新建成的王集小學

文化事業

2019年末,王集鎮境內有圖書館、文化站1個。

醫療衛生

截至2003年末,王集鎮鎮級衛生院有2所,設有內科、外科、婦科、兒科、五官科等科室,配有A超、B超、心電圖及X光機等設備。有醫務人員292人,43個村級衛生室達到農村甲級衛生室標準。2019年末,王集鎮境內有醫療機構30個,病床250張,執業(助理)醫藥師95人。

社會保障

2018年,王集鎮城鎮居民醫保連年參保率超96%;大病醫療救助545人,受災人員救助450人,臨時救助21人,特困人員救助321人(次),大病救助發放329人次、93.58萬元。辦理殘疾證116本,發放殘疾人輔助器具221人次。白內障患者篩查980人,貧困白內障患者免費手術救助47人。農村養老保險新辦2650人,參保補辦870人。辦理計劃生育服務證624本,農機補貼申請辦理229台。核發動物及動物產品檢疫合格證245個,林木採伐許可33件。低保已取消67戶、162人,新增低保27戶、97人。

脫貧攻堅

2018年,王集鎮共脫貧828戶、2570人,整體脫貧率達92.7%,南許、柳林兩省定經濟薄弱村全年村級經營性收入均超25萬元,達標摘帽。

鎮村建設

2018年,王集鎮已完成2.1千米王楊線拓寬,王西大溝危橋新建,王吳線、王田線東田段、王大線大營段、王柳線南許段路面修復,路肩還土修復王洪線、楊集線、王田線、王吳線等共約8.5千米。省道271(泗八路)、鎮區道路、老田河路等道路提檔升級穩步推進。

獲得榮譽


2019年12月,王集鎮入選“2016—2018年度江蘇省文明鄉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