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集鎮

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下轄鎮

王集鎮,隸屬河南省南陽市新野縣,地處新野縣西北部,東瀕白河與城郊鄉相望,南接上港鄉,西毗鄧州市㴔灘鎮,北鄰上庄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5千米。總面積74平方千米。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至1957年,先後屬新野第五、六、七區。2001年7月,撤鄉建鎮為王集鎮。2020年,王集鎮常住人口為32432人。截至2020年6月,王集鎮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王集村。

2011年,農民人均純收入6533元。

歷史沿革


民國三十六年(1947年)至1957年,先後屬新野第五、六、七區,駐地由程崗遷至王集。
1958年6月,建鄉;同年8月,為王集公社。
1975年,王集公社仍名。
1984年12月,改王集公社為王集鄉。
1997年,面積74平方千米,人口5萬,轄王集、石羊崗、曹集、西趙莊、白灘、周灣、齊樓、史井、石頭廟、秦杜營、西張庄、東園、汪堤、馮集、范坡、徐埠口、高橋、歸集18個行政村。
2001年7月,撤鄉建鎮為王集鎮。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王集鎮地處新野縣西北部,東瀕白河與城郊鄉相望,南接上港鄉,西毗鄧州市㴔灘鎮,北鄰上庄鄉,鎮人民政府駐地距縣城15千米。轄區總面積74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王集鎮境內地勢平坦,為湍、白河沖積平原。地勢西北高,東南低,湍河、礓石河、白河縱貫全境。新(野)鄧(州)公路穿境。

氣候

王集鎮氣候屬亞熱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季風的進退與四季的替換較為明顯。冬乾冷,雨雪少;夏炎熱,雨量充沛;春回暖快,降雨逐漸增多;秋季涼爽,降雨逐漸減少。四季分明,氣候適宜。冬季時間較長110—135天,夏季110—120天,春秋時間較短55—70天。多年的年平均氣溫為15℃,7月平均氣溫27.2℃,1月平均氣溫1.4℃左右。年平均降水量800毫米左右,無霜期年平均220—245天。

水文

王集鎮境內河道屬長江流域。東部有白河,西部有湍河,中部有礓石河。此外,境域內還有大黃渠、小黃渠、棉花渠、龍鬚溝、母渠溝、大湖溝和柳堰河等多條河流。

自然災害

王集鎮主要自然災害有乾旱、洪澇、低溫、冰雹等。洪澇災害多發生在每年7—8月。

自然資源


王集鎮境內有豐富的白砂,在湍河兩岸也勘測出了一定石油儲量。
2011年,王集鎮有耕地面積6.8萬畝,人均1.2畝。

行政區劃


時間區劃沿革
1975年劃出上庄、王寨、上鳳鳴、鄧庄、田莊、馬集、山坡、楊閣、彭橋和柳坡10個大隊歸上庄公社。
2011年末轄王集、西張庄、秦杜營、石頭廟、史井、齊樓、馮集、東園、汪堤、范坡、石羊崗、曹集、西趙莊、白灘、周灣、徐埠口、歸集、高橋18個村;下設197個村民小組。有74個自然村。
截至2020年6月,王集鎮轄18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王集村。
統計用區劃代碼名稱
411329108201西張庄村
411329108202秦杜營村
411329108203石頭廟村
411329108204史井村
411329108205齊樓村
411329108206王集村
411329108207馮集村
411329108208東元村
411329108209汪堤村
411329108210范坡村
411329108211石羊崗村
411329108212曹集村
411329108213西趙莊村
411329108214白灘村
411329108215徐埠口村
411329108216歸集村
411329108217高橋村
411329108218周灣村

人口民族


人口

2011年末,王集鎮轄區總人口57403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20090人,城鎮化率35%。總人口中,男性30287人,佔52.8%;女性27116人,佔47.2%;18歲以下13272人,佔23.1%;18—35歲14330人,佔25%;35—60歲16002人,佔27.9%;60歲以上13799人,佔24%。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54700人,佔95.3%。有蒙古1個少數民族,共2700人,佔4.7%。2011年,人口出生率7‰,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為0。
2017年,王集鎮常住人口為51820人。
截至2018年末,王集鎮戶籍人口為57457人。
2021年8月18日,新野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公布,截至2020年王集鎮常住人口為32432人。

民族

以漢族為主,王姓居多。少數民族以蒙古族居多,主要分佈在汪堤、馮集、石頭廟三個村。

經濟


綜述

2005年,王集鎮生產總值實現4235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18913萬元,佔44.65%;第二產業增加值12072萬元,佔28.5%;第三產業增加值11374萬元,佔26.85%,人均生產總值8306元。固定資產投資9170萬元;地方財政收入90萬元,支出266萬元;農民人均現金收入3060元。
2011年,王集鎮農民人均純收入6533元。2011年,王集鎮財政總收入312.8萬元,其中地方財政收入86萬元。
2018年,王集鎮有工業企業6個,其中規模以上工業企業有2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0個。

農業

2011年,王集鎮農業總產值2.38億元,比上年增長17.8%,農業增加值0.17億元。糧食作物以小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4506噸,人均601千克,其中小麥25800噸,玉米8706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花生、棉花、蔬菜等。2011年,王集鎮有機械總動力95205千瓦。
王集鎮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牛、羊、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15911頭,年末存欄7686頭,產肉612噸;黃牛出欄2545頭,年末存欄4320頭,產肉390噸;羊出欄9380隻,年末存欄量11800隻,產肉114噸;家禽出欄16825羽,產肉19噸。

工業

2011年,王集鎮工業總產值達到45285萬元,比上年增長2.8%。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2家,職工380人。

商業

2011年,王集鎮社會商品銷售總額達3.1億元。

金融

2011年,王集鎮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1.8億元。

文化


地名由來

因鎮人民政府駐王集村得名。
王集窯坑
王集窯坑

交通


2011年,王集鎮境內二廣高速公路從鎮境穿過;18個村全部實現村村通,戶戶通,交通便利。2011年末,鎮區道路總長度3.5千米。
2011年末,王集鎮有鎮區客運站和農村公路養護管理站各1座。每天有新野縣城到鎮的往返班車10餘次。

社會


科技

王集鎮瓜菜生產和黃牛改良的水平比較高,尤其在反季節大棚西瓜高產栽培技術引進、示範、研究方面取得較大成果,2000年11月被南陽市人民政府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黃牛改良技術在全縣處於領先位次,年改良皮埃蒙特雜交肉牛5000餘頭,絕對量居全縣第一。

教育事業

王集鎮現有17所小學,2所中學,在職教師371名,在校學生3420人,學生入學率100%。下一步要調整優化中小學校布局,全鎮設三所中心小學和一所中學,其中四、五、六年級學生在中心小學就讀並實行寄宿制。通過整合資源,優化布局,將極大提升王集鎮教育水平。
2011年末,王集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811人,幼教職工33人;小學19所,在校教師207人,初中1所,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達100%。

文化事業

王集鎮現有演出團體10個,其中鎖吶班9個,說唱團一個。符光錄“一人說唱團”演出範圍遍及南陽13縣市,並多次赴省進京演出,其事迹曾被中央多家媒體報道過。廣播電視目前全鎮有線廣播電視用戶共2600戶。政府所在地:新野縣王集鎮王集村
2011年末,王集鎮有綜合文化站1個,村文化室7個,藏書2萬冊,實現了有線電視全覆蓋。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王集鎮有衛生院1家,村級衛生所28個。農村醫務人員96人。2011年,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62%,農村衛生廁所普及率59%,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率99%。

體育事業

2011年末,王集鎮有體育場地6處。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王集鎮城鄉最低生活保障戶數55戶,人數68人;支出14.3萬元,月人均200元。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3059人次,支出9.6萬元。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554戶,人數2056人,支出198.6萬元,比上年增長18%;農村臨時救濟138人次,支出5.5萬元,比上年增長16%。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348人,撫恤事業費支出142萬元。

基礎設施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王集鎮有郵政局1處,報紙、期刊累計發行2000餘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16個,建成了移動通信系統基站7處,固定電話用戶2000多戶,行動電話用戶24000戶,行動電話和電話普及率96%,實現了村村通電話;寬頻接入用戶770戶。
給排水
2011年末,王集鎮有鎮區自來水站1座,居民自來水普及率100%。
供電
2011年末,王集鎮有鎮區擁有35千伏變電站1座。
園林綠化
2011年末,王集鎮有鎮區街中心花園1座,園林綠化率23%。

發展

98年以來,該鎮黨委、政府緊扣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這一主題,按照“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思路,著力調整農業結構,傾力發展設施農業,努力打造瓜菜強鎮,鎮域經濟和社會各項事業呈現良好發展態勢。瓜菜產業在戰勝困難中前進,在鞏固提高中發展。通地運用說服教育、示範引導、提供服務和行政推動的“3+1”工作法,瓜菜產業逐步形成了規模化種植、集約化經營、產業化生產的現代農業發展格局。目前,全鎮設施瓜菜面積達1.3萬畝,並通過省質量技術監督局“無公害農產地”認證,成為了河南最大、全國聞名的反季節無公害瓜菜生產基地。基礎設施建設步伐加快,奠定了可持續發展的基石。實施了農業綜合開發,實現了平原綠化高級達標,形成了溝相通、路相田成方、林成網的生態農業格局。共投資500多萬元,實現了村村通油路,徹底改變了王集交通條件落後的面貌。以牛、鴨為主的畜牧養殖業發展迅猛。年均改良皮雜牛5000頭,增值效益達400萬元。發展大棚養鴨專業場25個,共建標準鴨棚120個,存欄量15萬隻,年出欄量120萬隻,年實現利潤150萬元。非公有制經濟實現新突破。擁有百萬元以上規模企業8家,50萬元以上企業12家,年實現工業產值1200萬元、利潤500萬元、入庫稅金80萬元。黨的建設、精神文明建設和民評主法制建設也取得新成就,先後榮獲南陽市“六好”鄉鎮黨委、思想政治工作先進單位、信用鄉鎮、小城鎮建設先進單位、創建文明新村先進單位、信訪“四無鄉鎮”和“治安模範鄉鎮”等殊榮。
今後,王集鎮將以“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認真貫徹黨的十六大精神,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統攬全局,以發展為第一要務,以結構調整為主線,以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為根本目的,圍繞農業增效、農民增收、財政增長三個目標,瞄準產業化、工業化、城鎮化三個方向,突出瓜菜支柱產業,抓好非公有制經濟發展、畜牧養殖和項目建設三項工作,聚精會神搞建設,一心一意謀發展,奮力開創王集經濟和社會事業新局面。
王集窯坑西邊的涼亭
王集窯坑西邊的涼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