珍珠魟

有細長尾巴的有毒魚類

珍珠魟(學名:Potamotrygon motoro):最大可至50厘米,最重可達34.2千克。

肉食性。平時伏於水底或埋於泥沙中。食物以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為主,卵胎生,一胎可產3-21尾小魚。

是新興的觀賞魚品種。價格較其他品種淡水魟魚平實許多,是最普及的入門級品種。飼養簡單,已實現人工繁育第五代。

原產於亞馬孫河奧利諾科河巴拉圭河水域,主要分佈於阿根廷、巴西、巴拉圭。中國有飼養。

形態特徵


珍珠魟
珍珠魟
雌性的身高大約80厘米,雄性的身高保持在50厘米以下。身體呈扁圓盤狀,背部色彩由褐色至淡褐色,上有成圓形奶油狀的斑點散布,形似珍珠,故名。這些斑點通常是橙黃色,但很難找到在花紋及顏色上表現一致的兩隻魟魚。腹部純白色,有嘴和鼻孔。尾柄的棘刺為中空的構造,其下有分泌毒液的毒腺及儲藏毒液的毒囊,棘刺一年會替換2-3次,上面並有倒刺。為軟骨魚,骨骼中含有多量的膠質。上部眼後有腮孔,吸水後由下部腮葉排除,防止吸入沙塵。
頭部與軀幹癒合。胸鰭前部不分化為吻鰭或頭鰭,背鰭單個或缺。尾較細長,似長鞭,尾上常具鋸齒狀長棘。由尾刺、外包皮膜和皮膜中的毒腺構成毒器,能刺傷人。尾細長如鞭,有1枚尾刺,有毒,背鰭常消失。

生活習性


珍珠魟屬底棲魚類,常匍匐於江河深潭,夜間活動。適宜pH值為5.2-7,水溫為24-32℃,喜食活蝦、活魚。
肉食性。平時伏於水底或埋於泥沙中。食物以軟體動物和甲殼類為主,有時也吃水生昆蟲的幼蟲、鯰魚類。也能用胸鰭作較快的遊動,遷地覓食。
為當地居民畏懼的魚類之一,早期被視為魔鬼的化身。因為它們會在當地的淺灘中挖掘圓形的洞穴,藏身其中,人們走近河邊,若不注意,容易被其毒棘刺到,而發生危險。

分佈範圍


原產地阿根廷、巴西和巴拉圭。廣泛分佈於南美洲,橫跨阿根廷、巴西、巴拉圭、烏拉圭委內瑞拉,包括奧里諾科河亞馬遜流域。中國有飼養。
珍珠魟分布圖
珍珠魟分布圖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IUCN)2015年瀕危物種紅色名錄ver 3.1——數據缺乏(DD)。

人工養殖


選購方法

健康的魟魚:基本上,一尾健康的魟魚是隨時都會進食的。所以,在挑選時就要注意它們的體形略圓無傷口,體盤飽滿平滑,無黏膜覆蓋,尾部完整無斷裂,胸、腰骨無浮出,體盤無紅斑、血絲,邊緣無傷口缺角破損,靜止時平貼於缸底或缸壁,盤面無浮隆狀緊緊吸附。鰓孔完整,呼吸勻稱緩慢,頻率規律,上呼吸膜薄舒張正常。而由於每尾魟魚都會因為長時間的運輸而變得較虛弱,加上國外產地的不同水質條件,以及魟魚本身屬於軟骨魚,所以體內的滲透壓調解機制是不同於一般硬骨魚類的,再加上魟魚體表並沒有魚鱗保護無鱗魚類,對於水質的要求較高,一旦水質變化太快,其滲透壓調解機制就會發生狀況。
魟魚的進口:由於魟魚的產地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所以進口的魟魚大約以7月到12月的旱季(繁殖期因種類而有所不同)產量及價格會比較便宜一些。基本上,在雨季的時期,由於魟魚的捕獲量比較少,且這時補獲體盤通常較大,所以價格(運費)會高一些,反之,其價格就會便宜一些,所以,在選購魟魚的時候也可以把這項因素考慮進去。
下缸時的處理:魟魚相當忌諱水質作大幅度的變化,所以當您新購買回來的魟魚,在下缸前先將魟魚連水放在小水盆中,並只留蓋過魟魚體表的水量(水盆容量要大過3倍此水量),使用空氣幫浦用細管以及簡易的調節閥,利用缸高過水盆采虹吸原理對水,並調整調節閥進水量,使之滴流到小水盆滿,再抽出水盆水(別浪費水!再倒回缸里)到只留體表高度的水量再重新滴流,如此重複作三次就可以直接下缸了(大概需花1個小時左右的時間)。如此小心費時無非是希望魟魚可以順利的適應新環境的水質,降低新環境對魟魚所造成的緊迫。其次,在剛剛下缸后的魟魚是不能馬上就開始餵食的。這是因為魟魚還處在緊迫及緊張狀態的關係。必須要等魟魚適完全應了魚缸水質之後再進行餵食,常在第兩天以後就可以開始嘗試性的餵食。至於餌料,最好是多方面的嘗試,只要是魟魚可以接受的就是最好的選擇。

飼養設備

魚缸:水槽的大小要視魟魚體型而定,為什麼這麼說勒?一般都認為魟魚喜歡穩定的水質所以水槽越大越好,其實在某些情況下是錯誤的,因為小型魟魚或幼體通常捕食能力十分差,所以用大缸養常吃不到東西導致越來越虛弱,所以先用小缸來養可以幫助它們捕獵食物,藉此慢慢茁壯。但是多數的魟會成長到非常大型,因此,魟有他們自己其它特殊的需求。如果飼養的魚缸太小的話會阻礙了魟魚的成長及活動的空間,但是,因為在台灣,如果一般人想要架設更大型且適合魟魚飼養的魚缸,則又會因為空間的問題而產生困擾,所以至少4呎以上的魚缸才合適。
底砂:因為淡水魟魚有潛藏在沙泥底下的習性,因此如果能夠鋪設底砂的話,應該是最理想的方式。然而,根據個人的經驗來說,在魚缸中鋪設底砂之後,魟魚常常會將底砂弄得亂七八糟的,還要多花許多時間來重新整理,這對飼養者而言是相當不方便的。其次,底砂還可能因為潛藏許多的亞硝酸鹽,這對敏感的淡水魟魚的飼養也是不利的。因此,個人主張是以裸缸的方式來飼養魟魚,除了方便觀賞之外,在飼養上也比較方便。
過濾設備:因為淡水魟魚在台灣大多都是以裸缸的方式飼養,所以,過濾設備就相對的非常重要。除了是因為健康的魟魚不但活動力旺盛而且食量大,所以相對的排泄物也就特別的多之外,最重要的是過濾設備中的硝化作用必須很完善才可以。在可能的範圍內選擇容積愈大的愈好,水容量大,接受水質變化的緩衝能力也就較高。至於過濾系統,當然是效能越高越好,舉凡溢流式、上部滴流以及外置圓桶,都是不錯的方式,而最好的情況是選擇兩種以上的過濾方式相互搭配。而在濾材方面,除了傳統的過濾棉之外,還可以使用生化濾材來使得硝化作用發揮最大的功效。這其中一般的濾棉可以採用每周定期更換的方式來做,而其它的濾材,則可以每月輪流清洗不同處的濾材來做,以使硝化細菌能不斷的發揮最大的功效。
其它:魟魚體表並沒有魚鱗保護,且其保護魚體的表皮組織比較厚,所以,如果各位使用的是防爆型的玻璃加溫器,則要注意其擺放的位置。至於一般的石英加溫管,就一定要加上保護套的措施,以避免魟魚因為不小心而燙傷(這是因為魟魚的表皮較厚,所以,遇熱時神經感知較不靈敏才會導致傷害)。

飼養方法

魟魚的餵食:當魟魚下缸之後尚未穩定的前幾天,我們可依照其喜歡的餌料來做為餵食的飼料。等到魟魚漸次穩定之後,就可以開始訓餌了。一般來說魟魚是屬於肉食性的魚類,舉凡是赤蟲、蝦類、朱文錦或是泥鰍等,都是目前飼養魟魚的人所最常使用的餌料。而如果有人在同一個魚缸之中飼養超過一尾以上的魟魚時,在餵食的時候就要注意其爭食的狀況。當然冷凍餌料也是一個很好的選擇,但要注意其安全性和新鮮的程度。在使用的時候,可以依照活餌使用70﹪,而冷凍餌料30﹪的比例來分次和交叉餵食。成長的速率又與水質,餵食的頻率,餵食量的多寡,營養有關。至於餵食的次數,依照個人的經驗建議,原則上以一天一次的方式就可以了。然後可以依照上述的比例,用換餌餵食的方法以使魟魚在攝食的營養上就會比較均衡。大致上如果每星期能夠停止餵食一天,那麼,就可以讓魟魚因為索餌欲而大大活動一下,也可以順便觀賞它們的泳姿。
活餌的檢疫:由於活餌的使用量大,而且活餌的來源不定,所以,會有攜帶病源的可能性。為了不讓魟魚因為餵食的關係,而遭到餌料生物的傳染疾病,最好是對使用的活餌做一些檢疫的工作。體外,我們可以使用高濃度的染劑將活餌浸泡約10秒鐘的時間,然後將其放入檢疫缸中三天,這其中如有死亡的情形發生,就將死亡的餌食丟棄,因為它們很可能是有問題的餌料。另外,體內部分,在檢疫缸中也可以使用去六鞭毛蟲的藥物,對活餌進行葯浴,如此一來,我們才可以確定魟魚在攝食的時候其餌料是安全的。還有一點,在餵食泥鰍的時候,就要先行處理讓它呈現昏迷半死的狀態,這樣在餵食的時候才不會因為泥鰍而造成魟魚體內的傷害發生。

水質參數

其實水質的參數對魟魚而言是相當重要的。但是,當魟魚適應了水質以後再加上水質管理的很好的話,魟魚對水質變化的忍受程度又會變得很高。所以,水質參數只要不要太過於惡化,或是變化太快,基本上魟魚都能生存的很好的。以鹽度為例,我曾將飼養半年以上且狀況良好的魟魚,飼養在高鹽度的環境中,它們一樣可以生存,只是因為淡水魟魚沒有鹽腺可以用來排除鹽分,而為了要適應高鹽度所產生的滲透壓,就會影響魟魚的成長速度,且會使其改變體色而變成較暗淡的顏色。
至於pH質方面,因為魟魚產地水中的pH質大多屬於弱酸性。而如果要使用符合野生環境的水質來飼養魟魚的話,那就會大大的提高了飼養的成本。其次在台灣,一般自來水的pH值約為7.2以上,而南台灣的pH值更可能高達8以上,而地下水的硬度就更高了。而為了讓過濾設備能夠持續的發揮效果,最好是讓魟魚適應我們所提供的水質。否則為了降低pH質和使其變成軟水而使用大量的化學藥劑,除了成本提高以外,水質的穩定度也因此會變的不好管理與控制,反而提高了飼養魟魚的風險。通常透過硝化作用之後的水質,只要其pH值維持在6.5-7.5之間,水溫維持在25-28℃之間,就可以將魟魚飼養的很好。換水時機,這還跟魚的大小,數量有關聯,而每次換水的量與頻率最好能固定下來,困難之處在於,跟其它的混養魚種取得一個平衡。個人魚缸的換水,是3天就更換一次,每次更換1/3左右,換水的新水溫度與PH值與原缸水保持一致。最好是採用續養過的水做為新水,那是因為在台灣住宅大多是大樓的關係。而大樓因為使用共同的水塔,每半年很可能會消毒一次,如果直接使用自來水的話,在消毒之後的消毒水會殘留在自來水中,而這往往是魟魚換水后產生疾病的原因。所以換水使用續養過的水是最安全的做法。

魚病治療

其實淡水魟魚是不容易引發疾病的。由於它本身是屬於掠食者,而在大自然的環境中的食物本來就存在著許多的致病因子,而魟魚也可以活的很好,再加上個人飼養的經驗得知,真正會讓魟魚引發疾病的主因幾乎都是水質變化太快而引起的。這是因為魟魚處於水質急遽變化或水中含有刺激物時,這時魟魚體表會增生一層顯而易見的白色黏膜,這樣的情況,若未在短時間復元,以至於其抵抗力變弱,那面臨死亡的機會就相當的高。
因為魟魚是不易生病,也不容易死亡的觀賞魚。所以,個人並不主張經常性的使用藥物。因為藥物若使用過多的話,常會使細菌產生抗藥性,且對魚只本身的健康及缸內的生態系統還是會造成不良影響。這對任何魚類是沒有幫助的。況且因為魟魚是極為敏感的魚類,有時候藥物使用不當,還會因此造成魟魚的死亡。平時保持水質穩定、喂餌多元化,魚只自然強壯美麗,也就比較不會生病了。

注意事項

有毒棘刺:淡水魟魚之所以被歸為對人有潛在危險性的魚類,是因為它尾柄上的棘刺,事實上這個棘刺並不是在掠食的時候使用的。它們並不會主動的利用有毒棘刺來攻擊人,而是當它們受到驚嚇的時候用來自衛的。所以在清洗魚缸的時候只要準備了足夠的工具,就能預防被其刺傷。
魟魚的混養:其實可以和魟魚混養的魚類是相當多的,只要是中上泳層的中大型魚類都可以。但是還要篩選習性合適的個體,因為有時候大家公認可以和魟魚混養的魚類,有時也會出現攻擊魟魚的情形。例如我曾飼養過的紅龍就曾出現過攻擊魟魚的情形,所以,在選擇混養的魚種時候,還是要多觀察其相處的情況。

繁殖方式


親魚培育
親魚來源與選擇:所用親魚為基地培育的2-3齡珍珠魟。親魚挑選標準為:體盤較圓,背部珍珠狀斑紋大而圓且色澤鮮明,遊動攝食積極且無病無傷。雄性挑選尾粗壯、交接器粗長的個體,而雌性則需背腹部較高的個體。
親魚培育及人工繁殖:培育期間用生物沙培養微生物作為主過濾凈化系統,水處理面積占整個水體的1/8-1/10。保證24小時不間斷流水循環並培養水浮蓮以吸附和減少水中的有害毒素和金屬元素。珍珠魟為熱帶魚類,培育水溫為28-32℃,並且冬季親魚池最低溫度也控制在24℃以上。日投喂優質泥鰍1次、小河蝦1次,投喂量為體重的5-6%。採用人工控溫和調控水質的條件下自然交配的繁殖方法,雌雄配比為3:1。
苗種培育
開口培育:初產仔魚飼養於玻璃水族箱中,在1.2米×0.55米×0.35米的水體中養殖8-15尾,養殖水溫控制在28-30℃。初產仔魚仍帶有卵黃,從出生后第5天開始投喂開口餌料。開口餌料選用新鮮潔凈的血蟲或絲蚯蚓,每天投喂3-4次,投喂量約為體重的8%。20天開始在開口餌料中摻入絞碎的冰鮮小魚、小蝦、泥鰍等。其後逐日減少開口餌料所佔比例,直至30天後以冰鮮魚蝦和泥鰍完全替代開口餌料。由於水族箱養殖密度比較高,餵食量大,保證每天吸底排污並換入同溫或溫度稍高的曝氣水,換水量為1/5-1/3。
仔魚養成:培育在水族箱培育至1月齡並且仔魚已經適應攝食冰鮮魚後轉入水泥池培育。環境容積和養殖密度對珍珠魟的生長影響較大,初期控制密度為5-6尾/立方米,隨著生長再進一步降低密度,至親魚規格時每平方米不超過1尾。養殖水體採用上部滴流生物沙過濾水處理系統,培養水浮蓮等水生植物凈水,水溫控制在26-30℃,養殖池給予一定的水流,保證陽光充足,每天日照時長為8-10小時。仔魚每天投喂適口的冰鮮魚蝦和泥鰍,每日2-3次,每次投喂量為主餐泥鰍占魚體重的8%,輔餐冰鮮魚蝦等占魚體重的6%,每日吸底排污,換水量約1/5-1/3。
繁殖行為
珍珠魟通常在2齡才可達到性成熟。交配過程珍珠魟雌雄個體第二性徵明顯,初生仔魚既能輕易分辨。雄性尾柄基部兩側鰭腳有圓錐形突出,即特化形成的外交接器,而雌性個體鰭腳為扇形,無交接器。
交配通常發生在傍晚或清晨,雄魚會主動追咬逼迫雌魚遊離水底層。遊離底層后,雄魚在雌魚後面追逐,在適當的時候雄魚會突然翻轉身體,跟雌魚腹部對腹部,然後生殖鰭腳插入雌魚泄殖孔內授精,追逐交配過程約持續30分鐘。此階段的雄魚會變得異常兇猛,為了逼迫雌魚上浮會撕咬雌魚,以致體盤邊受損,甚至露出骨骼,同時雄魚之間也會為爭奪配偶而激烈打鬥。
生產過程生產前2-3天雌性腹部隆起明顯,表現為焦躁不安,且食慾下降或完全不攝食。生產時間多在深夜或黎明,雌魚表現為反覆快速扇動臀鰭,偶爾作出弓背動作。仔魚出生時先露出尾巴,繼而整個滑出母體。仔魚在母體內縮緊呈球狀,進入水體后迅速展開。生產時間約持續30-60分鐘。

主要價值


珍珠魟具有較高的飼養、觀賞價值,深受廣大消費者和養殖者青睞,在國際市場上大受歡迎,但其原產國巴西已經禁止該魚出口,因此,珍珠魟的市場價格也在不斷攀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