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烏拉圭的結果 展開
  • 鑽石之國
  • u23

烏拉圭

鑽石之國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西班牙語:RepúblicaOrientaldelUruguay;英語:TheOrientalRepublicofUruguay),簡稱烏拉圭。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烏拉圭河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接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

烏拉圭原為印第安人居住地。1680年後一直被西班牙葡萄牙爭奪。1778年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816年被葡萄牙佔領。1821年併入巴西。1825年8月25日脫離巴西帝國獨立。1973年成立軍政府,1984年還政於民。

烏拉圭居民約90%是白人,其餘有8%的印歐混血種人。多信奉天主教。官方語言是西班牙語。首都為蒙得維的亞。境內大部分地勢平坦,農牧業發達。現為南美洲國家聯盟成員國。

烏拉圭屬溫帶氣候,以優美自然風光和安定社會環境,獲譽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獲譽為“鑽石之國”。

烏拉圭的人均國內生產總值不低,人均生活水平、政府清廉度、政治穩定度也位於南美洲前茅,是一個中等發達水平的國家。

歷史沿革


早期

狂歡節
狂歡節
早期的烏拉圭河東岸地區居住著查魯亞印第安人。1516年初被西班牙探險隊發現。1680年後一直是西班牙和葡萄牙殖民者爭奪的對象。1726年,西班牙殖民者建立蒙得維的亞,烏拉圭淪為西班牙的殖民地。
1776年西班牙將該地區併入拉普拉塔總督轄區。1811年民族英雄何塞·阿蒂加斯領導人民進行獨立戰爭,並於1815年控制了全境。1816年葡萄牙再次入侵,並於1821年7月將烏併入巴西。
1825年8月25日,胡安·安東尼奧·拉瓦列哈等一批愛國者收復了蒙得維的亞城,宣告烏拉圭獨立,並將8月25日定為國慶日。1828年8月27日巴西和阿根廷簽訂蒙得維的亞和約,承認烏拉圭獨立。

獨立后

20世紀上半葉,烏經濟穩定、社會安寧。1973年發生軍事政變。1984年7月,軍政府決定還政於民。由於它位於烏拉圭河的東岸,故國名定為烏拉圭東岸共和國。同年11月紅黨候選人胡利奧·瑪麗亞·桑吉內蒂當選總統,烏拉圭恢復民主憲制。
1989年,白黨的路易斯·拉卡列當選總統。1994年,桑吉內蒂再次當選總統。2000年3月,紅黨的豪爾赫·巴特列·伊瓦涅上台執政。2004年10月,左翼政黨聯盟廣泛陣線總統候選人巴斯克斯在大選中獲勝。

地理環境


區域位置

首都蒙的維的亞
首都蒙的維的亞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全境面積176200平方公里。瀕臨南大西洋,與阿根廷和巴西接壤。位於南美洲東南部,拉普拉塔河東岸,北同巴西接壤,西與阿根廷交界,東南瀕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600公里。

地形地貌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北鄰巴西,西界阿根廷,東南瀕大西洋。海岸線長660公里。地勢平坦,丘陵和草原相間,平均海拔116米。

氣候特徵

烏拉圭屬溫帶氣候,1~3月為夏季,氣溫17℃~28℃,7~9月為冬季,氣溫6℃~14℃。年降水量由南至北從950毫米遞增到1250毫米。

自然資源


森林分佈示意圖
森林分佈示意圖
烏拉圭盛產大理石、紫水晶石、瑪瑙、乳白石等。已探明有鐵、錳等礦藏。位於烏中部的33人省(treintaytres)擁有豐富的磁鐵礦,初步估計鐵礦石藏量不少於5億噸。與33人省相鄰的“佛羅里達”(Florida)省和杜拉斯諾(Durazno)省也發現有鐵礦,但藏量可能低於5億噸。林業和漁業資源豐富,盛產黃魚、魷魚和鱈魚。烏拉圭的林業發展始於二十世紀60年代初,80年代,烏的人工造林面積只有1.4萬公頃,90年代初烏開始實行大規模的植樹造林。至2003年,烏全國天然林總面積擴大到74萬公頃。

行政區劃


區劃

全國劃分為19個省(departamento)。
省名C2004.7.1C1996.5.22面積(km)首府CC2004
阿蒂加斯Artigas780197505911928阿蒂加斯Artigas
卡內洛內斯Canelones4852404430534536卡內洛內斯Canelones
塞羅拉爾戈CerroLargo865648251013648梅洛Melo
科洛尼亞Colonia1192661202416106
科洛尼亞-德爾薩克拉門托
ColoniadelSacramento
杜拉斯諾Durazno588595571611643杜拉斯諾Durazno
弗洛雷斯Flores25104250305144特立尼達Trinidad
佛羅里達Florida681816650310417佛羅里達Florida
拉瓦耶哈Lavalleja609256108510016米納斯Minas
馬爾多納多Maldonado1401921275024793馬爾多納多Maldonado
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13259681344839530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1269552
派桑杜Paysandú11324411150913922派桑杜Paysandú73272
內格羅河RíoNegro53989517139282弗賴本托斯FrayBentos
里韋拉Rivera104921984729370里韋拉Rivera
羅恰Rocha699377029210551羅恰Rocha
薩爾托Salto6993711759714163薩爾托Salto99072
聖何塞SanJosé103104966644992
聖何塞-德馬約
SanJosédeMayo
索里亞諾Soriano84563815579008梅塞德斯Mercedes
塔誇倫博Tacuarembó904898491915438塔誇倫博Tacuarembó
三十三人TreintayTres49318495029529三十三人TreintayTres
烏拉圭Uruguay3163763175016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
地圖
地圖

首都

首都蒙得維的亞(Montevideo),是全國政治、經濟和文化中心,位於國土南部,面積530平方公里,人口133.84萬(2012年,烏拉圭國家統計局),年平均氣溫16℃。蒙市是主要的工業、金融、交通和港口集散地,集中了全國60%的人口和80%的工業產值。周圍有屠宰冷藏聯合企業、皮革廠等傳統企業和石油化工、化學、橡膠和電機等現代企業,同時還有園藝、奶製品加工業、蔬菜栽植、畜牧業、養殖業。沿海地區生產各類穀物和油料作物,種植甜菜、甘蔗和柑桔,有肉類加工和奶品畜牧業,工業主要有製糖、屠宰冷藏、紡織、皮革和柑桔加工等。畜牧業地區主要分佈於人口稀少的內地,當地居民主要經營肉類製品和皮革加工等,為國內市場和出口提供大部分活畜和羊毛。

國家象徵


國名

烏拉圭東岸共和國(英語:TheOrientalRepublicofUruguay;西班牙語:RepúblicaOrientaldelUruguay)簡稱烏拉圭。

國旗

烏拉圭國旗呈長方形,長與寬之比為3:2。由寬度相等的五道白色寬條和四道藍色寬條相間相連構成,旗面左上角為白色正方形,內有一輪“五月的太陽”。烏拉圭歷史上曾同阿根廷組成一個國家,所以兩國國旗都有藍、白色和“五月的太陽”;九道寬條代表當時組成共和國的九個政治區域;太陽放射八道直線和八道波狀光芒,它象徵國家的獨立。

國徽

國徽
國徽
烏拉圭國徽呈橢圓形。橢圓面上有四組圖案;左上角為一副天平,象徵正義;右上角為多岩石的要塞,象徵首都蒙得維的亞;左下角為賓士的駿馬,象徵自由;右下角為一頭牛,象徵財富和畜牧業。橢圓形兩側以橄欖枝月桂枝裝飾,象徵和平與勝利;上端是“五月的太陽”。

國歌

《烏拉圭國歌》
歌詞大意:“不是祖國,就是墳墓;不自由就光榮地死!”每顆心都這樣莊嚴宣誓,決心去完成崇高的事。自由,自由,這呼聲使我們祖國得救。我們熱血湧上心頭,雄赳赳投入戰鬥。榮譽是應得的神聖禮物,讓暴君嚇得發抖!高呼自由在戰鬥的時候,臨死時還是要喊自由!高呼自由在戰鬥的時候,自由,還是自由!又一次自由!

人口民族


人口

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
烏拉圭全國總人口339萬(2013年,烏拉圭21世紀委員會數據),其中131.91萬人居住在蒙得維的亞和周邊地區,其他人口密集城市分佈在烏拉圭河沿的派桑杜和薩爾托,以及首都附近的石頭城。
世界上14歲兒童和老年人比是14:1,而烏拉圭是2:1,照此下去,到2050年,烏拉圭將遇到更為嚴重的人口老年化問題。截止2004年底,烏拉圭總人口為3240676人。其中1-14歲佔29.93%,15-64歲勞動力人口佔62.71%,余為65歲以上老年人口,佔13.36%。
烏拉圭人口迅速老年化是由於出生率下降和大量移民造成的。1996年出生率為16/1000,2004年降至15/1000;1997-2005年間,對外移民10.8萬人,與此同時外國來烏移民僅為1.25萬人,這導致人口自然增長率下降了一半。

民族

烏拉圭為移民國家,白人佔90.8%,大多為義大利、西班牙、德國和其他歐洲國家移民的後裔。印歐混血種人佔5%,黑人佔4%。

政治


政體

牛仔在馴馬比賽中
牛仔在馴馬比賽中
自20世紀80年代中期結束軍人獨裁統治后,烏民主政體不斷鞏固。2010年3月1日,穆希卡總統宣誓就職,成為烏拉圭歷史上第二位左翼總統。穆希卡總統上任后,政治上力促團結,主動加強同反對派合作;經濟上強調嚴控財政支出,加強金融監管,優化債務結構;在社會領域,著力改善民生,重視優化財富分配、打擊販毒、整飭治安,提高教育和醫療覆蓋面,優先幫扶婦幼及貧困人口等弱勢群體。烏政局保持穩定。
2020年3月,路易斯·拉卡列·波烏當選新一任烏拉圭總統。

憲法

1830年7月18日頒布第一部憲法,后經多次修改。1951年憲法廢除了總統制,設立國務會議(最高行政權力機構)。1966年修憲恢復總統制。1973年軍人政變后廢除憲法。1985年民選政府執政后恢復。實施的是1996年修改並經全民公決通過的憲法。
憲法規定:烏拉圭實行民主共和制,三權分立。設總統和副總統各一名。總統是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兼武裝力量最高統帥。總統、副總統和各省省長均由公民直選產生,任期五年。總統不能連任,可隔屆再次參選。

議會

兩院制。參、眾兩院分別由30名參議員和99名眾議員組成,任期五年,可連選連任。國會主席兼參議長由副總統兼任。眾議長由眾議員選舉產生,任期一年。每年3月15日至12月15日為國會會期。閉會期間,由參、眾兩院組成常設委員會主持日常工作。現任眾議長為廣泛陣線成員赫爾曼·卡多索·費雷拉(GermánCARDOSOFerreira),2013年3月就職。本屆國會於2010年2月15日組成。

司法

最高法院由5名大法官組成,需經國會批准。大法官任期十年,退休年限為70歲。院長由5人輪流擔任,任期一年。現任最高法院院長為豪爾赫·魯伊瓦爾·皮諾(JorgeRUIBALPino)。

政府

本屆政府於2010年3月1日成立,設13個部。總統為政府首腦。除總統、副總統外,內閣主要成員包括(截至2012年7月):內政部長愛德華多·博諾米(EduardoBONOMI),外交部長路易斯·阿爾馬格羅(LuisALMAGRO),經濟和財政部長費爾南多·洛倫索(FernandoLORENZO),國防部長埃萊烏特里奧·費爾南德斯(EleuterioFERNANDEZ),社會發展部長達尼埃爾·奧賴斯科(DanielOLESKER),教育和文化部長里卡多·厄爾里奇(RicardoEHRLICH),交通和公共工程部長恩里克·平塔多(EnriquePINTADO),工業、能源和礦業部長羅伯托·克雷伊梅爾曼(RobertoKREIMERMAN),勞動和社會保障部長愛德華多·布倫塔(EduardoBRENTA),旅遊和體育部長莉蓮·凱齊齊安(LiliamKECHICHIÁN,女),公共衛生部長瑪利亞·蘇珊娜·穆尼斯(MaríaSusanaMUÑIZ,女),牧農漁業部長塔瓦雷·阿格雷(TabaréAGUERRE),住房、土地規劃和環境部長弗朗西斯科·貝爾特拉梅(FranciscoBELTRAME)。

政黨

(1)廣泛陣線(FrenteAmplio):左翼政黨執政聯盟,議會第一大政治力量。成立於1971年,包括人民政府運動、社會黨、基督教民主黨、共產黨等派別。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複合法地位。1989年、1994年兩度競選首都市長成功。1994年同其他左翼政黨組成進步聯盟—廣泛陣線。2004年,新多數派加入,改名為進步聯盟—廣泛陣線—新多數派。2005年再次改名為廣泛陣線。1994年、1999年和2004年三次推舉聯盟主席巴斯克斯參加總統選舉,前兩次未獲成功,第三次在大選首輪投票中勝出。2009年,廣泛陣線總統候選人穆希卡再次贏得大選。該黨以社會民主主義為指導思想,認為民主應包括政治、經濟、社會三方面內涵:追求政治民主,反對集權統治;追求經濟民主,反對貧困;追求社會民主,主張經濟與社會協調發展。在對外交往中主張通過對話和平解決爭端,捍衛自決,反對干涉、封鎖、以大欺小。現有20多個左派政黨和派別,主要有“人民參與運動”(MovimientodeParticipaciónPopular)、“烏拉圭大會”(AsambleaUruguay)、“新空間”(NuevoEspacio)等。現任主席莫尼卡·哈維爾(MónicaXAVIER,女)。
(2)白黨(PartidoBlanco):又稱民族黨(PartidoNacional)。在野黨,議會第二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代表農牧業主利益,在內地特別是農村影響較大。政治上主張維護國家主權、公民自由和憲法,追求正義的民主社會。主張改革經濟、社會和國家體制。奉行獨立自主、多元化外交政策,在自決和不干涉原則基礎上同世界各國發展關係。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複合法地位,曾於1990~1995年執政。2002年10月退出與紅黨的執政聯盟。黨內有“埃雷拉派”(Herrerismo)、“實幹派”(ManosalaObra)、“全國羅查運動”(MovimientoNacionaldeRocha)、“全國挑戰派”(DesafíoNacional)等派系。黨的最高領導機構是全國領導委員會。現任主席路易斯·阿爾韋托·埃韋爾(LuisAlbertoHEBER),2011年6月就任。
(3)紅黨(PartidoColorado):在野黨,議會第三大政治力量。1836年成立。傳統中右翼政黨,代表工商資產階級、社會民主主義者和自由職業者利益。信奉民主、自由、參與、社會公正原則。對內主張建立合理的國民經濟體系,發展社會福利事業,公平分配收入。對外強調民族自決和不干涉政策,主張和平解決國際爭端,積極參與和推動多邊合作及拉美地區一體化。歷史上曾執政100多年,1973年被軍政府取締,1982年恢複合法地位,1984年、1994年和1999年三度在大選中獲勝。黨內主要派別有“激進巴特列主義”(BatllismoRadical)、“巴特列論壇”(ForoBatllista)、“紅色巴特列聯盟”(UniónBatllistaColorada)和“九四運動”(Cruzada94)等。全國執行委員會為該黨領導機構,由15名委員按月輪值主席。現任總書記瑪爾塔·蒙塔內爾(MarthaMONTANER,女)。

政要

現任總統路易斯·拉卡列·波烏。2019年11月30日,烏拉圭選舉法院宣布,在完成對總統選舉第二輪投票中所有存疑選票的清點后,民族黨候選人路易斯·拉卡列·波烏的最終得票數超過廣泛陣線候選人丹尼爾·馬丁內斯,當選新一任烏拉圭總統。曾擔任烏拉圭議會議員,於2020年3月正式就任。
現任副總統為達尼洛·安赫爾·阿斯托里·薩拉戈薩(DaniloAngelASTORISaragosa),2010年3月1日就職。

經濟


概況

烏拉圭經濟主要是以出口農業為主,早在二十世紀初歐洲爆發戰事時,烏拉圭便大量出口農產品到歐洲等各地,令烏拉圭一度成為南美洲富裕的國家。現時烏拉圭經濟雖然不能與二十世紀初相比,烏拉圭仍然是靠出口農業帶動。2000年南美洲爆發經濟危機,巴西和阿根廷率先為重災區,烏拉圭因為有一半出口是輸向巴西和阿根廷,結果也受到牽連,不但出口大跌,失業率還達到雙位數字。烏拉圭乃南美洲區中另一個經濟蕭條的國家,但2004年起,烏拉圭經濟開始隨著巴西、阿根廷復甦,在經濟危機下,烏經濟仍然增長,和旁邊的阿根廷、巴拉圭、巴西形成鮮明對比。2011年人均國內生產總值15,469美元,在南美洲獨佔鰲頭。另外,和一般拉美國家不同的是,烏拉圭基尼係數在拉丁美洲較小(0.446)。
在拉美處於中等發展水平。經濟規模較小,產業結構單一,依賴出口,能源依賴進口。農牧業較發達,主要生產並出口肉類、羊毛、水產品、皮革和稻米等。工業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服務業占國民經濟比重較高,以金融、旅遊、物流、交通業為主。
實行自由市場經濟政策,積極參與地區經濟一體化。2008年國際金融危機爆發后,烏政府積極應對,保持經濟穩定增長。穆希卡政府執政以來,注意保持宏觀經濟政策的延續性,重視宏觀調控,控制財政支出,加強金融監管,優化債務結構,著力加強服務業,打造物流中心。當前烏經濟總體運行平穩,聯合國拉美經濟委員會預測2013年烏經濟增長率將達到3.8%。

工業

以農牧產品加工業為主,包括肉類加工、榨油、釀酒、製糖及罐頭、麵粉、牛乳、乾酪加工等,其次是紡織業,主要加工羊毛、生產棉紡和化纖產品。2009年全國共有工業企業13853家,工業部門勞動力12.79萬人,佔總勞動人口20%,工業製造業出口額41.44億美元。2011年工業總產值1936.71億比索,約合100.49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1.5%。

能源

能源依賴進口,2011年能源消耗總量為357.5萬噸石油當量,其中石油、電力和煤炭分別佔44%、22.4%和14.6%。原油全部依賴進口,2011年進口原油117.74萬噸。電力以水力發電為主,近52.2%電力從鄰國購買,2011年發電量為9357千兆瓦時。

農牧業

農牧業在國民經濟中占重要地位,農牧產品大部分供出口。2011年農牧業產值1109.19億比索,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2.3%。農牧業從業人口16.7萬,約佔總就業人口的10.5%。2009年全國農業用地1486.4萬公頃,其中可耕地面積164萬公頃,固定耕種面積3.3萬公頃,灌溉面積21.8萬公頃。牧業用地面積1319.1萬公頃,牧場50576家,肉類、羊毛、皮革等傳統產品出口占出口總額的1/3以上,是世界第六大稻米出口國。由於當地氣候和水等有利因素,烏全國水稻播種面積在2003/2004稻季擴大到195,641公頃,稻穀產量猛增至1,320,576噸,平均每公頃6.75噸。除原有的三十三人省仍為最大的水稻種植地區外,逐漸向烏北部和東北部地區擴展。塞羅拉爾戈省、阿蒂加斯省和塔誇雷博三省是水稻播種面積擴大最多的省份。
2006/2007羊毛季(2006年11月1日至2007年10月31日)烏拉圭出口主要羊毛產品(毛條、洗毛、臟毛)1.88億美元,摺合凈毛44459噸。2007/2008羊毛季(2007年11月1日至2008年10月31日)共出口主要羊毛產品(毛條、洗毛、臟毛)1.81億美元,摺合凈毛36594噸,摺合原毛5.58萬噸。

旅遊業

烏政府重視發展旅遊業,旅遊業發達。境外遊客主要來自阿根廷、巴西、巴拉圭和智利等周邊國家。埃斯特角和首都蒙得維的亞是主要旅遊地。2011年到烏外國遊客296萬人次,同比增長22.9%,旅遊外匯收入15.3億美元。

林業

烏拉圭政府鼓勵投資人工林建設,一座座山丘和坡地披上了聯片的桉樹和松樹綠裝。烏拉圭擁有天然林81.1萬公頃,人造林71.41萬公頃。
烏拉圭林產品出口主要以原木為主,出口值很小,但增長很快。1989-2001年間,包括紙張和紙箱在內的出口年均增長率達17%。1990年出口值僅為1300萬美元,2000年則超過了1億美元。2004年烏拉圭出口木材8800萬美元,占當年全國出口總值的3%,紙及其製品出口4970萬美元,佔1.7%。出口總值1.377億美元,佔4.71%。具體出口產品主要有:原木、紙和紙箱、鋸木、衛生紙、本冊和木漿。出口到了近30個國家和地區,主要出口市場是:西班牙、挪威、芬蘭、葡萄牙、巴西、阿根廷、智利、義大利、美國和日本。

能源環境

2007年二氧化碳排放量為621.9萬噸,人均年排放1.9噸,國內生產總值每增長1000美元二氧化碳排放0.25噸。

財政金融

2012年烏外債餘額210.72億美元,外匯儲備額142.99億美元(截至2013年6月)。政府財赤為13.53億美元,約佔國內生產總值的2.8%。

對外貿易

在國民經濟中佔有重要地位,外貿總額超過國內生產總值的1/3。烏歷屆政府均強調以外貿帶動經濟發展,採取鼓勵出口及市場多元化政策。現政府除加強與本地區國家經貿關係外,積極開拓北美和亞太市場。2012年烏主要出口目的地為巴西、中國、阿根廷和委內瑞拉;主要進口來源地為中國、阿根廷、巴西和美國。2010年烏拉圭前十大出口商品依次為凍牛肉(佔總值的12.5%)、豆類(大豆、蠶豆、鷹嘴豆等)(佔10.4%)、大米(佔5.7%)、小麥及混合麥(佔5.3%)、鮮牛肉(佔3.9%)、原木、木片、木塊等(佔3.7%)、牛奶及奶油等(佔3.5%)、乳酪(佔2.9%)、塑料質包裝運輸用品(佔2.3%)、大麥芽、大麥等糧食作物(佔2.2%)。主要進口產品為汽車、汽車配件和電話等。2012年,烏外國直接投資總額26.79億美元,同比增長10.3%。

文化


語言

烏拉圭官方語言為西班牙語。英語、法語是當地外語教學的傳統內容,在商務交往中普遍使用英語。

宗教

烏拉圭是一個宗教信仰自由的國家,信奉天主教的約佔全國總人口的62.9%,信奉猶太教的佔1.7%,無教派人士約佔全國人口的三分之一。

節日

獨立日(國慶日):8月25日(1825年)

飲食

烏拉圭美食概述
飲食習慣
烏拉圭人的飲食通常以西餐為主,早餐多以麵包、牛奶、麥片、雞蛋為主;午餐一般吃三明治、牛奶、咖啡及罐頭食品;晚餐大多較為重視。一般多吃魚、肉類及蔬菜。他們習慣使用西式餐具,以刀叉為主,對中國的筷子有一種新鮮感。
牛肉為烏拉圭人主要肉食,烏拉圭是世界上主要的牛肉消費國之一,人們離開牛肉就無法吃飯。烏拉圭人在烹制各種各樣燉菜、燒烤方面是行家,街頭的烤肉店大小林立,可以嘗到道地的烏拉圭烤肉。烏拉圭烤肉與巴西有所不同,採用果木在烤架上烤制,風味獨特。
①注重講究菜肴香、酥、脆,注重食品的質量及營養衛生。
②口味一般口味喜清淡,愛微辣味道。
③主食對米食和麵食均能適宜,但更偏愛食用麵食。
④副食愛吃牛肉、羊肉、魚及各種禽類和蛋類;蔬菜喜歡西紅柿、黃瓜、辣椒、青豆、菜心等;調料愛用胡椒、丁香、糖、味精等。
⑤製法對烤、煎、炸等烹調方法製作的菜肴偏愛。
⑥中餐喜愛中國的粵菜川菜
⑧水酒最喜歡喝啤酒,也愛飲用咖啡、可可和牛奶,對礦泉水、雪碧、可樂及香片花茶也樂於品嘗。
⑨果品對水果中的橄欖、柑桔、檸檬、枇杷、香蕉、煙台梨等都很喜歡;乾果愛吃葵花籽和核桃仁等。
飲品
烏拉圭的淡啤酒稱為rubia,黑啤酒稱為negrao。當地的葡萄酒既好又便宜,即使吃夏多布林德牛排時喝一瓶聖紅玫瑰葡萄酒也不會醉倒,當地的香檳酒也值得一嘗。由葡萄渣釀造的白蘭地酒是很好的餐前酒,由甘蔗釀造的白蘭地酒同樣不錯。烏拉圭人平時喜歡飲用馬黛茶,外出時隨身攜帶,邊走邊喝。
特色美食
烏拉圭的地道民族菜是churrasco(一種好吃的烤牛排),還有一個民族菜叫parrillada,它的含量大部分也是牛肉。Chivitos是一種牛排三明治,上面加有雞蛋、奶油、熏肉、生菜、和番茄醬。

禮儀禁忌

烏拉圭人性坦誠,爽快豪放又開明;一言一行重禮貌,一點一滴重感情。
烏拉圭的科烈達鎮人有個獨特的生活習俗。他們把戴帽子列為是未婚女子的專有權力。女子一旦結婚,便不能繼續戴帽子。若因特殊原因不得不戴,也只能戴有色的帽子。烏拉圭人偏愛茉莉花和桃紅色的山楂花,認為這些花類給人們增添了美好,帶來了新鮮的生活氣息。
烏拉圭人在社交場合與客人相見或告別時,一般都以握手為禮。在與親朋好友相見時,也有施擁抱禮的習慣。
人們初次見面時,通常說muchogusto(很高興相會),交談時雙方要站得很靠近。男人見面時通常擁抱,婦女之間則互吻雙頰。親密的朋友可能挽臂同行。
來訪者不要用名字稱呼對方,除非對方要求這樣。
前往烏拉圭人家裡拜訪時,客人通常先要以禮節性的簡短講話向主人致以問候,然後請求允許進入屋內。
交談恰當的話題是家庭、體育運動、時事以及天氣,還有烏拉圭人引以為豪的水力發電站。最好不要談論政治。
烏拉圭人忌諱“13”和“星期五”。他們認為“13”和“星期五”會給人們帶來不幸或災難。因此,人們平時都設法避諱“13”和“星期五”。他們不喜歡涉及政治方面的話題。他們忌諱顏色中的青色,認為青色意味著黑暗的前夕,並會給人以壓抑之感,是一種令人懊喪或倒霉的色彩。他們在飲食中也有所忌諱,不喜歡吃形狀奇異的水產品和兩棲類的動物肉。

風俗

當地商務禮俗隨時宜穿保守式樣西裝,會政府及私人機構,必須先訂約會。他們喜歡談論體育,特別是足球。商務活動時,持有西班牙文對照的名片。使用有西班牙文對照的商品說明書,將大有助益。銷售姿態宜低,勿圖施加壓力,同其他許多小市場經濟國家一樣,許多進口商經手商品繁雜,以致效益甚差。好的代理、經銷商很難找,因為他們大多要求獨家代理。商界招待、宴請多在夜間在大飯店進行。如應邀到烏拉圭家中做客,可先給女主人送一些花或巧克力。烏拉圭商人和阿根廷商人相近。相當有禮、正式、細心而友好。烏拉圭人在飲食上習慣吃歐式西菜,以吃牛、羊肉和豬肉為主。

軍事


國防

奉行“獨立自主、不參加任何軍事集團”的國防政策,重視軍隊職業化建設。實行志願兵役制。服役期1至2年,可延長。

軍隊

現總兵力25541人,占人口的0.76%。其中陸軍16234人,海軍5403人,空軍2984人,准軍事部隊(特警)920人。

軍費

2008年軍費預算為3.168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1.19%。自1992年起參加聯合國維和行動,是十大維和人員派遣國之一,目前有2595名烏拉圭士兵在海外執行任務,約佔拉美國家參加維和行動人數的40%。軍隊高級將領有:陸軍司令豪爾赫·華盛頓·羅薩萊斯·索薩上將(JorgeWashingtonROSALESSosa),海軍司令胡安·埃韋爾·費爾南德斯·馬吉奧上將(JuanHeberFERNANDEZMaggio),空軍司令恩里克·博內利中(EnriqueBONELLI)。

交通


公路

截止2014年烏拉圭公路總長8781公里,其中水泥路328公里,瀝青路7514公里,沙礫路939公里。2011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為160.45萬輛,生產汽車1.39萬輛,銷售5.5萬輛。

鐵路

截止2014年烏拉圭鐵路總里程2993公里,除11公里復軌鐵路外,其餘均為窄軌鐵路。2011年全國鐵路客運量59.4萬人次,貨運量1106.04萬噸。

水運

內河航運為重要運輸手段,航線總長1250公里。海運不發達。蒙得維的亞港是烏拉圭最大的港口,此外還有科洛尼亞、派桑杜、埃斯特角、薩爾托等港口。2011年蒙得維的亞港進港船隻5087條,集裝箱吞吐量750.2萬噸,貨物吞吐量1129.8萬噸,全國港口貨物吞吐量287.49萬噸,客運量278.04萬人次。

空運

烏拉圭有兩家主要的航空公司。普盧納(Pluna)公司負責國際航線,與阿根廷、巴西、智利、巴拉圭、玻利維亞、西班牙等國通航。2012年7月,該公司由於嚴重的資金問題宣布無限期停運,烏議會隨即通過破產清算草案並宣布其破產。塔穆(Tamu)公司負責國內航線。首都的卡拉斯科國際機場是國內最大機場,派桑杜、里韋拉、薩爾托、梅洛、阿蒂加斯、埃斯特角及杜拉斯諾等地均有機場。2011年全國航空客運量221.71萬人次,貨運量3.11萬噸。

社會


教育

烏拉圭教育事業發達。實行9年制免費義務教育,公立大學和專科學校免收學費。2007年,15歲以上人口文盲率為2.1%,大學及以上文化程度人口佔總人口的9.7%。2007年烏教育經費預算為9.51億美元,佔國內生產總值的3.67%,佔中央政府公共支出的15.07%。位於首都的共和國大學是全國唯一的公立綜合性大學,有22個院系。另有世界著名的奧特大學、蒙得維的亞大學、天主教大學、烏拉圭大學、企業家大學等5所私立大學。

醫療

烏拉圭醫療水平較高,每千人擁有醫生人數在發展中國家處於領先i。
烏拉圭是拉美唯一沒有霍亂的國家並已具備肝肺器官移植能力。烏拉圭死亡率最高的疾病主要是心血管疾病(36%)和惡性腫瘤。
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2011年烏拉圭全國醫療總支出佔GDP的8.6%,按照購買力平價計算,人均醫療健康支出1294美元。

音樂

民間音樂中主要體裁是歌舞曲,種類很多,有“佩里孔”、“梅迪亞卡尼亞”、“坎東韋”、“埃斯蒂洛”、“米隆加”和“西夫拉”等,后3種最為多見。“埃斯蒂洛”的音樂為兩段體:第1段為主題呈示,速度中庸;第二段是快板段,具有主題變奏的性質。歌詞採用“十行詩”形式,由吉他伴奏。“米隆加”是一種歡快粗獷的歌舞曲,大小調式都有,曲調常為下行,音域寬闊。規整進行的十六分音符組成的樂句是它的特點。“西夫拉”是由兩位歌手相互應和,自彈自唱,或是由吉他伴奏的獨唱。歌詞有八行詩和十行詩兩種格式。一首西弗拉通常只有6個樂句,故需重複其中一些樂句以使之和詩行數相適應。一字一音是它獨有的特點。節奏以二拍子為基礎,在曲調進行中節奏多變。
烏拉圭的民間音樂和專業音樂都曾受歐洲文化的影響。義大利歌劇和西班牙的“托納迪利亞”和“薩蘇埃拉”曾長期在烏拉圭流行。19世紀起本國的專業創作活動開始活躍。T.希里瓦爾迪於1878年寫了烏拉圭的第1部歌劇《巴黎婦女》。L.里韋羅(1854~1931)是國內第1位交響音樂的作曲家。A.布羅誇(1876~1946)曾久居法國,從師V.丹第。1910年他寫了領唱、女聲合唱與鋼琴表演的樂曲《塔巴來》,是民族主義音樂創作的先行者。其他重要作品還有鋼琴前奏曲《潘帕斯草原》、《g小調鋼琴五重奏》等。E.法維尼被公認是烏拉圭民族樂派最為傑出的作曲家。他曾在布魯塞爾學習音樂,歸國后從事教學、演出和創作。他的作品具有濃郁的民族風格,代表作有交響詩《古老的祖國》、《田野》和管弦樂曲《木棉樹之島》等。熱衷於新古典主義音樂的作曲家H.托薩爾(1923~)的作品體裁廣泛,個性鮮明,對當代烏拉圭的音樂創作有較大影響。在音樂民族學研究方面最著名的是L.阿耶斯塔蘭(1913~1966),其主要著作是《烏拉圭音樂史》(1952)。1923年在烏拉圭定居、1930年入烏拉圭國籍的德國作曲家F.C.朗格(1903~)曾長期在蒙得維的亞大學教授音樂學,為發展烏拉圭音樂事業作出了貢獻。

媒體

全國有各類報刊374種,其中日報31種。主要報紙有:《國家報》,1918年創刊,發行量10萬份;《晨報》,1917年創刊,發行量4萬份。此外,還有《共和國報》、《觀察家報》、《最新消息報》等。2007年全國圖書發行量共1009種。全國有電台100多家,電視台20家。

體育

足球
球星——蘇亞雷斯
球星——蘇亞雷斯
足球是國內第一大體育運動,足球在烏拉圭的普及程度相當高,幾乎人人都能在場上踢兩腳。烏拉圭是傳統的南美三強之一,曾於1930年和1950年兩度獲得世界盃賽的冠軍,同時還獲得了兩次奧運會足球冠軍(1924、1928)。在2011年7月結束的阿根廷美洲杯上,烏拉圭第15次奪取美洲杯冠軍,超越了阿根廷(14次)、巴西(7次),是南美地區足球真正的王者。
別看南美洲小國烏拉圭上世紀前半葉,烏拉圭足球曾威震世界,取得過輝煌的成績。1924年和1928年烏拉圭連續獲得巴黎奧運會和阿姆斯特丹奧運會足球金牌。
在國際足壇的威望使烏拉圭成功獲得1930年首屆世界盃足球賽的主辦權。烏拉圭不負眾望,在自家門口奪得第一個世界盃冠軍。在1950年世界盃決賽中,烏拉圭隊遭遇主場作戰的巴西隊。在里約熱內盧馬拉卡納體育場,在近20萬名觀眾的眾目睽睽之下,烏拉圭隊臨危不懼,在下半場第34分鐘時,球星埃德加多一腳勁射攻入了制勝的一球,幫助烏拉圭隊再次捧回大力神杯。
奧運
烏拉圭首次參加奧運會是1924年,當年即獲得1枚金牌(男足),1928年再次摘得男足金牌。此後隨著參賽國家的增多,烏拉圭想要取得獎牌都很困難。截至2008年北京奧運會,烏拉圭在奧運會上共獲得2金2銀6銅。
烏拉圭在2000年悉尼奧運會上憑藉維南茨在自行車項目上奪得的唯一一枚銀牌改寫了自1964年以來烏拉圭奧運獎牌榜空白的歷史。
在2004年雅典奧運會上,烏拉圭代表團無獲而歸。出征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烏拉圭選手包括2000年悉尼奧運會自行車計分賽銀牌獲得者米·維南茨、田徑“明日之星”安·席爾瓦等。烏拉圭派出了12名選手將分別參加田徑、自行車、游泳、賽艇、射擊和帆船6個大項的比賽。

民生

烏拉圭國內城鎮化率較高。據烏拉圭21世紀委員會統計資料顯示,烏拉圭2013年人均GDP為16,421美元。2011年,全國城鎮人口308.67萬,佔總人口95%;農村人口16.48萬,佔總人口5%。人口比例總體平衡。全國女性人口169.03萬,男性人口156.12萬。社會福利較高。政府對失業、退休、殘疾、婦孺、工傷、疾病等均提供福利補貼,並實行滿30年工齡退休制。政府開支的相當一部分用於文教衛生領域。2012年基尼指數為0.379,10%最富有人群與10%最貧困人群收入相差11.8倍,貧困差距為2.2倍。貧困人口41.9萬人,貧困率12.4%,同比下降1.3個百分點;赤貧人口1.7萬人,赤貧率0.5%,與2011年持平。

旅遊


烏拉圭位於南美洲的東南部,烏拉圭河與拉普拉塔河的東岸,首都為蒙得維的亞。烏拉圭因其優美的自然風光和安定的社會環境,被譽為“南美瑞士”,又因其形似寶石而又盛產紫晶石,獲譽為“鑽石之國”。

蒙得維的亞

蒙得維的亞是烏拉圭東岸共和國首都,位於拉普拉塔河下游,瀕臨南大西洋,與阿根廷蒙得維的亞首都布宜諾斯艾利斯隔河相望。這裡氣候溫和,常年綠樹成蔭,鮮花盛開,素有“南美的瑞士”之稱。
蒙得維的亞是南美洲最美麗的城市之一,市內風景優美,街道清潔,綠樹成蔭。由於地處溫帶,氣候宜人,空氣清新,遍地樹木,花草常青,該城市有“玫瑰之城”的美名。這是座美麗的城市,城市分新城和舊城兩部分,舊城保留著西班牙殖民統治時期的建築風格,以憲法廣場為中心,廣場上有18世紀建造的天主教教堂。新城現代化的高樓大廈林立,獨立廣場上矗立著民族英雄阿蒂加斯將軍騎馬的青銅雕像和他的陵墓。廣場的附近有現代化的薩爾沃大廈和華麗的索立斯劇院,以及1873年創辦的自然歷史博物館。
蒙得維的亞的沿海有大型的海濱浴場,每年的12月8日是烏拉圭的沙灘日,屆時,大主教要為大海舉行祈禱儀式。

烏拉圭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
獨立廣場
烏拉圭獨立廣場在蒙得維的亞老城區的邊緣,城市之門的一側坐落著烏拉圭全國最主要的廣場,即獨立廣場,它也是蒙得維的亞最重要的旅遊景點之一。1825年,烏拉圭擺脫了西班牙殖民統治獲得獨立。
在一些愛國的倡議下,1837年,烏拉圭誕生了設計獨立廣場的思想,其主要目的就是擴大共和國的首都,廣場的一側是城市之門,意味著共和國之都從那裡開始。獨立廣場是烏拉圭引以為傲的地方,廣場中央矗立著烏拉圭之父阿蒂加斯跨著戰馬,腰掛戰刀的銅像,銅像高17米,重30噸。生於1764年的阿蒂加斯,一生戎馬倥傯,把自己的生命全部獻給了烏拉圭的獨立解放事業。1850年逝世后,他被人民尊稱為“獨立之父”,他的遺體就安葬在銅像下的墓地。

阿蒂加斯紀念碑

國父阿蒂加斯像(位於獨立廣場)
國父阿蒂加斯像(位於獨立廣場)
阿蒂加斯紀念碑是何塞·阿蒂加斯將軍的騎在戰馬上的雕像,位於獨立廣場,高17米,重30噸。雕像的基座以灰色大理石為材料,上面鑲嵌了反映東岸人民追隨阿蒂加斯大遷徙的歷史埸面。該紀念碑的作者是義大利人AngelZanelli(1879-1942),於1923年2月28日揭幕。1977年6月19日,又在紀念碑下面建成了存放阿蒂加斯遺骸的陵墓。

烏拉圭國會大廈

國會大廈是烏拉圭規模最大的建築物,也是最充分展示烏雕塑藝術的場所。大廈有4層,高40米,佔地8000平方米。大廈的外部牆上有精心製作的大量浮雕,內部則以多彩的天然大理石鑲面並有眾多的反映烏歷史場景的壁畫。在義大利、烏拉圭著名藝術家、工匠和建築師的共同努力之下,這一宏偉壯觀的建築耗時十七年方始啟用。
1902年6月28日,當時的國會通過法令批准成立專門委員會負責修建國會大廈。1904年,義大利建築師VICTORMEANO的設計入選,但他於同年6月1日在布宜諾斯艾利斯被謀殺。設計者以新古典主義風格為主,追求莊嚴宏偉但又平易的效果,設計上接受了維也納議會大廈風格的影響。由於原設計師去世,設計施工的圖紙由另外兩名烏拉圭和義大利的建築師進行了擴充和修訂。
1906年2月18日,在巴特列總統主持下舉行了奠基儀式。1908年9月26日正式開工。由於總統巴特列的意願,決定為大廈內外全部鑲嵌上大理石雕刻。大理石全部采自烏拉圭的Maldonado省。
國會大廈外部花園中的四座銅像組雕分別代表法律、公正、科學和勞動,作者是著名的義大利雕塑家GianninoCastiglioni(1884-1971)。本來這些雕像應用大理石材料,但因在烏找不到能夠勝任的手藝人,最後改為銅雕。

驛車紀念雕像

該組雕像位於烏拉圭最後一個驛站的遺址所在地(RositadelMiguelete),表現了烏歷史上的首次作為公共交通工具使用的馬拉驛車。這是一種可載8至14人,同時車頂上放置行李和郵件的大蓬馬車。雕像人物和車馬的比例均與真人和實物大小相仿,一位強悍的驛手正駕馭五匹健馬奮力將驛車從泥沼中拉出,一個騎手從旁協助,一位婦女和她的孩子神情嚴肅地坐在車夫的位子上。該雕像是烏拉圭著名雕塑家JoseBelloni(1882-1965)的作品,落成於1952年2月22日。(雕像位於Avda.Agraciada和CaminoCastro之間,靠近elPrado公園)

銅牛車雕像

這是一組紀念十九世紀時烏拉圭常用交通工具之一-牛拉大蓬車的藝術作品,座落在BatlleyOrdonez公園,於1934年落成。1976年9月8日政府頒布法令將該組雕像宣布為“重點文物”(MonumentoHistorico),因為這一傳統交通工具在烏國家生活中留下了深刻的烙印。
該組雕像與公園周圍的景緻結合的相當完美,表現了一輛由3套(6頭)牛牽引的木製大蓬車在大草原上緩慢行進的埸景,車的右側是一位騎在馬上手持驛杖(帶有鐵矛或骨質矛頭的竹桿)的高喬人,在車後有兩頭備用的牛隨行。這組雕像反映了在烏民族形成的早期開發階段高喬人生活的艱辛及其與惡劣的自然環境抗爭的大無畏氣概種牛車是拉普拉塔河流域早期的客貨主要交通工具,分帶有牛皮大蓬和無蓬兩種,一般由兩套或四套牛牽引,速度非常緩慢。由於當時道路條件和自然環境惡劣,牛車往往結成三、四十輛的車隊出行,以相互照應。
作者是烏著名雕塑家JoseBelloni,他對自己的這一代表作情有獨鍾,生前常常親自在雕像前接待前來參觀的學生並進行介紹。

塞洛山及其古炮台

塞洛山位於蒙得維的亞港口的對面,海拔135米。據傳,首都的名稱與此山有關,“蒙得維的亞”原意是葡萄牙語“我看到山了”(蒙得(MONTE)是“山”,維的亞(VIDEO)為“我看到了”)。據傳,十七世紀,葡萄牙探險隊首次抵達這裡時,一水手發現老城西北部的這座小山時驚呼:“我看到山了”,蒙市由此得名。
古炮台的正式名稱是“阿蒂加斯將軍要塞”,位於面對蒙得維的亞港口的塞洛山頂上。十九世紀初,由於英國人一再入侵拉普拉塔河流域,出於蒙得維的亞灣防務的需要修建了該要塞。在獨立戰爭期間和後來席捲全國內戰中,該要塞從未失陷過。直到1870年才被攻克。1880年在未改變外觀的情況下重修,並裝備了後膛火炮。該要塞到1930年才結束其軍事上的使命,並根據1809年最初的設計圖紙開始重修。
該要塞已成為對公眾開放的博物館。館內收藏有大量不同時代的各種武器,比較珍貴的有1873年開始製造的幾種Nordenfelt五管機關槍。此外,還有兩個兵器陳列館供參觀者了解長短火器的發展史。從炮台上遊人可盡情飽覽蒙得維的亞海灣、港口和首都老城區的風光。

埃斯特角市

埃斯特角市(西語原意為“東部之端”遐邇),位於南緯34度,距首都蒙得維的亞市130公里,是聞名的旅遊勝地,許多國際和地區會議在此舉行。1987年關貿總協定烏拉圭回合會議,1988年“八國集團首腦會議”,1990年各國議會聯盟第84屆大會均在此召開。
埃斯特角隸屬馬爾多納多省,其前身是十七世紀時興建的一個小漁村,曾以“伊圖薩因戈村”(VILLADEITUZAINGO)戰役命名。1829年起,開始有一些工業發展起來,主要是屠宰場和煙草業。1907年7月5日改稱現名。該城地處烏拉圭東南,是拉普拉塔河匯入大西洋的入海口,風景優美,有十餘處優良的沙灘,是理想的浴場和療養勝地。該城右側2公里處是戈里蒂小島,十七和十八世紀時曾是荷蘭、法國、葡萄牙、英國和西班牙等殖民者設在拉普拉塔河入海口處的軍事要塞。現島上仍有西班牙1773年修築的防禦工事遺址和大炮等。左前方8.5公里處是海獅島。島上矗立著一座50米高的燈塔。島的周圍棲息著約22萬頭海獅。
埃斯特角市旅遊基礎設施比較發達。還有體育和娛樂場所,周圍有一個公園和一個熱帶植物園。每當夏季時節,約有70萬人次外國遊客(大都來自阿根廷、巴西和智利等鄰近國家)到此避暑度假。有一些阿根廷企業家和商人在海邊購置或自建了專供度假的私人別墅。
這裡樹木四季常青,林間溫泉密布,園林面積佔80%以上。海邊多沙灘,東面稱“狂暴海灘”,西面為“溫順海灘”。有可泊800艘的遊船碼頭,人們可乘遊艇到洛沃島去觀賞海象群嬉戲。休養中心擁有各種現代化的娛樂設施,每年夏季,美洲國家的國際會議常在此召開。

內格羅河

內格羅河的名字直譯過來其實是“黑色之河”的意思,這個名字較為貼切地形容了河水的顏色。其實內格羅河的水色成濃茶色,這種顏色來自於兩岸豐富植被的枯枝爛葉在水中腐爛不完全分解后所釋放出的腐殖酸。內格羅河是南美洲亞馬孫河左岸最大支流。發源於哥倫比亞境內,流經巴西西北部,至默瑙斯注入主流。
內格羅河全長約800公里,流域面積7萬平方公里,水量穩定,主要支流有塔誇倫博河與伊河。中游在帕索—德洛斯托羅斯附近築大壩,建有總庫容110億立方米的內格羅河水庫和大型水電站;下遊河道曲折,沿岸森林茂密;河口島嶼羅列。自河口上溯70公里可通中小型船隻。2009年11月底,內格羅河流域普降暴雨,河水暴漲,注入內格羅河的各條支流也變得寬闊起來。

外交


外交政策

奉行獨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強調不以政治制度或意識形態畫線,主張世界多極化和國際關係民主化,加強南南合作。
外交多元務實,積極參與地區事務,以南方共同市場為依託,支持南美及拉美一體化,注重發展同美國和歐盟國家的傳統關係,重視擴大同包括中國在內的亞太國家合作。
同176個國家保持外交關係,在其中49個國家設有大使館。是聯合國、美洲國家組織、拉美和加勒比國家共同體、南美國家聯盟、拉美一體化協會、拉美經濟體系、里約集團、七十七國集團、南方共同市場成員國和不結盟運動觀察員。

對外關係

同中國的關係
1988年2月3日,中華人民共和國同烏拉圭建交。建交以來,兩國關係發展順利。兩國保持各層次往來,在國際事務中相互理解和支持。烏政府堅定奉行一個中國政策。2001年江澤民主席訪烏,兩國建立長期穩定、平等互利的友好合作關係。
1993年兩國建立外交部間政治磋商制度,迄今已舉行7次磋商。2006年烏拉圭議會成立烏中議員友好小組。2008年十一屆全國人大成立中國—烏拉圭友好小組。除互設大使館外,烏方在上海設有總領事館,在香港委派名譽領事。
中烏經濟互補性強。建交當年兩國貿易額僅1.24億美元,雙邊貿易快速發展,中方對烏投資持續增加,合作領域不斷擴大。兩國建有經貿混委會機制,迄今已舉行16次會議。2009年巴斯克斯總統訪華期間,雙方簽署政府間貿易與投資合作諒解備忘錄,烏方宣布承認中國完全市場經濟地位。
據中國海關總署統計,2012年雙邊貿易額43.39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24.13億美元,進口19.26億美元。2013年第一季度雙邊貿易額7.7億美元,其中中方出口5.4億美元,進口2.3億美元,同比分別增長28.4%、17.2%和64.1%。中國是烏第一大貿易夥伴和羊毛最大進口國。烏是我國進口大豆第四大來源國。中方主要出口計算機與通訊技術產品、摩托車、DVD和空調器,主要進口羊毛、大豆、紙漿、皮革、肉及實用雜碎、凍魚等。
1997年兩國互設武官處。兩國軍方領導人多次互訪。
2020年3月1日,應烏拉圭政府邀請,國家主席習近平特使、生態環境部部長李干傑赴蒙得維的亞出席烏拉圭總統權力交接儀式。
同拉美國家的關係
優先發展同拉美國家的關係,特別是同巴西、阿根廷、巴拉圭等南共市成員國的關係。2011年,繼續以南共市為優先方向,以該組織輪值主席國身份積極倡議加強區域合作,應對金融市場震蕩,維護地區經濟穩定。重點推進同巴西、阿根廷等鄰國、大國關係,加強同委內瑞拉、墨西哥等其他地區重點國家合作。
積極參與拉美地區事務,致力於推動地區一體化,支持委內瑞拉加入南共市。2009年宏都拉斯發生軍事政變后,烏政府和其他南共市成員保持相同立場,支持遭驅逐的洪總統何塞·曼努埃爾·塞拉亞·羅薩萊斯。
2012年,穆希卡總統先後訪問智利、阿根廷、委內瑞拉和巴西。
同美國的關係
同美國自1830年建交以來一直保持傳統友好關係。2007年,美總統喬治·沃克·布希、財政部長保爾森、商務部長古鐵雷斯、副國務卿威廉·約瑟夫·伯恩斯、助理國務卿湯姆·香農分別訪問烏拉圭,雙方簽署《貿易與投資框架協議》。2009年12月,美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巴倫蘇埃拉訪烏。2010年3月,美國務卿希拉里出席烏總統權力交接儀式。7月,美西半球事務助理國務卿凱利訪問烏。2011年3月,美國防部西半球事務部長助理莫拉訪烏,舉行美烏首次防務戰略對話。2012年,阿斯托里副總統兼國會主席訪美。
同歐盟的關係
蒙特維迪亞獨立廣場
蒙特維迪亞獨立廣場
重視保持同歐盟的傳統關係,但反對歐盟農業保護主義政策,希通過談判推動烏拉圭對歐盟出口產品多元化。2009年10月,烏與歐盟解決了酒類產品貿易關稅爭端。
2009年8月,烏開始啟動實施歐盟援助的科技創新項目,該項目投資1680萬美元,重點是加強生物技術的研究。2010年2月,烏同歐盟在蒙得維的亞召開第七次雙邊混委會。2010年5月,副總統阿斯托里參加在西班牙馬德里召開的第六屆歐盟—拉美和加勒比首腦會議,推動南共市同歐盟重啟自由貿易談判。
2010年11月,穆希卡總統對西班牙進行非正式訪問。烏先後同瑞士、西班牙、馬爾他等國簽署避免雙重關稅協定和引渡協定。
2011年3月,烏外長阿爾馬格羅訪問英國、愛爾蘭。10月,穆希卡總統訪問瑞典、德國、比利時和布魯塞爾歐盟總部。2013年6月,穆希卡總統訪問西班牙和梵蒂岡。

在聯合國地位

第70屆聯合國大會15日上午舉行全體會議,選舉2016-2017年度安理會非常任理事國,中國常駐聯合國代表劉結一大使出席會議並參加投票。最終,日本、埃及、塞內加爾、烏拉圭和烏克蘭五國順利當選。

獲得榮譽


2020年9月2日,世界知識產權組織(WIPO)在日內瓦發布了以“誰為創新出資?”為主題的《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GII)》。在2020年全球創新指數排名中,烏拉圭排名第69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