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介壽

中國工程院院士

黎介壽,1924年9月13日出生於湖南瀏陽,普通外科專家,中國工程院院士、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教授,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解放軍普通外科研究所所長。

黎介壽於1949年從南昌醫學院畢業,擔任南京中央醫院外科住院醫生;1950年擔任華東軍區醫院外科醫師;1951年擔任南京市抗美援朝志願醫療團第二手術隊副隊長,來到吉林長春的後方醫院;1954年擔任華東軍區醫院普通外科主治醫師;1962年擔任中國人民解放軍東部戰區總醫院外科副主任;1968年牽頭成立了普通外科腸外瘺治療組;1978年擔任南京軍區總醫院外二科主任軍醫;1982年擔任南京軍區總醫院外科主任;1983年擔任南京軍區總醫院副院長;1987年擔任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主任醫師;1993年被聘為南京大學醫學院臨床學院副院長;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2001年被聘為南京軍區衛生系列學科帶頭人導師。

黎介壽長期致力於腸功能障礙的研究,尤其對腸外瘺、小腸移植、臨床營養支持治療、短腸綜合症、重症急性胰腺炎、腸黏膜屏障功能的研究與損傷維護、損傷控制性外科概念的研究與推廣等方面有豐富治療經驗與卓越效果

人物關係


大事件

1924-09-13

出生

1924年9月13日,出生於湖南長沙。

1968-008

提出“腸營養支持”療法並應用於臨床

1968年08月,創造性提出“腸營養支持”療法。1971年02月,在中國首次將全腸外營養支持應用於臨床。

1994

打破了亞洲小腸移植零的紀錄

1994年03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鐵路局鐵路技工學校的教員杜新平因闌尾手術引起了腸粘連。黎介壽為她進行了小腸移植,打破了亞洲小腸移植零的紀錄,把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成果被列入1994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之一,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6

當選院士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當選院士
1998-01

提出了“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的理念

1998年12月,提出了“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的戰傷救治理念,大大提高了傷員救治成功率。該課題被列入全軍“十一五”重大課題。

2003-04

完成了亞洲首例肝腸聯合移植

2003年4月,完成了亞洲首例肝腸聯合移植。

2009

榮立一等功

2009年因在科學技術研究中取得顯著成就榮立一等功。

榮立一等功
2010-06

完成首台手術機器人膽囊切除術

2010年06月,帶領團隊完成首台手術機器人膽囊切除術。

完成首台手術機器人膽囊切除術

人物經歷


工作經歷

黎介壽
黎介壽
1924年9月13日,黎介壽出生在湖南長沙望麓園四號老宅,前一天,正是他母親的生日,教書的黎父靈光一閃,想起《詩經》有云:“為此春酒,以介眉壽”,意思是釀造好了春酒,為人祈求長壽。於是給孩子起名介壽,表達為母親祝壽的意思。
1934年,黎父就任兩浙鹽務管理局秘書,舉家遷往杭州。
1942年,黎介壽在廣西桂林參加高考,儘管成績很好,但考慮到學費、路費,黎介壽聽從了大哥的建議,到醫院當了練習生——管吃住,邊工作邊學習,來年再報考醫學院。
1947年7月1日,黎介壽如願分到南京中央醫院外科,成了一名外科住院醫生。年僅23歲,就已經成了醫院外科實力最強的住院醫生。

教育經歷

1949年,畢業於前國立中正醫學院,獲學士學位。
1994年,完成了亞洲第一例人同種異體小腸移植術。
1996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
2003年4月,完成了亞洲首例肝腸聯合移植,10月進行親體供腸腸移植,從而完成了對腸功能障礙的系列研究。
2009年5月,和他弟弟黎磊石又榮獲一等功。

從政經歷

黎介壽
黎介壽
1949年南京解放之後,黎介壽加入了解放軍的行列。從此致力於國家、軍隊醫學事業的發展,在中國胃腸外科研究領域獨領風騷。先後任國際外科學會國家級會員、中國國家科技進步醫藥衛生專業評審組委員、解放軍醫學科委員會委員、外科專業學會主任、中華創傷學會常務理事、中外外科學會委員、中華外科學會營養支持學組組長、中華外科學會胃腸外科學組顧問等職。
突破傳統開創未來
他是中國腸瘺治療先行者。60年代創造性提出一整套腸外瘺的治療原則和方法;70年代提出“設法使瘺自行癒合,手術是最後的治療選擇”的新見解,這一創新的治療理論使國內外醫學界對腸瘺的認識發生了根本性的改變。80年代研究了一套適合中國國情的控制腹腔感染、處理瘺口、營養支持、手術技巧等完整的治療方法,解決了帶血蒂管腸漿肌層片修補複雜腸瘺手術的難題,創造了運用腹腔灌洗引流控制腹腔內感染的方法,大大提高了腸瘺的自愈率並縮短了療程。迄今為止,他所領導的研究所接收的960例腸瘺病人,治癒率高達92.6%;625例手術的成功率為99.1%,在國際上居領先地位。
著書立說碩果累累
黎介壽教授成果豐碩。先後取得了國家科技進步二等和三等獎,國家科學大會獎、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和二等獎、軍隊醫療成果一等獎、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二等獎等成果獎24項,以及中國人民解放軍專業技術重大貢獻與“何梁何利基金”科技進步獎。在國內外學術刊物發表科研論文500餘篇,其中被SCI、EI、ISTP收錄近百篇。擔任13卷2000萬字巨著《手術學全集》的總主編,出版專著8部,參與21部著作的撰寫工作。
精於管理傾心育人
黎介壽教授不但醫術精湛,而且擅於管理。在他的領導下,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自1979年成立專科中心至今,各項工作均取得了突出進展。1998年被國家衛生部批准為臨床藥理基地(營養支持專業);同年被總後衛生部批准為全軍普通外科器官移植重點實驗室。他教書育人,誨人不倦,幾十年如一日致力於普通外科人材的培養。他要求外科醫師要做到三會:“會治病,會科研,會講課”,並提出了“大膽放手,具體指導,嚴格要求”的12字教學原則。他常說:“看到學生成長,看到事業後繼有人,就像看到自己的科學生命在延伸”。他毫無保留地把自己的知識和經驗傳授給年輕一代。在臨床治療上,他更是熱情傳幫帶,他在從事繁重的大學臨床教學的同時,培養了近60名博士后、博士生和碩士生,有近300名中青年專業人才現已成為軍隊或地方醫院的學科帶頭人和醫療科研骨幹,使事業保持了經久不衰的發展勢頭。

個人生活


家庭生活

● 家世背景
黎介壽的父親黎溥棠,母親黎周霞。在家排行第五,第二子。大姐黎民,大哥黎鰲,二姐黎中,弟弟黎磊石。1934年大姐黎民因感染傷寒病逝。1937年父親黎溥棠因病在杭州逝世,年僅45歲。黎周霞、黎鰲、黎中、黎介壽、黎磊石將黎溥棠的遺體由杭州運到上海,再從水路運抵長沙。黎溥棠去世后,黎溥棠的哥哥黎贊唐擔負起撫養黎溥棠全家之責。
● 黎氏三兄弟
黎氏三兄弟
黎氏三兄弟
黎介壽與同胞兄弟黎鰲、黎磊石均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人稱“黎氏三兄弟”。其中黎鰲是著名的燒傷外科專家,曾任第三軍醫大副校長,西南醫院燒傷研究所主任,黎鰲親手創辦了中國第一個燒傷病房,1994年當選為中國工程院院士。二弟黎磊石是中國現代腎臟病學的開拓者、創始人,國際著名的腎臟病學者,1994年當選為首批中國工程院院士。

情感生活

1954年08月黎介壽與程穎士結婚。

個人作品


《腸外瘺》
《臨床腸外及腸內營養支持》
《我國首例異體小腸移植成功的臨床經驗》
《肝臟移植圍手術期處理》
《手術學全集》
《損傷控制性外科技術手冊》
《圍手術期處理學》
《手術圖譜全集》
《危重病治療學》
《全軍臨床示範手術視頻庫》
《外科學》

獲得榮譽


時間榮譽表彰授予單位
1996年04月軍隊專業技術重大貢獻獎
1996年全軍和南京軍區培養人才先進個人
1996年中國醫師獎
1997年09月何梁何利基金科學與技術進步獎何梁何利基金會
2008年07月給黎介壽記一等功中央軍委主席胡錦濤簽署通令
2011年04月“十一五”期間軍區醫學科技創新工作突出貢獻獎南京軍區
2011年11月軍隊幹部保健工作終身榮譽獎章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
2013年江蘇省科學技術突出貢獻獎
國家首批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 科研綜述
黎介壽
黎介壽
1962年03月,成功救治一名患絞窄性腸梗阻的14歲男孩,開始了漫漫腸疾研究之路。
1968年08月,創造性提出“腸營養支持”療法。
1970年03月,通過“負壓引流加腹部沖洗”的方法,治癒大部分腸瘺病人的感染問題。
1971年02月,在中國首次將全腸外營養支持應用於臨床。
1991年11月,為杭州女青年陳航實施腸外營養支持療法(後來,陳航於1999年成功生下一女嬰,成為世界第一個完全依靠營養支持懷孕、生育的“無腸女”)
1994年03月,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鐵路局鐵路技工學校的教員杜新平因闌尾手術引起了腸粘連。黎介壽為她進行了小腸移植,打破了亞洲小腸移植零的紀錄,把我國的器官移植技術提高到國際先進水平。該成果被列入1994年“中國醫藥科技十大新聞”之一,並獲得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8年01月,應用連續性血液凈化技術成功救治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月,提出了“損傷控制性手術治療”的戰傷救治理念,大大提高了傷員救治成功率。該課題被列入全軍“十一五”重大課題。
2001年01月,填補了亞洲在肝腸聯合移植領域的空白。
2003年04月,成功開展亞洲首例人的同種異體肝及肝腸聯合移植手術。10月,完成親體供腸移植手術,全面進行了對腸功能障礙的系列研究。
2010年06月,帶領團隊完成首台手術機器人膽囊切除術。07月,推行的“損傷控制性救治模式”在諸軍兵種聯合作戰衛勤演練中成功對接,傷員通過率提高了一倍。
● 科研成果獎勵
根據2020年4月中國工程院網站顯示,黎介壽以第一完成人,獲全國科技大會獎1項、國家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二等獎2項,軍隊及省部級醫、教、研成果一等獎8項。
獲獎時間項目名稱獎勵名稱
1985年02月腸外瘺治療的研究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
1993年12月聯合門奇斷流術的10年臨床研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3年12月全腸外營養所致淤膽的研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4年06月腸外營養的臨床應用研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年05月腸外營養的臨床應用研究國家教育委員會評為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5年08月全腸外菅養所致淤膽的研究國家科技進步三等獎
1996年08月同種異體小腸移植的動物實驗和臨床應用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7年06月《手術學全集》(共13卷)國家新聞出版署評為全國優秀科技圖書二等獎
1997年09月胃癌病人骨髓血抗EMA陽性細胞檢測的臨床意義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1997年12月《手術學全集》(共13卷)首屆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
1999年07月《手術學全集》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1999年07月腸外瘺治療的進步(1985~1998)軍隊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0年01月特定營養物質對腸黏膜屏障作用的研究教育部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1年10月《現代戰傷外科學》(參與編寫)第三屆中國人民解放軍圖書獎
2003年10月廣泛小腸創傷感染治療的研究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5年12月臨床營養支持的進步江蘇省科技進步一等獎
2006年07月營養支持在戰創傷及危重病人的研究與應用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07年10月經皮內鏡下胃腸造口術在危重病人中的應用軍隊科技進步二等獎
2010年01月腸黏膜屏障功能損傷及維護教育部自然科學獎一等獎
2011年01月腸功能障礙的治療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

人才培養

1982年07月在南京軍區總醫院開設短訓班,培養本科生。
2000年05月獲南京大學第六屆研究生導師“教書育人獎”。
2011年02月領導的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普通外科被南京軍區授予“科技創新模範醫療科室”榮譽稱號。
1995年01月01日帶領的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普通外科晉陞為全軍普通外科研究所。
2000年06月領導的南京軍區南京總醫院普通外科,成為全軍首批10個“重中之重”學科之一。

社會任職


時間擔任職務
1981年01月解放軍總後勤部特聘擔任《人民軍醫》雜誌1981~1982年特約編輯
1985年11月總後勤部衛生部第四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委員
1986年05月第二軍醫大學外科學兼職教授
1986年10月南京軍區衛生技術高級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
1987年06月被總後勤部聘為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總後勤部評審委員會軍事醫學專業組評審委員
1989年09月第二軍醫大學外科學兼職教授(再次被聘)
1990年02月中華外科學會營養支持學組組長
1990年02月中華醫學會江蘇分會第五屆理事會理事
1990年04月《中華創傷雜誌》首屆編輯委員會委員
1992年08月南京軍區衛生系統中青年技術骨幹帶教專家
1993年02月南京軍區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
1993年03月《肝膽外科雜誌》編輯委員會編委
1993年05月《實用外科雜誌》第四屆編委會副主編
1994年04月《人民軍醫》雜誌1994~1996年特約編審
1997年09月第一屆中國病理生理學會危重病醫學專業委員會委員
2000年01月亞太地區學術諮詢委員會第一屆委員
2000年06月浙江大學醫學院兼職教授
2000年08月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七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2000年09月被南京軍區政治部聘請為衛生系列高級專業技術職務評審委員會委員
2001年06月被全軍專業技術幹部考試中心聘為全軍衛生技術資格考試命題委員會委員
2002年05月中國人民解放軍普通外科專業委員會乳腺甲狀腺外科學顧問
2002年07月《中華普通外科雜誌》第二屆編輯委員會顧問
2002年08月中華醫學會醫療事故技術鑒定專家庫成員
2002年09月《移植雜誌》顧問
2002年11月天津醫科大學名譽教授
2003年10月浙江大學醫學院急診醫學研究所學術委員會主席
2004年06月中南大學湘雅醫院首席科學家 
2005年09月被總後勤部衛生部聘為第八屆醫學科學技術委員會常務委員
2005年09月《解放軍醫學雜誌》第八屆編輯委員會顧問委員
2006年08月被江蘇省人民醫院聘為中國活體肝臟移植研究所、南京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肝臟外科研究所首席學術顧問
2006年11月解放軍第94醫院名譽院長
2007年03月中國醫科大學名譽教授
2007年09月中國臨床腫瘤學會聘為第三屆中國抗癌協會臨床腫瘤學協作專業委員會指導委員會委員
2008年09月《中國實用外科雜誌》第八屆編輯委員會名譽主編
2010年10月浙江大學醫學院附屬第一醫院院士工作站專家
2010年12月被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辦公室聘為軍隊高層次科技創新人才工程培養對象帶教導師
2010年12月被教育部、科學技術部、中國科學院、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聘為“10000個科學難題”徵集活動——醫學卷編輯委員會委員
2012年01月被人民軍醫出版社聘為“十一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當代醫學名家經典手術》編輯委員會副主任委員,“十二五”國家重點圖書出版規劃項目、國家出版基金項目《中國醫學院士文庫》編委會委員
2012年02月被南京市人才隊伍建設工作領導小組聘為南京“321計劃”創業創新導師
2011年10月被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聘為中央軍委保健委員會第一屆專家顧問組成員、第二屆會診專家,聘期5年
2012年11月被中華醫學會聘為《中華肝臟外科手術學電子雜誌》第一屆編輯委員會名譽總編輯

人物影響


● 黎介壽
2014年4月25日,國際小行星中心發布公告,經中國科學院推薦並報該中心批准,由紫金山天文台於2007年3月在國際上首次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92178的小行星被正式命名為“黎介壽星”,並刊入《國際小行星曆表》,成為該天體的永久星名。
● 黎介壽先進事迹
2013年,中央及6省市新聞媒體赴南京採訪黎介壽的先進事迹。
2013年,黎介壽先進事迹新聞宣傳協調會在京召開。
2013年,中央新聞媒體集中突出報道黎介壽的先進事迹。
2013年,全國軍地英模代表學習黎介壽先進事迹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2013年,黎介壽先進事迹報告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隆重舉行。
2013年,黎介壽先進事迹報告團在全國巡迴作報告。
2013年,全國醫學科研和醫療界代表學習黎介壽先進事迹座談會在北京舉行。
2013年,黎介壽先進事迹報告會在南京軍區舉行。
2013年09月,在中國醫師協會、《醫師報》聯合舉行的全國評選中,榮膺“中國大醫精神代表”,並出席在北京釣魚台國賓館舉辦的“弘揚大醫精神,抵制不正之風”高峰論壇。
2013年12月,被評為“全軍踐行當代革命軍人核心價值觀新聞人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