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54條詞條名為陳建平的結果 展開

陳建平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教授

陳建平,男,漢族, 1959 年 6 月生於北京,籍貫 福建閩候。教授,博士后,博士生導師,中共黨員。

人物經歷


1976 年 3 月參加工作。
1982 年畢業成都地質學院找礦系獲工學學士學位。
1988 年畢業於礦產系分理學碩士學位。
1995 年畢業於成都理工學院資源與經濟系獲工學博士學位。
1995 年進入中國地質大學(武漢)博士后流動站從事科學研究。
1996 年曾在法國航天遙感中心“國際地理信息系統學術研討班”研修與科研合作。
1997 年博士后出站調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
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國土資源與高新技術研究中心主任。
國土資源部非傳統礦產資源開放研究實驗室主任。
北京市重點實驗室—國土資源信息研究開發實驗室主任。
中國地質學會數學地質與地學信息專業委員會副主任。
國際數學地質協會著名講壇專委會亞太區負責。

研究方向


國際地理信息系統。

主要貢獻


論文
陳建平等,成礦預測中的遙感定量分析,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 1996.
劉登忠、陳建平,遙感區調填圖的理論與實踐,成都科技大學出版社, 1998.
王成善、夏代祥、周詳、陳建平等,雅魯藏布江縫合線 — 喜馬拉雅山地質,地質出版社, 1999.
陳建平等,北京荒漠化演化模擬與評價,地質出版社, 2004.
陳建平等,西藏玉龍上三疊統甲丕拉組沉積特徵及銅礦質的初步富集,沉積學報, 1997, Vol.15, No.1.
陳建平等,西藏玉龍銅礦床次生氧化成礦作用模式,地質學報, 1998, Vol.72, No2.
陳建平等,隱伏地質異常地表間接顯示模擬的遙感地質統計分析,地球科學, 1998, Vol.23, No.2.
陳建平等,新疆黃山銅鎳成礦帶成礦預測的定量綜合研究,成都理工學院學報, 1998 , Vol.25, Supp. ( EI 檢 索).
陳建平等,雅魯藏布江縫合帶演化機制的遙感圖像統計分析,地球物理學報, 1998, Vol.41, Supp.
陳建平,礦產資源勘查與評價學科發展動態,地質科技情報, 1999, Vol.18, No.3.
陳建平等,玉龍成礦帶北亞帶靶區優選綜合研究,地質論評, 2000, Vol.46, Supp.
趙鵬大、陳建平 , 非傳統礦產資源體系與關鍵科學問題,地球科學進展, 2000 , Vol.15, N0.3.
趙鵬大、陳建平, 21 世紀礦產資源經濟展望,自然資源學報, 2000 , Vol.15, No.3.
陳建平、張壽庭、湯軍、厲青、王攻文、丁火平、馮春,非傳統礦產資源定量預測的理論思考,地球物理新進 展, 2002, Vol.17, No.2, pp342-348.
陳建平、王攻文等,北京及鄰區荒漠化動態演化的遙感綜合研究,遙感信息, 2002 , Vol.67, No.3, pp17-20.
陳建平等,數學地質研究現狀及發展趨勢,跨越新千年的地質科學( 31 屆國際地質大會進展綜述),主編:黃 宗理,地質出版社, 2003 , pp125-131.
趙鵬大、陳建平、張壽庭, “三聯式”成礦預測新進展,地學前緣, 2003 , Vol.10, No.2, pp455-463.
陳建平、唐菊興、李志軍,混沌理論在三江北段成礦地質條件研究上的應用,地質與勘探, 2003 , Vol.39, No.3, pp1-4.
陳建平等,基於遙感與 GIS 技術的土地荒漠化動態演化研究,第 14 屆全國遙感技術學術討論會論文集,2003.pp123.
陳建平、丁火平等,基於 GIS 和 CA 模型的荒漠化演化分析模型,遙感學報, 2004 , Vol.8, No.3, pp254-260,
陳建平、侯昌波、唐菊興、王功文、馮春、付小方,西南三江北段區域化探數據處理對比分析,礦床學理論與 實踐,科學出版社, 2004 , pp271-280,
陳建平、王功文、宋順昌、溫得銀、李連松,青海三江北段銅礦產資源的定量預測與評價,礦床學理論與實踐,科學出版社, 2004 , pp301-311,
趙鵬大、張壽庭、陳建平,危機礦山可接替資源預測評價若干問題探討,成都理工大學學報, 2004, Vol.31, No.2, pp170-177,,
陳建平、王功文、侯昌波、唐菊興,基於 GIS 技術的西南三江北段礦產資源定量預測與評價,礦床地質, 2005, Vol.24, No.1, pp15-24,
科研項目
揚子地台西緣動力變質帶變形 —— 變質及其與金礦的成礦關係研究 ( 地礦部“八五”攻關項目 ), 1991.7 ~ 1994.12 ,第二研究者。
康滇地軸中南段鈾 ( 金、銅 ) 成礦條件研究 ( 核工業總公司重點攻關項目 Y11 2 1991 0500) , 1991 ~ 1994 ,主要研究者。
黃山銅鎳成礦帶淺富礦賦存條件及靶區優選評價研究 ( “八五”新疆 305 項目 ) , 1992 ~ 1995 ,專題負責人。
一比五萬南江遙感區域地質八幅聯測調查, 1992 ~ 1996 ,第三參加人。
第 30 屆國際地質大會 T121 和 T387 地質旅行路線研究,部屬重點項目, 1994 ~ 1996 ,副領。
西藏玉龍銅鉬礦似層狀礦體成礦條件及有用組分賦存狀態的研究,國家計委 '95 重點攻關項目專題, 1995 ~ 1996 ,專題負責人。
“第七屆中法科技混委會合作項目”中“長江三峽實驗區災害地質 GIS 和遙感的綜合研究”項目, 1995 ~ 1998 ,第二參加人和項目報告編寫執筆人。
玉龍銅礦床快速定位預測的綜合研究,西藏地礦廳直屬項目 , 1996 ~ 1998 ,負責人。
長江三峽實驗區災害地質遙感綜合研究, 1998~1999, 地礦部‘ 98 重大國際合作項目 (9820028) ,負責人。
蘭坪盆地演化及其成礦條件研究,地礦部九五科技攻關“三江”項目( 95-02-001-06 ), 1996 ~ 2000 ,課題副負責人。
玉龍銅礦床 ( 體 ) 快速定位預測的綜合示範研究,“九五”國家科技攻關項目( 96-914-03-03-02 ), 1996 ~ 2000 ,專題副負責人。
河北省東部地區資源與環境經濟可持續發展研究( 3-4-99-419 ),河北省計委, 1999~2000 ,負責人。
地質異常與數字找礦信息系統研究( DK9902005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1999~2001 ,第二負責人。
非傳統礦產資源發現和評價理論及方法研究,國土資源部重點實驗室項目專題, 1999~2002 ,主研人員(排名第二)。
首都經濟圈土地沙漠化動態分析與評價( B1-9 ),國土資源部科技司項目, 2000~2002 ,負責人。
臨清坳陷東部油氣資源綜合評價 — 油氣成藏地質異常分析與資源定量預測,勝利油田橫向項目, 2000~2002 ,第二副負責人。
不同地質異常區成礦多樣性與礦床譜系研究( 40072030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 2000~2002 ,負責人。
西南三江北段成礦規律和找礦方向綜合研究(),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2001~2003 ,負責人。
合肥盆地油氣地質特徵與資源潛力評價,勝利油田橫向項目, 2004 ,負責人。
東北老工業基地振興與可持續發展戰略研究——礦產資源保障程度評價與可持續開發途徑,中科院知識創新工程重要方向項目( KZCX3-SW-340-06 ), 2004~2005 ,主研人員(排名第二)。
地質異常、成礦多樣性、礦床譜系“三聯式”成礦預測研究,博士點基金( 20010491007 ),2002.1~2004.12 ,主研人員(排名第三)。
唐山市房產管理信息系統,河北省唐山市房產局, 2003~2004 ,負責人。
地質空間信息共享與服務體系示範,國家 863 計劃《基於 SIG 的資源環境空間信息共享與應用服務》第六子課題, 2004.9~2005.6 ,子專題負責。
西南三江北段重大成礦疑難問題研究( 121210530203 ),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2003~2005 ,負責人。
“三聯式”成礦定量預測評價及信息系統研究,教育部科技重點項目( 104037 ), 2004~2005 ,課題負責人(排名第二)。
新類型礦產預測與資源潛力評價,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2004~2005 ,課題負責人(排名第二)。
北京鄰區長城沿線土地荒漠化動態預測與評價,北京市教委, 2004~2005 ,負責人。
唐山市數字化城市建設標準研究,唐山市科技局, 2004~2005 ,負責人。
高新技術在古文化遺存無損探測與成像中的應用研究,國家科技攻關計劃項目《文物保護關鍵技術與中華文明探源研究》課題, 2004~2005 ,專題負責。
中國東部重要經濟區帶基礎地質環境遙感調查與監測,中國地質調查局國土資源大調查項目( ),2004~2006 ,負責人。
金沙江上游水電規劃河段遙感地質解譯,成都水電勘測設計院, 2005 ,負責人。
基於航天高光譜遙感數據地質信息挖掘技術,國防實驗室基金項目, 2004~2006 ,負責人。
中國南方重點片區海相下組合成藏條件與選區評價——油氣地質異常分析與資源定量預測,中石化南方公司, 2004~2006 ,副負責人(排名第三)。
雲南箇舊錫銅多金屬礦床深部及外圍成礦預測與資源潛力評價, 2004~2006 ,主研人員(排名第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