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6條詞條名為漁溪村的結果 展開
漁溪村
浙江省餘姚市丈亭鎮下轄村
漁溪村位於丈亭鎮中心偏東處,村駐地在新鎮區漁溪路,距鎮政府辦公大樓約500米。村域面積6.1平方公里,含漁溪、屠家、鳳陸、傅庄、桐樹院等14個自然村,總人口3156人,977戶,耕地面積1408畝,山林面積2352畝。區劃代碼為330281109,長途區號為0574,郵政編碼為315000,車牌號碼為浙B。
2020年,被評定為2019年度省級善治示範村。
區域地圖
2020年3月24日,浙江省省鄉村振興領導小組辦公室認定漁溪村為2019年度浙江省善治示範村。
2001年4月,村級行政區劃調整時,漁溪村由原丈亭鎮的漁溪、屠家、鳳陸、傅庄、桐樹園5個行政村合併而成,以漁溪村命名。自唐至清,漁溪村境域一直在慈溪境內,並隨慈溪隸屬明州。之前,曾隨餘姚、慈溪隸屬越州。1942年,丈亭設區,建立漁溪鎮,1946年,撤區改鄉鎮,漁溪分屬丈亭鎮和丈亭鄉,1949年5月,慈溪縣解放,丈亭建區轄9個鄉,漁溪屬漁溪鄉,1954年10月划屬姚姚縣,現漁溪為漁溪鄉三村。1958年建立人民公社,漁溪、屠家為漁溪核算單位,鳳陸、傅家、桐樹院為鳳北核算單位。后又改稱大隊。現5個行政村為5個大隊。1983年8月政社分設,建立鄉鎮政權,漁溪村屬丈亭鄉,同年9月丈亭批准為建制鎮,現漁溪5自然村均屬丈亭鎮。直至2001年並村至今。
漁溪村由於地理位置處於鎮中心平原,土地條件較好,長期以來以水稻栽培為主的農耕經濟為主導。改革開放以前,這裡曾是丈亭地區的糧食主產區之一。解放之前,受政治和自然災害的限止,農耕條件極差,尤其是鳳凰山北邊的一大片土地,沼澤遍地,土地貧脊,被人們稱為“鬼叫畈”,糧食生產十年倒有九年荒。解放后,政府多次組織群眾平整土地,興修水利,改良土壤,把昔日的荒草灘改良成良田,建成“姚東糧倉”。改革開放之後,鄉鎮企業異軍突起,許多農業勞動力從田頭走進工廠。上世紀70年代開始,比較出色的企業有漁溪的五金廠,屠家的襯衫廠、鳳陸、桐樹院的彈簧廠等村辦集體企業,這些企業逐步發展壯大,並帶動了一大批私營企業,進入上世紀九十年代后,各村積極引進外地資金興辦企業,由於投資環境的不斷改善和優化,這些企業迅速發展,目前都進入鎮規模企業行列。如“泰恆鋼管”、“舜爾曼服飾”、“精求製造”、“立達制衣”等公司企業,年產值都在千萬以上。目前,全村共有各類企業135家。2005年工業總產值達到14205萬元。行業主體為五金機械、紡織針織及機械配件加工等。原屠家村村民屠營奎創辦的創新塑料廠經過十幾年的發展,一躍成為鎮重點骨幹企業寧波舜輝電器有限公司,2001年進入鎮工業園區。該企業每年技改投入不斷,目前年產值已達億元。近幾年來,村組織農民積極調整農業產業結構,花卉苗木、蔬果畜禽等產業興起,楊梅產業發展迅猛。全村楊梅種植面積已逾1000畝,成為丈亭鎮楊梅生產的重要基地之一。隨著旅遊業的發展,楊梅觀光成為一大熱點,全村建有規模楊梅觀光景點2個,每年接待大量的海內外遊客。漁溪村的楊梅除了產量之外,還以優質聞名,鳳陸楊梅曾多次獲得寧波、餘姚“楊梅王”榮譽。隨著城鎮建設的快速發展,漁溪村憑藉獨特的區位優勢,第三產業迅速崛起,大批農業勞動力轉業從事交通運輸、商業服務等行業,房屋租賃成為農民收入的新增長點。第三產業產值已佔全村各業總產值的40%。
自唐宋以來,漁溪就形成小集鎮,因其地理位置正處於餘姚至慈城(慈溪)陸路交通要道——官路之間,曾經商貿繁榮,逢農曆一、四、七為集市日,十日三市,村后的“觀后庵”曾為漁溪鄉駐地、屠家的石嚴山曾是丈亭鎮駐地。改革開放以來,特別是並村以後的近五年來,村組織在發展經濟的同時,十分注重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不斷完善公共基礎設施,改善村民的生產生活條件。目前,村內除公路外,各自然村的通村主幹道路基本建成,並逐步實現硬化、亮化、綠化。全村程式控制電話、有線電視、寬頻網路開通,供電設施改善,境內建有變電所1座,煤氣供應站1個。教育事業一直得到重視,漁溪小學創辦於解放初期,現發展成為鎮重點完小。村設衛生室2個,配備鄉村醫生2名。2002年以來,全村範圍內開展紮實的環境整治活動,新建公廁、疏浚河道、消滅露天糞缸,建立環衛保潔隊伍,實行垃圾袋裝化和河道保潔責任制度,對全村自來水管網進行整治,確保村民飲用水安全。2005年,村投資110萬元,建成綜合辦公大樓,總建築面積1150平方米,改善了辦公條件。今年又新建村老年活動室和村落文化營,總投資30萬元,內設老年活動室、文體活動室、棋牌室、圖書閱覽室,並附有室外活動場地。村建立老年體育協會,常年開展各種文體活動。制訂《村規民約》,實行村民自治。深入開展法制教育、公民道德教育,經常開展文明戶評選和三“十佳”評選活動。村實行民情和不安定因素排查分析制度,建立治安夜防隊和外來人口管理小組。儘管村處於集鎮中心,外來人口較多,但治安狀況較好,各種不安定因素能夠及時排查控制,2005年度被評為餘姚市民主法治示範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