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峰寺
歷史遺跡
寶峰寺位於江西省靖安縣寶峰鎮寶珠峰下。寺院初名為“泐潭寺”,又稱“法林寺”,因坐落在石門山內,故有“石門古剎”之稱。唐大中年間易名“寶峰寺”,沿用至今。寶峰寺自創建1200餘年來,幾度興廢,“文革”中列蒙厄運,香火中斷。1993年興工重建,每棟殿堂均由時任江西省佛教協會會長一誠法師親自設計,所有資金亦由他向海內外募化。
寶峰寺是馬祖道一的重要道場,自唐貞元元年(785年)起,馬祖曾多次率徒來此弘法。隨著馬祖“洪州禪”的建立,寶峰寺道場文化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觀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代天寶年間(742-756),一位來自鍾陵開元寺(今南昌佑民寺)的水潦和尚偕師弟道通禪師築室居之,這即寶峰禪寺之始。
寶峰寺是馬祖道一的重要道場,自唐貞元元年(785年)起,馬祖曾多次率徒來此弘法。對中國的哲學思想、民族文化、道德觀念等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唐貞元四年(788年)馬祖道一禪師在開元寺(今佑民寺)圓寂,藏靈骨舍利於寺後院。
唐大中四年(850年)宣宗賜“寶峰”匾額,遂易名“寶峰寺”,沿用至今。
清代雍正十三年(1735年),世宗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並大修寶峰寺,寶峰寺進入鼎盛時期。清代的寶峰寺規模宏大,佔地100餘畝,全寺分為正殿、東院兩大部分。正殿為五重直進,頭進山門殿橫額為“石門古剎”四個大字,其上有“聖旨”石碑一塊,寺內古柏參天,鐘鼓樓分列左右;二進天王殿,為一大門五開間仿古建築,供大肚彌勒佛跏趺貼金像、韋馱貼金像和“四大天王”塑像,寺後有瀚月橋,橋下池水清澈;三進皇覺寶殿(即選佛堂),東西側建有藏經樓;四進大雄寶殿,殿通高26米,42柱,佔1100m2,為三大門七開間仿古建築。正中的佛龕上塑有13米高的橫三世佛貼金跏趺像,四周佛龕上為彩繪500羅漢;五進禪堂,正中為祖龕,供馬祖像。
寶峰寺自創建1200餘年來,幾度興廢,歷盡滄桑,“文革”中列蒙厄運,香火中斷。1992年秋,江西省佛教協會副會長、真如寺方丈一誠禪師倡議修復寶峰寺,得到靖安縣人民政府的鼎力支持。1993年開始興工重建。一誠禪師親自設計,所有資金也由他向海內外募化。
寶峰寺在修建過程中,海內外諸山長老,十方大德,檀越信士,四眾弟子,隨緣解囊,鼎力襄助。全縣上下,有關部門、各界人士大力支持。因而各項工程進行順利,很快完成。農曆九月十二日,為虛公和尚圓寂四十周年之紀念,大雄寶殿暨山門殿等落成開光,法會隆重,僧俗共喜,同日舉行,以紹馬祖之宗風,重振寶峰。
寶峰寺[江西省靖安縣寺廟]
牌坊前有一處呈半月形放生池,放生池南側建有九龍壁,用青石雕制而成,造型古樸。
南北縱向的中軸線有正殿四重:一進為山門殿,單層翹角;二進為天王殿,兩側有虛懷樓、雲海樓;三進為大雄寶殿,系磚木結構,也是寶峰寺的主體建築,建於古皇閣寶殿舊址之上,坐北向南,佔地約1100平方米。殿內十分寬敞,可容數百僧眾同時誦經禮佛。殿內正中塑釋迦牟尼、阿彌陀佛和藥師佛三尊大佛像。龕后塑有觀音海島,大殿四壁塑有500羅漢,起伏坐卧,喜怒哀樂,形態逼真,服飾鮮艷,富有藝術美感;四進為法堂、藏經樓。
正殿兩邊有廂房、配殿,均為兩層,磚木結構。東側自南北,依次為鐘樓、客房、功德堂、伽藍殿、齋堂、上客堂、影堂。外側有內客堂、祖堂、韋馱殿、學戒樓、方丈室。所有殿堂與廂房均建有游廊,在雨天繞殿一周不致濕鞋。
寶峰寺[江西省靖安縣寺廟]
寶峰寺[江西省靖安縣寺廟]
恢復寶峰禪寺是虛雲長老的遺願,故在寶峰寺內建有這座紀念法堂。虛雲法像長髯拂胸,雙目微張,伽趺坐,莊嚴肅穆。虛雲老和尚世壽一百二十餘,是近現代佛教中興的領軍人物,亦是當代禪宗泰斗。堂內有虛雲大師自撰聯一副:“坐閱五帝四朝,不覺滄桑幾度;歷盡九磨十難,了知世事無常。”在虛雲的一幅照片下面,有“幼游比丘虛雲自題”的一道偈:“這個痴漢有什來由,末法無端為何出頭。嗟茲聖脈一發危秋,拋卻己事專為人憂。向孤峰頂直鉤鯉,入大海底撥火煎漚。不獲知音徒自傷輩,笑破虛空罵不唧留。噫,問渠為何不放下,蒼生苦盡那時休。”
寶峰寺[江西省靖安縣寺廟]
馬祖回鍾陵開元寺不久,染疾卧床而逝,享壽八十。弟子們遵其生前遺囑,靈骨歸葬寶峰。時任江西觀察使的李兼是馬祖的皈依弟,舉辦了盛大的歸葬儀式,《宋高僧傳》載,在中國佛教史上,馬祖的葬禮是繼華嚴宗法藏大師歸骨嵩山、凈土宗善導大師瘞塔秦嶺之後的佛門第三次盛大葬禮。唐貞元七年(791年),國相左僕射權德輿奉唐德宗旨意,主建石門馬祖塔,並親撰塔銘;唐元和年間(806-820),唐憲宗賜馬祖謚號“大寂禪師”;唐大中四年(850年),江西觀察使裴休奉旨主持重修馬祖塔,賜塔名為“大莊嚴塔”,又頒賜“寶峰”匾額;清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加封馬祖為“普照大寂禪師”。
有資料顯示,馬祖一生共建寺院叢林48座,史有“馬祖建叢林,百丈立清規”之說,載之史冊有名有姓的馬祖法嗣共有139人之多,其中成為禪宗宗匠者達84人。所以,由馬祖、懷海師徒創立的禪門宗風,在中國禪宗史上被稱為“洪州禪”,隨後則開出了溈仰宗、臨濟宗、楊歧宗、黃龍宗等著名的禪宗宗派,至今禪風廣被,綿延不絕。可以說,禪宗自馬祖始大盛,幾佔中國佛教半壁以上的江山。
寶峰寺[江西省靖安縣寺廟]
在法堂前,兩隻碩大的大鐵瓶聳立著,通體黑黝黝,比一人還高。據傳說,這對鐵瓶原鑄造於明正德年間,瓶高2.30米,腹徑為0.86米,重達千餘斤。瓶口至底為六瓣形,形狀如一般家用的花瓶,原置放在大殿兩側,傳為鎮山寶瓶。明代靖安中源鄉,有姓胡與姓雪的兩人聚眾在瑪瑙崖立寨造反。兩人武藝高強,力若蠻牛,能飛檐走壁。手下有一姓何的嘍羅,聽祖輩說寶峰寺馬祖塔下埋有金銀財寶,便夥同幾人深夜潛入寺內,想毀馬祖塔盜取金銀財寶。他們舉起鐵鎚砸下去,只聽“轟”然一聲巨響,塔內冒出一團熾熱的火焰,幾人的眼睛全被燒瞎了。消息傳開,眾皆底座紛紛。胡、雪二首領惶恐不安,急忙攜帶香燭,還鑄了一對大鐵瓶親到寶峰寺焚香賠禮。從此,這對大鐵瓶就一直放在大殿兩側,成了寺內一大景觀。
千人床
在寶峰寺,又有“千人床”的傳說。這是一種木質的通鋪大床,長度與屋的深度相等,寬約數米。據說睡在此床上,決不能說擁擠。一說擠,即便幾人睡在上面也會覺得很擠;如說不擠,則上千人也能睡得下,真是神奇無比。惜乎原千人床已毀,現寺內又新造了千人床。一誠大師有偈云:“盆僧不會禪,洗腳上床眠。餓食煙霞粕,心明月滿天”禪機十足,令人回味無窮。
萬人鍋
與“千人床”相比應的是所謂“萬人鍋”。在“文化大革命”前,寶峰寺內有兩口鐵質的大鍋,直徑達135厘米,深83厘米,鍋沿有10厘米,鍋厚1厘米,據稱可供上萬人吃飯,故稱“萬人鍋”。其中一口是明代成化年間鑄造。
寺內古柏參天,樹木成蔭,花圃星羅棋布,形成園林式寺廟。江西佛學院就辦在此處,培養了不少佛門弟子,成為江西佛教文化的中心地之一。此外,全國各寺和香港、台灣、朝鮮、韓國、日本、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以色列、蘇聯、美國、加拿大等地僧侶、居士、遊客紛紛前來禮佛、參觀,已成為弘揚佛法道場,遊覽觀光勝地。
寶峰寺[江西省靖安縣寺廟]
唐宰相裴休有詩讚寶峰寺為“靈勝地”,到此一洗凡塵雜念,連功名都可以拋棄不要了。
清代文人舒慕芳譽此地為“洞天福地非人間”。
宋代高僧善權大師曾賦詩讚寶峰山勢云:“茲山甲天下,蔥翠自開闢;石磴空自清,峰巒映金碧。”
寶峰寺為天下叢林之源,馬祖道一的歸骨之地,歷史上眾多高僧求法之處,是中國禪宗之淵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