佑民寺

佑民寺

佑民寺,中國古代著名寺廟,佛教禪宗“洪州禪”的發源地,坐落於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民德路181號。寺廟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502-519年),原為豫章王蔚綜之師葛鱘之私宅,因“鎮蛟龍”捐獻為寺。唐大曆年間,禪宗高僧馬祖道一來寺說法,信徒雲集洪州,形成“洪州禪”,佑民寺(時稱“開元寺”)成為當時江南的佛學中心。后亦不斷有新羅僧人慕名前來入寺修行,佑民寺的宗風心法被傳播至朝鮮半島、日本等地。此後佑民寺時毀時修,先後易稱過承天寺、能仁寺、永寧寺等名。

佑民寺於1957年被列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6年9月以來,逐步重建,至1991年初,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鐘樓相繼竣工,延僧開放,香火頗盛。南昌“三寶”(佑民寺銅佛、鐘鼓樓銅鐘、普賢寺鐵象)中僅存的銅鐘(南唐鑄,重10064斤)現置於鐘樓內,近代南昌民謠有云:“江西窮又窮,還有三萬六千銅”,即是指此。

佑民寺歷代香火鼎盛,享譽東亞、東南亞。從佑民寺發端的“洪州禪”,是與石頭宗並列的唐代禪宗兩大派系之一,並開啟了後世的臨濟溈仰、楊岐、黃龍等佛教宗派。

地理位置


佑民寺風光
佑民寺風光
佑民寺地處江西省南昌市東湖區八一公園北側、東湖東岸,位於民德路 與蘇圃路交匯處西北側的民德路181號,是南昌市唯一一座完整的寺院。
據《重修佑民寺碑記》上記載,佑民寺歷史上曾經規模浩大,寺院前至八一廣場皇殿側路,后至下沙窩,整個東湖都包括在佑民寺內,不可不謂之宏偉。而且,以前的佑民寺有一句話是這樣描述的——“騎馬關山門”,亦可反映當時佑民寺規模之大。今天的佑民寺由於南昌老城區用地限制,規模已大不復當年,有學者甚至認為不到鼎盛時期的百分之一。

歷史沿革


據乾隆版的《南昌府志》記載,南朝時期的佑民寺為豫章王蔚綜之師葛鱘所捐之宅。起初名曰上蘭寺。天監年間,宅旁之井內“蛟斗甚激,豫章王蕭綜造大佛一尊,以鎮蛟龍。”因此太清元年(公元547年),葛鱘捐宅建寺,供奉鎮蛟大佛,寺院也因之改名為大佛寺。
唐朝開元年間,大佛寺改名開元寺。大曆四年(公元769年),禪宗高僧馬祖道一造訪寺院,同時講經說法。據《中朝佛教文化交流史》記載,開元年間初期,有新羅僧人金大悲居住於寺內。大曆年間,洪州一度改名鍾陵。大曆八年(公元773年),禪宗八祖之尊的釋道一住入寺內,在寺內弘法長達15年。
公元784年,新羅僧人無寂來開元寺參拜當時的住持馬祖的弟子西唐智藏禪師,深得西唐智藏的賞識,將法號改成道義,並傳授禪門心法。智藏禪師的新羅弟子除了道義外,還有洪陟、惠哲禪師等,回韓國開創了實相山派、桐裹山派。九世紀初,禪宗在韓國形成“禪門九山”,其中有七山與馬祖道一的洪州宗有關。
唐朝以後,寺院建築多次毀而又修,同時曾多番更名,如承天寺、能仁寺、永寧寺。
清朝順治年間,寺院更名為佑清寺。嘉慶年間,寺院後殿鑄一尊銅製接引佛,高1.6丈,重三萬六千斤,因此近代南昌民謠有說“江西窮又窮,還有三萬六千銅”。但寺中寺及諸銅佛在文革中被毀,僧人被驅出山門,寺院建築被其他單位與個人佔有。
中華民國初年,佑清寺被軍閥佔為營房。后國民革命軍軍隊將寺內殿宇划作軍火庫,成為禁區,僧人被驅逐。期間寺內火藥數次爆炸,寺內建築遭到破壞。
1927年,“南昌起義”戰鬥期間,起義軍攻打國民革命軍彈藥庫——佑清寺。
1929年,南昌居士姚國美、曾非歟等與南海行宮住持恆定和尚一起捐資募款以修復佑清寺。姚國美捐出診金數萬元,合眾重修大雄寶殿,改建山門,復建念佛堂,重塑佛像等。姚國美還在山門右側房開設診所,用藥金供給寺中香火。山門左側房則為佛經流通處。寺內西側還建有花崗岩結構的四層四角形鐘樓,原普賢寺內的銅鐘被安置於其上。修復完工後,姚國美等倡議改寺名為“佑民寺”。後來,姚國美等在念佛堂成立南昌居士林(又名“覺集念佛林”)。此後,釋慈舟、釋印光和居士梅光羲等先後入寺講經。西藏諾那呼圖克圖及其弟子貢噶上師也在寺內啟壇,灌頂傳道。
1957年7月1日,省人民政府宣布佑民寺為第一批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1960年,全國人大常務委員會副委員長班禪額爾德尼·卻吉堅贊在中共中央統戰部長李維漢、江西省人民政府副省長潘震亞等人陪同下,來到佑民寺視察,受到釋心道率僧眾熱情接待。
1966年6月,“文化大革命”開始后,佑民寺慘遭破壞,殿堂建築及諸殿佛、菩薩像和法器等毀壞殆盡,僧人被驅出山門,3萬斤大銅佛像遭鋸毀,除頭部外,悉被熔化。
1986年9月,佑民寺著手重建。至1991年初,山門、天王殿、大雄寶殿、藥師殿、鐘樓先後竣工。南昌“三寶”(佑民寺銅佛、鐘鼓樓銅鐘、普賢寺鐵象)中唯一倖存的銅鐘(鑄於南唐年間,重10064斤)被安置於鐘樓內。1995年重鑄接引銅佛。

建築布局


重建時將殘存的山門改建而成的天王殿
重建時將殘存的山門改建而成的天王殿
佑民寺規模約為八九千平方米,佑民寺內分為主殿及側殿兩大建築群。主殿內的建築包含了山門、天王殿、銅佛殿、大雄寶殿、法堂等,而側殿內的建築有尊客寮、客堂、大寮、庫房、觀音殿、祖師殿、伽藍殿、地藏殿等。
佑民寺始建於南朝梁天監年間,興盛於唐朝,至今已有1400多年的歷史。輝煌時期的佑民寺,經歷了唐朝、宋朝、元朝、明朝、清朝等朝代的更替,受戰火的波及,佑民寺時毀時修。由於各種原因,佑民寺規模已不到唐朝輝煌時期的百分之一。原本佑民寺有主殿、左側殿、右側殿,後來右側殿已不復存在。

寺內文物


重鑄的接引銅佛
重鑄的接引銅佛
佑民寺殿堂雄偉,前殿有眾多佛像和千佛缸,缸外裝飾九十餘個佛像,神態各異,古樸端莊。在缸上飾佛像眾多,國內罕見。後殿有巨型銅佛像,佛像庄肅穆,較為珍貴。佑民寺右側,一座四層角形的鐘樓挺然護在佑民寺旁。鐘樓內懸有大銅鐘一口,為十世紀南唐時鑄,重五千多公斤,高二點三米,周長四點七米。鐘樓為一九二九年用花崗石修築的。
銅佛
阿彌陀佛(又稱“接引佛”)像,鑄於嘉慶年間末。在眾信士的幫助下,在後殿鑄銅接引佛一尊,高1.6 丈,重3萬6千斤。民國年間,南昌民諺“江西窮是窮,還有三萬六千銅”即指此。
銅鐘
佑民寺銅鐘(鐘樓)位於南昌市環湖路37號(江西省廣播電視廳宿舍)院內小花園東南角。鐘樓座西朝東,4米見方,通高12.5米,半球形房頂,房頂一側置一避雷針。鐘樓的下面三層空置,僅設樓梯上可四樓,第四層為八方形,對角四面無牆,便於採光和通風,其內吊置銅鐘。
佑民寺銅鐘系南唐大將林仁肇(南唐南部留守、南昌尹,后被後主毒死)於乾德五年(公元967年)鑄,重 10.064斤,高七尺,圍長一丈四尺八寸,鑄有“南唐乾德五年太歲丁卯重鑄”字樣,是南昌三寶(普賢寺鐵像、佑民寺銅佛、宋代銅鐘)中僅存的一寶。銅鐘上鑄雙吊耳,肩部三道凸弦紋,中部以大塊方格與豎條紋間隔裝飾,中下部對稱分置四個乳丁紐,再往下是大塊長方格與豎條紋間隔和兩道凸弦紋,下沿部鑄成波浪形。
民國十八年(1929年),南昌居士姚國美、曾非歟等與南海行宮住持恆定和尚共同發起修復佑清寺,寺名改為“佑民寺”,並將原放在普賢寺內的銅鐘移至佑民寺西側,專門在其外圍建花崗岩結構的四層正方形鐘樓以保護。

歷史文化


鎮龍傳說

相傳梁代時期,豫章王的師傅葛鱘家中有一口井,裡面住了一條蛟龍。為防止蛟龍出來作亂,豫章王建造了一尊大佛來鎮壓蛟龍。而後來,葛鱘將這所房子捐獻出來建寺廟,因為供奉了鎮龍的大佛像,所以最早時期佑民寺叫作大佛寺。

馬祖弘法

馬祖道一禪師像
馬祖道一禪師像
佑民寺雖始建於南朝,但真正成為名揚海內的大剎,還是在唐代。史載唐代大曆四年(769)開始,禪宗著名僧人、南嶽派懷讓禪師的嫡傳弟子道一,由南嶽衡山從懷讓處得法後來開元寺(即今佑民寺)開設道場,廣收僧徒,弘傳佛法。先後培養弟子130 多人,這些弟子後來都成為一方宗主的高僧。道一本人也因俗姓馬,被佛門弟子尊為馬祖,又稱馬祖道一。他思辨敏捷,機鋒犀利,廣接徒眾,推動了禪宗的發展。道一也因此被推崇為該寺的開宗祖師,原寺側還有“浴室寺”,相傳即就道一沐浴處所建,已不存在。

洪州門下三大士

馬祖道一禪師門下極盛,有“八十八位善知識”之稱,法嗣139人,以百丈懷海、西堂智藏、南泉普願最為聞名,號稱“洪州門下三大士”。其中百丈懷海門下開衍出臨濟宗、溈仰宗二宗。

明洪武題詩

傳說朱元璋曾微服佑民寺,寺僧再三追問其姓名,朱元璋大為惱火,便題詩一首於殿壁上,曰:“余盡江西數萬兵,腰間寶劍摁留腥。野僧不識山河主,只管叨叨問姓名。”題罷便擲筆而去,並說要嚴懲寺僧。寺僧甚懼,正好一雲遊僧夜宿於此,其將壁上的原詩抹掉,另題一首,曰:“御筆題詩不敢留,留時惟恐鬼神愁;好將江水頻頻洗,猶有毫光射鬥牛。”而後當朱元璋準備問罪之時,閱過新詩后便不再追究了,並贊“寺內大有人在”。

地位影響


佑民寺景觀圖集(1)
佑民寺景觀圖集(1)
大曆四年(769年),禪宗高僧馬祖道一來寺說法,開元寺(今佑民寺)即成為江南佛學中心,此後便以洪州為中心開創立派活動,創立了“洪州禪”。洪州禪(又稱洪州宗)深遠地影響了後來的臨濟、溈仰、楊岐、黃龍等佛教宗派。

交通信息


南昌市內公交車27、30、230路可以到達。
距離八一公園和水觀音亭,步行路程只有5分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