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升山

原東北電影製片廠樂團指揮

尹升山,男,1925年出生山東萊州。原東北電影製片廠樂團指揮

自幼酷愛音樂,15歲開始學習音樂,接觸了大量西歐古典音樂,演奏過提琴、雙簧管和鋼琴,轉而喜習指揮。后參加哈爾濱市交響樂隊。1947年到東影任音樂教師兼樂隊隊員。1948年任樂團指揮。成為新中國第一個電影樂團的骨幹力量,並擔任了該團的樂隊指揮。

2011年逝世。

大事件

1925

出生

1925年出生山東萊州。

1947

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樂隊工作

1947年參加革命,到了當時東北革命根據地——興山,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樂隊工作。

1948

成為新中國第一個電影樂團骨幹

1948年任樂團指揮。成為新中國第一個電影樂團的骨幹力量,並擔任了該團的樂隊指揮。

1949

參加創建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樂團

1949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尹升山為創建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樂團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涯。

1976

克服困難重新組織樂隊

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樂隊處於再生階段,缺乏演奏和錄音經驗。在恢復生產的頭一、二年內,在組織樂隊和排練錄音中,他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較迅速地把樂隊重新組織了起來。為了迅速提高演奏水平,適應電影事業日益發展的需要,他又重排一些管弦樂作品,逐步提高了管弦樂隊的演奏技巧和水平。

2005-06

獲“當代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

2005年6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當代中國電影音樂慶典中被授予“當代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

2005-11

獲中國音樂“金鐘獎”

2005年11月,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11

去世

2011年逝世。

人物經歷


早年經歷

6歲時(1931年),在宮內府音樂學校學習
1945年8月15日走出了宮內府音樂學校。

工作經歷

尹升山照片
尹升山照片
1949年加入中國共產黨。歷任東北電影製片廠樂團指揮,長春電影製片廠樂團一級指揮、副團長,中國音樂家協會第四屆常務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五屆理事,此外還擔任吉林省音樂家協會理事、省文聯理事。
尹升山表演圖
尹升山表演圖
抗戰勝利后決定投奔共產黨領導的革命隊伍。
1947年參加革命,到了當時東北革命根據地——興山,進入東北電影製片廠樂隊工作。
1949年初加入中國共產黨。從此,尹升山為創建新中國的第一個電影樂團開始了新的藝術生涯。
20世紀90年代以來不顧高齡仍隨團演出,到過20幾個省會城市和80多個地市級城市,三個品牌節目《花兒為什麼那樣紅》中外電影音樂精品視聽音樂會、《中華春常在》綜合音樂會、《世紀回眸》中外電影音樂精品音樂會上,都有尹升山指揮的身影。
1940年1月被選入宮內府音樂學校。
“文革”期間與故事片《創業》的導演張天民等,並肩戰鬥,憑著藝術家的良知和對電影藝術的執著追求,排除“極左”思潮的干擾,拍攝人民大眾喜聞樂見的電影,為一片蕭條的文藝百花園增添花紅草綠。

獲得榮譽


獲獎時間獎項名稱
1996年長影建廠50周年被授予“新中國電影搖籃杯”獎
2001年1月被中共長春市委、市人民政府評為“長春知名文學藝術家
2005年11月獲中國音樂“金鐘獎”終身成就獎,並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
2005年6月在上海舉辦的中國電影百年華誕當代中國電影音樂慶典中被授予“當代中國電影音樂特別貢獻獎
1993年吉林省政府授予他“吉林英才獎章

主要成就


新中國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橋》開始,尹升山至今已完成700餘部故事片、紀錄片、戲曲片的音樂演奏和配製。其中許多由他指揮演奏的電影插曲膾炙人口,成為經典之作。
1949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后第一部故事片《橋》的音樂開始,共錄製有400餘部影片音樂,其中《中華兒女》《趙一曼》《鋼鐵戰士》《白毛女》《人民戰士》獲卡羅維發利國際電影節獎;《五朵金花》獲第二屆亞非電影節優秀影片獎;《劉三姐》獲全國第二屆百花獎音樂獎;《董存瑞》獲文化部優秀影片一等獎;《火焰山》獲文化部最佳戲曲片獎;《冰山上的來客》《小字輩》獲長影小百花獎最佳音樂獎等。尹升山的指揮動作準確,風格細膩,感情真摯、飽滿,樂感敏捷。在他指揮的四百多部電影音樂作品中,題材廣泛,體裁各異,風格色彩多種多樣。由他指揮演奏的許多電影歌曲如《冰山上的來客》《劉三姐》《五朵金花》等,都給人們留下深刻的印象,至今仍廣為傳唱,歷久不衰。
藝術造詣
電影是綜合性藝術。電影里的音樂不同於其他交響樂。電影畫面是視覺藝術,音樂是與畫面同時出現的聽覺藝術,要使這兩者高度統一綜合起來,就必須使音樂緊緊圍繞著影片內容,為揭示影片的主題思想和所刻畫的人物形象及情節的發展而服務。尹升山在他所指揮的二百多部電影音樂中,風格、體裁、題材是多種多樣的,而他總是能迅速地組織樂隊,抓住影片的主題思想和人物的思想感情特點,很快地捕捉典型人物的典型性格,讓音樂在每一組鏡頭和畫面中發揮它的特長,豐富、烘托、突出影片的內容。
他所指揮的電影音樂作品,可分這樣幾類:一類是軍事主題,如:《白毛女》、《鋼鐵戰士》、《平原游擊隊》、《戰火中的青春》、《兵臨城下》、《黨的女兒》、《吉鴻昌》等等。指揮這類作品的主題音樂,多是比較嚴肅的、壯烈渾厚、挺拔有力的,在那些充滿階級矛盾和民族矛盾的歲月里,有著強烈的戰鬥氣息;第二類是民族風格較濃的影片,如:《畫中人》、《五朵金花》、《劉三姐》、《達吉和他的父親》、《冰山上的來客》、《北斗》等等,指揮這類作品的主題音樂多是比較輕鬆愉快的,帶有鮮明的少數民族特點和地方特色。這些影片的音樂,往往在片頭的序曲中,就把人們帶進故事發生的地域、環境;第三類是反映農村生活的影片,如:《我們村裡的年輕人》、《青松嶺》、《艷陽天》、《金光大道》,以及工業題材的《創業》等等,指揮這類作品的主題音樂,多是很質樸、親切的。另外,還有一些驚險偵探片,如:《徐秋影案件》、《羊城暗哨》、《國慶十點鐘》等等,指揮這類影片的音樂,就必須緊緊扣住影片的情節,並和觀眾的心理發生共鳴。
幫助後學
由於指揮工作的需要,尹升山接觸了許多作曲者。為了深入揭示作品的內容,了解作曲的創作意圖,他和他們密切合作。在指揮樂隊錄音的藝術實踐中,在一些音樂處理上,他們共同研究,進行再創作。他曾和一些名作曲家馬可、鄭律成瞿維、黃准、劉熾、張棣昌雷振邦秦詠誠、施萬春等人合作過。對一些不熟悉電影音樂規律和特點的新作曲者,尹升山主動地幫助他們開闊創作思路,甚至同他們一起重新結構,突出音樂主題,從而使一些年輕的作曲者順利地完成了任務,並在電影音樂創作實踐中,得以提高。
為了提高長影樂團管弦樂隊的演奏水平和技巧,尹升山堅持樂隊的合奏訓練。在“文化大革命”前的十七年裡,利用影片生產錄音的空隙,他先後指揮排練過交響樂:《詩人與農夫》《露絲蘭與留德米拉》《睡美人》《命》《田園》《未完成的交響樂》《悲愴》等西歐古典作品;我國的《穆桂英掛帥》《梁祝小提琴協奏曲》《嘎達梅林交響詩》等,也先後進行排練。這些作品,經常由尹升山指揮,在舞台上和觀眾見面,受到觀眾的歡迎。
1966年,十年動亂期間,長影樂團也受到了很大損失和削弱。1976年粉碎“四人幫”之後,樂隊處於再生階段,吸收了一批新生力量,但他們缺乏演奏和錄音經驗;陸續歸隊的老同志,也因多年下放農村,業務荒疏了。在恢復生產的頭一、二年內,在組織樂隊和排練錄音中,尹升山付出了艱苦的勞動,克服了重重困難,較迅速地把樂隊重新組織了起來。為了迅速提高演奏水平,適應電影事業日益發展的需要,他又重排了柴可夫斯基的《第六交響樂》和過去演出的一些管弦樂作品,如《梁山伯與祝英台》等等;又排練了德沃夏克的《新世界》,從而逐步提高管弦樂隊的演奏技巧和水平。

個人生活


健康狀況

2011年逝世。

人物評價


尹升山在電影音樂的指揮工作上,兢兢業業,勤勤懇懇,不辭辛苦,謙虛謹慎,平易近人。在指揮台下,他和樂隊隊員說說笑笑;但他一到指揮台上,就嚴肅認真,一絲不苟地工作。在錄音中,他總是努力挖掘作品內容,調動演奏、演唱人員的潛力,以鮮明的音樂形象和個性,融匯到影片人物形象和環境的刻畫描繪中去。在實錄時,直到導演、作曲和樂隊隊員都比較滿意才通過。
尹升山在年輕的時候就比較刻苦勤奮,在新中國成立初期的錄音指揮工作中,常常夜以繼日地埋頭於指揮業務。他的指揮風格是:嚴謹、樸素、渾厚、深沉,從不追求形式的東西。這些風格特徵,深受歌唱隊員、樂隊隊員和許多合作者的稱道。
敬業精神
由於影片生產的逐步增多,錄製音樂又要求快速度、高質量,因此,他的任務是相當重的。他的體力雖不如過去,但還是帶病堅持在指揮台上工作。在工作之餘,他還瀏覽欣賞一些藝術名著。他決心將有生之年貢獻
給中國的電影音樂藝術,為繁榮祖國的電影音樂做出更多的貢獻。尹升山謙虛地說,樂團指揮,就是把每個成員演奏出來的聲音組織成曲子。老人說完這句話,自己先“哈哈”大笑起來。
幾乎每部故事片電影都有一首電影插曲,並且隨著電影的放映,立即在大街小巷,山村田野,學校、軍營、企業、機關里流行開來。可是現在,好多的電影沒有插曲,有的即使有,也不能流行。
尹升山說,一部好電影,全靠演創人員對劇本的理解,並且還要結合劇情深入生活,搞電影音樂創作的也不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