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振邦

中國著名電影音樂作曲家

雷振邦(1916年5月-1997)男,北京人。滿族。新中國最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曾在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科學習,回國后當過中學教員。歷任北京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作曲,中國音協第三屆理事,中國影協第四屆理事。中國民主同盟盟員。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從1955年到1980年,他譜寫的電影歌曲多達一百餘首。包括《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蘆笙戀歌》《達吉和她的父親》和《金玉姬》《董存瑞》《馬蘭花開》《花好月圓》《吉鴻昌》《小字輩》《赤橙黃綠青藍紫》《雷振邦創作歌曲選》等40餘部影片經典音樂作品。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經歷

1916年5月,雷振邦出生於北京,滿族人。由於家庭生活比較優裕,他很小就接觸到京戲。七八歲時,便能哼唱京劇小段,還能用胡琴拉京戲以及一些歌曲。
1928年9月,雷振邦來到瀋陽奉天公立學校讀小學,后入南滿中學。在音樂老師的熏陶下,雷振邦學會吹得一口動聽的口琴,加入學校口琴隊,並成為該隊的指揮。他常把一些歌曲改成口琴合奏,並指揮演出。

教育經歷

日本求學
1939年1月雷振邦去日本求學。在東京,他進了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系預科。不到半年的時光,雷振邦便完成了預科專業,校長允許他跳級,轉年便成為作曲系本科學生。
1942年畢業於東京日本高等音樂學校作曲科。

工作經歷

中國著名的電影音樂作曲家,國家一級作曲,曾任中國音樂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家協會理事,中國電影音樂協會副會長、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進軍影壇
雷振邦作品
雷振邦作品
1949年6月雷振邦來到中國電影樂團從事專業作曲,從此踏入影壇。
1955年4月雷振邦被調到長春電影製片廠任作曲,此後他的創作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30多年間,他譜寫的電影歌曲一百餘首。他堅持深入生活,向民間藝人學習,創作了大量的形象鮮明,優美抒情,具有強烈的民族地方色彩和散發著撲鼻的生活芬芳的音樂作品,形成他作品獨特的藝術風格。如他為反映少數民族生活的影片《五朵金花》《劉三姐》《冰山上的來客》《景頗姑娘》《蘆笙戀歌》等譜寫的樂曲,都具有上述音樂特點。
1960年在第二屆百花獎中,他為影片《劉三姐》的譜曲,榮獲最佳音樂獎。以後他為影片《冰山上的來客》、《吉鴻昌》和《小字輩》譜寫的樂曲,也分別在1964年和1980年長春電影製片廠舉辦的第一、二屆“小百花獎”中獲最佳作曲獎。
勞動改造
1968年,雷振邦夫婦被發配到吉林東豐縣“勞動改造”。是“文革”的浩劫改變了雷振邦的生活道路,一夜之間而成為“狗崽子”。作曲家雷振邦的“弦”斷了。儘管,他能作出證明自己無罪的“正義之歌”,但這一切在人妖難分的年代,無非是對牛彈琴。
70年代末,雷振邦的藝術生命基本就劃上了句號。

個人作品


作品名稱
《董存瑞》
《悲歌》
《馬蘭花開》
《蘆笙戀歌》
《花好月圓》
《五朵金花》
《金玉姬》
《達吉和他的父親》
《劉三姐》
《萬木春》
《冰山上來客》
《景頗姑娘》
《戰洪圖》
《鋼鐵巨人》
《暗礁》
《吉鴻昌》
《小字輩》
《幽谷戀歌》
《明天回答你》
《精變》
《赤橙黃綠青藍紫》
《東方大魔王》
《四世同堂》
作曲
作品名稱
悲歌 (1943)
董存瑞 (1955)
蘆笙戀歌(1957)
馬蘭花開 (1956)
國慶十點鐘 (1956)
徐秋影的案件 (1958)
水庫上的歌聲 (1958)
女社長 (1958)
花好月圓 (1958)
笑逐顏開 (1959)
錫城的故事 (1959)
五朵金花 (1959)
金玉姬 (1959) .
民主青年進行曲 (1950)
牆頭馬上 (1963)
鴻雁 (1960) .
劉三姐 (1960)
萬木春 (1961)
達吉和她的父親 (1961)
兩家人 (1963)
冰山上的來客 (1963)
景頗姑娘 (1965)
站洪圖 (1973)
戰洪圖 (1973)
平原游擊隊 (1974)
鋼鐵巨人 (1974)
暗礁 (1977)
小字輩 (1979)
吉鴻昌 (1979)
幽谷戀歌 (1981)
明天回答你 (1981)
精編 (1983)

主要成就


歌曲歌詞

《冰山上的來客》插曲
天山腳下是我可愛的故鄉
當我離開它的時候
好像那哈密瓜斷了瓜秧
白楊樹下住著我心上的姑娘
當我和她分別後
好像那都他爾閑掛在牆上
瓜秧斷了哈密瓜依然香甜
琴師回來都他爾還會再響
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
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
啊-----親愛的戰友
我再不能看到你雄偉的身影和藹的臉龐
啊-----親愛的戰友
你也再不能聽我彈琴聽我歌唱
(伴奏)
當我永別了戰友的時候
好像那雪崩飛滾萬丈
啊-----親愛的戰友
我再不能看到你雄偉的身影和藹的臉龐
啊-----親愛的戰友
你也再不能聽我彈琴聽我歌唱

人物評價


個人評價

雷振邦與女兒雷蕾
雷振邦與女兒雷蕾
其實什麼樣的音樂,都有人喜歡,比如周杰倫,他的東風破從旋律到歌詞,都盡顯才情,“誰在用琵琶彈奏一曲東風破,歲月在牆上剝落看見小時候,猶記得那年我們都還很年幼,而如今琴聲幽幽,我的等候你沒聽過”;雖然他唱歌時有人說像含了蘿蔔,吐詞混濁而含糊,但每個音樂人的表達是不一樣的,有時漫不經心的隨意哼唱似乎更能真實體現表面酷酷的現代年輕人的內心豐富世界,各種風格,百花齊放,又有什麼不好呢。再比如一些主旋律的歌曲和歌手,也是大家喜歡的,《我的祖國》、《青藏高原》、《天路》等,每次聽到這些音樂響起,心靈得到空前的洗滌和震蕩,一種愛國主義情懷讓人昂揚而激動。
但有一位音樂人,從他的作品到他的為人,到他嚴謹的生活態度、創作態度和不變的音樂追求,值得人們服膺與尊敬,他就是雷振邦,中國著名的電影音樂大師。說起他的電影音樂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直到現在要聽到他的歌曲,《懷念戰友》,都會熱淚盈眶,毫不誇張。在冰山上,當戰士凍死在邊界時,手裡仍然緊緊握著自己不能鬆開的步槍,憑空高潮迭起地響起那具有新疆塔吉克族風味的激情旋律,充滿悲痛和心痛,充滿無限懷念和追憶。“啊-----親愛的戰友,你也再不能聽我彈琴聽我歌唱-----”,太打動人心了。所以有人這樣評論雷振邦,說如果他沒有對戰友濃厚的感情和那種撕心裂肺的經歷是不可能寫出這樣直逼心靈的作品的。而對於《冰山上的來客》中的另一首歌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在感情上音樂詮釋的層次更顯豐富,每個人哼唱它時都會隨著自己的心情有著不同的理解和感受。
他的那些經典老歌,劉三姐甩開清亮的嗓子唱到“你歌哪有我歌多,我有十萬八千籮,只因那年發大水,山歌塞斷那個九條河。(眾人合)”心裡無比地痛快和淋漓盡致,莫老爺請來的三個酸秀才賊目鼠眼的小調剛落下聲音,眾鄉親的合音鋪天蓋地而來,那種氣勢真是大快人心,所以中國大地在那個時候是多麼需要這種音樂啊。雷振邦利用廣西特有的民族曲調,經過自己艱苦的提煉加工,就這樣創作出一首首如此旋律優美、生活氣息濃厚的民歌。
雷振邦
雷振邦
他生前的流水日記,那上面一本一本地記錄著他每時每刻在做的事情,其中絕大部分時間都是在採風、整理、譜曲。從1955年到1980年,他譜寫的電影歌曲多達一百餘首,包括《劉三姐》、《五朵金花》、《冰山上的來客》、《蘆笙戀歌》、《景頗姑娘》、《達吉和她的父親》和《金玉姬》、《董存瑞》、《馬蘭花開》、《花好月圓》、《吉鴻昌》、《小字輩》、《赤橙黃綠青藍紫》等40餘部影片音樂作品。其中涉及白族壯族彝族拉祜族、塔吉克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的風格,由此而誕生了大量形象鮮明,優美抒情的音樂作品,這些作品膾炙人口,深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雷振邦出生優越、富裕,卻始終堅信,音樂來源於生活,娓娓動聽的民歌,使其音樂充滿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在無數個採風的日子裡,他跋山涉水,歷經邊疆各種惡劣天氣和自然災害,從不放棄對音樂的追求;他去最邊遠的山區,找民間歌手喝酒對歌,只為把那些將日漸失傳的少數民族音樂旋律記錄下來。他的這種對藝術對音樂負責的態度是很多的音樂人無法比擬的。
只有在聽他的作品時,才會有一種音樂大餐大快朵頤的感覺;只有他眾多音樂作品從幾十年前就開始流傳至今,仍然經久不衰;只有他為電影注入音樂的靈魂,讓鮮活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只有他窮盡一生的精力只為把中國各民族音樂藝術中的精華淋漓盡致地表現出來、傳承下去。雖然他已離開了,但他和他的的音樂將永遠在老百姓心中鮮活下去。

作品評價

劉三姐
劉三姐
雷振邦最為著名的要屬《冰山上的來客》和《劉三姐》兩部作品了。
《劉三姐》獲1960年第二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音樂獎,並在國外上映過,而且還受到了周恩來總理的接見。是新中國第一部音樂風光藝術片,它以如情似夢的灕江為背景,配上娓娓動聽的民歌,使古老傳說充滿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影片濃郁的喜劇色彩和鄉土氣息,得到了國內外觀眾的熱烈稱讚。詞作家喬羽精心製作的數萬句富有詩情畫意、深刻哲理的歌詞,至今唱起來還是那麼精彩動人。“風吹雲動天不動,水推船移岸不移。刀切蓮藕絲不斷,斧砍江水水不移”,吟唱著,洋溢著對山歌的回味和對人生的體驗。雷振邦利用廣西特有的民族曲調,經過自己艱苦的提煉加工,創作出一首首旋律優美的民歌,《冰山上的來客》中一首插曲:《花兒為什麼這樣紅》就是雷振邦的代表作,此曲調具有新疆民歌風味,以一首塔吉克族的舞曲為素材,適當放慢了速度,並根據歌詞句式的需要而改變創作。這首樂段分節歌結構的抒情歌曲,唱的是邊防戰士的愛情生活,旋律婉轉動聽。曲中歌詞的重複,不僅加強了語氣,而且使感情的抒發更為深切,是一首深受廣大群眾歡迎的一首歌。
20多年間,他譜寫的電影歌曲一百餘首。並為白族、壯族、彝族、拉祜族、塔吉克族、朝鮮族等少數民族創作歌曲和音樂.,形成他的作品曲調優美、婉轉輕柔、而柔中有美、美中見秀、秀中顯雅、膾炙人口的獨特藝術風格,受到廣大人民群眾的喜愛。1979年的《吉鴻昌》和80年代初的《小字輩》,這些歌曲的影響力已大不如前。因為雷振邦最擅長的是人們最本質的愛情,友情,親情等題材,尤其以少數民族風格為主,而後期為吉鴻昌的詩《恨不抗日死》所譜的曲和《小字輩》主題曲就顯得過於平淡。以現在看來,雷振邦的創作高峰在五六十年代,到了70年代末,雷振邦的藝術生命基本就劃上了句號。

人物軼事


雷振邦
雷振邦
1982年。雷振邦一家都在長春。這一年,駱玉笙先生曾到長春進行了一次演出。雷振邦先生當時因身體欠佳,沒能到現場觀看,於是他便讓女兒雷蕾帶著錄音機到現場,將駱玉笙的演唱全部錄下來給他聽。雷振邦先生聽到駱玉笙的演唱后非常激動,他反覆聽了很多遍,讚歎道:“駱老先生雖已年逾七旬,音色依然還是如此蒼潤、渾厚、開闊,尤其是駱先生在高音區的表現力度還是如此之強!”在聽完駱先生的代表作《劍閣聞鈴》后,雷先生點評說:“駱玉笙先生簡直將這首傳唱了一個世紀的經典作品演繹到了極致!”二人這次在長春並未謀面的“接觸”成為成就這首歌曲的前緣。

創作軼事

雷振邦
雷振邦
1984年,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正在緊張地拍攝、製作當中。該劇的總導演林汝為請雷振邦擔任《四世同堂》的音樂總策劃,負責這部電視劇中所有音樂的創作。於是,雷振邦便指導中央歌劇舞劇院的溫中甲和剛剛從瀋陽音樂學院作曲系畢業的女兒雷蕾一起創作《四世同堂》的音樂。雷先生提出,《四世同堂》是老舍先生的經典作品之一,最好是選擇最具老北京韻味的曲調,而京韻大鼓的韻律恰恰最接近這一表現形式,而且通俗、自然,易於被百姓接受。而且老舍先生就非常喜歡京韻大鼓,他曾創作過《鼓書藝人》、《方珍珠》等作品。於是他們決定以汲取京韻大鼓中的韻律精華作為主題曲的基本曲調。確定了這一創作思路后,雷蕾很快便完成了主題歌的初稿,並得到了劇組創作人員的首肯。

誠摯邀請

作品出來了,由誰來演唱呢?如果請歌手來唱這首歌,必然是要模仿京韻大鼓的唱腔,而京韻大鼓並非一朝一夕就能學會的;可是如果要請京韻大鼓演員來演唱的話,又怕唱成純粹的京韻大鼓,而偏離了歌曲的原意。經過反覆的考慮,還是決定要請一位造詣深厚的京韻大鼓演員來演唱這首主題歌。這時,雷振邦想起駱玉笙先生此前在長春演出的錄音,那曲韻味濃郁的《劍閣聞鈴》又一次迴響在他的耳畔。於是,雷振邦先生拍案決定,一定要請駱玉笙演唱這首歌曲!然而,《重整河山待後生》雖然是汲取了京韻大鼓的精華而創作的,但是,作為電視劇的主題歌,它畢竟是一首帶有很強流行音樂元素的歌曲,而駱玉笙先生已是年逾古稀、德高望重的藝術家,會不會演唱一首京韻味道的歌曲呢?考慮到這層關係,雷振邦先生將當時正在東北師範大學古典文學系任教的女婿易茗叫到家中,由雷振邦先生口述,易茗執筆,給駱玉笙先生寫了一封長達千字的信,然後將信交給女兒雷蕾,由雷蕾代雷振邦先生專程來到天津請駱先生演唱這首歌曲。
雷振邦
雷振邦
雷蕾在天津市曲藝團見到了駱玉笙先生,道明來意,並將雷振邦先生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後生》曲譜交給駱先生,而後心情忐忑地等待回復。沒想到駱先生認真地看完雷振邦先生的信和《重整河山待後生》的曲譜后,很爽快地就答應了演唱這首歌曲。錄音是在北京電影製片廠的錄音棚進行的。當時的錄音設備不很先進,連現在最基本的分軌錄音的功能都沒有,樂隊和歌手要同時進錄音棚進行錄音,稍有偏差就要從頭再來。錄音那天,駱玉笙先生和數十人的管弦樂隊連同她從天津帶來的兩位琴師一起進棚錄音。走進錄音棚時,駱玉笙先生說:“我唱了一輩子,頭一次在管弦樂隊的伴奏下演唱,又是我一生中第一次唱影視劇主題歌,有點緊張。”其實,當時在場的人心情都很緊張。

錄製過程

錄音開始了,由於駱玉笙先生不很精通西洋音樂,對樂隊指揮的動作不能馬上領會,於是,駱玉笙先生就藉助她的琴師,由琴師將指揮的意圖傳遞給她,憑藉這種方法與管弦樂隊進行配合。雷蕾在回憶駱玉笙先生錄製《重整河山待後生》的經歷時說:“駱先生果然是功力深厚的老藝術家,她在管弦樂隊的伴奏下,從頭至尾一氣呵成。當樂曲結束后,整個錄音棚非常靜,過了幾十秒以後,錄音棚內外爆發出熱烈的掌聲,我和總導演林汝為都激動地掉下了眼淚,駱玉笙先生高深的藝術功力征服了在場的每一個人!”
在回憶完這段令人感動的經歷后,雷蕾說:“在八十年代中期,藝術界對雅俗的爭論非常激烈,而我所創作的《重整河山待後生》是一首汲取了京韻大鼓韻律的歌曲,是兩種藝術形式嫁接、融合的產物,藝術的突破是帶有一定風險性的。當時,駱玉笙先生已是在中國傳統藝術領域中德高望重的老藝術家了,她毅然接受演唱這首歌曲的邀請,說明老藝術家的藝術心靈是非常年輕的。一般來說,年輕人才想著去創新、去嘗試,老藝術家一般比較保守,因為新的嘗試如果不成功,會影響自己一生的藝術名譽,而駱玉笙先生這種年輕的藝術心靈是非常難得的、也是非常令人感動的,所以她的藝德更加令人尊重。”

傳承經典

隨著電視連續劇《四世同堂》的播放,駱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後生》迅速成為家喻戶曉的經典歌曲,老先生的出色演繹使更多的人領略了京韻大鼓的藝術魅力。雷蕾說:“駱玉笙先生對這首歌曲進行的二度創作不僅完全體現了我當時的創作意圖,而且超越了我最初的創作高度,所以這首歌才會如此成功。”駱玉笙先生演唱的《重整河山待後生》被評選為“新中國成立40周年最令人難忘的歌曲一等獎”,被永遠載入史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