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荊關鎮

河北省保定市易縣下轄鎮

紫荊關鎮,河北省保定市易縣轄鎮,地處易縣西北部,東與梁格庄鎮接壤,東南與西陵鎮大龍華鄉為鄰,南連富崗鄉,西鄰淶源縣,西北與蔡家峪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千米,總面積259.92平方千米。截至2020年11月1日,紫荊關鎮常住人口為14980人。

1958年,為紫荊關公社。1984年,改為紫荊關鄉。1989年,與大盤石鄉合併建紫荊關鎮。截至2020年6月,紫荊關鎮轄2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紫荊關村。

2011年,紫荊關鎮農業總產值0.5億元,工業總產值1.7億元。財政總收入25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2萬元,比上年增長8.9%。2018年,紫荊關鎮有工業企業1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歷史沿革


1949年,屬易縣九區。
1958年,為紫荊關公社。
1984年,改為紫荊關鄉。
1989年,與大盤石鄉合併建紫荊關鎮。
1996年,上陳驛鄉併入。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紫荊關鎮地處易縣西北部,距易縣人民政府29千米,東與梁格庄鎮接壤,東南與西陵鎮、大龍華鄉為鄰,南連富崗鄉,西鄰淶源縣,西北與蔡家峪鄉接壤。轄區東西最大距離23千米,南北最大距離21千米,總面積259.92平方千米。

地形地貌

紫荊關鎮
紫荊關鎮
紫荊關鎮地處太行山華北平原過渡傾斜地帶。境內大部分為山前平原,地勢略為西高東低、北高南低。平均海拔523米,最高峰位於南款村老虎炕尖,海拔1122.7米;最低點位於泥瓦鋪村,海拔410米。紫荊關鎮。

氣候特徵

紫荊關鎮屬溫帶季風氣候區,四季分明。春秋乾旱多風,夏季炎熱多雨,春季平均氣溫3.2℃,夏季平均氣溫32.2℃,秋季平均氣溫-3.3℃,全年極端最低氣溫-23℃,極端最高氣溫41℃。冬季嚴寒少雪。

水文

紫荊關鎮境內拒馬河自玉山鋪村入境,由西而東,境內長23千米。另外有7條季節性河流。

自然災害

紫荊關鎮主要自然災害有冰雹、旱澇、風災、低溫、霜凍、雷擊等。洪峰流量最大的一次為4490立方米/每秒(1963年)。火災主要表現為森林著火,其原因多為自燃引起。

自然資源


礦產資源

截至2011年末,紫荊關鎮主要礦產資源為花崗岩,儲量25.5億噸,主要有黑白花、閃光白、雪花白等品種;白雲石礦儲量18億噸。河沙儲量豐富,達10億立方米;黃金礦儲量160萬噸;鐵礦石儲量20萬噸。

水資源

南款村、大興安村等處蘊藏有礦泉水資源。

土地資源

截至2011年末,紫荊關鎮耕地面積1.1萬畝,人均0.5畝,其中水澆地0.2萬畝。

區劃沿革


截至2011年末,紫荊關鎮轄玉山鋪、漢丈、南款、碾子溝、大盤石、小盤石、白家莊、三里鋪、紫荊關、教場、大興安、高庄、君玉、九源、孔各庄、恩村、楊家溝、棗各庄、東清源、西清源、上陳驛、坡下、鴨子溝、勝利、泥瓦鋪25個村民委員會。
截至2020年6月,紫荊關鎮轄25個行政村,鎮人民政府駐紫荊關村。
代碼130633107
村名代碼村名代碼村名代碼
紫荊關村200高庄村209碾子溝村218
教場村201孔各庄村210小盤石村219
三里鋪村202九源村211勝利村220
東清源村203君玉村212鴨子溝村221
西清源村204南款村213上陳驛村222
楊家溝村205玉山鋪村214泥瓦鋪村223
棗各庄村206漢丈村215坡下村224
恩村207大盤石村216
大興安村208白家莊村217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1年末,紫荊關鎮轄區總人口2043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1542人,城鎮化率7.5%;另有流動人口3129人。總人口中,男性10423人,佔51%;女性10014人,佔49%;14歲以下3270人,佔16%;15—64歲11445人,佔56%;65歲以上5722人,佔28%。總人口中,以漢族為主,達20355人,佔99.6%;回族82人,佔0.4%。2011年,紫荊關鎮人口出生率7.1‰,人口死亡率7‰,人口自然增長率0.1‰。人口密度為每平方千米79人。
截至2017年末,紫荊關鎮常住總人口20214人人。
截至2018年末,紫荊關鎮戶籍總人口19691人。
2021年6月29日,易縣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時,紫荊關鎮常住人口為14980人。

經濟


綜述

2011年,紫荊關鎮農業總產值0.5億元,工業總產值1.7億元。財政總收入256萬元,比上年增長15%,其中地方財政收入132萬元,比上年增長8.9%。
2018年,紫荊關鎮有工業企業12個,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的綜合商店或超市39個。

第一產業

2011年,紫荊關鎮以種植玉米、蔬菜為,生產糧食0.4萬噸;主要經濟作物為香菇,香菇種植75萬棒,產量110萬噸。
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家禽為主。2011年,紫荊關鎮生豬飼養量1.3萬頭,年末存欄0.7萬頭;羊飼養量3.3萬隻,年末存欄1萬隻;家禽飼養量4.3萬羽。

第二產業

2011年,紫荊關鎮工業以機械、化工、建材、有色金屬採掘選冶、石材加工、水電七大行業為主。2011年,紫荊關鎮工業總產值1.7億元,工業企業80家,職工9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0.1億元,比上年增長10%。

第三產業

2011年末,紫荊關鎮有商業網點280個,職工1540人;社會商品零售總額達0.8億元,比上年增長10%;城鄉集貿市場4個,年成交額0.4億元;郵政業務總量196萬元,其中純收入88萬元;全年電信業務收入300萬元。
截至2011年末,紫荊關鎮境內金融機構各類存款金額1.5億元,比上年增長7.8%;各項貸款餘額0.5億元,比上年增長11%。

文化


名字由來

紫荊關鎮因鎮政府駐紫荊關村而得名。

文物古迹

萬里長城—紫荊關
萬里長城—紫荊關,是長城的關口之一,坐落在易縣城西40千米的紫荊嶺上。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為河北平原進入太行山的要道之一,有“一夫當關,萬夫莫前”之險。紫荊關始建於戰國時期,至明萬曆年形成規模,關城用花崗岩建成,為九門九關石頭城。東漢時名為五阮關,又稱蒲陰陘,列為太行八陘之第七陘、天下九塞之第四塞。紫荊關由五座小城組成:拒馬河北岸的小金城、南岸的關城、小盤石城、奇峰口城、官座嶺城。
紫荊關鎮
紫荊關鎮
徠1996年11月20日,萬里長城—紫荊關被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務院公布為第四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交通


紫荊關鎮境內有京原鐵路在鎮域內設有大盤石、紫荊關2個車站;境內有112國道和沙東備戰公路。2011年末,紫荊關鎮途經客車80班次,日均客運量600人次。

社會


教育

2011年末,紫荊關鎮有幼兒園3所,在園幼兒425人,教師35人;小學16所,在校生1324人,專任教師99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530人,專任教師65人。初中適齡兒童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覆蓋率均達100%。
2011年,紫荊關鎮財政預算內教育經費130萬元,比上年增長7%,預算內教育經費佔財政總支出比例為11%,比上年增長3%。

文化事業

2011年末,紫荊關鎮有村文化活動中心2個,農家書屋25個,藏書7.5萬冊,音樂、美術、書法、攝影及文學業餘創作人員20人。

醫療衛生

2011年末,紫荊關鎮有各級醫療衛生點24個,病床56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2.8張;專業衛生人員87名。參加新型農村合作醫療17237人,參合率84%。

社會保障

2011年末,紫荊關鎮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61戶,人數85人,支出21.9萬元,比上年增長13%,月人均215元,比上年增長13%;城市醫療救助158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245人次,共支岀6.2萬元,比上年增長13.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755戶,人數819人,支出力.6萬元,比上年增長6.7%,月人均79元,比上年增長18%。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42人,撫恤事業費支出60.8萬元,比上年增長15%。參加新型農村養老保險13965人,參保率68%。

郵政電信

2011年末,紫荊關鎮有,郵政局1個,代辦點25個;報紙、期刊累計期發行0.4萬份(冊);電信企業2家,服務網點40個;電話交換機總量0.8萬門,固定電話用戶0.3萬戶,電話用戶普及率50%;行動電話用戶0.6萬戶,寬頻接入用戶0.1萬戶。

基礎設施

● 給排水
2011年末,紫荊關鎮用水均為採用地下水,使用範圍基本覆蓋全區域。個別山區採用修水窖的方式解決飲水問題。排水為自發性、無組織的排水,無污水處理廠,為雨污合流。
● 供電
2011年末,紫荊關鎮鎮區6座水電站,年發電量2000萬千瓦時,變電站2座(上陳驛變電站、大興安變電站),萬伏超高壓輸電線路3條。

旅遊


景點

該鎮境內的紫荊關,位於易縣城西北45公里處的紫荊嶺上。1996年被國務院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紫荊關地理位置顯要,關城建在依山傍水,兩峰對峙的廣闊盆地內,四周形成天然屏障,是京西內長城上一處重要關隘。它位於居庸關、倒馬關之間,與居庸、倒馬合稱“內三關”。
紫荊關是進入太行的要口之一,是“太行八徑”的第七徑,稱為“蒲陰徑”。紫荊關秦漢時稱上谷關,東漢時名五阮關,北魏酈道元在《水經注》中稱子庄關,宋時稱金陂關,金、元時因山上多紫荊而改稱紫荊關至今。
紫荊關素有“畿南第一雄關”之稱,那裡依山傍水,地勢險峻,易守難攻,歷來為兵家必爭之地。明成祖遷都北京后,居庸關作為北京的北大門,是抵禦來自北方異族入侵的重要屏障。但歷史證明,紫荊關在捍衛京城上處於居庸關不可替代的戰略地位。明將于謙曾說:“險有輕重,則守有緩急,居庸、紫荊並為畿輔咽喉,論者嘗先居庸、而後紫荊,不知寇窺居庸其得入者十之三,寇窺紫荊其得入者十之七。”明、清之際的思想家顧炎武(亭林先生)在《天下郡國利病書》中說得更明白:“居庸則吾之背也,紫荊則吾之喉也,猝有急則扼吾之喉而附吾之背。”
依山面水天造地設,造就了紫荊關雄偉壯麗的優美景色。關城內外,千峰聳立,層巒疊嶂,拒馬奔流,浪高水急,盛夏則漫山紫荊花開,花香四溢。易縣旅遊勝地眾多,特別是清西陵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之後,吸引了更多的遊人,紫荊關險中蘊秀的古塞風光,深厚的文物、軍事歷史底蘊,成為易縣一處新的旅遊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