雙棘甲尻魚

雙棘甲尻魚

徠雙棘甲尻魚(學名:Pygoplites diacanthus)體呈卵型,體被中小型櫛鱗,前鰓蓋骨具棘,間鰓蓋骨無棘,體黃色,具8~9條淡青色之黑邊橫帶,由背鰭前方至眼後有一黑邊之淡青色帶,臀鰭褐色,具數條青色縱紋,背鰭軟條部黑色。

分佈在西太平洋至北澳大利亞海區。為雜食性魚類,主要以海綿、藻類、軟珊瑚及附著生物等為食,食性非常單一,不容易改變,故它是一種飼養非常困難的魚類。雖然雙棘甲尻魚極具特色性的外觀,但是卻具毒腺之硬棘,有刺毒,是既美麗又危險的一種生物。

形態特徵


雙棘甲尻魚
雙棘甲尻魚
雙棘甲尻魚體長呈卵形。頭部眼前至頸部突出。吻稍尖。眶前骨下緣突出,無棘。前鰓蓋骨具棘;間鰓蓋骨無棘。體被中小型櫛鱗,頰部具鱗,頭部與奇鰭被較小鱗;側線達背鰭末端。臀鰭末端圓形或稍鈍尖;尾鰭圓形。
幼魚時,體一致為橘黃色,體側具4~6條帶黑邊之白色至淡青色之橫帶,背鰭末端具一黑色假眼;成魚則體呈黃色,橫帶增至8~10條且延伸至背鰭,背鰭軟條部暗藍色,假眼已消失。由背鰭前方至眼后亦有黑邊之淡青色帶;臀鰭黃褐色,具數條青色弧形線條;尾鰭黃色。
背鰭硬棘:14枚;背鰭軟條:17~19枚;臀鰭硬棘:3枚;臀鰭軟條:17~19枚。

棲息環境


雙棘甲尻魚棲息於珊瑚礁富集的清澈潟湖和水深48米以上的臨海礁石水域。礁石河道,臨近洞穴和突起岩架的礁前陡降水域也有發現。尤其喜歡棲息在海流及波浪可影響到的珊瑚孔洞和裂縫中。

生活習性


雙棘甲尻魚獨棲或成對、成群活動。它們總在珊瑚礁的縫隙中四處穿梭尋找食物,有時腹部會對著珊瑚洞頂遊動。幼魚一般獨自活動,行動隱秘,不易察覺。成魚單獨或成對活動,偶爾成群,魚群為典型的一雄魚配2~4條雌魚。
雜食性魚類,以無脊椎動物如海綿、被囊動物、海參等為食。

分佈範圍


雙棘甲尻魚分佈
雙棘甲尻魚分佈
分佈於印度洋-太平洋海域,分佈範圍東起紅海和非洲東岸,西至土阿莫土群島,北至琉球群島,南至澳洲大堡礁。
原產地(海域):美屬薩摩亞、澳大利亞、孟加拉、英屬印度洋領地、柬埔寨、聖誕島、葛摩、庫克群島吉布地、埃及、厄利垂亞、斐濟、法屬波利尼西亞、法屬南部領地、關島、印度、印度尼西亞、以色列、日本、約旦、肯亞、吉里巴斯、馬達加斯加、馬來西亞、馬爾地夫、馬紹爾群島、模里西斯、馬約特島、密克羅尼西亞、莫三比克、緬甸、諾魯、新喀里多尼亞、紐埃島、北馬里亞納群島、阿曼、帛琉、巴布亞紐幾內亞、菲律賓、留尼汪、薩摩亞、沙烏地阿拉伯、塞席爾、新加坡、索羅門群島、索馬利亞、南非、斯里蘭卡、蘇丹、中國台灣、坦尚尼亞、泰國、托克勞、湯加、吐瓦魯、豪蘭和貝克群島、萬那杜、越南、瓦利斯群島和富圖納群島、葉門。

繁殖方式


該魚尚無人工飼養環境中成功繁殖的案例。在野生環境中,雙棘甲尻魚交尾開始於日落前的15分鐘,而後可持續約25分鐘。雌魚準備產卵時,從水底往上游,將腹鰭伸向雄魚,雄魚繞至其後用鼻端撫擦雌魚腹部,並彼此盤旋著上升,直到離水底30~90厘米的位置,雌、雄魚先後釋放配子。隨後,雄魚用尾巴向上推水,製造水漩將受精卵向上帶升9米左右,大概這個位置可避免受精卵被浮遊動物吃掉。

亞種分化


單型種,尚無有效亞種。

種群現狀


雙棘甲尻魚為常見海洋魚種,在原產地的種群數量總體穩定。

保護級別


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The IUCN Red List):無危物種(LC),2009年評估。

生物分類


基於體色和遺傳學的差異,太平洋和印度洋的雙棘甲尻魚最終有可能被視作不同魚種(R. Pyle pers. comm. 2009)。在新的生物分類未被學界確認前,仍採用傳統的分類方式,將該種視作單一物種。

人工飼養


雙棘甲尻魚在觀賞魚貿易中的數量非常之多,但很少有人能成功養好它們。即使非常富有經驗的飼養者,也很難將其在家庭水族箱中成功飼養超過2年。無疑它應當是大型神仙魚(蓋刺魚科魚類)中最難飼育的品種,但它卻身披大神仙魚中徠最花色的外衣,故幾十年來雖然有無數飼養者慘遭失敗,但卻仍然有後繼者乘興而來。

挑選方法

成年的雙棘甲尻魚大概有750px(1px=0.4毫米)大,在中國南海的諸多珊瑚礁群島有大量的分佈,每年能捕獲很多。若是尋覓幼年的個體,則必須到印尼、菲律賓或紅海地區才有。它們的售價在神仙魚中處於很低的位置。如果你僥倖發現250px以下的幼體出現在市場上,那可是稀罕之物,雖然它小,卻要比成體的貴很多倍,因為它們的飼養難度要低很多。
而即使你只能買一條大個子的成魚,但也要認真挑選大個體中的小個子。因為越小的雙棘甲尻魚越容易適應人工環境,對於餌料的適應能力也越高。在挑選時還要注意魚的體表顏色,健康的雙棘甲尻魚呈現出鮮艷的黃色或橘黃色,在燈光的反射下閃爍光芒。而有疾病或捕撈方式不當的魚一般體色加深,呈現出黃褐色,頭部發黑,並沒有光澤。健康的個體會在水族箱中四處遊動,並不時啄咬過濾管路、水泵、石頭等。有問題的個體不活躍,神情獃滯,而且多出現拖白便的情況。

飼養方法

怎樣讓新引進的雙棘甲尻魚開口吃東西,是個值得思考的問題。最簡單的辦法是投喂新鮮的海綿,野生的情況下海綿是雙棘甲尻魚的主食,在人工飼養下它也可以馬上接受,不過,那太昂貴了,而且不容易得到。如果想讓吃海綿的魚改吃人工飼料,則需要頗下一翻工夫。
最小魚缸546升
養殖兼容性圖表
養殖兼容性圖表
養護級別3(註:1 容易、2 中等、 3 困難、4 專業)
生性具攻擊性
繁殖尚無人工飼養繁殖成功的記錄
活石搭配謹慎推薦
水環境水溫:22℃~27℃,水質碳硬度: 8~12度
酸鹼度:8.1~8.4,水比重:1.02~1.025
最大體長25厘米(成魚)10"
飲食結構雜食性。糠蝦、豐年蝦、海藻、細碎鮮魚肉等搭配海綿
原產地印度-太平洋區
共生物種甲尻魚與其他魚類共生。此魚屬大Angelfish,右圖第5行
圖中:Y = 共存;C = 謹慎共存;N = 不共存 
當一條雙棘甲尻魚被引入到水族箱時,可以暫時停止光照12~24小時,這樣有助魚儘快安穩下來。不要把雙棘甲尻魚放到含有銅類藥物的水體中,它們對這類藥物較為敏感。如果你願意,完全可以將其放到礁岩生態水族箱中,它們並不攻擊珊瑚和軟體動物。但是要保證沒有海綿,別忘了那可是它們的主食。在礁岩水族箱中的個體要比放在純魚水族箱中的成活率高很多,這可能跟更好的水質和更自然的環境有關係。一開始要盡量給它新鮮的動物性餌料,比如鮮活的牡蠣花蛤,如果不吃,可以嘗試豐年蝦或紫菜。當你的魚處於絕對絕食狀態時,就必須用切碎的海綿混雜一些蝦肉誘騙它進食了。可以從生物岩石的背面獲取少量的海綿,也可以到附近的觀賞魚市場上尋找已經枯萎的珊瑚,珊瑚背面一般附著有海綿,而且可以廉價地從出售商手裡購買到。如果你運氣好,你的雙棘甲尻魚會開始吃一些動物性餌料,然後可以誘導它吃人工飼料,也是在喂動物性餌料的同時攙一些人工飼料。當它完全接受人工飼料后,也不要忘了每周至少給它提供一次吃海綿的機會,否則它會在1年內因食物比例不對而死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