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鄉

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轄鄉

張慶鄉,隸屬於山西省晉中市榆次區,地處榆次區西南部,截至2018年末,戶籍人口38383人。

1948年,屬榆次縣第七區。1950年,屬第三區。1958年,屬張慶公社。1984年,張慶公社改張慶鄉。2000年1月,屬榆次區。截至2020年6月,張慶鄉下轄21個行政村。

歷史沿革


1948年,屬榆次縣第七區。
1950年,屬第三區。
1958年,屬張慶公社。
1963年,屬榆次縣。
1971年,屬榆次縣。
1984年,張慶公社改張慶鄉。
2000年1月,屬榆次區。

地理環境


位置境域

張慶鄉地處榆次區西南部,東與郭家堡鄉相連,南與修文鎮相接,西南與太原市清徐縣王答鄉、小店區北格鎮相鄰,北與晉中經濟技術開發區交界,區域面積77.98平方千米。

水文

張慶鄉境內河道屬黃河流域。主要河道有瀟河1條,從東至西流經境內西長壽、馬村、北胡喬、郝村等村,長13.25千米。

行政區劃


區劃沿革

1960年,轄張慶、楊村、南谷、寇村、郝庄、郝村、王家堡、紅馬營、東賈、南營、大張義、小張義、永康、西河堡、北胡喬、馬村、弓村、王郝、西長壽、懷仁、演武21個生產大隊。
1984年,轄21個村。
2011年末,張慶鄉轄張慶、楊村、南谷、寇村、郝庄、郝村、王家堡、紅馬營、東賈、南營、大張義、小張義、永康、西河堡、北胡喬、馬村、弓村、王郝、西長壽、懷仁、演21個村民委員會。

區劃詳情

截至2020年6月,張慶鄉下轄21個行政村。鄉人民政府駐張慶村
張慶村大張義村王郝村
紅馬營村西河堡村西長壽村
王家堡村永康村懷仁村
郝庄村郝村村演武村
南營村北胡喬村楊村村
東賈村弓村村南谷村
小張義村馬村村寇村村

人口民族


2011年末,張慶鄉轄區總人口22417人,其中城鎮常住人口8306人,城鎮化率37.05%。另有流動人口2200人。總人口中,男性11910人,佔53.13%;女性10507人,佔46.87%;14歲以下1202人,佔5.36%;15~64歲20614人,佔91.96%;65歲以上601人,佔2.68%;人口均為漢族。2011年,人口出生率11.2‰,人口死亡率7.2‰,人口自然增長率4.0‰。
截至2018年末,張慶鄉戶籍人口38383人。

經濟


綜述

2004年,張慶鄉全鄉實現社會經濟總收入11.47億元,上交稅金25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4047元。
2011年,張慶鄉農民人均純收入10389元。
2018年,張慶鄉有工業企業66個,其中規模以上6個,有營業面積超過50平方米以上的綜合商店或超市42個。

農業

張慶鄉有農業耕地面積66751畝,人均2.98畝;可利用草地面積2767.35畝,林地面積4310.4畝。糧食作物以玉米為主。2011年,生產糧食36488噸,人均1627.7千克,其中玉米36334噸。主要經濟作物有蔬菜、油料作物等。2011年,蔬菜種植面積31015畝,產量14.6萬噸;油料作物種植面積56畝,產量6噸。
張慶鄉畜牧業以飼養生豬、羊、牛、家禽為主。2011年,生豬飼養量9.43萬頭,年末存欄2.65萬頭;羊飼養量2.67萬隻,年末存欄1.57萬隻;奶牛飼養量4800頭,年末存欄3850頭;家禽飼養量92.1萬羽。2011年,生產肉類6020噸,其中豬肉5100噸,羊肉220噸;禽蛋2100噸,鮮奶1.4萬噸;畜牧業總產值3億元,占農業生產總值的11%。
截至2011年末,張慶鄉有林地面積4400畝,其中防護林3547畝,經濟林856畝,農民住宅四旁樹木46897株;林木覆蓋率4.1%,活立木蓄積量23.4萬立方米。2011年,水果種植面積435畝,產量2783噸,主要品種有核桃、蘋果、桃、棗,其中核桃46噸,蘋果2625噸,桃91噸,棗21噸。2011年,大型農業機械183台(輛)。

工業

2011年,張慶鄉工業總產值達到22億元,比上年增長15.1%;工業增加值占生產總值的14.1%。2011年,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職工1000人,實現工業增加值3000萬元,比上年增長17.1%。

商業

2011年末,張慶鄉有商業網點164個,職工385人。2011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達500萬元,比上年增長14.9%。

文化


地名由來

相傳從前有張慶和張義兄弟二人,分住在相隔5里的兩個地方,以後即以兄弟二人的名字取名為張慶村和大張義村,張慶鄉因張慶村得名。

文物古迹

張慶鄉有史近千年,共建過大小寺廟百餘處,現存文物保護單位1處,區(縣)級文物保護單位4處。永康村的東嶽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歷史,系一處保存完整的農村戲廟院古建築,至今香火不斷,人氣旺盛,2006年被省文物局公布為第五批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永康村的永康許家樓院,氣勢恢宏,是如今榆次少僅見的晉商樓院建築群。晉商畫卷中的張慶更可謂風光無限,茶商大賈康家蜚聲三譽晉,通美通歐大實業家宋氏享譽全國。張慶境內保存較完整的深宅大院隨處可見,不少寺廟殿堂又再現了昔日的輝煌,見證著古樸名鄉的無比榮耀。

風土人情

張慶鄉具有悠久的民間文化藝術傳統,“徐溝的鐵棍、太谷的燈,比不上張慶的斗活龍。划旱船,游黃河,鐵棍抬到晉陽城”之民謠至今廣為流傳。大年初一到十五一派擂鼓揚鈸龍騰獅舞辭舊歲,載歌載舞萬民同樂鬧元宵,每逢古廟會有民間“賽社”爭先恐後,各社(土地社)紅火齊聚廟院,三牲供品齊上,滿院供桌羅列,祈福平安,褥告歲豐。建國后,每逢元宵佳節都有豐富多彩的紅火助興,進入80年代更成榆次一絕。目前,全鄉共挖掘整理出高蹺背棍、鐵棍、挖棍、旱船、花轎、燈馬、獅子舞、游黃河、斗活龍等20多項,近年又推陳出新,錘鍊創研出大秧歌、扇子舞、太極拳(劍)威風鑼鼓等群眾文藝項目,真正是“街頭大家唱、秧歌頌四化、龍燈斗金獅,高蹺走天下,健身健美舞,鑼鼓喜萬象”。藝術之花綻放,文化碩果累累。
古風雋永,不同的地理條件、風俗習慣、生活水平、文化修養、信仰愛好等決定了產生於各地的群眾文化活動方式和表現形式,也必然呈現出絢麗與多彩。

民間藝術

一個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民間藝人群體閃現著奇特與非凡
吳奪印和他的堆錦工藝畫
省級工藝美術大師,王郝村農民畫家吳奪印,經過十年苦心鑽研,終於使失傳百年的堆錦工藝重現於今。他融合民間的剪紙、繪畫麵塑、篆刻等藝術手法,採用剪、刻、剔、挑、編、割、刮、縫、燙、折、畫、貼十幾道工序,用成百上千塊大小不一的面料組合,或古樸濃郁、或明麗淡雅的面料色澤的堆砌拼合,使其溢彩流光、生動形象。吳奪印的堆錦工藝畫大體可分為古建系列、仕女系列、神佛系列、花鳥蟲魚系列、童趣系列、現代抽象畫、動物、風景畫類多面廣,造型可根據要求隨意變化,小可陳設,大可裝飾,極具觀賞性、趣味性、既是饋贈親朋好友的佳品,又是收藏珍品。
陳彬藝術人生作品
陳彬自幼酷愛藝術,17歲時的他因說了幾句真話被打成現行反革命,從此開始了他坎坷但充滿傳奇色彩的藝術人生,當干著最重的燒窯活兒時,他泥捏各種小動物、人物頭像等,人燒磚練就的精道火候,製作了一批泥塑作品,以至磚廠幹活兒的人們紛紛頂替陳師傅幹活以換取這些可愛的小作品。當上不了戶口,生活無著時,他用炭棒為人畫相,如果畫得不像就沒人買,生活則難以為繼,錘鍊出了他精湛的畫技,現存的炭金畫《周恩來》《齊白石》常令行家叫絕,以泥塑和繪畫為基礎,他製作紙貼工藝畫,《四大美人》貼畫,做工畫工堪稱雙絕,當年因此受聘工藝美術廠副廠長時不僅全包下了市裡的活兒,而且以大量的思想性、藝術性俱佳的工藝美術畫爭得廣大客戶,企業扭虧為盈,曲折但多彩的人生,,使陳彬啥都拿得起放得下,無論集體還是農戶凡寫寫畫畫,過年製作宮燈搭建彩樓等都要找他,陳彬的泥塑工藝畫、炭金畫件件作品都講究內在含義和文化性以及時代感,他的代表作泥塑“笑彌勒”“牛”工藝畫“仕美圖”,炭金畫“周恩來”“齊白石”等集中體現了他崇尚高貴的品質和簡約、典雅的藝術風格。
高小軍的攝影、繪畫、雕刻作品
今年30歲的高小軍,大學美術專科畢業。他的攝影作品涉獵廣泛,讓大自然的一草一木都充滿了情味。作品“融、脊、憩、根”等都呈現出深邃與樸實的風格。他的油畫作品大都以黃土高原為題材,筆下飽含高原的淳厚與靈性情愫。他的雕刻作品呈現鄉土和學院派雙重特點。他自小受父母藝術熏陶,迷上了雕刻以及工藝粘貼畫等民間藝術,大學深造又使他的雕刻產生了藝術上的升華,這就形成了他既細膩逼真又俊郎飄逸的基本風格,或具體或抽象,無論浮雕、圓雕、鏤空雕,令人愛不釋手,曾在在國第六屆民間藝術節上參加展示時受到同行好評。
在張慶這塊寶地上,各種民間藝術有如百花齊放、異彩紛呈。
宋三娃的剪紙------花鳥捧雙喜,紅了半邊天,說花、石榴、百合、牡丹花寫滿寶貴,論鳥、喜鵲、孔雀和鳳凰布滿吉祥,一口氣剪幾十幅不重樣,每逢辦喜事都就是一次剪紙藝術大展示。
許紅平的彩綉------繼承老一輩傳統彩繡鞋墊風格,又在與現代藝術的結合上有了新的突破,有吉祥花鳥、可愛小動物,也有各式花邊美麗風景畫,綉針走龍蛇,巧手奪天工,精美細緻的手工比機器製作的一點不差。
張香鳳的手工製作,許福裕的泥塑,還有趙春德的麵塑藝術之花綻放讓人流連忘返。
風味小吃和獨門奇葯
紅馬營的南糖、懷仁的醮、張慶的油麵美名傳。說起張慶鄉的風味小吃,可數百年傳承的永康豌豆瞪眼兒,可與介休貫餡餅,忻縣瓦酥餅、清徐孟封餅,聞喜蒸餅、太谷餅等山西八大名點媲美。永康古鎮的瞪眼兒以豌豆面合植物油和面製成圓餅,絲絲盤繞、中心圓孔狀再用土製烤爐燒烤而成,酥香可口,因其用豌豆面做成,如果吃得太快往往會被噎住,只有瞪眼使勁兒才能咽得下去,故起名為“瞪眼兒”。據永康村李錫林口述,製作傳統小吃瞪眼兒手藝是從爺爺李根鎖,經他父親李良只,再傳到他手上的,李氏瞪眼兒可謂代代相傳,且越來越受到人們喜愛,該食品特別利於糖尿人食用,更是走親訪友和居家聚餐的美味佳肴。
與人們生活息息相關的還有張慶的獨門奇葯“五香聚寶丹”,該葯由多種中草藥配合由民間老中醫研製而成,該葯雖然只有綠豆粒大,但是藥效神奇。它主治五積六聚,諸如氣滯、血滯、食滯、寒滯、熱滯、適宜男、婦、老、幼、小兒諸症,醫治便秘有特效,變更一下藥引,它就又成為治療瀉泄良藥。該中成藥創成年代不祥,傳至張慶李氏是其曾祖父李寅虎開始的,流傳至今,有口皆碑,曾有不少遍訪大醫院,好醫生終成不治之症者,服用“五香聚寶丹”后卻解除了痛苦,恢復了健康。

交通


張慶鄉境內有鐵路太中銀線、大西線,二廣高速公路、108國道、316省道過境。縣鄉級公路5條,總長25千米。

社會


教育事業

2011年末,張慶鄉有幼兒園7所,在園幼兒900人,專任教師20人;小學10所,在校生2200人,專任教師161人,小學適齡兒童入學率100%;初中1所,在校生1400人,專任教師96人,初中適齡人口入學率、小升初升學率、九年義務教育覆蓋率均達100%。
張慶鄉
張慶鄉

科技事業

2011年末,張慶鄉有各類科技人才1634人,其中專業技術人才814人,經營管理人才64人,技能人才410人,農村實用人才346人。

文體事業

2011年末,張慶鄉有各類文化藝術表演團體21個,文化站1個,農家書屋21個。文化行業從業人員150人。地方特色民間藝術有斗活龍、鐵棍等,其中鐵棍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2011年末,張慶鄉有70%的村安裝了健身器材,經常參加體育活動的人員占常住人口的80%。
2011年末,張慶鄉廣播綜合覆蓋率100%,現有廣播喇叭84隻,通響率50%。有中央、省、市等80多個電視頻道在本地落戶,有線電視用戶1500戶,電視綜合覆蓋率100%。

醫療衛生

2011年末,張慶鄉有各級各類醫療衛生機構44個,其中衛生院1所;病床24張,每千人擁有醫療床位1.1張。專業衛生人員107人,其中執業醫師12人,執業助理醫師10人,註冊護士9人,平均每千人擁有衛生技術人員4.8人;2011年,醫療機構(門診部以上)完成診療2萬人次,出院病人20人次。
2011年,張慶鄉農村安全飲用水普及率100%,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參合人數33071人,參合率98.9%。

社會保障

2011年,張慶鄉有城鎮最低生活保障戶數19戶,人數26人,支出6.14萬元,比上年增長1.2%,月人均196.7元,比上年增長2.2%。農村最低生活保障戶數437戶,人數739人,支出230.6萬元,比上年增長4.5%,月人均260元,比上年增長5.5%;農村五保集中供養15人,支出3.07萬元,比上年減少30%;農村五保分散供養105人,支出18.69萬元,比上年增長16.6%;農村醫療救助159人次,民政部門資助參加合作醫療159人次,共支岀50.6萬元,比上年增長51.1%,農村臨時救濟32人次,支出3800元,比上年增長18%。
2011年,張慶鄉自然災害受災人口3044人,農作物受災面積3.9萬畝,直接經濟損失1000萬元,救災支出14.8萬元,比上年增長47.2%。國家撫恤、補助各類優撫對象186人。年末參加城鎮基本養老保險370人,比上年末增加52人,其中參保職工370人。參加城鎮基本醫療保險530人,比上年末增加20人,其中參加城鎮職工基本醫療保險330人,比上年末減少11人,參加城鎮居民基本醫療保險200人,比上年末增加31人。參加失業保險120人,比上年末增加65人。參加工傷保險330人,比上年末減少11人;參加生育保險330人,比上年末減少11人,全年無人享受生育保險待遇。
張慶鄉
張慶鄉

郵政電信

2011年末,張慶鄉有郵政網點1個,投遞路線單程總長度89千米,投遞點21個,鄉村通郵率100%;全年投遞國內函件1.4萬件,征訂報紙10萬份、期刊4萬冊。有固定電話用戶6200戶,行動電話用戶1.6萬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