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首義公園

武漢首義公園

武漢首義公園是為紀念辛亥革命及兼顧首義傷殘軍人生活而修建的。1921年由首義人士夏道南等人倡議,1923年開始籌建。初建於武昌蛇山西端南麓,東起文廟(今第十中學,西至臬水巷,北止陳友諒墓,南臨大成路乃園遺址附近。1924年修復陳友諒墓及墓前“三楚雄風”牌坊、墓旁雙亭,墓東建中山紀念堂,在大成路文廟與武當宮之間修建公園大門,豎有“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坊”。以後陸續建黃興銅像、孫中山紀念碑、共和舞台和遊藝社(今黃鶴劇場、漢興大戲院、茶亭等,並修通上山的石級道路,使與山上的奧略樓相連結。此公園為武漢最早不收門票的公園。

項目簡介


首義公園範圍不清,景觀簡陋,且由首義負傷軍人經營,管理不善。1932年,湖北省政府蛇山全部闢為武昌公園,取消首義公園。武昌公園雖設有管理所,但管理仍無起色,致使公園荒廢。1935年,武昌公園又改稱首義公園(含整個蛇山範圍。抗日戰爭時改稱蛇山公園,並在蛇山橋兩旁刻有“蛇山公園”字樣。1938年武漢淪陷后,公園一度荒蕪。抗戰勝利后,1946年6月經湖北省參議會提議,將蛇山公園再度改稱首義公園,延用至今。
解放前,蛇山被用作軍事上據守的陣地,除奧略樓一角可供遊覽外,其他各處滿布碉堡與壕溝,景色凄涼。
解放后,該園由軍管會接管,進行全面整修,先填平壕溝築路,再進行植樹造林。1950年3月在華中大學華中農學院湖北省軍區等39個單位的大力協作下,種植5萬餘株側柏,現已繁茂成林。建設武漢長江大橋時,拆遷胖像宗塔、涌月台、禹碑、碑廊、黃興銅像等。該園轉移到武昌路以東的“抱冰堂”一帶,大門移到武珞路,與湖北省圖書館緊鄰。陳友諒墓、黃鶴樓茶社等仍由該園管理。園內有“梅廊”、“抱冰堂”、“岳飛亭”、“和平亭”、養魚池、小橋等景點。
1981年為紀念辛亥首義70周年,國家特撥出專款在蛇山南坡“抱冰堂”與“梅廊”之間,修建高達11米由花崗岩砌成的紀念碑,碑身正面鐫刻葉劍英題寫的“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紀念碑”,碑座上刻文表述辛亥革命武昌首義的經過及偉大功績。
全園面積為16.6公頃。1988年有各種樹木70種24732株。花卉以蘭花為主,還有多漿植物杜鵑樹樁盆景等,約3000餘盆。該園原屬市園林部門管轄,1958年冬下放至武昌區園林部門管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