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潮減河

位於北京市通州區的人工河

運潮減河,屬海河流域潮白河水系,位於北京市通州區城區東北,西起通州區北關,東至胡各庄鄉東堡村北入潮白河。河道長為11.5公里,流域面積20平方公里,防洪除澇面積3萬餘畝,是一條大型人工分洪河道,興建於20世紀60年代初期。

1960年開工后,由於河北省提出異議,中途停工,後於1962年10月復工,1963年汛前基本完工。建成后對削減北運河的洪峰流量,減輕北運河對下游各河道河水的頂托,以及沿河灌溉排澇發揮了重要作用。兩岸有建築物8座。

運潮減河是北運河向潮白河泄洪的主要分洪河道,西起北關分洪閘向東至潞城鎮東堡村南與潮白河交匯,是北京城市副中心行政辦公區北邊界。通州區對運潮減河開展黑臭水體和中小河道治理,改善河道水環境,沿河道建設了減河公園,突出城市特色文化,形成綠色森林、文化氛圍包圍的行政辦公區。

2019年運潮減河被評為北京市優美河湖。

簡介


運潮減河興建於上個世紀60年代初期,是北京市第一條以機械施工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與京杭大運河同自通州北關源水島。連接北運河與潮白河的人工排水河道。北京市東郊主要分洪河道。位於通州東部。因用以分減溫榆河洪水,減輕北運河排洪壓力,故名。

歷史


1960年1月開始施工,1963年末完工,1964年竣工,工程施工歷時近4年,耗資1026萬元。是北京市第一條以機械施工為主的大型水利工程。原西起通州北關分洪閘(規劃拆除),現西起京杭大運河源水島,東至潞城鎮東堡入潮白河,流經永順地區宋庄潞城等鄉鎮22個自然村,長11.5千米,流域面積20平方千米。
歷經多次整治和景觀改造。河道已全面整治2次,1987年—1988年,2014年。
2005年開始對堤路和景觀多次進行改造。
2008年分洪閘下移。2009年於師姑庄建橡膠壩
自北關源水島至師姑庄橋約9公里景觀段風景優美,六環內緊鄰通燕高速,受高速的阻隔較為荒涼,2007年和2012年先後建有減河後花園和減河公園,尤其是1960—1970年代兩岸老堤栽植各的4行竄天白毛楊,蔚為壯觀,已經成為通州東部一道靚麗風景。

榮譽


2019年運潮減河被評為北京市優美河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