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檀佛珠
紫檀佛珠
佛徠珠是佛教徒用以念誦記數的隨身法具,在僧俗間的廣泛使用。本稱“念珠”,起源於持念佛法僧三寶之名,用以消除煩惱障和報障。通常可分為持珠、佩珠、掛珠三種類型。每串佛珠數目表徵不同的含義。佛珠的質料不勝枚舉,以“七寶”所製成的佛珠最為殊勝尊貴。
菩提子是最為人們所熟知的一類佛珠。佛珠是弘法最為方便的法器。在使用佛珠時,不要過分地計較它的構造、顆數和質料才好。只要能做到“靜慮離妄念,持珠當心上”,也就可以早證菩提、成就涅槃了。
紫檀佛珠
(一)pa^saka-ma^la^,音譯“缽塞莫”,意譯作“數珠”。
(二)aks!a-ma^la^,音譯“阿叉摩羅”,意譯作“珠鬘”。
徠(三)japa-ma^la^,音譯“渣巴摩羅”,意譯作“念誦鬘”。
(四)aks!a-su^tra,音譯“阿叉修多羅”,意譯作“珠之貫線”。
而梵語ma^la^是“鬘”的意思。佛珠的起源,通常來講是由於古印度人有纓珞鬘條纏身的風尚,沿襲至後世,遂逐漸演變成為佛珠。在佛教經典中,關於佛珠的起源,一般都以《木槵子經》所載佛陀對波流離王的開示作為通說。經云:佛告王言:若欲滅煩惱障、報障者,當貫木槵子一百八,以常自隨;若行、若坐、若卧,恆當至心無分散意,稱佛陀、達摩、僧伽名,乃過一木槵子;如是漸次度木槵子,若十,若二十,若百,若千,乃至百千萬。若能滿二十萬遍,身心不亂,無諸諂曲者,捨命得生第三焰天,衣食自然,常安樂行。若復能滿一百萬遍者,當得斷除百八結業,始名背生死流、趣向泥洹,永斷煩惱根,獲無上果。
廣義的紫檀,如同紅木一樣,也是一種通稱。紫檀是豆科植物的一屬,約有15種,多產於熱帶、亞熱帶。不過,我們這裡重點討論的僅僅是產於印度的豆科紫檀屬的“檀香紫檀”,又作“雞血紫檀”,也就是人們俗稱的“小葉紫檀”,它是目前所知紫檀木中最高級的、最珍貴的木材。讀者通過國家紅木國際已知,其實也只有小葉紫檀才屬於真正的紫檀木類。其餘所謂的紫檀木,諸如產于越南、柬埔寨、泰國的越柬紫檀,產於印度、安達曼群島的安達曼紫檀,產於熱帶非洲的刺蝟紫檀,產於緬甸、泰國、寮國的大果紫檀,產於東南亞中南半島的鳥足紫檀,產於印度的囊狀紫檀,以及主產於印度、緬甸、菲律賓、巴布亞紐幾內亞、馬來西亞、印度尼西亞、以及我國的廣東、廣西、海南、雲南引種栽培的印度紫檀等,皆非真正紫檀,通常被歸納在花梨木類中。
小葉紫檀,多產於熱帶、亞熱帶原始雨林中,是世界上最稀有的木種之一,以印度小葉紫檀為最優。因其生長速度非常緩慢,非數百年難以成材。常言道:“十檀九空”’意思是說,小葉紫檀很少有大料,材料直徑最多有20厘米,再大就會出現空心而無法使用,因此愈發顯得名貴。小葉紫檀喜濕熱氣候,年平均氣溫要求在攝氏25度以上,極端最低氣溫不能低於攝氏2度,年降水一般在1000~2000毫米。由於小葉紫檀根系發達,且有根瘤能固定氨,因此對土壤的要求並不高。一般種植后6~8年,即可開花結果,分花期4~5個月,果期9~10個月。
紫檀木在各種硬木中,密度較大,質地最堅,分量最重,棕眼較小,木紋不明顯。色調多呈紫黑色,顯得靜穆沉古、穩重大方,是其它任何木材都無法比擬的。我國自古衣裳,就認識到紫檀這種世界上最名貴的木材的價值。早在東漢的諸多史料典籍中,就有很多關於採用紫檀來加工製作的樂器、高級傢具及其他精巧器物的記載。明代海上交通的發展以及鄭和七次下西洋,進一步溝通了我國與南洋各國的貿易和文化交流。在貿易交往中,也時常有一定數量的名貴木材,其中就包括紫檀木。由於皇家對紫檀較為重視,雖然鄭和七次下西洋過程中,採回了大量的紫檀原料,但仍然遠遠滿足不了中國龐大統治集團的需求,於是明朝政府又不斷派遣官員赴南洋採辦。隨後,私商販運也應運而生。到明朝末年,南洋各地的優質木材已基本採伐殆盡。尤其是紫檀木,幾乎全被捆載而去,使得當時世界上的紫檀木絕大多數彙集於中國。有史料記載,直到清代,宮廷所用紫檀木仍幾乎全部為明代所采,雖然清代也曾派人到南洋採過紫檀木,但大多已粗不盈握,且曲節不直,根本無法使用。這是因為紫檀木生長緩慢,非數百年不能成材,明代採伐殆盡,清時尚未復生,來源枯竭,著也是紫檀木為世人所珍視的一個重要原因。
經明、清兩代數百年無數能工巧匠的共同努力,尤其是在清朝康、雍、乾三代皇帝的積極倡導,以及一些文人雅士的推波助瀾下,使得採用紫檀製作的家居、文玩、飾品等,無不融入了人文精神,形成了一種以宮廷為代表的最高品位的紫檀家居文化,彰顯無窮魅力,具有很高的收藏價值。與此同時,對紫檀木的開發利用也達到了極限。清代中期,由於紫檀木的緊缺,皇家還不時從私商手中高價收購紫檀木。清宮造辦處活計檔中,差不多每年都有收購紫檀木的記載。這時期,逐漸形成一個不成文的規定,即不論哪一級官吏,只要見到紫檀木,決不放過,悉數買下,上交皇家或各地織造機構。清中期以後,各地私商囤積的紫檀木材也全部被收買凈盡,這些木材中,為裝飾圓明園和宮內太上皇宮殿,用去一大批;同治、光緒大婚和慈禧六十大壽過後,已所剩無幾。
明代清初,西方傳教士逐漸來到中國,見到許多紫檀大器,方知紫檀精英盡在中國,於是多方收買,運送回國。由於運輸困難,他們一般不收買整件器物,而是多收買櫃門、箱面等雕有花紋者,運回之後,安裝木框,用以陳飾。
由於市場上紫檀日趨減少,很多人從既得利益出發,往往用奇特木材來以假充真,以次充好。因此有經驗的人,常常會通過採用看、掂、聞、泡、敲等方法來綜合判斷:
1、看。即察言觀色,察看紫檀木的顏色及紋理特徵。真正的印度小葉紫檀,新的時候顏色通常紫紅色,經上手之後,顏色才逐漸變深。與非洲大葉紫檀相比,小葉紫檀紫有花紋,光澤油潤,而非洲大葉紫檀則是紫黑一片,沒有光澤。小葉紫檀木紋不明顯,有的幾乎看不出紋理,大葉紫檀則紋理較粗,顏色較淺些的,打磨後會有明顯木線,即出現棕眼。也就是說,大葉紫赯通常纖維較粗,乾燥收縮后,會出現由於不同機體收縮度不同所形成的間隙,即人們俗稱的“牛毛紋”。
2、掂。由於紫檀質地細密,比重較大,因此可用手感掂試物件的比重,看其是否達到紫檀木(該體積應該達到)的重量。當然這手感,只可意會,不可言傳。要靠自己長期積累經驗不斷摸索才行。
3、聞。即用小刀輕輕刮一刮木渣,聞一聞木屑的氣味。通常小葉紫檀會散發淡淡的微香,如果木屑香味過濃,或者毫無香氣,就應該慎重。
4、泡。即從木頭上刮下一點木屑或粉末,浸泡在白酒或者瓶裝水中。真正紫檀的浸出液,不僅會呈現出一道道紅色的絲條,而且還泛有熒光。另外,也有人用酒精棉球,在被試木料的表面輕輕擦一擦,如果棉球呈紫紅色,就是紫檀。通常老紫檀浸水不掉色,塗上貪色一擦就掉;而新紫檀浸水後會掉色,塗上顏色也輕易擦不掉。
5、敲。紫檀木經敲擊發出聲音的狀況,來判斷紫檀的真偽。
紫檀佛珠的養護,也有很多講究。有經驗的人通常注意以下幾點:
1、購請新的紫檀佛珠之後,為保持紫檀佛珠幽雅的本色,應該先用柔軟的布或白線手套將其盤到不再掉色(紅色),並呈現琥珀般光澤后,才可直接上手盤玩。
2、由於上油會使紫檀佛珠的色彩加深,因此,除非讀者特別偏愛深色,一般不要輕易上油。因為質地優良的木材,一般都具有天然油性,而且人手上滲出的油,也照樣會使佛珠的色彩變深。
3、由於上蠟會堵塞紫檀佛珠的“毛孔”(棕眼),因此,不可輕易隨便上蠟。
4、由於紫檀佛珠遇到酒精、化學溶劑等會引起脫色,因此應該使其遠離酒精、化學溶劑等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