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
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
《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為《全唐詩》中唯一首狄仁傑的詩作。應當時的皇帝武則天要求而作的一首應和之作。
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
宸暉降望金輿轉,仙路崢嶸碧澗幽。
羽仗遙臨鸞鶴駕,帷宮直坐鳳麟洲。
飛泉灑液恆疑雨,密樹含涼鎮似秋。
老臣預陪懸圃宴,餘年方共赤松游。
《全唐詩》中收錄狄仁傑的詩作僅一首,即這首《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從題目不難看出,這是一首應和之作,應當時的皇帝武則天之作。唐朝的皇帝,大多善詩詞歌賦,他們不僅自己創作,而且還經常在一些大型宮廷活動中,君臣唱和,因而產生大量的宮廷應制詩。公元700年(久視元年),武則天率群臣遊覽嵩山名勝——石淙山,寄情山水,托物言志,寫下了一首七言律詩《游石淙詩》:“三山十洞光玄籙,壓嶠金巒鎮紫微。均露均霜標勝壤,交風交雨列皇畿。萬仞高岩藏日色,千尋幽澗浴雲衣。且駐歡筵賞仁智,雕鞍薄晚雜塵飛。”抒發出自己登基以來善於施政,使得國泰民安的愉悅心情。同時要求群臣“各題四韻,咸賦七言”。於是,狄仁傑應和寫下了《奉和聖制夏日游石淙山》一詩,全詩熱情洋溢的表現出武則天的功德和尊榮,同時也恰如其分的安置了自己的位置,雖是應景製作,卻可洞悉狄仁傑作為宰輔的功力以及他們君臣之間的關係。
狄仁傑
(630~700)唐代名相。字懷英,并州太原(今山西太原西南)人。唐高宗時舉明經,授汴州判佐,後為并州法曹參軍。曾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