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4條詞條名為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結果 展開

氣象學與氣候學

周淑貞、張如一、張超著圖書

《氣候學與氣象學》是高等院校地理類專業及相關學科使用的專業主幹課教材。全書共8章,內容包括大氣熱學、大氣水分、大氣運動、天氣系統、氣候形成、氣候帶和氣候類型、氣候變化及人類影響等內容。

內容簡介


《氣象學與氣候學(第3版)》是在《氣象學與氣候學》第二版基礎上修訂而成的,是本科地理學專業的專業基礎課教材。三版中在氣候系統,大氣環流,海一氣作用及青藏高原對氣候的影響,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城市氣候等方面作了不少新的補充。
可作高校地理、氣象專業教材,亦可供水文、農林、環境等專業師生、有關科技人員和中學地理教師參考。

目錄


第一章 引論
第一節 氣象學氣候學的研究對象、任務和簡史
一、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研究對象和任務
二、氣象學與氣候學的發展簡史
第二節 氣候系統概述
一、大氣圈概述
二、水圈、陸面、冰雪圈和生物圈概述
第三節 有關大氣的物理性狀
一、主要氣象要素
二、空氣狀態方程
第二章 大氣的熱能和溫度
第一節 太陽輻射
一、輻射的基本知識
二、太陽輻射
第二節 地面和大氣的輻射
一、地面、大氣的輻射和地面有效輻射
二、地面及地一氣系統的輻射差額
第三節 大氣的增溫和冷卻
一、海陸的增溫和冷卻的差異
二、空氣的增溫和冷卻
三、空氣溫度的個別變化和局地變化
四、大氣靜力穩定度
第四節 大氣溫度隨時間的變化
一、氣溫的周期性變化
二、氣溫的非周期性變化
第五節 大氣溫度的空間分佈
一、氣溫的水平分佈
二、對流層中氣溫的垂直分佈
第三章 大氣中的水分
第一節 蒸發和凝結
一、水相變化
二、飽和水汽壓
三、影響蒸發的因素
四、濕度隨時間的變化
五、大氣中水汽凝結的條件
第二節 地表面和大氣中的凝結現象
一、地面的水汽凝結物
二、近地面層空氣中的凝結
三、雲
第三節 降水
一、雲滴增長的物理過程
二、雨和雪的形成
三、各類雲的降水
四、人工影響雲雨
五、降水分佈
第四章 大氣的運動
第一節 氣壓隨高度和時間的變化
一、氣壓隨高度的變化
二、氣壓隨時間的變化
第二節 氣壓
一、氣壓場的表示方法
二、氣壓場的基本型式
三、氣壓系統的空間結構
第三節 大氣的水平運動和垂直運動
一、作用於空氣的力
二、自由大氣中的空氣水平運動
三、摩擦層中空氣的水平運動
四、空氣的垂直運動
第四節 大氣環流
一、大氣環流形成的主要因素
二、大氣環流平均狀況
三、大氣環流的變化
第五章 天氣系統
第一節 氣團和鋒
一、氣團
二、鋒
第二節 中高緯度天氣系統
一、高空主要天氣系統
第三節 低緯度天氣系統
一、副熱帶高壓
二、熱帶天氣系統
第四節 對流性天氣系統
一、雷暴
二、颮線
三、龍捲
第六章 氣候的形成
第一節 氣候形成的輻射因子
一、太陽輻射與天文氣候
二、輻射收支與能量系統
第二節 氣候形成的環流因子
一、海氣相互作用與環流
二、環流與熱量輸送
三、環流與水分循環
四、環流變異與氣候
第三節 海陸分佈對氣候的影響
一、海陸分佈與氣溫
二、海陸分佈對大氣水分的影響
三、海陸分佈與周期性風系
第四節 地形和地面特性與氣候
一、地形與氣溫
二、地形與地方性風
三、地形與降水
四、地面特性與氣候
第五節 冰雪覆蓋與氣候
一、世界冰雪覆蓋概況
二、冰雪覆蓋與氣溫
三、冰雪覆蓋與大氣環流和降水
第七章 氣候帶和氣候型
第一節 氣候帶與氣候型的劃分
一、柯本氣候分類法
三、氣候分類法評議
第二節 低緯度氣候
一、赤道多雨氣候
三、熱帶乾濕季氣候
第三節 中緯度氣候
六、副熱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八、副熱帶濕潤氣候
九、副熱帶夏干氣候(地中海氣候)
十一、溫帶季風氣候
十二、溫帶大陸性濕潤氣候
十三、溫帶乾旱與半乾旱氣候
第四節 高緯度氣候
十四、副極地大陸性氣候
十五、極地長寒氣候(苔原氣候)
十六、極地冰原氣候
第五節 高山氣候
一、熱帶高山氣候舉例
二、副熱帶高山氣候舉例
三、溫帶內陸乾旱區高山氣候舉例
四、溫帶季風區山地氣候舉例
五、山地氣候中的“暖帶”和“冷湖”
第八章 氣候變化和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第一節 氣候變化的史實
一、地質時期的氣候變化
二、歷史時期的氣候變化
三、近代氣候變化特徵
第二節 氣候變化的因素
一、太陽輻射的變化
二、宇宙一地球物理因子
三、下墊面地理條件的變化
四、大氣環流和大氣化學組成的變化
第三節 人類活動對氣候的影響
一、改變大氣化學組成與氣候效應
二、改變下墊面性質與氣候效應
三、人為熱和人為水汽的排放
主要參考文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