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雲龍

清代醫生

趙雲龍,清代醫生,初承父業,創辦趙永昌絲店。

人物生平


牛痘接種
牛痘接種
清代道光八年(1828年),其幼子患天花夭折,在摯友曹掄選出重金支持下,去湖北學習,4次往返,掌握牛痘苗防治天花醫術。道光末年,行醫杭州,名聲大噪,求醫者接踵而來。二十年中,引種者多達10萬餘人次。
同治五年(1866),為寧波知府愛子接種,獲准設牛痘局於府衙之旁,定期施種。並將臨床經驗輯成方訣,初為《引痘新書》,又改《增補牛痘三要》。
后又廣搜秘方,以重金購得太平縣沈望橋驗方,刊刻行世,取名《沈氏麻科》,計收方140種,附補數十方。又深研武術,“審骨審穴,用藥助功”。游吳、越、湘、鄂各地,得名家傳授點穴解救及跌損驗方,自此又以傷科名馳遐邇。對貧病者,常免費治療,提供食宿。
光緒六年(1880年)冬,行醫黃岩縣,遇山林失火,以古稀高齡挺身營救,烈火燒著皮襖,跳河滅火,不幸罹難。著述《救傷秘旨》傳世,1949年後重印8次。其正骨法傳於後裔。后被錄入《全國名醫錄》。

人物事迹


同治五年(1866),寧波知府邊保誠聞名相邀,請他為愛子種痘,趙蘭亭按藥引經,切脈觀色,或清或補,獲得理想的療效。知府批准設局於府治之旁,定期施種,全活多人。他胸懷濟世之志,將自己的接種經驗輯成方訣,與邱禧的《引痘新書》一起刊行。邱書旨在勸諭,但言牛痘之便,而於牛痘之所以便有所未備,蘭亭提出增補下臂法、回後補清餘毒法、服藥調劑法這三點要訣。隨著蘭亭的足跡所至,除杭州、寧波以外,金華、台州各縣引種亦不下萬餘人。在封建社會裡,死於天花的慘不勝數,蘭亭、掄選行醫多年,使江浙一帶都知道牛痘的簡便有效,痘疹這種惡性傳染病得以控制,其功自不可沒。
趙蘭亭外出行醫,一次年終回家,經過青龍額,遇到數名強盜,儘管自小跟父習武,終因寡不敵眾,只得傾囊而獻。此後數年次次如此,竟成慣例。蘭亭決心繼續學拳。由於他懂得醫理,就“審骨審穴,用藥助功”,一年之後,功夫大進,臂力過人。後來再經過那個地方,強盜以為又可招財進寶,調謔道:“客商久違,一定發了大財。”雲龍解下腰圍,往地上一擲,說:“今年我又晦氣,你們拿吧!”就在兩個強盜俯身拾錢時,上前抓住他們的領子,猛地一撞,兩人頭破血濺,腦漿迸射一地,其餘強盜魂飛魄散,狼狽逃竄。
此後,他廣游吳、越、湘、鄂各地,訪求異人,傳授點穴解救及全身內外與局部跌損的驗方秘方,即使傷在要害處,也能起死回生。至於正骨接骨,更是遊刃有餘,手到病除。從此以傷科馳名遐邇。寧波火龍村民在械鬥中多人重傷,有一人被刀捅穿腹部,肚腸外流,岌岌可危。蘭亭正好經過那裡,看后說:“可以醫。”就煮起大麥粥,拿濃汁溫洗傷口,再塗抹上雞血和清油,輕輕托進,將傷口縫合,又滲進藥粉。其他傷員也按穴醫治,十來日後一一痊癒。村人感恩,籌集重金相報,他再三推辭不掉,就用這筆錢在村邊造了一所郵亭,方便群眾。
趙蘭亭以濟世醫民為己任,從不想到肥家。凡著手可愈,如落腕正骨等輕症,都不收錢,用藥也只收成本費。如他為西鄉張家桐村一位農民治好了重危疾病,農民饋以重金,盛情難卻,就為村子修建了一座石橋。精湛的醫技和高尚的醫德揚名四方,新昌、仙居、寧海、臨海等縣,多有不遠百里前來求治。他對那些貧病交迫者,不僅免費治療,還騰出卧室充作病房,並規定免費給每位病人每日一升米落鑊,兩粥一飯,鹹菜醬貨佐餐。蘭亭終身實行未嘗暫歇,如此加惠貧寒,自然有口皆碑了。
台州有位官宦之子,墜馬重傷,蜷曲不能站立,百治不愈,只好到天台請醫生。趙蘭亭到他家后,開口索要50兩銀子。然後徐徐觀察,突然用腳猛踩病人的肩膀,才一下,少爺就霍然而愈,當即能直立行走。有人問:“先生以醫濟世,這一次卻先索取銀子又是怎麼一回事呢?”他說:“腳一踩就能把病醫好,看來似乎十分容易,如果醫好后再拿報酬,一二兩銀子也不肯拿出。他家富有而慳吝,稍微破費一下,又有何妨呢。”問者笑道:“是該這樣!”
蘭亭受到官府褒獎。寧紹台兵備道顧子山給他送了門匾“誠心保赤”。四明知府邊仲思的匾額則是“少者懷之”。
咸豐元年(1851),為了使收集來的方劑公之於世,趙蘭亭把江浙湖北技擊家所有的跌打良方輯成《救傷秘旨》與《救傷秘旨續刻》,與明異遠真人所著《跌損妙方》合刊,圖文並茂,由黃岩黃作序,翌年管頌聲刊行,光緒三年重刊,1958年有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前名上海衛生出版社)鉛印本,至今已印刷8次。1988年,廣西韋以宗又將三書加以校釋,經上海中醫藥研究所施杞主任審定,由上海科學技術出版社出版,兩年中兩次印刷,累計印數達33600冊。
光緒六年(1880)臘冬,黃岩山寺失火。趙蘭亭以古稀高齡挺身營救,搶運了數十具寄存的棺柩。烈火燒著了他的裡外衣服,疼痛難忍,只好跳下河去……就這樣壯烈地獻出了生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