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薤的結果 展開

蔥科蔥屬植物

藠頭(學名:Allium chinense G.Don)是百合科蔥屬多年生鱗莖植物。該種鱗莖數枚聚生,狹卵狀,鱗莖外皮白色或帶紅色,膜質,葉2-5枚,具3-5棱的圓柱狀,中空,近與花葶等長。花葶側生,圓柱狀,高20-40厘米,下部被葉鞘;傘形花序近半球狀,較鬆散;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寬橢圓形至近圓形,頂端鈍圓;子房倒卵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凹陷蜜穴。花果期10-11月。

該種原產地中國,在長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區廣泛栽培。其適應性較強,在偏冷涼氣候條件下發育較為良好,冬季及夏季30℃以上時休眠。能適應弱光照,以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壤土或沙質土壤為宜。繁殖方式為鱗莖繁殖。可供食用,其製成的罐頭味道酸甜可口,也可供藥用。

(概述圖來源:中國自然標本館)

形態特徵


藠頭
藠頭
鱗莖數枚聚生,狹卵狀,粗(0.5-)1-1.5(-2)厘米;鱗莖外皮白色或帶紅色,膜質,不破裂。
葉2-5枚,具3-5棱的圓柱狀,中空,近與花葶等長,粗1-3毫米。
花葶側生,圓柱狀,高20-40厘米,下部被葉鞘;總苞2裂,比傘形花序短;傘形花序近半球狀,較鬆散;小花梗近等長,比花被片長1-4倍,基部具小苞片;花淡紫色至暗紫色;花被片寬橢圓形至近圓形,頂端鈍圓,長4-6毫米,寬3-4毫米,內輪的稍長;花絲等長,約為花被片長的1.5倍,僅基部合生並與花被片貼生,內輪的基部擴大,擴大部分每側各具1齒,外輪的無齒,錐形;子房倒卵球狀,腹縫線基部具有簾的凹陷蜜穴;花柱伸出花被外。花果期為10-11月。

生長環境


藠頭的花
藠頭的花
藠頭適應性較強,生長土壤pH值6.0-8.0之間均可,以pH6.5-7.5之間最為適宜。該種能適應弱光照,以排水良好、土質肥沃的壤土或沙質土壤為宜。冬季嚴寒,藠頭生育停滯。翌年4月又開始生長。該種在偏冷涼氣候條件下發育較為良好,且葉宜在寒冷氣候生長,其生育適溫15-21℃,在5-10℃下仍然緩慢生長,鱗莖膨大適溫為20℃,氣溫高於30℃以上時休眠。

分佈範圍


該種原產中國,在長江流域和以南各省區廣泛栽培,也有野生。日本、越南、寮國、柬埔寨和美國均有栽培。

生長繁殖


藠頭為無性繁殖作物,以鱗莖作種球,秋季栽培的種球內已宿存有數個分球芽,栽后不久即萌發生長。分球芽不斷長出新葉,當年都能形成大小不等的分球,每個分球有葉2-4片。

栽培技術


土壤選擇

藠頭為無性繁殖,準備好球莖后即可栽植。宜選地勢較高、排水良好的砂壤土種植,黏壤和壤土也可種植。除低洼田塊不宜種植外,無論是平原或丘陵、山坡的微酸性到中性土壤均可種植,以pH值6.2-7.0的砂壤土種植較好。由於藠頭的根系能分泌丙烯基硫化物,對土壤微生物有抑制作用,因此不宜連作,也不宜與其他蔥蒜類蔬菜接茬,最好與大豆、花生、瓜類或油菜等輪作。

整地作畦

前茬作物收穫后翻耕,施足基肥后耕耙作畦,畦向以南北向為宜,畦寬2米左右,畦溝寬40厘米、深17-23厘米,具體視地勢高低而異。如利用水田改旱地種植,畦溝應深達20厘米以上,並要做到“三溝”配套,保證排水暢通,雨止田干。

栽植方法

藠頭
藠頭
一般在8月下旬至9月上、中旬,當地天氣轉涼,平均氣溫降到25℃以下時種。選擇鱗莖大小比較均勻的植株,將鱗莖逐一分開,再選擇橫徑達1.5厘米以上的種藠,剪去枯黃葉片及枯根便可種植。種植前先在畦面按行距18-20厘米開8-10厘米淺溝,把種藠按株距9-10厘米沿溝的一側半卧式擺放,使徑端朝向同一方向,然後開第二條溝,將第二條溝中開出的細土覆蓋在前一溝上,使前溝蓋平,以種藠全部埋入土中為度,每公頃約種植45萬株。覆土厚度以6-8厘米為宜,太淺則鱗莖會發青,太深則鱗莖不易膨大。而且半卧式種植可使將來出葉后鱗莖與地面之間出現一個彎曲的頸部,既可防止日後雨水沖洗,使種莖露出土面,又可使新生分櫱的鱗莖在土中膨大,防止見光發青。

水肥管理

藠頭
藠頭
藠頭的需肥特點是喜硫、不耐氮。生長期內所需的純氮、磷、鉀比例為1:0.12:0.39,同時需要較高的有機質、腐植酸和多種中、微量元素。一般基肥施充分腐熟堆肥或廄肥每公頃22.5-30.0噸,另加過磷酸鈣和硫酸鉀每公頃各300千克,鉀肥可用草木灰每公頃2250-3000千克代替。苗出齊后及時鬆土、追肥、清除雜草。追施10%腐熟稀糞水或0.5%尿素稀肥水,用量為每公頃15.0-22.5千克。開春後用尿素每公頃300-450千克、硫酸鉀每公頃150千克分2次於露水干后撒施。鱗莖膨大後期,種植行要培土,防止鱗莖露出土面發青變老。生長期間特別是春季要注意防旱排澇,以防根莖腐爛等。

防治方法


蟲害

藠頭主要蟲害有蔥薊馬種蠅幼蟲地蛆。蔥薊馬體型很小,成蟲和幼蟲均可銼食葉片,在葉片上形成很多細密長形灰白斑點,嚴重時使葉片扭曲枯黃。發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噴霧防治。種蠅幼蟲地蛆為害藠頭根和鱗莖,為預防,嚴禁使用未腐熟的有機肥。若已被感染,發生初期可用溴氰菊酯或功夫菊酯2000-2500倍液灌根。

病害

藠頭的主要病害有霜霉病和紫斑病,均在葉上產生梭形或不規則病斑。霜霉病病斑為黃褐色,紫斑病病帶紫色,最後使葉片枯死。2種病害防治方法大體相同,可以兼治。為避免病害發生,需注重合理輪作,清溝排水。發病初期可用0.5%石灰倍量式波爾多液(按0.5千克硫酸銅、1千克石灰、100千克水配製),或80%百菌清800倍液噴施。

主要價值


食用價值

藠頭味道可口,個大,色白,柔嫩,汁多味足,製成的罐頭酸甜可口。其具有很高的藥用價值,具有消食、除膩、防癌等功效,是名副其實的保健食品。藠頭中含糖分8%-12%、蛋白質5%-7%,並含有較多的維生素C和鈣、磷、鐵等微量元素,是我國重要的出口創匯蔬菜之一。

藥用價值

《食療本草》:“患寸白蟲人,日食七顆,經七日滿,其蟲盡消作水即瘥。”
《新修本草》:“薤乃是韭類,葉不似蔥……薤有赤白兩種:白者補而美,赤者主金瘡及風,苦而無味。”
神農本草經》:“治金瘡瘡敗,輕身者不飢耐老。”

食物營養成分

食物名稱藠頭
含量參考約每100克食物中的含量
能量1千卡
不溶性膳食纖維0.3g
39mg
58mg
120mg
160mg
0.34mg
3.6mg
0.28mg
0.58mg
維生素A560μg
維生素C(抗壞血酸)27mg
維生素E0.11m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