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陶弘景書

答陶弘景書

梁武帝蕭衍深知陶弘景的才能,幾次想請他出仕,都被他拒絕了。後來,梁武帝無法,只好時常將國家大事寫成信件,派人送到曲山請教陶弘景,陶弘景看在多年好友的份上,也時常寫信給梁武帝,指點政策。於是,朝廷與曲山間音信不斷,陶弘景雖身在方外,卻儼然成為了朝廷決策人物,當時人們都稱他為“山中宰相”。)本文即梁武帝寫給陶弘景的一篇文章。

簡介


近二卷欲少留,差不為異,紙卷是出裝書,既須見前所以付耳,無正可取備於此。及欲更須細書,如論箴例,逸少跡無甚極細書,樂毅論乃微粗健,恐非真跡。太師箴小復方媚,筆力過嫩,書體乖異,二者已經至鑒,其外便無可付也。(《道藏》本《陶隱居集》又見《道藏》龍字上《茅山志》一)
又省別疏雲,故當宜微以著賞,此既勝事,雖風訓非嫌云云。然非所習,聊試略言。夫運筆邪則無芒角,執手寬則書緩弱,點敝短則法擁腫,點敝長則法離澌,畫促則字橫,畫疏則形慢,拘則乏勢,放又少則,純骨無媚,純肉無力,少墨浮澀,多墨笨鈍,比並皆然,任意所之,自然之理也。若抑揚得所,趣舍無違,值筆連斷,觸勢峰郁,揚波折節,中規合矩,分間下注,濃纖有方,肥瘦相和,骨力相稱,婉婉曖曖,視之不足,稜稜凜凜,常有生氣,適眼合心,便為甲科,眾家可識,亦當復貫串耳,六義可工,亦當復由習耳,一聞能持,一見能記,且古且今,不無其人。大抵為論,終歸是習,程邈所以能變書體,為之舊也。張芝所以能善書工,學之積也。既舊既積,方可以肆其談。吾少來乃至不嘗畫甲子,無論於篇紙,老而言之,亦復何謂,正足見嗤於當今,貽笑於後代,遂有獨冠之言,覽之背熱,隱真於是乎累真矣,此直一藝之工,非吾所謂勝事,此道心之塵,非吾所謂無欲也。(《道藏》本《陶隱居集》,又略見《御覽》七百七十八。案又見《茅山志》一。)
省區別諸書,良有精賞,所異同所可,未知悉可否耳。給事黃門二紙為任書,觀所送書,諸字相附,近二紙書,體解雜,便當非書,復當以點畫波撇,論極諸家之致,此亦非可倉卒運於毫紙,且保拙守中也。許任二跡並摹者,並付反。(《道藏》本《陶隱居集》。案又見《茅山志》一。)
鍾書乃有一卷,傳以為真。意謂悉是摹學,多不足論,有兩三行許,似摹微得鍾體。逸少學鍾的可知,近有二十許首,此外字細畫短,多是鍾法。今欲令人帖裝,未便得付,來月有竟者,當遣送也。(同上。案又見《道藏》翔上《華陽隱居內傳》中)

人物簡介


梁武帝蕭衍(464年-549年),字叔達,小字練兒。南蘭陵中都里人(今江蘇常州市武進區西北)。南梁政權的建立者,廟號高祖。蕭衍南齊宗室,亦是蘭陵蕭氏的世家子弟,出生在秣陵(今南京),父親蕭順之齊高帝的族弟,封臨湘縣侯,官至丹陽尹。母張尚柔。南齊中興二年(502年),齊和帝被迫禪位於蕭衍,南梁建立。蕭衍在位時間達四十八年,在南朝的皇帝中列第一位。

相關人物


陶弘景(456─536),字通明,齊梁間道士、道教思想家、醫學家,自號華陽居士,丹陽秣陵(今江蘇南京)人,卒謚貞白先生。入齊,為諸王侍讀,除奉朝請,征左衛殿中將軍。梁武帝永明十年(492年)辭官赴句曲山(茅山)隱居,從孫岳遊學,並受符圖經法,遍歷名山,尋訪仙藥。梁武帝禮聘不至,卻每每就諮朝廷大事,時人稱為“山中宰相”。其思想源於老莊,並受葛洪道教影響,亦雜有儒佛觀點。主張儒、佛、道三家合流,鼓吹“百法紛湊,無越三教之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