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少
詞語
逸少的拼音yì shào,指王羲之,字逸少為司徒王導之侄。祖父王正,曾做過尚書郎。后泛指美少年。
王羲之字逸少,司徒導之從子也。祖正,尚書郎。父曠,淮南太守。元帝之過江也,曠首創其議。羲之幼訥於言,人未之奇。年十三,嘗謁周顗,顗察而異之。時重牛心炙,坐客未啖,顗先割啖羲之,於是始知名。及長,辯贍,以骨鯁稱,尤善隸書,為古今之冠,論者稱其筆勢,以為飄若浮雲,矯若驚龍。
王羲之,字逸少,父親王曠,做過淮南太守。元帝司馬睿建立東晉之初,王曠有擁戴之功。王羲之年幼時說話有點口吃,人們並不覺得他有什麼超出常人之處。十三歲時,曾去拜訪周豈頁,周豈頁仔細打量他,深感他非同尋常。當時,酒席上烤牛心這道菜最為珍貴,客人們還未品嘗,周豈頁先割下一塊遞給王羲之,從此開始顯名於世。成年後,能言善辯,以耿直剛正著稱,尤其擅長隸書,達到前無古人的地步,人們評價其筆勢,認為飄逸若浮雲,矯健若驚龍。
王羲之,字逸少。因其顯名於世。后遂以“逸少”后泛指美少年。
唐 劉長卿《無錫東郭送友人游越》:“碑缺曹娥宅,林荒逸少居。”
唐孟浩然《上巳洛中寄王九迥》:“不知王逸少,何處會群賢。”
唐 孫逖《登越州城》:“贈言王逸少,已見曲池平。”
唐 鄭畋《酬隱圭舍人寄紅燭》:“今來並得三般事,靈運詩篇逸少書。 ”
王羲之畫像
蘭亭集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