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

中文病名:枸杞炭疽病

中文別名:枸杞黑果病

病原類別:真菌

病原,拉丁文名稱及分類地位: Colletotrichum gloeosporioides Pena.稱膠胞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Glomerella cingulata (Stonem .) Spauld .et Schren稱圍小叢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

危害部位:要為害青果、嫩枝、葉、蕾、花等。

危害癥狀


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
青果染病初在果面上生小黑點或不規則褐 斑,遇連陰雨病斑不斷擴大,半果或整果變黑,乾燥時果實纜縮;濕度大時,病果上長出很多桔紅色膠狀小點;嫩枝、葉尖、葉緣染病產生褐色半圓形病斑,擴大后變黑,濕度大呈濕腐狀,病部表面出現粘滴狀桔紅色小點,即病原菌分生孢子盤分生孢子

發病規律


病菌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病果及病枝葉上越冬。翌年產生分生孢子進行侵染髮病。病菌分生孢子主要借風雨傳播,孢子萌發后直接侵入或經自然孔口或傷口侵入,在自然條件下以直接侵入為主。潛育期約3-5天。此病發生主要與田間相對濕度、降雨次數及降雨量密切相關,降雨多、濕度大,病害迅速蔓延。病菌分生孢子萌發需90%以上的相對濕度,低於75%則不萌發;分生孢子萌發溫度範圍15-35℃,最適範圍25-30℃。

生理生化特徵


以菌絲體和分生孢子在枸杞樹上和地面病殘果上越冬。翌年春季主要靠雨水把粘結在一起的分生孢子濺擊開後傳播到幼果、花及蕾上,經傷口或直接侵入,潛育期4-6天。

發病條件


該病在多雨年份、多雨季節擴展快,呈大雨大高峰、小雨小高峰的態勢。果面有水膜利於孢子萌發,無雨時孢子在夜間果面有水膜或露滴時萌發。乾旱年份或乾旱無雨季節發病輕、擴展慢。5月中旬至6月上旬開始發病,7月中旬至8月中旬暴發,為害嚴重時,病果率高達80%。

病原


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
ColletotrichumgloeosporioidesPena.稱膠胞炭疽菌,屬半知菌亞門真菌。有性態Glomerellacingulata (Stonem.)Spauld.etSchren稱圍小叢殼,屬子囊菌亞門真菌。分生孢子盤生在病果表皮下,菌絲體在皮下組織的細胞間隙中集結,形成黑褐色的分生孢子盤,圓盤狀,中間凸起,大小l00―300μm,剛毛少,后孢子盤頂開果皮及角質層。盤上生分生孢子梗棍棒狀,大小12―2l×4―5(μm);分生孢子圓筒狀,大小11―18×4―6(μm)。分生孢子萌發適宜相對濕度為l00%,濕度低於75%不萌發,在水中24小時后大量萌發。

防治方法


1、收穫后及時剪去病枝、病果,清除樹上和地面上病殘果,集中深埋或燒毀。到6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再次清除樹體和地面上的病殘果,減少初侵染源。
2、6月份第一次降雨前先噴一次葯,開在藥液中加入適量尿素,殺滅越冬病菌,增強樹體抗病性。發病期及時防蚜、蟎,防止害蟲攜帶孢子傳病和造成傷口。
3、發病後重點抓好降雨後的噴葯,噴葯時間應在雨後24小時內進行,以防傳播后的分生孢子萌發和侵入。
3、發病期禁止大水漫灌,雨後排除杞園積水,澆水應在上午進行,以控制田間濕度,減少夜間果面結露。
4、預防:在病害常發期前,使用保護藥劑進行噴施。重點防治月份:5、6、7、8月。噴葯時,同時添加廣譜殺菌劑,增強樹體抗病性,效果更佳。
5、噴灑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25%炭特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58%甲霜靈錳鋅可濕性粉劑500倍液、75%百菌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加70%代森錳鋅可濕性粉劑1000倍液、50%苯菌靈可濕性粉劑1500倍液。隔10天左右1次,連續防治2-3次。
枸杞炭疽病
枸杞炭疽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