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德植

方德植

方德植,1910年出生於浙江省溫州市瑞安,數學家,廈門大學教授。

1924年方德植考取浙江省立第十中學;1929年以同等學歷考取了浙江大學;1933年大學畢業留校任教;1936年提前升為講師;1940年被聘為福建大學副教授;1942年受聘為暨南大學;1943年到廈門大學數理系任教授。

方德植主要從事幾何學、數學教育研究,是中國當代第一個完全由國內培養的、以其科研成果贏得國際數學界注目的數學家。

人物生平


1910年,方德植出生於浙江省瑞安縣的一個小商人家庭。自幼聰穎好學,尤其喜愛數字計算。進小學前即會心算計數,對兩位正整數的加減,兩位正整數與一位正整數的乘法,都可以口述解答。這自然使長輩們十分欣喜。
1917年,上小學后,算術成績非常突出,頗得老師讚許。
1924年,考取浙江省立第十中學(今稱溫州中學)就讀,數學成績始終名列前茅。
1926年,他順利升入高中。1929年夏,方德植以同等學歷同時考取了四所大學:南京中央大學、上海交通大學、上海勞動大學、浙江大學,后選擇浙江大學。
1933年,方德植大學畢業留校任教,同時擔任陳建功教授的高等微積分和蘇步青教授的高等幾何等課程的助教工作,在蘇步青的指導下,方德植用英文完成了引起國內外同行注目的論文《定撓曲線的一個特徵》。
1936年,年輕的方德植以優異的科研成績提前升為講師,得到教育部的科學論文獎金,並被選拔為“中華文化教育基金董事會”的研究員,獲得了研究補助金。
1940年,福建省籌辦福建大學,方德植被聘為副教授。
1942年,方德植接受暨南大學之聘,為該校數理系畢業班開設數學課。
1943年到廈門大學數理系任教授。這時期內,方德植在研究方面給出了曲面的初等形式和射影線素的新定義,發現了一致曲面的特徵,研究了曲面的規範直線,兩條相交的空間曲線,具有高階奇異點的平面曲線對,具有(m,n)階可表示奇異點的平面曲線對等。

主要成就


1933年,在蘇步青的指導下,方德植用英文完成了引起國內外同行注目的論文《定撓曲線的一個特徵》。
1985年12月6日,中國數學會在上海舉行的50周年年會,決定向在數學教學和研究中度過50個春秋的蘇步青、柯召、方德植等83位老一輩數學家,頒發榮譽證書。方德植是福建省唯一獲此殊榮的數學家。方德植淡泊名利,耐得寂寞,勤勤懇懇地工作,不隨波逐流;他生性耿直,思想開朗,能深入地進行獨立思考;他是非分明,敢于堅持原則,善於團結同事,有組織領導能力;對師生的品質和業務提高的要求從不放鬆;他從教55年的歷程是獻身教育事業和科學事業的歷程。
為了表彰方德植的工作成績,1986年,廈門大學授予他“南強獎”一等獎。表彰材料寫道:“方德植教授在長期教學科研工作中為祖國和人民做出了突出的貢獻。他數十年如一日,嘔心瀝血,辛勤耕耘,培養了一代又一代的數學工作者。今天,70多歲高齡的方德植教授依然奮戰在教學第一線。他歷來十分重視本科生的培養工作,非常重視基礎理論和對學生能力的培養。由於他長期不懈的努力,在科研上也取得了突出成就。”同時他獲得“廈門大學1989年優秀教學成果獎”(1978—1988)一等獎,“福建省1989年優秀教學成果獎”二等獎。
1988年,設在英國倫敦劍橋的國際傳記中心,決定將方德植收入《世界知識界名人錄》
方德植十分重視教材的編寫。結合自己的科研成就,吸收國內外先進成果,他先後撰寫了《微分幾何》、《解析幾何與線性代數》、《微分幾何基礎》、《黎曼幾何引論》等14部專著、教材和教學參考書。他十分強調教材的現代化,要反映科學的新成就,要少而精。在數學專業的教學計劃中,長期以來,解析幾何、射影幾何、線性代數抽象代數是分別為四門課程。這樣,所佔學時很多,學生也難理解這四門課程內容間的內在聯繫。方德植認為這些課程有必要作較大的改革,把上述四門課程的基本內容有機地結合起來,撰寫了《解析幾何與線性代數》。出版前後,在廈大數學系連續試用過五年,效果良好。內容比一般通用教材簡明易懂,達到了提高教學質量、減輕學生負擔的要求,符合少而精的原則。該書作為本省的優秀教材之一在1986年參加香港書展,獲得了好評。
1962年,受教育部委託編寫了高等學校通用教材《微分幾何》。

翻譯作品


翻譯了蘇聯希洛夫的《向量分析講義》,德國布拉希開的《微分幾何引論》。

人物評價


方德植從事數學工作57年來,在數學研究、教育和人才培養等方面,都做出了重要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