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頤的結果 展開
- 高州歷史人物
- 青海省委組織部副部長
楊頤
高州歷史人物
楊頤(1824--1899),字子異,號蓉浦,晚號蔗農,廣東茂名縣(今廣東省高州市)城西廣潭村人。祖父楊敏修,父楊望儒都是生員(秀才),又是地方富戶。頤生於清道光四年(1824),卒於光緒二十五年(1899),享陽七十六歲。他是高州歷史上著名的歷史人物。
楊頤,幼孤,天資聰穎,九歲通經史,十歲能文,十六歲被學使戴熙賞識,補為生員。清道光廿一年(1841),頤十八歲,受學使李崇階器重,以優行貢成均(國立學校),攜帶進京,悉心栽培。
咸豐二年(1852年),頤二十九歲,壬子順天鄉試中舉人。后回鄉參理地方政務,辦團練,抵抗陳金缸義軍進攻高州城。同治四年(1866年),赴京會試,為第四十四名進士,先被欽點翰林院庶吉士,因前辦團練“剿匪”有功,奉旨加賞五品銜。同治五年(1868)任日講起居注官,實錄館總校,文淵閣校理,武英殿總纂,國史館纂修。同治十年(1871)及光緒二年(1876)兩科會考均為同試官。光緒三年(1877),因前期任皇帝起居注及實錄總校有功,加四品銜。光緒八年(1882)壬午甘甬鄉試正考官,授詹事府左右贊喜,翰林院侍講侍讀。光緒十年(1884)八月,任順天府丞兼學政。十一年任順天鄉試武圍校射大臣。十三年正月,授大理寺少卿。十四年任江蘇提督學政。十七年任光祿寺正卿,太常寺正卿。十八年任都察院左都副御史。二十二年五月,任兵部左侍郎。二十三年任兵部左侍郎兼署工部右侍郎,承修東陵風水圍牆。充武鄉試校射大臣,覆戡試卷大臣。光緒二十四年(1898)三月兼署工部左侍郎,估戡東陵工程,知戊戌科武會試貢舉。
任職期間,敢於彈劾那些徇私舞弊、貪贓枉法、驕橫跋扈的大臣。對曾國荃(總督、宰相)、李鴻章(總督)、劉坤一(兩廣總督)等人不法行為,他不避權貴,向朝廷參奏,給當時封疆大臣的倒行逆施以一定的打擊。在幾次擔任主考官中,為朝廷選錄了不少人才,對國史纂修、修建北京勝跡也作出貢獻,1898年,為慈禧太后佐戡東陵工程后,請假回鄉修墓。翌年二月病逝家中。
生前著有《觀稼堂詩抄》等書,並與吳川陳蘭彬總纂光緒《高州府志》24冊:獨自擔任總纂修好光緒《茂名縣誌》7冊。
清翰林纂修國史官伍銓萃所撰清史大臣傳有關於楊頤的記載,除詳列其歷職部院之經過外,對其生平所為奏疏,辦巨細不遺。楊頤之侄孫楊永泰取其全文校對刊印,附於《茂名縣誌稿》之末,並為之作跋,可供參閱。
今高州城冼太廟內和高州城南關小觀山頂南面流水亞婆廟前橫卧著的石圍桿上還存有楊頤撰寫的對聯,值得細加欣賞。
位於廣東省高州市城西的廣潭村,是清代光緒年間,國史館纂修、兵部左侍郎、工部左侍郎楊頤的故居遺址。
楊頤故居原為三進建築,磚木結構。待進士及第並出任京官后,擇基另建新居,稱“太史第”。太史第主體建築為五路四進,另置後院及前院,周圍設大迴廊。前院前部建有稜柱形裝飾的圍牆,回廓四角設置護衛角樓,火力可顧及院內及四周圍牆任河一角落。院內鑿有水井、花池。整座建築選料上乘,雕樑畫棟,石質欄桿,花磚鋪地,富麗堂皇。總面積約 7000 平方米。
及后,又於主體建築旁邊,擴建約 3000 平方米的附屬建築。附屬建築為二層樓房式建築,採用傳統的民族風格形式進行裝飾彩繪,獨具特色。附屬建築與主體建築協調和諧,構成一個龐大的民居建築群體,也是粵西地區最大的民居建築之一。它對於研究嶺南民居建築具有一定的歷史和科學價值,被列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