梃擊案

梃擊案

梃擊案是發生在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的一場有關太子朱常洛被刺殺的政治事件。

當時,萬曆帝的皇后無子嗣,王恭妃生子朱常洛,鄭貴妃生子朱常洵。開始,因鄭貴妃得寵,萬曆帝想違背“立嗣立長”的祖訓,冊立朱常洵為太子,引發國本之爭,遭到朝中大臣和東林黨的反對,不得已只好冊立朱常洛為太子。

後來有個叫張差的人,手持木棒闖入太子的居所—慈慶宮,並打傷了守門太監。張差被審時,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引進的。時人懷疑鄭貴妃想謀殺太子,但皇帝不願深究,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死。又在宮中密殺了龐保、劉成二太監,以了此案。

張差梃擊案背後主使是不是鄭貴妃並無定論,也有人懷疑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目的是藉此陷害鄭貴妃。而梃擊案真相究竟如何,恐怕無人知曉了。梃擊案遂成為明末三大疑案之一。

背景


參見:國本之爭
在中國歷代皇朝的禮制中,皇帝立皇后所生之嫡長子為太子,而皇后無所出時,則以年長者為太子。雖然明朝數代皇帝經過特別情況而被立為帝(明成祖起兵篡奪侄兒惠帝的帝位,明代宗景泰帝因明英宗被俘而被大臣擁立,明世宗因明武宗無子而入繼大統),但明朝亦仍然依襲這套禮制。
萬曆皇帝
萬曆皇帝
萬曆帝在位期間,由於王皇后無子,故朝臣主張立皇長子為太子,皇長 子就是朱常洛。朱常洛是萬曆帝長子,但不是皇后所生,是與一位王姓宮女有染,宮女懷上了孩子,可是萬曆皇帝並不喜歡她。萬曆帝真正寵幸的是鄭貴妃。她在14歲的時候就成為19歲的萬曆皇帝的寵妃。她美貌而且聰明機警,敢於毫無顧忌地挑逗、嘲笑萬曆皇帝,同時又能傾聽皇帝訴苦,她為皇帝生下了兩個孩子,其中皇三子朱常洵最為萬曆皇帝所喜愛。萬曆帝希望福王為太子,但是依照祖訓,應冊立朱常洛為皇太子。鄭貴妃亦不斷向萬曆帝進言。但朝臣堅持立朱常洛為皇太子,而皇太后李氏和王皇后也支持立朱常洛。
大臣們也紛紛上書,要求皇帝早立太子,免生禍亂。最初萬曆帝不斷拖延,弄至皇長子十歲時,因為儲位未定,不能就學讀書。萬曆帝雖然處分一些支持皇長子的大臣,但東林黨也支持皇長子,使支持皇長子為太子的聲勢更大。萬曆二十九年,皇長子朱常洛二十歲,萬曆帝在無法拖延下終於策立朱常洛為皇太子,常洵為福王,封地為洛陽。
國本之爭,演變成皇帝與士紳大臣的勢力之爭。結果,鄭貴妃一班人並不死心,朱常洵同年10月被封為福王,按道理應該離開京城,到屬地洛陽就任。但在鄭貴妃的要求下,他卻遲遲沒有離京,總在伺機尋找機會。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並不穩固,雙方明爭暗鬥,終於爆發明朝立國以來最嚴重宮廷仇殺事件——梃擊案。

過程


闖入皇宮

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初四的黃昏,有一男子,手持木棍,闖進太子朱常洛居住的慈慶宮,欲刺殺太子,擊傷守門太監,太子內侍韓本用聞訊趕到,在前殿逮捕該男子。
手持木棍闖皇宮擊傷多人,馬上有人把此事報告給萬曆帝,萬曆帝當即命令法司提審問罪,巡視皇城御史劉廷元按律當場審訊。男子名叫張差,薊州井兒峪人,沒說上幾句話,就開始顛三倒四,像一個瘋子。
御史再三訊問,可張差總是胡言亂語,什麼吃齋、討封,問了數小時,也沒將實情供出。審判官不耐煩把他交給了刑部定論。交到刑部后,由郎中胡士相等人重新提審。

供出實情

這時張差似乎清醒了些,回答:“我被鄰居李自強、李萬倉等人 欺負了,他們燒掉我的柴草,我非常氣憤,就打算到京城告狀,擊鼓伸冤。於是我就在4月中旬來到京城。我是從東門走進來的,但我不認得路,只好一直往西走,半路上遇到兩個男子,給了我一根棗木棍,告訴我拿著這根棗木棍就可以伸冤了,我也不知道怎麼回事,可能一下子犯迷糊了,就走到皇宮宮門了,還打傷了許多人,最後被捉住了。”胡士相仍然難下結論,他認為張差是瘋癲之人,於是把情況上奏了萬曆帝。
刑部提牢主王之寀看出了蹊蹺。有一天,王之寀為牢中犯人分發飯菜,覺得張差決不像瘋癲之人。於是他決定再次審訊張差。為了讓他說出實情,王之寀對張差說:“你說實話,就給你飯吃,要不然就餓你。”張差低頭不語,過了一會兒說道:“不敢說。”王之寀當即命牢中其他獄吏迴避,只留兩名獄卒在旁,親自對他進行審問。在威逼之下,張差說出了實情,牽出驚天陰謀。
據張差講,他本名叫張五兒,現年三十五歲,在薊州井兒峪居住,父親已經去世,比較近的親戚有馬三舅、李外父等人,靠砍柴與打獵為生,在一個月前,張差在濟州賣完貨后,賭錢輸了,結果遇上一位太監,太監說按他的要求去做,完事後就能給他30畝土地。於是張差隨這位太監入京,來到一個大宅子又來了一個老太監,老太監供與酒肉。幾天後,老太監帶他進紫禁城。老太監交木棒給張差,又給酒張差飲。帶他經過厚載門,帶到慈慶宮,並囑咐他說:“你先衝進去,撞著一個,打殺一個,殺人也無妨,尤其見到穿黃袍者(是太子朱常洛)這是奸人,打死他,重重有賞,如被人捉住,我們自會救你。”後來他就被逮住了,再問那個太監是誰,張差就不說話了。

幕後真兇

萬曆帝一聽,似乎還有隱情,命令員外郎陸夢龍再次提審張差,並引誘他:如畫出入宮的路徑,說出所遇到人的名字,不僅可以免除他的罪過,而且可以償還他被燒掉的柴草。張差信以為真,於是說:“馬三舅名三道,李外父名叫守才,都住薊州井兒峪。前面不知道姓名的老公公,實際上是修鐵瓦殿的龐保。三舅和外父常到龐保住的地方送灰,龐保、劉成兩個人在玉皇殿前商量,還有我三舅、外父,他們逼我拿著棍子打進宮中。如果能打到太子,吃也有了,穿也有了,一同密謀的還有姐夫孔道。”隨後又畫出入宮路徑。
張差的供言,結果供出是鄭貴妃手下太監龐保、劉成指使。
陸夢龍馬上派人調查取證,逮捕了馬三道等人,經核實,張差說的基本無誤。但是龐保、劉成二人,僅是兩名太監,地位低下,單憑他們不可能有如此膽量。可他們均是鄭貴妃的內侍,朝臣有人懷疑是鄭貴妃背後指使,想要謀殺太子,以便扶立福王。王志、何士晉張問達奏疏譴責外戚鄭國泰“專擅”。一時間朝野嘩然,紛紛猜測,消息傳開后,鄭貴妃則惶惶不可終日,趕來見萬曆帝,向皇上哭訴。

結果


萬曆帝要她去向太子表明心跡,對鄭貴妃說:“群情激怒,朕也不便解脫,你自去求太子吧!”
朱常洛看到父親生氣,又聽出話中有音,只得將態度緩和說:“這件事只要張差一人承擔便可結案。請速令刑部辦理,不能再株連其他人。”萬曆帝聽后,頓時眉開眼笑,頻頻點頭:“還是太子說得對。”萬曆帝見牽扯到鄭貴妃,不想再追查下去。最後以瘋癲奸徒罪將張差處以凌遲。張差臨死前曾說:“同謀做事,事敗,獨推我死,而多官竟付之不問。” ;馬三道等人被發配邊疆;龐保、劉成兩人暫時沒有追究,不久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前後五次會審龐保、劉成兩人,由於人證消失,龐、劉二犯有恃無恐,矢口否認涉案。六月一日,萬曆帝密令太監將龐保、劉成處死,全案遂無從查起。一場梃擊案最後就這樣不了了之。

爭議


梃擊案到底是不是鄭貴妃指示,還是太子自演自導的一出苦肉計,藉此陷害鄭貴恐怕無人知曉了。而此案成為晚明三大疑案之一。

評價


萬曆怠荒,制度廢弛,是梃擊案出現的歷史背景;言官擾亂,遇事眾議,是梃擊案爭而不決的根本原因;鄭貴妃與皇太子的和解,則使梃擊案迅速劃上句號。梃擊案是明朝皇室內部爭權奪利的鬥爭,說到底都是國本之爭的繼續。

影響


當時的禮部右侍郎何宗彥疏說:“張差一事,真亘古奇變”。
鄭貴妃策動梃擊事件,因東窗事發使鄭貴妃勢力大衰,萬曆帝不得不放棄立福王為皇太子的想法。而太子朱常洛的地位也因而穩固。

藝術作品


2007年,孔笙指導電視劇《明宮謎案》以明朝晚期的“妖書案”、“詛咒案”、“梃擊案”、“紅丸案”、“移宮案”等幾大疑案為線索,以立儲、皇權交替為關鍵點,講述了明朝萬曆、泰昌、天啟年間二十年中圍繞宮廷的權力鬥爭,表現出君臣、父子、夫妻、同僚在權力面前交錯的黨爭關係及體現出來的複雜情感,描繪出明朝危在旦夕的夕陽晚景。
2015年,許靖少鎧指導的新武俠電影《明朝大事祭-梃擊案》,影片根據明末三大疑案之一的梃擊案改編。
2013年,老梁故事匯明朝四大奇案之梃擊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