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恭妃
明朝歷史人物
孝靖皇太后王氏(1565年2月27日-1611年10月18日),明神宗后妃,漢族,宣府都司左衛人(原屬河北宣化,現屬河北張家口懷安縣)。生有明光宗和雲夢公主朱軒嫄。
王恭妃原為慈寧宮宮女,萬曆九年(1581年),明神宗往慈寧宮向李太后(明神宗生母)請安,一時興起寵幸了她,後生下一個男孩,就是明光宗朱常洛。萬曆十年(1582年)封恭妃,萬曆三十四年(1606年)年晉封貴妃,同年被封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1611年)九月去世。其孫明熹宗登基后,追封她為皇后。
由於群臣和太后三十多年來一直堅定的支持她的兒子立為皇太子,違背了明神宗本人的意願,王氏生前遭到百般摧殘,凄慘一生;始終受到丈夫冷落、寵妃迫害、奴才欺凌,長期被幽禁;最後哭瞎雙眼,悲憤而終。
大事件
1565-02-27
出生
出生於1565年2月27日。
1573
選美入宮,但未能進入前三
萬曆初年(1573年),朝廷為明神宗大婚,在民間大範圍選美,13歲的王恭妃順利通過前幾關選美入宮,但是沒能進入前三名。
1578
侍奉李太后
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初二日分配到慈寧宮,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
1581
被明生神宗臨幸
三年後的萬曆九年(1581年),16歲的王恭妃偶然被明神宗遇見,偷偷臨幸了她, 事後按照慣例,必定有所賞賜,文書房的內侍要記錄發生關係的年月時間和所賜給的東西作為將來驗證的依據。
1582
被封為恭妃
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王恭妃因此進封為恭妃。
1586
被封為皇貴妃
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進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1611
逝世
萬曆三十九年(1611)九月九月十三日,王氏氣絕而死。
註:由於王恭妃身份和封號不斷變化,稱呼也有王氏、王宮女、王恭妃、王貴妃等,所以統一稱呼為王恭妃,以便閱讀。
王恭妃生於嘉靖四十四年(1565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出身於中下級軍官家庭,父親王朝窶,在女兒未被選入宮之前考中武舉人,官任錦衣衛百戶(正六品武官)。
隆慶二年(1568年),王恭妃3歲時,家從左衛遷到京城。萬曆初年,朝廷為明神宗大婚,在民間大範圍選美,13歲的王恭妃順利通過前幾關選美入宮,但是沒能進入前三名。選美前三名中的王喜姐被欽定為皇后(孝端顯皇后),另兩位女子分別冊為劉昭妃(宣懿太妃)、楊宜妃。落選的女子一部分按規矩遣返回鄉、一部分條件較為出色者則留宮成為宮女。王恭妃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於萬曆六年(1578年)二月初二日分配到慈寧宮,侍奉明神宗的生母李太后(孝定太后)。
王恭妃
按照明朝宮廷規矩,皇帝的起居有專人記錄在冊,叫《起居注》。太后命人拿來《起居注》,對照當時日期,明神宗只好勉強承認了。不過太后並沒有責備他,反而安慰說:“我老了,還沒有孫子,如果生個男孩,也算祖宗社稷之福”。明神宗說:“她畢竟是個宮女!”太后說:“宮女怕什麼,母以子貴,她的身份低,不必計較,你可以加封她”。萬曆十年(1582年)六月十六日,王恭妃因此進封為恭妃。同年八月十一日,王恭妃不負重望,果然生了個男孩,這就是明神宗的庶長子朱常洛。
萬曆十二年(1584年)七月庚辰她又生下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
參見:國本之爭、梃擊案
王恭妃先後生一子一女,實際卻並不受寵,最受寵的是九嬪之一的鄭貴妃。鄭貴妃姿色嬌媚,生性活潑,別的嬪妃見了明神宗都畢恭畢敬,誠恐誠惶,小心謹慎,不敢稍有疏忽。而鄭貴妃則落落大方,談笑自然,還常和明神宗開玩笑,稱明神宗為“老嬤嬤”(即老太太)。明神宗不但不惱,還對她情有獨鍾。萬曆十四年(1586年)正月,鄭貴妃生皇三子朱常洵,明神宗進封她為皇貴妃,地位僅次於皇后。
王恭妃
這樣圍繞皇太子的冊立問題,大臣們與皇帝鬥了十五年,期間發生很多事情,大案迭起,政治鬥爭暗流洶湧。國本之爭是萬曆一朝最激烈複雜的政治事件,共逼退首輔四人,部級官員十餘人、涉及中央及地方官員人數三百多位,其中一百多人被罷官、解職、發配、梃杖。鬥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一直到萬曆二十一年二月(1593年),明神宗才在大臣們一再的請求下允許已經13歲的皇長子讀書,而且沒過多久就長期輟讀,險些讓他成為文盲。
一年年地過去了。萬曆朝的皇太子位子還在那裡空著。滿朝文武呼籲儘快確立皇太子,以告天下百姓。明神宗就是不聽,後來,李太后得知朝廷上下輿論紛紛,也十分同情善良的王恭妃,不得已親自出面干預,質問明神宗:“滿朝文武屢屢上表請求立皇長子為太子,你為何老拖著?”。明神宗說道:“他是宮女生的。”李太后聽罷此言,龍頭拐杖往地上一搗,指著兒子大罵道:“別忘了,你也是宮女生的!”明神宗這才想起自己的親娘原本也是宮女,也是被隆慶帝“臨幸”後生下自己的,且是泥瓦匠之女,論出身,比王恭妃低賤更多。明神宗羞愧萬分,無地自容,閉口無言。李太后開導兒子說:“王恭妃為朱家帝業留下了根苗,為大明江山社稷立下了功勞。你為啥不封她為皇貴妃,她的兒子難道就不是你的兒子?”
在李太后的力主和群臣的上疏勸諫下,他迫不得已於萬曆二十九年(1601年)十月立已經年滿19歲的朱常洛為皇太子。同時封皇三子朱常洵為福王。王淑蓉被移居慈慶宮,封號仍然沒有變動。
王恭妃被進封為皇貴妃后,不但沒有享受到皇貴妃的優厚待遇,而且她深居幽宮,無人問津,處境更加凄苦。在這十餘年中,王恭妃母子因受到明神宗的厭惡冷落,又被盛寵的鄭貴妃視為眼中釘,飽受屈辱,各方面待遇極差。使盡各種手段排擠和虐待王恭妃母子。鄭貴妃提到王恭妃時,總是稱其為“老媽媽”,暗行誣衊和諷刺,甚至當著皇帝的面也如此,明神宗並不加以制止,心裡對王恭妃感覺更不好;通過考古發掘,出自她棺槨內一把銀壺,壺底刻銘文一周”大明萬曆壬午年(1582年)制”——可見這是她被封為恭妃的當年一直用到去世時的實物。30多年來她從宮女成為妃子再成為皇貴妃,又是未來皇帝的生母,生活上使用的器物卻沒有多大變化。此壺沒有任何裝飾,不僅比不上妃嬪墓出土的器物,甚至還沒有民間富裕人家出土的器具精美。另一件出自她棺槨內的鍍金銀盤,也滿是破洞和缺口。
王恭妃生下皇長子,理應進封為貴妃,但神宗就是不進封,好長時間王淑蓉的封號依然如故。再就是讓王淑蓉母子同居景陽宮,不讓她們與神宗見面,使皇帝逐漸淡化與皇長子的感情。過作為母親,王恭妃更在意的是自己的兒子。她對兒子的安全極為擔心,一直到13歲母子還一同起卧。萬曆二十二年(1594年),鄭貴妃污衊皇長子喜歡和宮女嬉戲,已不是處男。明神宗派使者前去驗視。王恭妃大哭:“十三年來我同兒子一同起卧,不敢有絲毫的疏忽、不敢離開半刻,就是怕有變故,我的憂懼今日果然應驗了啊!”使者不敢隱瞞,如實稟報神宗,皇長子的清白才算保住。
朱常洛賴嫡母王皇后、祖母孝定太后李氏的多方關照調護,終得以平安長大成人。
兒子當了太子,但是王恭妃依然盼不到出頭之日,她被幽禁在景陽宮,整整十年不能與兒子見面,晉封就更談不上了。
直到萬曆三十四年(1605)十一月,朱常洛的妾侍王氏生下皇長孫朱由校(日後的明熹宗),太子有了兒子、明神宗有了孫子,而且朝臣們多年來的諫言力爭,民間也議論紛紜,明神宗才借著給母親加徽號的機會,順便將王氏晉封為貴妃、皇貴妃。成為皇貴妃,聽起來位極尊貴,其實因為皇帝的冷落,她凄慘的日子並沒有什麼改變,有名無實,始終受著迫害,一直被幽禁著,叫天不應、叫地不靈。在她身患重病時,明神宗也沒有去看望過她。
景陽宮。她在此被長期幽禁。
而《先撥志始》根據外戚王升的敘述所記載的情形,則更為凄慘:臨終前,母子見面本欲有話說,但王氏察覺到屋外有人,低聲提醒道:“鄭家有人在此”。於是直到咽氣而死,母子倆默默相對痛哭,不敢說話。鄭貴妃派的人一直等到王氏氣絕,才允許太子給母親收斂。
王恭妃生前受到百般摧殘,後事也不順當。王恭妃死後,明神宗並不把她的喪事放在心上。對她擇地安葬之事,是極為刻薄的,依照他的本意,草草埋葬了事。但大臣們不服。首輔沈一貫、大學士葉向高數次上折,大學士葉向高上言:“皇太子母親貴妃去世,葬禮應當從厚。”言兒子是太子,葬禮應當按明世宗皇貴妃王氏(莊敬太子生母)的規格辦理。明神宗卻欲按明世宗皇貴妃沈氏(未生育子女)的規格辦理,一再拖延。最後還是按前朝未生育子女的沈皇貴妃的禮儀辦理了。當時正值八月,天氣炎熱,棺槨又經十個月的停放,屍體早已腐爛不堪。一個月後,禮部左侍郎翁正春上疏請示王恭妃的安葬事宜,過了兩天,明神宗才命人到天壽山卜地,選得了東井左側的平崗地,經他同意,在那裡正式營建了墳園。
孝靖皇后的又一張畫像
明神宗不派人守墳,也不撥給守墳的費用。直到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五月,轟動朝野、企圖打殺太子的“梃擊案”爆發,兇手張差供出自己是受鄭貴妃手下的太監龐保、劉成指使的,還牽扯上邪教紅封教。輿論激憤,時人皆懷疑是鄭貴妃及其兄弟主使謀殺太子。太子的處境受到普遍關注。鄭貴妃慌了,哭求於明神宗。為替鄭貴妃開脫,明神宗一面要鄭貴妃放低姿態親自去懇求太子,一面命令對太子有調護之恩的嫡母王喜姐給太子做思想工作,要太子不要牽扯鄭貴妃;一面自己出馬給太子施加壓力,讓太子表態,安撫百官。最後只處死張差和鄭貴妃名下的龐、劉二太監,草草將此案了結。為平息輿論的憤怒,這才在當年六月旨下禮部:“給皇太子母墳戶三十名,園地二十五頃,以供香火。”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八月,明神宗駕崩,太子朱常洛登位當了皇帝,即明光宗。他首先想到的就是按制度追封自己的母親為皇后。泰昌元年(1620年)八月,明光宗下旨追尊生母,並說:“朕嗣承皇統,撫御臨視天下,追念根源,則我的生母溫肅端靖純懿皇貴妃恩大無及。朕往昔為太子時,沒有能盡親盡孝,如今入宮為帝,更只是對當時感到痛悔,想要一伸自己無盡的深情,只有由此而求合於禮儀。想按照皇祖穆宗皇帝尊生母榮淑康妃的先例辦理,禮部仔細議定再報聞。”不料,朱常洛只做了一個月的皇帝就在“紅丸案”中不明不白的死去,他死後宮廷又發生了“移宮案”,追念母親的儀禮沒有行成。
定陵後殿原狀(左為孝靖皇后棺槨)
一直到了崇禎十一年(1638年)三月,在御用監找到孝靖、孝和兩皇后的玉冊玉寶,崇禎帝命有司獻於宗廟。
娘家
• 父親:王朝窶(明史書為王天瑞),錦衣衛百戶。后追贈錦衣衛指揮僉事;追贈永寧伯,明威將軍。
• 母親:葛氏,封太恭人。
• 哥哥:王道亨,錦衣衛帶俸指揮史。
夫家
• 公爹:朱載垕,明穆宗。
• 婆母一:孝懿庄皇后李氏
• 婆母二:孝安皇后陳氏。
• 婆母三:孝定太后李氏(明神宗的生母)。
• 丈夫:朱翊鈞,明神宗(萬曆皇帝)。
• 嫡皇后:孝端顯皇后(王喜姐)。
後代
• 兒子
朱常洛(明光宗),皇長子、皇太子。
• 女兒
皇四女雲夢公主朱軒嫄。
• 孫子
明熹宗朱由校。
簡懷王朱由㰒。
齊思王朱由楫。
懷惠王朱由模。
明思宗朱由檢。
湘懷王朱由栩。
惠昭王朱由橏。
• 孫女
悼懿公主。
懷淑公主朱徽娟,生母孝元貞皇后郭氏。
朱徽姮。
朱徽嫙。
朱徽㜲。
寧德公主朱徽妍,母親傅懿妃。
遂平公主朱徽婧,母親傅懿妃。
朱徽婉。
朱徽妱。
悼溫公主朱徽姃,母邵慎嬪。
張進善《王皇后的悲慘命運》:在封建社會,女人的命運很難由自己掌握。王淑蓉從進宮的那天起,就像投入籠子里的鳥,失去了人身自由。儘管她後來成為皇帝貴妃,一代皇后,她的家族、親屬仗著她的名份享盡榮華富貴,極盡體面風光,但她自己的命運是悲慘的。由於鄭貴妃專寵,王淑蓉在宮中倍受冷落,不僅沒享受過皇妃的待遇,而且連一個普通人的生活條件也不如,只是在孤凄禁閉和疾病折磨中度過一生,最終成為封建社會宮廷鬥爭的犧牲品。
當年明月著《明朝的那些事兒》:萬曆二十九年十月,皇帝陛下正式冊立皇長子朱常洛為太子,爭國本事件正式結束。
被壓了十幾年的朱常洛終於翻身,然而他的母親那位恭妃卻似乎永無出頭之日。
按說兒子當上太子,母親至少也能封個貴妃,可萬曆壓根就沒提這件事,一直壓著,直到萬曆三十四年,朱常洛的兒子出世,她才被封為皇貴妃。
但皇貴妃和皇貴妃不一樣,鄭貴妃有排場,有派頭,而王貴妃不但待遇差,連兒子來看他,都要請示皇帝,經批准才能見面。
但幾十年來,她沒有多說過一句話,直到萬曆三十九年的那一天。
她已經病入膏肓,不久於人世,而朱常洛也獲准去探望他,那扇大門洞開時,她再次見到了自己的兒子。
二十九年前的那次偶遇,造就了她傳奇的一生,從宮女到貴妃,再到未來的太后(死後追封)。
但是同時,這次偶遇也毀滅了她,因為萬曆同志很不地道,幾十年如一日對她搞家庭冷暴力,既無恩寵,也無厚待,生不如死。
然而她並不落寞,也無悔恨。
因為她看到了自己的兒子,已經長大成人的兒子。
青史留名的太后也好,籍籍無名的宮女也罷,都不重要。重要的是,作為一個母親,在臨終前看到了自己的兒子,看到他經歷千難萬苦,終於平安成人,這就足夠了。
所以,在這生命的最後一刻,她拉著兒子的衣角,微笑著說:“兒長大如此,我死何恨。”這裡使用的是史料原文,因為感情,是無法翻譯的。還有,其實這句話,她是哭著說的,但我認為,當時的她,很高興。
王宮女就此走完了她的一生,雖然她死後,萬曆還是一如既往地混賬,竟然不予厚葬,經過當時的首輔葉向高反覆請求,才得到了一個謚號。
雖然她這一生,並沒有什麼可供傳誦的事迹,但她已然知足。
在這個世界上,所有的愛都是為了相聚,只有母愛,是為了分離。
接受了母親最後祝福的朱常洛還將繼續走下去,在他成為帝國的統治者前,必須接受更為可怕的考驗。
當時宮內一些人為了自己的利益,長期貶損和構陷不受皇帝寵愛的王恭妃母子,甚至編造謊言誣衊詆毀,於是,一個個對王恭妃和皇長子朱常洛極為不利的謠言就誕生了:坊間盛傳王氏與皇帝相遇時,她年紀已經大了而且人又蠢笨,根本配不上年輕的皇帝。
不惜將少年天子和少年宮女的相遇故事抹黑為一個老宮女勾引少年皇帝、二者只是一夜情所以沒有感情、王氏不得寵是理所當然,從而達到抹黑皇長子、阻止立皇長子為儲君的目的。其編織的謠言居然被史官寫入國史,這反映了明代最高統治階層權力鬥爭的殘酷性和複雜性;也由此可見,寵妃權黨當時的氣焰之囂張和強大。若非上個世紀五十年代末期對定陵進行的考古發掘,關於王恭妃自身條件如何糟糕的謠言難以想像會流傳到何時。
以下內容取自考古發掘書籍《風雪定陵》:
孝靖皇后畫像
以《明史》和墓誌相對證,年月上亦有出入。如墓誌上冊封恭妃在萬曆十年六月,《明史》卻載四月;死於萬曆三十九年,《明史》載萬曆四十年。墓誌的出土,更正了《明史》的錯誤之處。
《大明溫肅端靜純懿皇貴妃王氏壙志》:
妃姓王氏,宣府都司左衛籍。父朝寀,原任錦衣衛百戶,贈明威將軍指揮僉事。母葛氏,封太恭人,生妃於嘉靖四十四年正月二十七日寅時,於萬曆六年二月初二選進內庭。萬曆十年六月十六日冊封為恭妃。八月十一日誕生皇太子,上大悅,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三年十一月十四日,皇元孫生。上益大悅,仍詔告天下,播聞四夷。萬曆三十四年四月二十日進封為皇貴妃。萬曆三十九年九月十三日酉時薨逝,距所生四十有七歲。惟妃毓秀德門,早膺國選,貳備柔嘉之德,久端宮壼之儀,首誕元良,克贊內治,聖明眷注卓越等。夷其薨也,上甚哀悼,輟朝,賜溢,諭祭。自慈聖皇太后以下咸致祭焉。以四十年七月十七日卜葬於東井左吉之原。夫生死有常,侈短在數,惟淑德芳聲則歷世不朽,所謂不待生而存,不隨死而亡者也。妃賢著椒塗,譽流蘭掖,蒙眷於聖主,誕毓乎震英,肇啟多孫,用延繁祉。懿謚既彰於玉冊,休嘉永庇乎金枝。然則為妃也者,其亦無愧於穹壤矣乎,儒臣奉命作志,納之玄扃,后千萬祀尚亦有徵哉。
• 《明神宗實錄》
• 《明史孝靖王太後傳》
• 《萬曆野獲編》
• 《酌中志》
參見:明定陵
定陵王恭妃生前所用遺物
1956年,中國考古隊成功發掘定陵。1959年9月30日,明神宗、孝端和孝靖皇后的棺槨被當作垃圾扔下山溝。1966年文革爆發,定陵也遭到前所未有的破壞。8月24日,紅衛兵小將闖入定陵,把明神宗當做“地主階級的總頭目”將帝后屍骨焚毀,而最早提出定陵發掘的北京市副市長的吳晗,於1969年10月11日死於監獄。
《勝國宮闈詞》(清 顧宗泰 著),吟誦孝靖皇后詩一首 |
不是春宮承密幸,那能原廟嗣宗烑。杯棬他日深念恩,痛斷擎衣涕泣宵。 |
《明宮詞》(清 南耕程嗣章 著),吟誦孝靖皇后詩一首 |
年長宮人久未封,一朝承寵踞蒼龍。慈宮自檢起居注,且喜生孫暮景逢。 |
時間 | 劇名 | 演員 | 飾演人物 |
2005 | 《明宮夕照》 | 徐幸 | 王恭妃 |
2010 | 《大明嬪妃》 | 王春妹 | 王恭妃 |
《大明嬪妃》中王恭妃的晚年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