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懿太妃

宣懿太妃

宣懿康昭太妃(1557~1642年),劉氏,明神宗妃嬪。萬曆六年(1578年),被選入宮,封為昭妃。明熹宗即位徠,迎居慈寧宮,掌管皇太後印璽。

人物生平


萬曆六年(1578),朝廷為神宗大婚,在民間挑選美女,最終選了三位女子。其中的一位女子王喜姐被立為皇后(即神宗結髮之妻,死後謚為孝端顯皇后),劉氏為其中之一,被冊封為昭妃,年二十一歲。劉妃是神宗身邊最早的妃嬪之一,但她不受寵,也無子。
萬曆一朝,自張居正死後的三十多年,皇帝、大臣、寵妃爭鬥得不可開交,鄭貴妃為爭奪太子位和皇后鳳冠,攪得後宮朝廷一塌糊塗,“妖書案”、“告密案”、“梃擊案”、“續妖書案”等等大案迭起。劉氏性謹厚,不與鄭氏爭寵,在後宮中默默無聞度日,雖然寂寞,但也落得個清靜,平安的熬過了42年的歲月。
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神宗崩。王恭妃之子朱常洛即位,然不滿一月便在“紅丸案”中不明不白死去。明熹宗即位,後宮朝廷上又發生了“移宮案”。事件平息后,當時名義上有資格做皇太后的后妃們都已經去世,只有鄭貴妃位號最高,但她三十多年來干盡損人不利己之事,為朝廷上下所惡,而劉氏性格寬厚,多年來撫愛諸王,頗受尊重,被尊為宣懿太妃,居慈寧宮,掌管皇太後印璽。
在宮裡熬了四十多年後,劉氏總算熬出了點名堂。然而性格溫順又看慣後宮眾多姐妹榮辱起落的劉氏,早已深諳後宮生存之道,並沒有被太妃的頭銜沖昏頭腦,她依然平靜度日,不弄權,只在為信王(後來的崇禎皇帝)挑選王妃時堅持過自己的意見。崇禎帝的結髮妻周皇后就是在她的堅持下被選中的。
明熹宗(天啟皇帝)一朝,太監魏忠賢與奶媽客氏橫行無忌,因劉氏清靜無為,既不與客魏同流和污,也不招惹客魏,所以平安的熬過了熹宗一朝的七年時間。明思宗(崇禎皇帝)即位后,她在朝廷和宮中更有威望。與思宗、周皇后等人相處融洽,思宗禮事之如大母,使她度過了愉快的晚年。
崇禎十五年(1642年)薨,謚為“宣懿康昭太妃”,享壽86歲。葬於銀錢山,位於鄭貴妃墓西南二百多米處。參見“神宗四妃墓”詞條。

人物家世


劉氏是陝縣上村(今屬三門峽市湖濱區)人。祖父劉鈿,萬曆年間在上村開旅店,為人忠厚善良,不貪無義之財,受人敬重,兒孫多聽教誨,品德端正。昭妃入選冊封之後,其父劉應節被封為錦衣衛僉士,祖父賜太公稱號,祖母高氏和母親馬氏皆賜為恭人,叔叔們也做了官。昭妃的弟弟劉岱成人後,承襲父親爵位,后被提升為少保正二品,兩賜蟒玉袍。另弟劉化為左都督,亦賜蟒玉袍。崇禎十七年(1644) ,李自成攻陷北京,崇禎自縊煤山,劉岱率全家百餘口,舉火自焚,算是忠烈之門。

史籍記載


明史
徠列傳二(神宗孝端皇后王氏):與后同日冊封者有昭妃劉氏。天啟、崇禎時,嘗居慈寧宮,掌太后璽。性謹厚,撫愛諸王。庄烈帝禮事之如大母。嘗以歲朝朝見,帝就便坐,俄假寐。太后戒勿驚,命尚衣謹護之。頃之,帝覺,攝衣冠起謝曰:“神祖時海內少事;今苦多難,兩夜省文書,未嘗交睫,在太妃前,困不自持如此。”太妃為之泣下。崇禎十五年薨,年八十有六。
列傳二(庄烈帝愍皇後周氏):時神宗劉昭妃攝太后寶,宮中之政悉稟成於熹宗張皇后。故事:宮中選大婚,一后以二貴人陪;中選,則皇太后幕以青紗帕,取金玉跳脫系其臂;不中,即以年月帖子納淑女袖,侑以銀幣遣還。懿安疑后弱,昭妃曰:“今雖弱,后必長大。”因冊為信王妃。帝即位,立為皇后。
酌中志
明代宦宮 劉若愚 著:先帝登極,復遷鄭老娘娘於一號殿之仁壽宮,請神廟東宮昭妃劉老娘娘於慈寧宮居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