厲山鎮

湖北省隨州市隨縣轄鎮

厲山鎮,隸屬於湖北省隨州市隨縣,位於湖北省隨州市西北18公里,地理坐標為東經113°12'---113°29',北緯31°46'---32°06',扼襄(陽)漢(口)之咽候,通南北之要衝,北望桐柏山,南近大洪山,東瞰信陽,西通荊(州)襄(陽),漢丹、西寧鐵路交匯,氵厥水、姜水交融,316國道穿境而過。面積237.07平方千米(2017年),鎮區面積4平方公里,耕地面積5.3萬畝。既是鄂西北的交通交塞,又是隨西北農工商物質的重要集散地。

2019年10月31日,厲山鎮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

厲山鎮有6.2萬畝耕地,1.55萬畝水面,15萬畝林場。鎮政府駐厲山,徠人口78759人,面積237.6平方千米。轄5個居委會、28個村委會。

歷史沿革


1949年為厲山區,1958年改東風公社,1959年復為厲山區,1984年建鎮。1997年,面積120.1平方千米,人口5.2萬,轄沙店、古城、聯群、燈塔、星旗、星升、星炬、星焰、星高、宇宙、星亮、王崗、解放、同心、新建、文昌、乾坤、星歡、星欣、星舞、富足、勤勞、勇敢、建明、冷家灣、方家壩、萬眾、陸家板橋、幸福、神農30個村委會和姚家巷、文昌閣、回龍寺、雲水寺、小沖5個居委會。
2004年,面積120.4平方千米,人口60759人,轄4個居委會、19個村委會:神農、雲水、日中街、文昌閣、星亮、王家崗、同心、東方、沙城、聯群、燈塔、星旗、星升、星炬、雙星、宇宙、三星、富足、勤勞、北崗、紅星、雙寨、幸福。2005年,撤銷封江鄉,劃歸厲山鎮管轄。2009年由曾都區劃歸新設立的隨縣管轄。原封江鄉位於隨州縣中北部,距隨州城區37千米。有封江口水庫。1955年置江河鄉,1960年改封江公社,1984年置鄉。1997年,面積119.5平方千米,人口0.8萬,轄車水溝、明華、明玉、明豐、明義、東安寺、明炎、明福、明光、掛家台10個村委會和江中閣居委會。2004年,人口9274人,面積117.2平方千米,轄6個村委會:車水溝、明華、河東、獅子口、福光、桂家台,鄉政府駐封江口。2005年撤銷併入厲山鎮。

地理環境


厲山鎮
厲山鎮
厲山鎮交通區位優勢明顯。北望桐柏,南近綠林,東瞰信陽,西通荊襄,漢丹、西寧鐵路在此交匯,隨岳高速、316國道穿境而過,旅遊專線自擂鼓墩曾侯乙墓直達炎帝神農故里。厲山基礎設施完善,鎮區建有大型鐵路貨運編組站,交通、通訊、水電已形成完整網路,各類專業市場布局合理,是鄂西北的交通樞紐和農副產品集散地。
厲山集鎮建設特色突出。集鎮道路、水電等基礎設施完善。具有地方特色的風味飲食文化豐富,特色小商品琳琅滿目,商賈雲集,經濟活躍。按照隨州城市副中心的建設要求,新區規劃和舊鎮改造規劃即將出台,一個全新的歷史風貌名鎮即將展現今人們面前。2009年7月29日,經國務院批准,在湖北隨州市曾都區區劃範圍內,劃出部分鄉鎮成立隨縣,曾都區繼續保留。隨縣是湖北省第62個縣市,版圖面積5673平方公里,下轄19個鄉鎮,391個村(居)委會,人口98.14萬,縣城駐厲山鎮。縣位於湖北省北部的中間,淮河源頭南麓,南接隨州市曾都區,東鄰廣水市、河南省信陽市、北部與河南省桐柏縣接壤,西接棗陽市。縣人民政府駐厲山鎮。郵編:441315。行政區劃代碼:421321。區號:0722。
隨縣地貌特徵以低山丘陵為主,兼有山地和河流谷地,一般高度海拔300-800米。主要山脈是桐柏山及其餘脈,河流主要有淮河、漂水、厥水等。
隨縣轄鎮:厲山鎮、高城鎮殷店鎮草店鎮小林鎮淮河鎮萬和鎮尚市鎮唐縣鎮、吳山鎮、萬福鎮新街鎮安居鎮環潭鎮、洪山鎮、長崗鎮、三里崗鎮、柳林鎮、均川鎮。

行政區劃


簡介

厲徠山鎮
厲徠山鎮
厲山鎮位於湖北省隨縣中部,縣政府所在地,距隨州城區20千米。面積237.6平方千米(一說239.5),人口7.8萬人。轄神農、雲水、日中街、文昌閣、江中閣5個社區,星亮、王家崗、同心、東方、沙城、聯群、燈塔、星旗、星升、星炬、雙星、宇宙、三星、富足、勤勞、北崗、紅星、雙寨、幸福、車水溝、明華、河東、獅子口、桂家台、海潮寺24個行政村。鎮政府駐厲山。[一說現轄27個村(居)委會]
被尊奉為神農故里,據史書記載,炎帝神農誕生於厲山鎮烈山石室。古迹名勝有烈山風景名勝區,已修復修建神農牌坊、神農文化廣場、炎帝神農紀念館、神農碑、神農嘗百草塑像、神農泉、神農洞、神農廟、功德殿仿古建築群、萬法寺、龍鳳日月旗杆等20餘處人文和自然景觀。漢丹、西寧鐵路在此交匯,隨岳高速、316國道穿境而過。

轄村代碼

421302110+行政村
001神農居委會
002雲水居委會
003日中街居委會
004文昌閣居委會
005江中閣居委會
200星亮村
201王家崗村
202同心村
203東方村
204沙城村
205聯群村
206燈塔村
207星旗村
208星升村
209星炬村
210雙星村
211宇宙村
212三星村
213富足村
214勤勞村
215北崗村
216紅星村
217雙寨村
218幸福村
219車水溝村
220明華村
221獅子口村
222海潮寺村
223桂家台村

人口民族


(第五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60749
30535
30214
家庭戶戶數15678
家庭戶總人口(總)51376
家庭戶男25788
家庭戶女25588
0-14歲(總)14190
0-14歲男7286
0-14歲女6904
15-64歲(總)42446
15-64歲男21420
15-64歲女21026
65歲及以上(總)4113
65歲及以上男1829
65歲及以上女2284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59860

經濟


產業結構

厲山產業結構優勢獨特。作為新興的紡織工業基地,紡織工業已成為全鎮的支柱產業之一。現鎮內紡織企業已達50多家。2007年全鎮紡織工業實現總產值5.3億元,銷售收入5億元,實現利稅2420萬元。產品遠銷沿海城市及東南亞國家。鎮內紡織、輕工、化工、釀造等門類齊全。
厲山農耕文化歷史悠久。這裡氣候適宜、土壤肥沃,種植、養殖業十分發達,是重要的優質商品糧、商品棉生產基地。經過多年的結構優化調整,已形成以十里水果帶(富足、沙城)、十里葡萄走廊(厲封公路沿線)、千畝柞蠶林(海潮寺)、萬畝水產(封江口水庫)基地為龍頭的規模化、專業化經營的新格局。

文化


人文歷史

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誕生地——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隨州厲山鎮九龍山南麓。古神農洞位於九農山腰。史書記載“神農母安登,感農而生炎帝”於此。在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內,建有炎帝神農洞、炎帝神農碑、炎帝神農紀念廣場、炎帝神農紀念館、炎帝神農牌坊等紀念性建築物。炎帝神農烈山名勝區規劃建設,以“建築返古、環境還野”為特色,規劃建成“世界烈山宗親會館”、“祭祀朝聖”、“聖遺跡遊覽”、“大同街市”、“炎帝故里經濟技術開發”、“服務接待管理”六個區,興建修復炎帝神農殿、烈山大宗祠、聖賢殿、功德殿、神農廟、安登泉、百草園、觀天壇、神農九井等景點。景觀有姜河新潮、九嶺晴嵐、煙寺晚鐘、山村夕照、古洞青雪、斷岩縮霧、龍鳳旗杆等,因材借景,秀麗非凡。幾千年來,每逢炎帝生辰祭日,世界各地數以萬計的群眾前來烈山敬奉炎帝神農,緬懷華夏始祖,烈山已成為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問祖的聖地。
春秋戰國到今,歷朝歷史學家、歷史文獻作了肯定的記載,炎帝神農誕生於“湖北隨州厲山”。如:春秋《禮記洠法二十三》:“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東漢經學大師鄭玄註:“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或曰有烈山氏”。
春秋《國語脠語上》:“昔烈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柱,能殖百穀百蔬”。三國時韋昭註:烈山氏,炎帝之號也,起於烈山,(禮記洠法)以烈山為厲山也。
春秋左傳注》第四冊:“有烈山氏山之子曰柱為稷,(沈韓補註云:“(祭法)云:‘厲山氏之有天下也,其子曰農,能殖百穀’。註:‘厲山氏,炎帝也,起於厲山,或曰有烈山氏’。農即柱,厲山在今湖北隨縣北四十里”)自夏以上祀之”。《左傳*昭公二十九年》:“有烈山氏之子曰柱為稷,自夏以上祀之;周棄亦為稷,自商以來祀之”。晉朝杜預為其作注曰:“烈山氏,炎帝也,起於厲。”

厲山本紀

厲山在湖北隨州境內。大洪山在其南,桐柏山在其北。兩山盛名既久,遊客多矣。
遊歷名山大川的人,若來看名山,肯定會失望。這座山無崔嵬崢嶸之勢,亦少修林危澗之姿。繞山而走的江水,流沫雖活,涓脈卻瘦。
儘管這樣,中國所有的山峰,無論多麼峭拔,多麼奇異,都會俯下身來,向這一座小小的厲山,表達深深的敬意。究其因,厲山雖小,卻是中華始祖之一的炎帝神農的誕生地。
厲山,又名烈山。2006年暮秋,我與京城的幾位史學家與作家朋友專程前來拜謁。來此者,以朝聖者的心態則可,若以旅遊者的身份,則會感到失望。因為山上既無絢麗的景色,亦無情致的古迹。惟一可看的,是一個狹隘的穴洞,傳為神農降生於此。
炎帝與神農,究竟是一人還是兩人,漢代之前有爭論。漢之後始稱一人。近段時間來,名人已成為不可再生的旅遊資源,各地爭搶激烈。關於炎帝的出生地,亦有歧見,但厲山作為神農故里,卻是沒有異議。
炎帝神農早於黃帝,即便在司馬遷生活的西漢,亦感到古史難征。所以,在他的巨著《史記》中,有專門的《黃帝本紀》,對炎帝,卻只寥寥數筆帶過。但是,在民間,炎帝還是保留了不少傳說,神農嘗百草更是家喻戶曉的故事。上古的三皇五帝,雖排法各異,但炎帝總是列名其中,而黃帝闕如。而且,炎黃二祖,不僅有南北地域之分,更有著政經之異。炎帝是華夏農業文明的開創者,而黃帝則是政治文明的奠基者。
當此日,我站在厲山的神農洞前,試圖感受上古祖先詩意的穴居,想象這洞前有潺潺不息的清泉。這清泉融入江水,匯入漢水,流入長江;清泉的周圍,都是青翠的楠木林,出入林子的,除了悠然自得的大象,還有圍著獸皮、穿著草裙的男女。在人類的童年時代,和諧的自然養育著人類的心靈,詩意像鮮花一樣長開不敗。一方水土養一方人。像神農這樣偉大的祖先,決不可能在窮山惡水的環境中誕生。
幾千年時間過去了,今日的厲山無復當年的美麗。每一個見過神農洞的人,都會覺得這局促的岩洞,不但陰暗,而且潮濕。不要說從中感受詩意,就是品享哪怕是一點點的溫馨,也是太高的奢望。但是,只要一想到,我們華夏的祖先就是從這岩洞中走出,然後發明了茅屋、發明了陶器、發明了耜耒、發明了弦琴,並辨識了眾多的花木與谷稗,我們的惆悵立刻就會煙消雲散,而代之以深深的感恩。
中國的歷史,基本上是一部政治變遷史。歷代史官,莫不專此為己任。基於此,開創政治制度的黃帝就顯得比炎帝重要。但是,更多的人類文明的開拓者,卻是活在民間的傳說中,這方面,炎帝可稱為代表。用今天的褒語講:炎帝不但是偉大的科學家,亦是勤奮的實幹家。自遠古而今,千秋萬代的人們,可以不懂政治,但絕不可能不懂生活。因此,只要我們活著,炎帝神農就如影隨形地陪伴著我們。
從這個意義上說,厲山,是中國遠古文明的一個拐點,沒有人可以輕視它,更不可忽略它。

社會


文化教育

小學
厲山鎮何家中心小學
厲山鎮何家中心小學
曾都區厲山鎮三河高級小學、曾都區厲山鎮中心小學、曾都區厲山鎮何家中心小學、曾都區厲山鎮王崗中心小學、曾都區厲山鎮高級小學。
初級中學
曾都區厲山鎮第一初級中學、曾都區厲山鎮第三初級中學。
厲山鎮高級小學
厲山鎮高級小學

旅遊


厲山鎮歷史文化底蘊深厚。旅遊資源豐富,人文、自然景觀兼具。據130多種史料記載,華夏人文始祖——炎帝神農誕生於此,千百年來,厲山一直是海內外炎黃子孫尋根謁祖的聖地。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被湖北省委宣傳部定為“全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2年被評為國家AA級風景名勝區,現正全力打造國家AAAA級風景名勝區。
厲山生態旅遊資源豐富。距鎮區14公里的自然生態旅遊區——大型水庫封江景區自然風光奇、險、秀,江中遊覽區青山蒼翠,碧波萬頃,十里畫廊,韻味無窮,是休閑、度假、會展的好去處。

名勝景點

炎帝神農故里風景區
厲山鎮
厲山鎮
華夏始祖炎帝神農的誕生地——厲山(烈山),坐落在湖北省隨州市九龍山(烈山)南麓。烈山岡巒起伏,樹木蔥蘢,峭岩幽谷,清泉古洞,構成一幅風光旖旎、雄偉壯觀的山水畫卷。烈山擁有九嶺,九嶺拱成烈山。九烈山嶺由南向北依次為:鑽斷山、耕耘山、百草山、五帝山、三皇山、葫蘆山、洞天山、登天山、壽星山。它們沿龍脈河一字兒排開,如九龍捧聖,奉侍著神農故里。
古神農洞位於九龍山腰。為明朝萬曆年間隨州知州楊存愚立;神農宮為三進四層宮殿式建築,集中華五千年文化精粹於一宮。相傳炎帝神農遍嘗百草,為民治病;發明農具,教人使用;培育五穀,助民眾溫飽。後來,他與黃帝聯合打敗蚩尤,成為中華民族的共同始祖,中華民族因而又稱炎黃子孫。
《湖北通志》載:“神農氏起烈山,為烈山氏,今隨厲鄉是也。”烈山又名厲山,因又作厲山氏。
封江風景區
厲山鎮
厲山鎮
封江風景區位於封江鄉境內,距厲山神農風景區15公里。建成於1960年的封江水庫是全市六座大型水庫之一,總庫容64億立方米,有效庫容1.36億立方米。封江水庫兩岸山巒連綿起伏,庫汊水島犬牙交錯,形成了封江獨具特色的庫區風光。27公里長的水域猶如一幅畫廊,14萬畝山場四季如畫:春季山花爛漫,映山紅滿山遍野;夏日綠樹成蔭,滿目青翠;秋天葉紅果熟,四處飄香;冬時雪壓青松,銀裝素裹。庫區上游的獅子口更是怪石林立,奇峰聳天,野趣甚濃。
由於水庫調節而形成的獨特小區域氣候,使這裡冬曖夏涼,氣候宜人。萬餘畝水面碧波蕩漾,水美魚肥,是一處可供療養的理想場所。興建的打靶場、遛馬場、游泳場、遊樂場、垂釣場將給遊人提供豐富多彩的文化生活。
這裡的人文景觀也比較豐富。境內原有江家河、劉家河兩大古老集鎮,是方圓百里的主要貨物集散地,也是隨州通往河南的古道。豐水季節,商船可順水直達隨州、武漢。因此這裡商賈雲集,經濟繁榮。僧人們曾在此建有東安寺、紅安寺,香客絡繹不絕。歷史上這裡曾發生過多次戰鬥。如今獅子口古寨牆仍連綿幾公里,完全用青石壘成,高大堅固,氣勢宏偉,四方寨門保存完好。民間相傳薛剛反唐曾屯兵於此。
這裡盛產香菇、茶葉、蠶繭、木耳、水產品、畜產品。歷史上柞蠶享有盛名,年產繭達25萬公斤。該庫是個富庫,年可產成魚25萬公斤。

獲得榮譽


2019年10月31日,厲山鎮被命名2019年度“湖北省森林城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