蕪穢

蕪穢

蕪穢,讀音wú huì,漢語詞語,意思是荒蕪。引申為叢生的雜草。污濁;污穢。使污穢;玷污。冗雜;雜亂。

引證詳解


亦作“蕪薉”。亦作“蕪濊”。
1.荒蕪。謂田地不整治而雜草叢生。
①《楚辭·離騷》:“雖萎絕其亦何傷兮,哀眾芳之蕪穢。”
②《楚辭·九辯》:“農夫輟耕而容與兮,恐田野之蕪穢。”
③《史記·司馬相如列傳》:“墳墓蕪穢而不脩兮,魂無歸而不食。”
④宋 司馬光《晉祠謝晴文》:“污邪既瀦,平原將溢,田恐蕪穢,民憂墊隘。”
胡適《記李覯的學說》:“沃壤猶為蕪穢,況瘠土乎?”
2.引申為叢生的雜草。
晉 葛洪《抱朴子·用刑》:“覩亂萌,則若剃田之芟蕪薉。”
3.污濁;污穢。
①《楚辭·招魂》:“主此盛德兮,牽於俗而蕪穢。”
②明 劉基《吊岳將軍賦》:“固將軍之不辰兮,哀中原之蕪穢。”
③白采《羸疾者的愛》詩:“我的工作,只能為你們芟剔蕪穢,讓你們更見矞皇璀璨!”
4.使污穢;玷污。
①唐 李翱《百官行狀奏》:“蕪穢簡冊,不可取信。”
②元 劉壎《隱居通議·文章八》:“賢者留芳簡冊,不肖者蕪穢垓埏。”
5.冗雜;雜亂。
①《淮南子·齊俗訓》:“原人之性,蕪濊而不得清明者,物或堁之也。”
②南朝 范曄《後漢書·陳蕃傳》“藩年十五,嘗閑處一室,而庭宇蕪穢。”
③南朝 梁 蕭統《序》:“略其蕪穢,集其 清英。”
④唐 劉知幾《史通·書事》:“其事蕪穢,其辭猥雜。”
⑤清 富察敦崇《跋》:“此記皆從實錄寫,事多瑣碎,難免有冗雜蕪穢之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