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黨門
全國文物保護單位
上黨門是全國文物保護單位,位於長治市西大街的府坡街北端,是隋代上黨郡署的大門。上黨門始建於隋開皇年間。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在衙署內大興土木,增建飛龍宮、德風亭。最盛時亭堂樓宮有280餘間。金元之際毀於兵火。明洪武三年(1370)重建上黨門門庭,后又增建鐘鼓樓。弘治三年(1490)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
註:秦代上黨郡廣大,其後範圍逐漸縮小,隋代上黨郡單指今長治。
上黨門是隋代上黨郡署的大門,始建於隋朝開皇年間(約公元581年至600年),位於長治市區中心府坡街北端的高崗上,隋代上黨郡單指今長治。“上黨”一詞是指太行山上最高的地方,《釋名》中解釋說:“黨,所也。在於山上,其所最高,故曰上黨”。上黨門的門樓海拔1500米,十分雄偉壯觀。
登上門樓遠眺,上黨古城景色歷歷在目,遠山近水盡收眼底。唐朝景龍元年(公元707年),唐玄宗李隆基任潞州別駕時,居住在上黨門內的潞州衙署。他在隋朝建築的基礎上,對上黨門進行裝飾,並在附近修建了梳妝樓、看花樓、德風亭等建築。他做了皇帝后,又重返這裡增修了飛龍宮、聖瑞閹、望雲軒等。北宋靖康年間,金兵大舉南下,攻陷隆德(今長治市),上黨門毀於兵火之中。現存的上黨門是明代重建的。上黨門坐北朝南,居高臨下,挺拔獨立。門為重檐歇山式結構,大門左側建有鐘樓,右側建有鼓樓,鐘鼓樓一曰“風馳”,一曰“雲動”。意思是說建築在上黨的上黨門高聳天外。兩樓台基高峙、平行排列,遙相映襯。樓高門低,高低錯落,主從分別,充分反映了封建官府的威嚴,極富民族風格。上黨門作為省級文物重點保護單位,得到了多次維修和彩畫。
雲動
上黨門側面
上黨門現狀
北宋靖康年間(1126——1127),金兵大舉南下攻陷隆德(今長治市),上黨門被毀於兵火之中。現存上黨門和左惻鐘樓為明洪武年間重建,右側鼓樓則為天順年間增建。鐘鼓二樓平行排列,一曰“風馳”,一曰“雲動”,以示高聳如雲之意。現已成為長治市的象徵。遊人登樓眺望,長治市貌盡收眼底。
至民國元年,經過多年的兵火戰亂,以及人為的毀壞,上黨門內的建築已大部不存。現僅存大門、鐘鼓二樓、府二堂、辦公院、西花園等建築,上黨門已成為長治市極具代表性的古建築。
上黨門景色
上黨門景觀
風馳
上黨門座北向南,建築布局依次有琉璃影壁、門庭(也稱大門),鼓鍾二樓居大門左右,二門及二門影壁,中門及東便門、西便門,牌坊、大堂、二堂及東西配房廂房,飛龍宮、德風亭、辦公院、西花園、瀛春台等建築。亭堂摟宮組群結合,高低錯落,規模宏闊。現僅存大門、鐘鼓二樓、府二堂、辦公院、西花園等建築。大門與鐘鼓二樓平行排列,台基高峙,主從有別,錯落有致。大門面寬三間,進深四椽,明間辟門,兩次間青磚砌築扇面牆,單檐懸山頂。屋頂灰脊灰獸,簡板布瓦裝修。鐘鼓二樓青磚砌築城垛、券洞、踏道,上築閣樓,廣深三間,重檐歇山頂。右側鐘樓上一匾書,曰“風馳”,左側鼓樓上一匾書,曰“雲動”,以示高聳入雲之意。外側鐘鼓樓相襯,斗拱密緻,脊獸富麗,與門庭交相輝映,是一處地方衙署中富有民族風格的門庭式的古建築。遊人登樓遠眺,長治城廓盡收眼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