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大易
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
楊大易(1919年4月—1997年5月29日),中華人民共和國開國少將,四川省蒼溪縣人。1933年參加中國工農紅軍,1934年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同年轉入中國共產黨。參加了土地革命、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抗美援朝戰爭等。
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 1997年5月29日在廣州病逝,享年78歲。
1919年4月,楊大易出生於四川廣元市蒼溪縣白山鄉車子村,幼年讀私塾。
土地革命時期
1933年3月,參加中國工農紅軍,加入中國共產主義青年團。
土地革命時期,任紅四方面軍三十軍八十九師七十團通信員、班長、排長、連指導員,紅三十軍八十九師二六六團政治處少共委員、民運工作隊員。
1934年8月,轉為中國共產黨黨員。12月,任紅三十軍八十九師通信隊隊長兼政治指導員。
抗日戰爭時期
抗日戰爭時期,先後任抗大二大隊二中隊指導員、一支隊一營教導員,濱海軍區獨立第五團團長、政委等職。
1937年11月,任抗日軍政大學總校二大隊學員。
1938年4月,任抗大五縱隊區隊長。
1939年1月,任抗大一分校三營副政治教導員。3月,任抗大一分校一營政治教導員。7月,任抗大三大隊政治處副主任兼總支書記。
1940年1月,任抗大一分校政治部總務科長。5月,任抗大五大隊總支書記。9月,任抗大一分校五大隊政治處主任。
1941年1月,任五大隊政治委員兼政治處主任。
1943年3月,任山東軍區特務團政治處主任兼總支書記。
1944年6月,任濱海軍區獨立第五團政委兼贛榆縣委書記,參加了沂蒙山區反“合圍”和山東大反攻作戰。
解放戰爭時期
日本投降后,任山東濱海軍區第四團團長,在楊大易的統率下,第四團成為山東戰場上赫赫有名的主力團隊。
1945年8月,任山東軍區二師四團團長。10月,任東北人民自治軍、東北民主聯軍二師四團政治委員。
1946年10月,任東北民主聯軍二師五團政治委員。
1947年2月,任東北民主聯軍二師五團團長。
1948年3月,任東北野戰軍第一縱隊一師副師長、第四野戰軍三十八軍一一二師副師長。
1949年6月,任解放軍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第一副師長。8月,任解放軍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師長,率全師在廣西作戰15次,俘國民黨軍師長以下5000餘人。
解放戰爭時期,從白山黑水一直打到中越邊境的鎮南關,打遍了半個中國。率部參加了三下江南、三戰四平、遼瀋戰役、平津戰役、渡江戰役、衡寶戰役及廣西戰役等。在攻打天津時,率部大膽穿插突擊,分割包圍國民黨軍,所部三三四團二營六連活捉天津警備區司令長官陳長捷。在渡江戰役中,指揮三三五團三連,以7隻小船偷渡長江天險成功,控制長江南岸10餘里沿江陣地。
建國之後
1950年10月,任中國人民志願軍第三十八軍一一二師師長。參加了抗美援朝戰爭一至五次戰役,為捍衛新中國的尊嚴和朝鮮人民的獨立作出了貢獻。
1952年6月,回國。入中南軍區高級幹部文化速成班學習。
1953年3月,任中南軍區第一文化速成中學副校長。4月,任四十二軍參謀長。
1954年11月,任四十二軍第一副軍長兼參謀長。
1956年10月,為第三十三文化速成中學學員。
1957年9月,為解放軍高等軍事學院基本系學員。
1960年7月,任四十七軍副軍長。
1961年9月,任桂林步兵學校(后改為桂林陸軍學院)校長。
1968年2月,任湖南省軍區代司令員。7月,任湖南省軍區政治委員。9月,任湖南省軍區司令員。
1968年4月,任湖南省革命委員會副主任。
1970年4月,任省革委會黨的核心小組副組長。
1970年11月,任中共湖南省委副書記。
1973年7月,任中共湖南省委書記(當時設有第一書記)。
1975年6月,任遼寧省軍區司令員。
1977年10月,任中共遼寧省委常委。
與楊潔結婚。
女兒:楊惠芳。
1997年5月29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8歲。
是中共第九次、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代表,第十屆、第十一屆中央候補委員。
獲獎時間 | 獎項名稱 |
被志願軍總部記三等功 | |
獲朝鮮民主主義人民共和國自由獨立勳章 | |
1955年9月 | 被授予少將軍銜。獲二級八一勳章、二級獨立自由勳章、二級解放勳章。 |
1988年7月 | 被授予中國人民解放軍一級紅星功勛榮譽章 |
在他的書房裡,掛著手書條幅:“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這是他的座右銘,也是他一生的寫照。他身經百戰,重傷致殘,始終保持普通一兵的本色;身居高位,不謀私利,孩子退伍后當工人,弟弟在農村當農民。1997年5月29日因病在廣州逝世,終年79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