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楊惠芳的結果 展開
- 原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
- 寧夏醫科大學教授
楊惠芳
原中國科學院副研究員
楊惠芳(1932-2005),女,江蘇常州人。楊惠芳教授1954年畢業於上海復旦大學生物系,同年到中國科學院菌種保藏委員會(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的前身)從事科研工作。
楊惠芳,1959年1月到前蘇聯莫斯科大學生物系留學。1962年獲自然科學副博士學位。同年9月回到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工作。1962年任助理研究員,1978年任副研究員,1986年晉陞為研究員,1991年至1992年赴美國伯明傑大學環境研究中心合作研究,1992年獲國務院頒發的“發展中國科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證書”,享受政府特殊津貼,同年由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審批為博士生導師。
她主持過多項國家、科學院、省部委的科研項目,多次獲得國家和省部委的獎勵:包括全國科學大會成果獎1項(1978年)、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項(1985年)、中國科學院科技進步一等獎1項(1987年)、二等獎2項(1983、1991年)、中國科學院自然科學一等獎1項(1999年)、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1995年)。發表論文100餘篇,培養碩士生、博士生10多名。是新中國最早研究光合細菌的專家,是我國應用環境微生物學研究的開拓者,為環境保護做出了傑出貢獻。曾任“人與生物圈”國家委員會委員、中國環境科學學會理事、中國科學院環境委員會委員、中國微生物學會環境生物專業委員會副主任、《中國環境科學》、《環境科學》、《環境科學學報》、《微生物學報》等雜誌的編委,編撰了我國第一冊《環境保護菌種目錄》(中英文),為我國環保領域留下了一份有應用價值的珍貴資料。為紀念楊惠芳教授,她生前領導的研究組將一株海洋中分離的細菌以其姓氏命名為楊氏菌屬(GenusYangia),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於八十其冥壽編《楊惠芳教授論文選》懷念她。
楊教授從事科研工作早期主要進行光合細菌的研究,20世紀70年代開始致力於環境微生物學的研究。楊惠芳教授在我國是最早開展環境微生物學的研究工作,是我國環境微生物學的開創和奠基人之人。自從60年代末起一直從事環境微生物學研究,重點研究微生物生態、重金屬、有機污染物的微生物轉化、降解機理及工業廢水的生物處理技術。其科研項目包括很多學科、邊緣學科的交叉與綜合,僅微生物學就涉及微生物分類、生理、生態、遺傳、酶、代謝、生物工程等。研究上,基礎和應用並重特色明顯,環保課題從污染源調查、採樣、選育高效菌、研究凈化機理及最適條件、提高生物凈化技術達到有效治理水平,從而闡述生物凈化規律,達到污染控制和環境保護的目的。以下把主要科研成果按時間順序簡要介紹如下:
1. 氯丁廢水生物凈化及其微生物學研究
為了保護首都重要水源--官廳水庫水源不受污染,以確保人民身體健康,必須對其上游污染源的有毒污水進行治理.1972年微生物研究所與北京環保研究所協作,在山西3528廠進行氯化丁污水生化治理研究。經研究找到降解毒物丁二烯的優勢菌群,闡述了其生物凈化功能,選擇採用曝氣和生物膜法處理氯丁污水,在3528廠投產使用效果良好(《微生物學報》15(2):145-147,1975)。對官廳水庫水源保護作出了貢獻,也為我我國此類工業廢水的生物治理提供了合理的工藝路線,該成果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重大科技成果獎。
2. 丙烯腈的微生物降解及其生化處理研究
3. 硫氰酸鈉的生物氧化及其污染凈化處理研究
4. 燃料的微生物脫色、降解及印染廢水的生化處理研究
5. 新型農藥單甲脒微生物降解機理的研究
6. 苯胺微生物降解的研究
7. 固定化細胞在廢水處理中的應用研究
8. 汞的微生物轉化和抗汞菌的生態分佈研究
9. 環保菌種目錄彙編和環保生物產品--微生物絮凝劑的研究
10. 光合細菌在生產能、水體凈化和受控生保系統(CELSS)中的生態效應研究
11. 微生物轉化丙烯腈生產丙烯醯胺的研究
12. 鄰苯二甲酸酯微生物降解的研究
13. 廢水凈化的活性污泥中光合細菌的分離鑒定及系統發育研究
1. 參加聯合國環境署組織在泰國曼谷舉行的“工農業廢水厭氧處理技術”國際研討會,並做作報告(1990年5月)
2. 參加在印度尼西亞舉辦的亞洲區微生物研究國際會議,並作報告(1998年2月)
3. 參加前南斯拉夫舉行的國際環境微生物學會議,並作報告(1986年8月)
4. 參加聯合國科教文組織在香港中文大學召開廢料處理中微生物和工程技術研討會,並作報告(1990年1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