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寺坪鎮的結果 展開
- 湖北省保康縣下轄鎮
- 陝西省商洛市丹鳳縣下轄鎮
寺坪鎮
湖北省保康縣下轄鎮
寺坪鎮位於保康縣北部,坐落在粉清河、南河兩岸,東與過渡灣相鄰,西與房縣接壤,南與城關、馬橋交界,北與谷城、房縣毗鄰,是省級中心鎮,市級口子鎮。東西寬25公里,南北長30公里。全鎮版土面積352.26平方公里,耕地35715畝(其中水田5251畝,旱地30464畝)。境內山高坡陡,溝壑縱橫,西南較高,東北略低,南河貫穿全境。集鎮面積315平方公里,人口近30000人。
寺坪鎮人文淵源十分久遠,早在1931年7月,賀龍領導的紅二方面軍就在寺坪蔣口建立了寺坪區蘇維埃政府。解放前夕,寺坪為一鄉,轄19個保,1949年建立寺坪區,1950年改為保康縣第十區,轄21個小鄉,1956年小鄉並為6個大鄉,分62個初級社。1958年分台口、寺坪兩個公社,有49個大隊;1963年兩社又合併為寺坪區。1975年撤區並社為寺坪人民公社。1984年人民公社撤消,重新恢復大區行政建制,下設6個鄉人民政府。1987年9月,實行機構改革,撤區、鄉建鎮,成立寺坪鎮人民政府,當時下設6個管理區,轄42個村。至2002年4月,按照機構改革要求,撤消管理區,實行合村並組后,全鎮轄26個行政村,144個村民小組,7712戶,28718人。
得天獨厚的地理條件,給山城小鎮造就了豐富的資源優勢。
寺坪鎮[湖北省保康縣下轄鎮]
2、礦產資源:現已探明鎮境內磷礦儲量300萬噸,硫鐵礦儲量200多萬噸。另外還探明境內蘊藏著豐富的銅礦礦帶。
3、山場資源:全鎮現有山場總面積53.4萬畝,杜仲、油桐、板栗、林果等經濟作物遍布山場各地,特別是國家“天保工程”的實施,全鎮大力推行封山育林、植樹造林、退耕還林等養林護林工程,森林覆蓋率已達百分之七十以上,使林業資源的潛力進一步增強。
4、寺坪鎮林木資源豐富,是國家油松飛播林重點試驗基地,境內飛播林面積占林地總面積的60%以上,油松純林達23115畝。主要土特產品有板栗、香菇、木耳、核桃、山茱萸、天麻等,其中山茱萸為主導產業,年產量達110多噸。
近幾年來,全鎮的經濟與社會發展均呈良好的發展勢頭。2002年,全鎮工農業總產值1.27億元,財政總收入184.16萬元,人均純收入1843元,分別比上年增加8%、1%和7%。農業生產與多種經營有較大幅度增長。2002年實現總產值8721萬元,比上年增長9%,油料種植面積5351畝,總產量37.78萬公斤;茶葉2.6萬公斤,香菇4517公斤,木耳6535公斤,牛羊豬肉產量174.5萬公斤,年末生豬存欄17926頭,羊5969隻,牛2442頭。民營經濟蓬勃發展。全鎮實現工業總產值3979萬元。上繳稅收60萬元。現擁有工業企業(含民營企業)12家。個體工商戶689戶,銷售額達4479萬元。社會事業與人民生活水平有較大提高。全鎮現有中小學校35所,在校學生4517名,在任教師253人。小學入學率100%,初中鞏固率97.9%。全鎮擁有電視機4073台,安裝電話1500部。2002年,全鎮人口出生率6.02‰,人口死亡率6.97‰,計劃生育率95.91%。
自1999年來,全鎮以大力實施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為突破口,積極發展田園經濟,大力發展以黃姜為主的中小藥材產業。目前,黃姜產業已成為全鎮農民脫貧致富的特色產業和主導產業。據近期統計,全鎮的經濟作物種植面積達到27000畝,其中黃姜種植面積25000畝,總產量5000萬公斤,總產值在5000萬元以上。
隨著黨對“三農”問題的重視,惠農政策的不斷傾斜。群眾增收,農民致富已迫在眉睫。寺坪鎮根據自己的資源優勢,確立了“山上核桃加板栗,大田油料加魔芋,河谷蛋鴨家養禽,街邊蔬菜庫養魚,一村一品建基地,發展庭院增效益”的產業發展思路,逐步形成以核桃產業為主的林果業,以魔芋為主的種植業,以生豬為主的養殖業,以蛋鴨網箱為主的水產業,具有寺坪特色的四大板塊產業初具規模。預計兩年內僅特色產業一項人均純收入增500元,達到2800元。全鎮經濟與社會發展均呈良好的發展勢頭,2006年總收入已達9699.4萬元,人均純收入2290元,科教文衛機構齊全,適齡兒童入學率已達100%,全鎮電視入戶率已達95%以上,電視信號覆蓋率已達100%,路網遍布全鎮各組,水泥路面入村率100%,程式控制電話已安裝4000多部,移動、聯通網路覆蓋率達到100%。每日集鎮客流量在5000人以上。一個經濟繁榮、社會穩定、民風淳正、環境優美的和諧新寺坪正逐步展現在人們的眼前。
鎮黨委、政府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稅、城鎮增容三大目標,以加快發展為主題,積極調整產業結構,努力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生態環境建設。一是完成了丹寺公路、丹竹公路的油路鋪設工程及白桑塬小流域治理工程;二是發展優質核桃基地2300畝,山茱萸基地3200畝,退耕還林3034畝,初步形成了“山頂油松生態林,山坡溝岔山茱萸,河川沿岸核桃林,村莊院落畜禽園”的生態農業格局;三是社會秩序穩定,治安秩序良好,人民安居樂業;四是農民收入穩步增長,生活水平不斷提高,村容村貌逐年改善。
劉書學認為,保倉村之所以屢創奇迹,主要得益於有一支團結戰鬥、善於為群眾謀利益的黨總支班子和一群甘於吃苦、樂於奉獻的共產黨人。身為黨員,他時刻牢記黨員意識,帶頭過組織生活,帶頭認真學習黨的路線、方針、政策。作為黨總支書記,他更不忘黨要管黨意識,投資建成全縣一流的黨員活動室,加強對全村黨員的教育和管理,堅持“三會一課”制度,組織黨員、幹部定期集體學習。堅持按高標準發展黨員,吸收德才兼備的農村青年、致富能手加入黨組織,並開展了群眾評議黨員幹部活動,凡群眾不滿意的黨員幹部堅決讓其下台或勸其退黨,提高了黨員隊伍的純潔性和先進性,增強了黨組織的凝聚力、吸引力和戰鬥力。他還多次組織村上黨員、幹部、入黨積極分子、致富能手到河南南街村、寶雞東嶺集團、革命聖地延安參觀學習,開闊眼界,尋找差距,更新觀念,回來后還組織黨員、群眾開展了“學先進、找差距”的討論活動。他還堅持開展對農民群眾的教育,制定了《村民學習教育制度》,訂閱了《當代陝西》等10多份報刊,定期召開群眾大會,學習黨和國家的方針、政策。村上成立了5個科技致富小組,互相學習,交流經驗。在黨員幹部中開展“扶貧幫富”活動,既給貧困戶送溫暖,又給富裕戶送政策、送規劃,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為了讓黨員、幹部及群眾學習科技,走科技致富的路子,1993年,劉書學召集村幹部研究決定后,由村上投資60多萬元建起了一幢“專家科技樓”,長年聘請西北農林科技大學教授駐村講課,指導村民調整產業結構,發展高效優質農業和多種經營。村上的90%黨員、100%幹部都是科技致富示範戶。
再虧不能虧教師,再苦不能苦孩子。為了修建一所高標準的完全小學,劉書學從磚廠拿出40萬元。在劉書學的倡議下,每年村上都要拿出2至3萬元給學校增添教學設施,對優秀教師和三好學生進行獎勵。保倉小學每年的考試成績都名列山區同類小學前列。僅2002年,保倉村就一次考上8名大學生。
為了豐富群眾的文化生活,去年春節前夕,劉書學還投資10多萬元,修建了電視插轉檯和衛星地面接收站,架通了程式控制電話光纜線路,40多戶群眾裝上了電話,方便了群眾的生產生活。保倉村村民能和縣城人一樣收看28套電視節目,能坐在家裡和千里之外的朋友親人通話了。在全村開展了講科學、破迷信、評選“五好家庭”、“十星級文明戶”等活動,七星級以上文明戶達到100戶,佔全村總戶數的62%,十星級文明戶發展到30戶。全村適齡兒童入學率達到100%,計劃生育率達100%。針對部分群眾法制觀念淡漠的問題,他以村農技校為陣地,經常組織黨員、幹部、群眾學習法律法規,並健全了村治保會、調委會等組織,做到了“小事不出組,大事不出村”,使全村群眾遵紀守法蔚然成風,近10多年來未發生一例刑事案件。2002年該村被中央文明委授予全國創建文明村鎮先進單位。
天地之間有桿秤,那秤砣是老百姓。每當有人問起劉書學:“你這樣沒黑沒明苦幹到底圖了啥?”“圖了老百姓早日過上好日子,圖了下一輩不再像我們這一代再遭罪”劉書學平靜地說。在與貧窮搏擊的過程中,劉書學實現了自己的人生價值,也收穫著廣大群眾對黨的信任和擁護。
寺坪鎮[湖北省保康縣下轄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