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青創作新詩

《窗》是現代詩人艾青於1936年創作的一首新詩。這是一首愛情詩,而愛情詩在詩人的創作中是很少見的。詩以窗為中心,一層一層展開。第一節設定了抒情主人公的環境與位置,通過描寫,展現了年青人墜入愛河的初戀情景;第二節集中寫“她”的眼睛,也是詩眼,詩的光輝的所在;最後一節寫”我”也在她幻想的窗里,和前面呼應,更重要的是心心相印,二相對立,又互放愛情的光芒,包孕在一起,更增加了愛的力度,使詩情得到完整體現,在詩型上也體現為一個整飭的結構。這首詩無論從題材上、構思上,還是從格調上都有別於同時期的其它詩作,其構思非常奇特,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

作品原文


在這樣綺麗的日子
我悠悠地望著窗
也能望見她
她在我幻想的窗里
我望她也在窗前
用手支著豐滿的下頜
而她柔和的眼
則沉浸在思念里
在她思念的眼裡
映著一個無邊的天
那天的顏色
是夢一般青的
青的天的上面
浮起白的雲片了
追蹤那雲片
她能望見我的影子
是的,她能望見我
也在這樣的日子
因我也是生存在
她幻想的窗里的

創造背景


中國古代詩人“窗內”的孤獨並非個體意義上的孤獨,它們或在望月思鄉中尋找到儒家親和的人際情感,或在山水中融入道家平靜的天人一體。對窗外事物的不滿和窗內心理的恐懼在“怨而不怒,哀而不傷”的儒家審美心理和道家“反樸歸真”的自然心態支配下,至多消息在無聲無息的“窗”與山水中。而20世紀以來,尤其是接受西方浪漫主義、象徵主義等思潮的中國現代詩人,在遭遇傳統文化的“前放逐”情境下,固然依舊對窗外寄以美好的情思。這首詩寫於詩人在常州任教時期,發表於1936年12月《新詩》月刊一卷三期,署名:莪伽。

作品鑒賞


文學賞析

這首詩的構思非常奇特,是一般人想象不到的。詩以窗為中心,一層一層展開。“在這樣綺麗的日子/我悠悠地望著窗”,一般來講,詩可能沿著“望著窗”實寫下去,在窗里望見她,望見她的神情或其它情景等等,來抒發“我”的愛心。在過去的一些愛情詩作中,我們可以常常看到這種寫法。而這首《窗》,卻沒有直接寫下去,而是筆鋒一轉,寫“她在我幻想的窗里”,這就把思念的感情推進了:望著窗,看見了幻想的窗里的她。詩人沒有就此止步,而又進一步寫道:“我望她也在窗前/用手支著豐滿的下頜/而她柔和的眼/則沉浸在思念里。” “我”在“幻想的窗里”,望見她也在窗前思念“我”,這種推移很少見了。這樣寫,使“我”和“她”之間的感情很濃地躍然紙上。這樣的構思不僅奇特新穎,而且極有力地增強了表現力,增強了感情的濃度。而更為奇特新穎的是,詩人在下面集中筆墨刻劃她的眼。眼是心靈的窗,把窗的含意推進了一層。對她的眼的描繪,詩人寫得那麼清沏,那麼耐人尋味:“在她思念的眼裡/映著一個無邊的天/那天的顏色/是夢一般青的/青的天的上面/浮起白的雲片了/追蹤那雲片/她能望見我的影子。”
可以說,這一段是整首詩的中心,也是這首詩的光彩所在。前面的描寫已夠精采了,這一段則是錦上添花,不能不令人驚嘆。“我”望著窗,不僅望見了她在我幻想的窗里,而且望見了她的眼睛,望見了她眼裡的天空……這熱切的思念到了怎樣的程度,可想而知。最後,寫“我”也在她幻想的窗里,和前面作了呼應,整首詩完整了。她在我幻想的窗里,我在她幻想的窗里,是這首詩構思的總的框架。我們看,這樣的構思真是非同一般。
應該說,構思的巧妙,是這首詩成功的關鍵。詩人在寫這首詩的時候,是遇到了怎樣的契機,而獲得這樣的靈感呢?這樣巧妙的構思是怎樣產生的呢?我們不得而知。但可以推斷,詩人很可能是從窗得到啟發的,由窗想到了心靈之窗——眼睛,著力刻劃眼睛便使這首詩成功了。
寫詩,構思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說,構思的巧妙,就是成功的一半。在構思上,詩人是非常下功夫的。在詩人的許多詩篇中,都可以看到詩人構思的長處,構思的機智巧妙,閃爍著詩人的智慧之光。在《窗》以前的詩作中,我們已經可以清晰地看到詩人構思上的機智巧妙,如《燈》、《遼闊》等。在《窗》以後的詩作中,這種構思上的機智巧妙例證就更多了。如《樹》、《煤的對話》等。構思上的成功,是巧思的結果,而巧思是藝術敏感力的一種表現。要想有巧思的能力,也就是說,要想有極強的藝術敏感力,詩的創作者必須要擁有智慧,這智慧包括天才的成份和勤奮的成份。另一方面,還必須有豐富的生活經驗和藝術實踐經驗。巧思,並不是容易得來的,它是創作能力的一種綜合表現。
艾青之所以能不斷地獲得巧思,不僅在於他機敏聰慧,還在於他勤奮,更在於他重視生活經驗,注意向生活學習,並重視積累自己的創作經驗。因為艾青深切知道,詩的創作過程是艱苦的。他說:“藝術家的創作過程,和其他的勞動者是一樣艱苦的。“他必須把自己全部的感應去感應那對象,他必須用社會學的、經濟學的鋼錘去錘鍊那對象,他必須為那對象在自己心裡起火,把自己的情感燃燒起來,再拿這火去熔化那對象,使它能在那激動著皮鏈與鋼輪的機器——寫作——里凝結一種形態,最後再交付給一個嚴酷而冷靜的技師——美學去受檢驗,如此完成了出品。”(《詩論》)《窗》這首詩,可以說就是詩人這樣錘鍊的結晶。

名家點評


金華市文聯黨組書記、主席樓冰:“這又是一首思念的詩,一首愛人們相互眷戀的詩,老詩人的筆下是另一種風采:僅僅抓住了一扇幻想之窗,也許是相愛的戀人互相洞開的心窗,所有的想象都變成了現實。在愛人們的心心相印的思念中,靈魂可以互相探望和交流,在這種互相探望和交流中,思念便不再是痛苦,而成為一種幸福;在幻想的窗子里生存,距離便失去了空間意義。”(《中外愛情詩精品》)
安徽大學教授方銘:“這首詩構想非常巧妙。詩人的思緒與情感從頭到結束都離不開窗,但藉助於想象,卻開拓出濃郁情感的新天地。”(《中國現代文學經典評析 現代詩歌》)
《黨建周刊》主編、高級編輯董宏君:“這首《窗》,在艾青的詩的叢林中,閃耀著別樣的光彩。”(《半日閑譚》)
中國作家協會會員駱寒超:“‘在她思念的眼裡……她能望見我的影子’這八行詩的句式安排相當妙:行與行之間是緊緊勾連在一起的,真是環環相扣,無斷有續,而情緒的進展也就顯示出連綿而下、依依難捨的情韻節奏效果。”(《駱寒超詩論集》)

作者簡介


艾青
艾青
艾青(1910年3月27日-1996年5月5日),浙江金華人。中國現代詩人,原名蔣正涵,號海澄,筆名莪伽、克阿、林壁等,被稱為“中國詩壇泰斗”。被認為是中國現代詩的代表詩人之一。成名作《大堰河——我的保姆》發表於1933年,這首詩奠定了他詩歌的基本藝術特徵和他在現代文學史上的重要地位。其作品被譯成幾十種文字,著有《大堰河》《北方》《向太陽》《黎明的通知》等詩集。作品有詩集《北方》《他死在第二次》《黎明的通知》《走向勝利》《啟明星》;長詩《向太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