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找到2條詞條名為惻隱之心的結果 展開

惻隱之心

漢語成語

惻隱之心是一個漢語成語,拼音是cè yǐn zhī xīn,意思是形容對人寄予同情,見到遭受災禍或不幸的人產生同情之心。出自《孟子·告子上》《孟子.公孫丑上》。

出處


《孟子·告子上》:“惻隱之心,人皆有之。”《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故事


原文

公都子曰:“告子曰:‘性無善無不善也。’或曰:‘性可以為善,可以為不善;是故文武興,則民好善;幽厲興,則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堯為君而有象,以省瞽瞍為父而有舜,以紂為兄之子,且以為君,而有微子啟、王子比干。’今曰‘性善’,然則被皆非與?”
孟子曰:“乃若其情,則可以為善矣,乃所謂善也。若夫為不善,非才之罪也。惻隱之心,人皆有之;羞惡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惻隱之心,仁也;羞惡之心,義也;恭敬之心,禮也;是非之心智也。仁義禮智,非由外鑠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則得之,舍則失之。’或相倍蓰而無算者,不能盡其才者也。《詩》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則。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為此詩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則;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譯文

公都子說:“告子說:‘人性無所謂善良不善良。’又有人說:‘人性可以使它善良,也可以使它不善良。所以周文王周武王當朝,老百姓就善良;周幽王周厲王當朝,老百姓就橫暴。’也有人說:‘有的人本性善良,有的人本性不善良。所以雖然有堯這樣善良的人做天子卻有象這樣不善良的臣民;雖然有瞽瞍這樣不善良的父親卻有舜這樣善良的兒子;雖然有殷紂王這樣不善良的侄兒,並且做了天子,卻也有微子啟、王子比干這樣善良的長輩和賢臣。’如今老師說‘人性本善’,那麼他們都說錯了嗎?”
孟子說:‘從天生的性情來說,都可以使之善良,這就是我說人性本善的意思。至於說有些人不善良,那不能歸罪於天生的資質.同情心,人人都有;羞恥心,人人都有;恭敬心,人人都有;是非心,人人都有。同情心屬於仁;羞恥心屬於義;恭敬心屬於禮;是非心屬於智。這仁義禮智都不是由外在的因素加給我的,而是我本身固有的,只不過平時沒有去想它因而不覺得罷了。所以說:‘探求就可以得到,放棄便會失去。’人與人之間有相差一倍、五倍甚至無數倍的,正是由於沒有充分發揮他們的天生資質的緣故。《詩經》說:‘上天生育了人類,萬事萬物都有法則。老百姓掌握了這些法則,就會崇高美好的品德。’孔子說:‘寫這首詩的人真懂得道啊!有事物就一定有法則;老百姓掌握了這些法則,所以崇尚美好的品德。”’

運用


語法

偏正式;作賓語;指有同情心。

例句

如此痛快淋漓地斬草除根之際,偶爾也會動了惻隱之心。

燈謎

惻隱之心(打一字)謎底:則

辨析


近義詞

悲天憫人,慈悲為懷,憐憫之心。

反義詞

鐵石心腸,落井下石,幸災樂禍。

引證解釋


《孟子·公孫丑上》:“惻隱之心,仁之端也;羞惡之心,義之端也;辭讓之心,禮之端也;是非之心,智之端也。人之有是四端也,猶其有四體也。”
明·施耐庵《水滸全傳》第十三回:“此人為官清正,作事廉明,每懷惻隱之心,常有仁慈之念。”
明·馮夢龍《警世通言卷二十一.趙太祖千里送京娘》:“俺與你萍水相逢,出身相救,實出惻隱之心。”
清·石玉坤《三俠五義》第七十七回:湯生道:“‘惻隱之心,人皆有之’。請放手吧。”玉堂暗道:“此公孟子真熟,開口不離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