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林草亭圖

秋林草亭圖

《秋林草亭圖》是明代畫家徐賁創作的紙本設色畫,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該作寫江南秋景山水。全畫構圖平穩,筆墨清潤,山石作披麻皴,剛柔相濟,樹枝樹葉鉤點結合,追求筆墨的韻味,可明顯看出董源巨然的筆墨意趣。

畫作內容


秋林草亭圖
秋林草亭圖
此幅畫上方高嶺與平岫前後峙立,秋水蕭疏,溪流曲江平湖,板橋平卧,村舍掩映其間。下方畫坡石叢樹,臨江茅亭,有一高士憑江遠眺。
圖上自題篆書“秋林草亭”和七絕一首:“山腰未雨雲先濕,湖面無風水自波;一覺虛齋人事少,重陽高樹晚晾多”,還有陳循題詩:“結宇正臨流水,捲簾卧看青山;中有隱居君子,白雲和鶴同還”。
圖幅裱邊有清平甫鈞、馬沅、李雲章、鄧廷楨等人題跋。

創作背景


朱彝尊《徐賁傳》記載,徐賁先世為蜀人,居毗陵(今江蘇常州),后遷平江(今江蘇蘇州)。元至正年間,張士誠據吳地稱王,聞徐賁才名,欲辟召他為官,徐賁不願附趨,避居蜀山,築精含于山蔍,以隱君子自居。這幅作品雖然未署年款,但可以看作正是畫家這段隱居生活的寫照。此圖筆墨較為簡疏和單純,推斷可能是他較早期的作品。
不過徐邦達認為,此圖款字亦與徐書真跡大異。幅上有明宣德時陳循一題,陳書真跡曾見於元李黼詩卷之後,亦大不相同,此圖是請初人偽造之本。

藝術鑒賞


主題

《秋林草亭圖》局部
《秋林草亭圖》局部
作者通過構思和平素的觀察,將江南的水村山鄉的特點躍然紙上,境界清寂淡泊。其寓意是作者隱居生活的自我寫照。猶如他在題詩中所表白那樣:“山腰未雨雲先濕,湖面無風水自波;一覺虛齋人事少,重陽高樹晚晾多,”其實,他所處的時代恰是動蕩不安的年月。他深痛世道的混濁,不願捲入紛爭的時局中去,只能遁跡山林,在靜謐幽美的自然環境中求得安寧,獲得一種精神上寄託。

構圖

此圖布局採取了倪瓚山水畫的格法。構圖可分遠景、中景、近景。遠景為巒山疊嶂,山峰矗立,山間秋林蕭疏,山腳延伸出巨岡平岸,林木繁密,枝葉茂盛,有數間屋宇草舍掩映樹叢間,並有板橋接岸;近景的坡岸上雜樹茂盛,有的枝幹挺拔,有的小樹匍伏於堤岸上,臨水築茅亭水軒,一位高士坐亭內閑眺溪山流水,溪流曲匯平湖;中景為一片廣闊水域,水面無波紋,湖水如鏡。

名家點評


上海博物館研究館員單國霖:此圖的山巒形象多取法於董巨,渾圓而曲折多姿的山勢,山上草木茂密,山下點綴汀渚村舍,用披麻皴法表現江南土山的厚實滋潤;樹木簡筆勾幹,各種點葉,顯得蔥鬱蒙葺,明顯地繼承著董源及黃公望一系江南山水畫派的傳統。

歷史傳承


此圖曾經安西林、陶梁等收藏。著錄於《紅豆樹館書畫記》,現藏於上海博物館。

作者簡介


徐賁,字勁文,號北郭生,生卒年不詳。其祖先為蜀人。后自蜀徙吳。洪武七年(公元1374年),累官河南布政。徐賁詩書畫三絕,善畫山水,師法董源。書善楷、草,小楷法鍾與虞,秀整端慎,草書雄緊跌宕,出入旭、素,無不淋漓勁健。詩文有《北郭集》傳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