郎坦

郎坦

郎坦(?—1695年),瓜爾佳氏,清朝著名的抗俄將領、民族英雄。滿洲正白旗人,內大臣吳拜之子,順治六年(1649年)跟從端重親王博洛討伐大同叛將姜瓖。順治八年(1651年)因為其父吳拜附和內大臣洛什等人而獲罪削去官職,不久復職。

康熙帝驅逐沙俄期間,他出關巡閱,勘察當地的地形、氣候,為清軍大規模反擊沙俄貢獻很大。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與都統朋春率軍征討沙俄。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被提拔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率軍駐守大同防衛噶爾丹。被提拔為領侍衛內大臣兼火器營總管,位列議政大臣。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授為昭武將軍駐守甘州。翌年移駐寧夏。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逝世,清廷賜祭葬。

人物關係


人物生平


早年征伐

郎坦十四歲的時候,就被授為三等侍衛。順治六年(1649年),進為二等侍衛,跟從端重親王博洛討伐大同叛將姜瓖,大軍到達渾源,圍困大同城。叛軍出城進犯,郎坦射殺了叛軍的頭目,擊敗了叛軍的進犯。大軍班師后,郎坦進一等侍衛。
順治八年(1651年),因為郎坦之父吳拜附和內大臣洛什等人而獲罪,郎坦被連坐削去官職。不過很快就又恢復了職位。
康熙二年(1663年),郎坦接替吳拜掌管佐領之職,很快遷移為護軍參領。之後跟從定西將軍圖海前去茅麓山征討李自成的餘黨李來亨等人,郎坦深入賊巢作戰,擒獲李來亨設置的官員十一名。
康熙四年(1665年),其父吳拜逝世,郎坦承襲了一等精奇尼哈番。康熙十二年(1673年),京師有一個叫陳三道的人,設壇以邪教妖言惑眾,清廷命郎坦與諸侍衛將其逮捕。康熙十三年(1674年),清廷命他前去邊境,他擒獲了當地土匪頭目張飛腿等。被提拔為正白旗蒙古副都統,又調任滿洲本旗。

駐防東北

順治年間,俄羅斯帝國在東部進犯中國的黑龍江邊境,當時被稱為“羅剎”。他們佔據雅克薩城,侵擾中國的索倫、赫哲、飛牙喀、奇勒爾等部落。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秋,清廷派遣郎坦以及副都統朋春等率兵前往索倫抵禦沙俄的進犯。出發之前,康熙帝下諭說:“羅剎侵犯我國的邊境,佔據雅克薩城作為四向侵略的巢穴,歷年已久,殺掠不停。你們到了達呼爾、索倫等部之後,派人過去就說要求捕鹿。趁機勘察陸路的遠近,沿黑龍江上下行圍,逐漸迫近雅克薩城,仔細勘察周圍的形勢。料想羅剎也不敢出戰,如果他們出戰,姑且不要和他們交鋒,先率軍退走,朕別有謀划。”康熙帝賜給他們御用裘服、弓矢然後才出發。
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冬,郎坦等人回到京師,上書康熙帝說:“羅剎長時間占踞雅克薩,只不過是木城。如果發兵三千,撥給紅衣大炮二十架,即可攻取雅克薩。在陸上自興安嶺可以前去,沿途林木叢雜,冬雪堅冰,夏雨泥淖,只有輕裝可以到達。自雅克薩向下到愛琿城,可在黑龍江上順流行船,僅須半個月,但是逆流行船,大約要三個月,時間數倍於陸上行進,運糧餉、軍器、輜重比較方便。現有大船四十、小船二十六艘,應該增造小船五十多艘才好。”
康熙帝看了郎坦的奏章后說:“郎坦等上奏了攻取羅剎的方略,朕以為很有道理。應該調烏拉、寧古塔的兵馬一千五百人,還要製造船艦,調撥紅衣大炮、鳥槍教進行演習。在愛琿、呼瑪爾二地修建木城,與雅克薩的俄軍對壘,伺機攻取。所需的軍糧,可以在蒙古科爾沁十旗以及錫伯、烏拉官屯取得,大約得一萬二千石,可支用三年。愛琿城距索倫五宿可以到達,其間設置一驛。等到我們的兵馬到了精奇里烏拉,令索倫提供牛羊。這樣的話,那麼羅剎逃亡的人會更多,就不能待得長久了。”不久提拔郎坦為前鋒統領。

抗擊沙俄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康熙帝命郎坦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商議,駐兵額蘇哩。回去之後上奏說,額蘇哩七月就出現霜雪,最好趁著春天暖和行進,將寧古塔的兵馬分為三班,輪番戍守。康熙帝因為輪番戍守並非久長之策,所以不準許他的建議。
清軍圍困雅克薩
清軍圍困雅克薩
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朝廷甄別八旗管兵官,罷免郎坦前鋒統領之職,封為隨旗行走世職。
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康熙帝命都統朋春率軍征討沙俄,郎坦以副都統的身份隨軍出征。清軍接近雅克薩城的時候,俄軍首領額里克舍請降,郎坦宣詔寬宥了他們的罪行,他們遷移部眾離開雅克薩,清軍毀掉了雅克薩木城,隨後清軍便撤離了。但是這年冬天俄軍再次反撲而來,侵略軍頭目托爾布津率大批沙俄侵略軍再次竄到雅克薩。繼續佔據雅克薩然後築城。俄軍這一背信棄義的行為引起清政府的極大憤慨。次年初,康熙帝接到奏報,即下令反擊。
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帝命郎坦偕同副都統班達爾沙運發紅衣大炮,率領藤牌兵數百人,前去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合軍進兵。康熙帝因為郎坦熟悉當地的形勢,即令他參贊軍務。六月,迫近了雅克薩城,清軍在雅克薩城的南、北、東三面掘壕圍困,在城西河上派戰艦巡邏,切斷守敵的外援。俄軍出戰,即被清軍擊敗,斬殺了額里克舍。不久,俄羅斯察罕汗上書請求清軍解雅克薩之圍,康熙帝予以准許,令郎坦撤軍,駐守寧古塔。很快郎坦被提拔為正白旗蒙古都統。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康熙帝派遣內大臣索額圖等前去與俄羅斯使臣費耀多啰在尼布楚會談簽約,商定了兩國的東部疆界,命郎坦前去與之商議,盡毀俄軍的城池然後離去。

建勛西北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古北口之外有盜賊作亂,康熙帝命郎坦偕同侍衛赫濟爾亨等率軍前去捕剿,全部殲滅了他們。康熙三十一年(1692年),噶爾丹侵奪喀爾喀部,向南進擾清朝邊境,康熙帝授郎坦為安北將軍,率軍駐守大同。郎坦上書請求出邊駐守喀喇穆倫以偵查準噶爾的動向,清廷下詔讓他暫時駐守歸化城。很快就提拔為領侍衛內大臣兼火器營總管,位列議政大臣。
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被授為昭武將軍,率軍駐守甘州。康熙三十三年(1694年),又移駐寧夏,與甘肅提督孫思克分道偵查準噶爾軍。康熙帝聽聞噶爾丹將要逼近圖拉,命郎坦移兵前去圍剿,后因為圖拉沒有敵軍,率兵歸還。仍任領侍衛內大臣,列議政如故。
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郎坦前去盛京巡閱邊關要隘,回來入塞的時候,疾病加劇,康熙帝派遣太醫前去驛館查看。不久逝世,清廷賜祭葬。

主要成就


雅克薩之戰
雅克薩之戰
郎坦在清軍抵禦沙俄入侵、清軍平定噶爾丹分裂叛亂的戰爭中立功頗多。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清廷派遣郎坦以及副都統朋春等率兵前往索倫抵禦沙俄的進犯並且勘察當地的地形以準備大規模用兵。往黑龍江前線運輸糧食的船隻,有大船80艘。然而這些大船主要是運載糧食和重武器,逆水行駛時,還需要縴夫在兩岸拉縴而行,根本不能用來配合陸上部隊作戰。故郎坦在“平羅剎之策”中,建議再造小船56艘,專門用於戰場上使用。康熙帝很重視這個建議,命令戶部尚書伊桑阿,帶領良匠,前往寧古塔修造戰船。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郎坦偕同副都統班達爾沙運發紅衣大炮,率領藤牌兵數百人,前去與黑龍江將軍薩布素合軍進兵,郎坦因熟悉當地的地勢,被任命為參贊軍務。《尼布楚條約》簽訂之後郎坦前去與之沙俄商議,盡毀俄軍的城池。
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偕同侍衛赫濟爾亨剿滅古北口之外作亂的盜賊。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被授為昭武將軍,駐守甘州防備噶爾丹的進犯。次年又移駐寧夏,偵查噶爾丹叛軍的動向。

家族成員


父親:吳拜(1596年—1665年),瓜爾佳氏,清朝初期將領。康熙四年(1665年)四月逝世,享年七十歲,謚果壯。

史書記載


《清史稿·列傳六十七》

人物評價


清史稿》:俄羅斯之為羅剎,譯言緩急異耳,非必東部別有是名也。初遣兵詗敵,郎坦主其事;取雅克薩城,朋春、薩布素迭為將,而郎坦與瑪拉實佐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