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至獼猴桃

陝西周至特產

陝西周至,被譽為“獼猴桃之鄉”,世界上最大的獼猴桃種植基地。周至獼猴桃的質地柔軟,味道有時被描述為草莓、香蕉、鳳梨三者的混合。因獼猴喜食,故名獼猴桃;亦有說法是因為果皮復毛,貌似獼猴而得名。品種多樣,其鮮果及加工品屢獲國際國內多項大獎,並遠銷26個國家和地區。

2004年,周至獼猴桃取得了歐盟有機食品認證,從而開闢了周至獼猴桃走向世界的新紀元。周至獼猴桃榮獲中國獼猴桃之鄉,中國綠色食品發展中心認證為綠色食品,國家質檢總局認定周至縣為全國唯一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範縣,全國60%獼猴桃鮮果產自周至,在全國80%的獼猴桃果乾產自周至,2013年陝西周至獼猴桃躍上航天事業“神舟”。2014年實現產量42萬噸,產值24億多元。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周至獼猴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周至簡介


周至獼猴桃
周至獼猴桃
周至縣屬西安市轄縣,距西安市區78公里,是關中平原著名的大縣之一。域內西南高,東北低,山區佔76.4%,為千里秦嶺最雄偉且資源豐富的一段。
北部是一望無垠的關中平川,土肥水美。南部是重巒疊嶂、具有神奇色彩的秦嶺山脈。山、川、塬、灘皆有,呈“七山一水二分田”格局。周至襟山帶河,以山重水複而得名,古有“從周至到戶縣,七十二道河腳不幹”之說,足見其河道縱橫,水力資源之豐富。自然條件優越,歷史悠久,風光秀麗,素有“金周至”之美稱。
全縣總面積2974平方公里,耕地90多萬畝,人口66萬,轄9鎮13鄉376個行政村(2009年)。周至縣搶抓加快西部發展的大好機遇,確定了生態立縣、文化名縣、旅遊興縣、產業強縣發展思路,突出抓好農業特色產業和
旅遊業,集中力量抓招商,抓工業,著力推進農業產業化、城鎮化和工業化。獼猴桃、苗木花卉、蔬菜三大農業特色產業不斷發展壯大,全縣已初步形成了南部沿山旅遊觀光帶、中部獼猴桃經濟帶、北部沿渭苗木花卉蔬菜帶,建設了40個省、市級“一村一品”示範村。
獼猴桃栽植面積達到27萬畝,“周至獼猴桃”成為國家地理標誌保護產品,為全國種植獼猴桃面積最大的縣,有中國獼猴桃之鄉稱號;以集賢產業園發展為龍頭的工業經濟正迅速成長為拉動周至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引擎,以農產品深加工、生物醫藥、礦產建材等為主的特色工業體系正在逐步形成。縣城、城鎮、農村三級聯動,城鄉統籌建設步伐不斷加快。交通、郵電、電力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全縣實現了平原地區具備條件建制村村村通油路(水泥路)目標。

獼猴桃產業


周至獼猴桃
周至獼猴桃
2015年,周至獼猴桃面積已達40萬畝,是中國獼猴桃生產第一大縣,被確定為中國唯一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範縣,授予“中國獼猴桃之鄉”稱號,並於1996年獲得國家工商局“秦美”商標標誌。
2016年,周至縣獼猴桃種植面積已達41萬畝,掛果面積35萬畝,年產鮮果49萬噸,一產產值30億元。在2016年中國果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榜中,周至獼猴桃品牌價值以36.63億元位列中國獼猴桃區域公用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一位。
2017年,周至縣獼猴桃栽植面積42.3萬畝,掛果面積達到36萬畝,總產量52萬噸,一產產值超32億元,產品遠銷26個國家和地區。全縣僅獼猴桃一項人均收入5000元,果區人均收入過萬元。獼猴桃“一村一品”專業村96個,建立獼猴桃專業合作社165個,8.3萬農戶從事獼猴桃生產種植,獼猴桃生產、貯藏、加工、銷售人員達30萬人,已形成了“秦美”、“海沃德”、“翠香”、“華優”、“徐香”、“大葉紅陽”、“瑞玉”等不同品種,早中晚熟合理搭配,紅、黃、綠果肉色彩各異,鮮果、冷藏、加工、銷售一體化發展的格局。建成省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2個,市級現代農業示範園區5個,縣級示範園區8個。10萬畝獼猴桃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1萬畝獼猴桃獲得歐盟良好農業操作規範認證;5600畝獼猴桃生產基地獲得有機食品認證。

發展文化


周至獼猴桃組織是由具有多年的研發、育種、種植、培育、護理、銷售經驗的專業人士共同創建的一種新型農業產業機構。地處位置離國家級楊凌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範區有一條渭河之隔,東距西安市82公里,西距寶雞86公里,108國道和310國道錯綜環繞,西寶高速橫穿,交通便利、環境優雅,是農產品生長的最佳地域。
組織主要培育出來的有獼猴桃系列產品,以及各種綠化苗木、花卉系列產品。
獼猴桃系列主要包括:亞特、秦美、海沃德、華優、徐香、紅洋鮮果等。
綠化苗木、花卉系列主要包括:雪松、大葉女貞、冬青、紅葉李紅葉小波、桂花、垂柳、國槐、龍柏等。
組織具有多年對全國各地供應工程用苗、綠化用苗的經歷,以及對全國各地果品公司、農產品市場等供應獼猴桃鮮果、果乾的經歷。
我們堅持“以人為本,誠信可靠,一次合作,永久朋友”的原則,在全國各大城市的農產品機構以及農業基地建立了良好的關係,成為了周至縣的一個很重要農業支柱機構。
周至獼猴桃
周至獼猴桃
這麼多年以來,組織不但在國內結識了很多的廣大商業合作夥伴,還在海外結識了一部分合作機構,建立了一個專業的諮詢以及銷售體系,鑄成了具有一條龍服務、全自動方案的一個現代化組織機構,為廣大的商戶提供的更可靠的服務,保障了農民朋友的家庭收入,為當地政府建立了一個完善的、特有的經濟支撐產業機構。
組織依據《農民專業合作社法》有關規定,在運作中堅持實體化發展、企業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的運作方式,下設技術服務部、農資供銷部、營銷中心、品質中心、綜合辦公室等機構,堅持“民辦、民管、民受益”的原則,充分發揮“服務、自律、維權”的職能,以科技為支撐,以市場為導向,以誠信為根本,以國際品牌為目標。引導廣大果農走正規化經營,標準化生產,商品化銷售的產業化之路。

營養價值


它含有亮氨酸、苯丙氨酸、異亮氨酸、酪氨酸、丙氨酸等十多種氨基酸,以及豐富的礦物質,包括豐富的鈣、磷、鐵,還含有胡蘿蔔素和多種維生素。獼猴桃對保持人體健康,防病治病具有重要的作用。
多食用獼猴桃可以預防老年骨質疏鬆,抑制膽固醇的沉積,從而防治動脈硬化,還可改善心肌功能,防治心臟病等,也能對抗癌起到一點兒作用。多食用獼猴桃,還能阻止體內產生過多的過氧化物,防止老年斑的形成,延緩人體衰老。
冬天常吃獼猴桃可以調節人體機能,增強抵抗力,補充人體需要的營養。
適合的量:1-2個是能被人體充分吸收的量。
適合時段:不能空腹吃,飯前飯後1-3個小時吃都比較合適。
吃法:可去皮后直接食用;也可在獼猴桃汁中加適量水、白糖和香蕉丁、蘋果丁一起煮沸后,用水調澱粉勾芡食用。

所獲榮譽


周至獼猴桃連續於1997年、2000年、2004年獲得國家綠色食品發展中心“綠色食品”認證。
1997年,周至縣被中國農學會認定為“中國獼猴桃之鄉”,周至鮮果取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1998年,周至縣被國家質檢總局認定為全國唯一的獼猴桃標準化管理示範縣,“秦美”獼猴桃獲第三屆農業博覽會“品牌產品”稱號。
2004年,周至縣獼猴桃獲得國家綠色食品認證。
2006年,周至縣獲“十五”陝西果業強縣。
2007年03月05日,原國家質檢總局批准對“周至獼猴桃”實施地理標誌產品保護。
2015年11月19日,周至獼猴桃代表西安名優水果赴上海參加第七屆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簡稱亞果會),“周至獼猴桃”品牌榮獲2015年度華東地區最受歡迎的十大果蔬品牌。
2020年7月,周至獼猴桃入選中歐地理標誌第二批保護名單。

產品特點


綜述

周至獼猴桃果實外觀品質和內在品質非常優良,果個大(均在100克以上),果形整齊、酸甜適口,口感濃郁,果肉翠綠,商品性強。

品種分類

秦美
果實呈鵝卵形或近圓柱形,果肉翠綠色,質地細、汁多,口感酸甜,有香氣,適口性強。平均單果重108克,后熟期10—15天,貨架期20—25天,豐產性好,是鮮食和加工兼用的高檔水果。周至獼猴桃綜合性狀均優於同一品種在其他地區的表現,特別是與周至毗鄰的眉縣、戶縣、灞橋等地區生產的“秦美”獼猴桃多次一同評獎,因糖份、VC及氨基酸的含量和口感均趕不上周至生產的,而未獲獎。
海沃德
果實橢圓形,果皮深綠色,柔毛細而多是美味獼猴桃最佳果型,平均單果重100克,果肉深綠色,汁多,味濃香,酸甜可口,甜酸濃郁,風味絕佳,鮮果硬度18千克/平方厘米,極耐貯運,貨架期長,主要用於鮮食用。綜合性狀均優於紐西蘭。
啞特
是周至縣啞柏鎮的一位果農在秦嶺山周至段選育出的優良品種,其豐產性抗逆性強。該品種外形圓柱形,果肉碧綠,甜酸適口,香味濃郁,非常爽口。暢銷上海、杭州、南京等10多個大中城市。該品種在非周至地域栽植則表現出葉片黃化,樹勢弱、果實小、口感酸澀,無商品性而被淘汰,現僅有周至種植。
果實圓柱形,皮黃綠,褐色硬刺毛,果肉黃綠色,濃香多汁,香甜適口,口感比一般獼猴桃更細膩。含維生素C99.4—123.0毫克/百克鮮果肉,可溶性固形物13.3%—19.8%。
西選2號
系西安市果業技術推廣中心同周至縣馬召農民馬占成於1992年在秦嶺山區發現的黃肉大果型獼猴桃優良單株選育而成,該品種屬中華獼猴桃軟毛系列。平均單果重80—130克,果實橢圓形,果皮淡褐色,果面光滑,果個整齊美觀,果肉淡黃色,肉質細密,味甜、汁多、濃香、耐貯運,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可達22%,風味極佳。開花早、花量大,比“秦美”獼猴桃開花早15—20天,其配套的雄株與雌株同天開花,且花粉量大,花期長,花芳香。該品種具有早果、早熟、豐產、抗病蟲、抗風、抗凍等優良特性。高接第二年單株產量可達30多公斤。是發展中熟、軟毛、黃肉、甜香型獼猴桃品種之一。
華優
華優獼猴桃是中華獼猴桃與美味獼猴桃的自然雜交後代,2007年在周至選育而成。果實橢圓形,單果重80—120克,最大150克,果實棕褐色或綠褐色,果皮較厚、難剝離。果肉黃色或綠黃色,果肉質細汁多,香氣濃郁,風味香甜,質佳爽口,果心細柱狀、乳白色、可食。果實9月中下旬成熟,採摘后在室內常溫下,后熟期為15—20天,貨架期30天左右,在0℃條件下可貯藏5個月左右。是發展黃肉獼猴桃品種之一。
翠香
周至縣農業局於1998年第二次野生獼猴桃資源調查時發現的優株,由西安市獼猴桃研究所,從1999—2007年曆時8年選育而成。幼枝棕色,密生紅棕色柔毛,葉片大,多為橢圓形,多年生枝深褐色無毛。每個結果枝著雌花1—5朵,無耳花;始花期4月下旬,盛花期3天,花落時間是5月上旬,同時形成幼果,樹勢強。果實長橢圓形,果皮綠褐色,果皮薄,易剝離,果肉翠綠色,質地細而果汁多,果實香甜可口,味濃有香氣,平均單果重82克,最大單果重130克,單株樹上有70%的單果重可達100克,四年生平均單株產量31千克。經多年連續觀察,果實8月底成熟。經西農大測試中心測試:總糖5.5%,總酸1.3%,維生素C含量185毫克/100克,可溶性固形物11.57%,並含有17種人體需要的氨基酸,剛採收的果實硬度19.7千克F/厘米,可食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7%以上。3月下旬萌動發芽,5月上旬開花,8月下旬至9月中旬果實成熟,屬早熟品種。

產地環境


綜述

周至縣地處關中平原西部,屬陝西省西安市轄縣。全縣總面積2974平方千米,實用耕地90多萬畝。山區森林面積2171平方千米,佔全縣總面積的73%。周至自然地形南高北低,背山面水,分屬秦嶺山地,黃土高原,渭河平原三個自然地貌單元。地勢西南高東北低,縣城海拔最低399.3米,山區最高海拔3762.2米,轄區南部為秦嶺山脈中段,為本縣天然林區。周至縣境內九口十八峪。屬關中平原最為典型的富水區,故有“金周至”之美稱。水是生命之源,土是生命之根,氣候是生物多樣之本,由於大自然的優勢,使得這片沃土生長著其它地域所不具有的、獨特的、植物物種。
周至生長獼猴桃的土壤、水、海拔、溫度、光、氣熱等條件均優於陝西省地方標準《獼猴桃最佳適宜區生態條件》的標準。
1、土壤特徵
周至獼猴桃主栽區位於以黑河為代表的“九口十八峪”沖積而成的秦嶺山前平原,面積725平方千米,地勢平坦,墾植歷史悠久。土壤以沙壤、輕壤、黑油土為主。土壤有機質含量≥1.0%,鹼解氮含量為62ppm,速效磷含量為8ppm,速效鉀含量152ppm,PH值在6.5—7.5之間,微量元素鐵、硼、鋅、錳、硒含量豐富,最適宜獼猴桃生長。
獼猴桃屬藤本植物,根係為肉質根,對土壤選擇性非常強。獼猴桃的生長,要求土壤含有豐富的有機質,具有良好的團粒結構,透氣性良好,以微酸或中性土壤栽培為佳,重鹼性土壤不宜栽培,栽后黃化,甚至死樹。周至地處八百里秦川腹地,南依秦嶺,北瀕渭水。秦嶺北麓的黑河等峪口形成的沖積扇平原,土壤腐殖質豐富,土質鬆散,屬沙質壤土,通透性強,非常適宜於獼猴桃生長。且樹體生長健壯,抗逆性強,這是其它地區生長的獼猴桃所不能比擬的。
2、水資源特徵
水資源包括三個方面,自然降水、地下水和地表水。雖然平原地區年平均降水量674.3毫米,且分佈不勻,夏多冬少,但地下水和地表水資源豐富,河流縱橫,南北縱向分佈的“九口十八峪”均有河流分佈,密度大,水質好,無污染,礦物質含量豐富,徑流量達10億立方米/年。年畝均佔有量1340立方米。
獼猴桃樹葉片大,單位葉片面積為150—190平方厘米,一株結果期大樹,葉面積一般維持在24萬—30.4萬平方厘米之間,蒸騰量大,需水量增加,但由於獼猴桃根系淺吸水少,使葉片受旱時易萎蔫,一般在土壤含水量減少到5—6%時,毛細根停止生長,根系吸收功能下降,葉片開始變萎蔫,影響樹體生長。
周至境內河流縱橫,地下水資源豐富,南北縱向山溝都有河水流出,呈階梯狀分佈,且分佈均勻,灌區覆蓋全縣,得天獨厚的水資源能充分滿足獼猴桃生長對水分的需求,也是八百里秦川唯一能夠滿足獼猴桃生長對水分需求的區域。為綠色獼猴桃生產創造了良好的自然條件,使周至獼猴桃以維生素C的含量高而稱霸國內市場。經陝西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同期測定,周至生長的秦美獼猴桃較四川廣元的秦美獼猴桃每百克鮮果Vc含量高出9.1毫克。周至生長的海沃德獼猴桃較湖北宜昌的海沃德獼猴桃每百克鮮果Vc含量高出8.7毫克。
3、光熱資源特徵
溫度是影響獼猴桃生命活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不僅影響栽培適宜地區,也影響著整個獼猴桃的生長發育。周至年平均溫度13.2℃(陝西省標準為11.3—16.9℃),低溫在0—10℃,無霜期210—290天(陝西省標準160—240天),可安全越冬,正常生長結果。
周至地處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由於地理等方面因素,南部秦嶺山區與北部平原區光熱差異較大。南部秦嶺山區太陽年輻射量為108.764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為54.382千卡/平方厘米。氣溫與海拔升高成反比,低山區年平均氣溫12.1℃,中山區年平均氣溫6.4—8.4℃,但熱量不足。周至獼猴桃主栽區太陽年輻射量為109.7千卡/平方厘米,生理輻射量為54.85千卡/平方厘米;年均日照1993.7小時(地方標準:1300—2600小時),日照百分率為54%(八月最多,二月最少)。年均氣溫13.2℃,一月最冷,月平均氣溫為—1.2℃;七月最熱,月平均氣溫為26.5℃。初霜日平均出現於11月5日,最早10月20日,最晚11月21日,終霜日平均出現於3月31日,最早3月9日,最晚4月18日,多年平均無霜期225天,最長244天,最短200天,正好滿足獼猴桃安全越冬,適宜獼猴桃生長。一年四季分明,有利於獼猴桃樹體的生長發育,健壯的樹體,為周至獼猴桃的豐產奠定了基礎。晝夜溫差大,是周至獼猴桃糖量增高的主要因素,口感酸甜,果味濃香,為周至獼猴桃贏得了無盡的讚譽。經陝西省農產品質量監督檢驗站同期測定,周至生長的秦美獼猴桃較四川廣元生長的秦美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出1.5%。周至生長的海沃德獼猴桃較湖北宜昌生長的海沃德獼猴桃可溶性固形物含量高出2.5%。
4、秦嶺生物風障
獼猴桃葉片大,幼枝細弱,易受大風危害。周至獼猴桃生態區,南有3000多米高的秦嶺生物風障,春夏季大風減速降級,對獼猴桃的危害為零。在周至獼猴桃生態區建設獼猴桃商品基地不需設置防風林帶,降低了生產成本。
5、野生獼猴桃資源豐富
周至獼猴桃生產地域範圍內,蘊藏著豐富的野生獼猴桃資源,據調查有5個種,若干變種,20餘萬株(架)。由於種質資源豐富,歷史悠久,種屬變異較多,為周至獼猴桃的新品種開發選育提供了不竭的資源,為周至獼猴桃的長足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歷史淵源


20世紀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周至園藝站首次在秦嶺周至段山中普查獼猴桃野生資源,採集優良單株100多個,在司竹鄉金官村建立獼猴桃實驗站,定期觀察單株的生長情況。
1986年,周至獼猴桃試驗站的優良單株“周至101”和“周至111”分別被陝西省種資鑒定委員會定名為“秦美”和“秦翠”。
1989年,周至縣園藝站分別在司竹鄉南司竹村、馬召鎮仁煙村和群星村、啞柏鎮昌西村等地進行第一次獼猴桃大田栽培,栽培面積達3000畝啞柏鎮農民商慎明孕育獼猴桃優良單株“周園一號”經審定定名為“啞特”。
1992年,中共周至縣委、周至縣人民政府出台《周至獼猴桃發展“九五”規劃》陝西省科技廳在辛家寨建成周至第一座千噸冷庫。
1993年,周至縣獼猴桃栽植達10萬畝。
1996年,中共周至縣委、周至縣人民政府確立獼猴桃為支柱產業,1997年升級為立縣產業。
2003年,周至縣建立了“西安市萬畝綠色獼猴桃生產基地”。
2013年9月1日,中國航天基金會授予周至獼猴桃“中國航天事業支持商”冠名用語和商用標誌。
2014年,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周至獼猴桃品牌價值以32.84億元位列中國獼猴桃區域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一位。
2015年11月19日,周至獼猴桃代表西安名優水果遠赴上海參加第七屆亞洲果蔬產業博覽會(簡稱亞果會),“周至獼猴桃”品牌榮獲2015年度華東地區最受歡迎的十大果蔬品牌。
2016年,周至獼猴桃種子成功搭載中國航天飛船“實踐十號”飛行十二天成功開啟航天育種新紀元;在2016年中國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價值評估中,周至獼猴桃品牌價值以36.63億元位列中國獼猴桃區域品牌價值排行榜第一名。9月21日,西安·周至獼猴桃主題年會暨第二屆中國獼猴桃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研討會在周至縣舉行。

地理標誌


地域保護範圍

周至獼猴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以陝西省周至縣人民政府《關於界定周至獼猴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的函》(周政函[2006]19號)提出的範圍為準,為陝西省周至縣樓觀鎮、司竹鄉、馬召鎮、啞柏鎮、二曲鎮、終南鎮尚村鎮、九峰鄉、集賢鎮辛家寨鄉富仁鄉四屯鄉侯家村鄉、青化鄉、廣濟鎮、竹峪鄉、翠峰鄉、駱峪鄉等18個鄉鎮現轄行政區域。
質量技術要求
(一)品種
秦美、海沃德、啞特等適生品種。
(二)立地條件
適宜土壤應為沙質壤土,土層厚度在60厘米以上,土壤有機質含量大於1.0%以上,土壤PH值在6.5至7.5之間。
(三)種苗繁育
採收同種類成熟獼猴桃果實的種子,人工播種,繁殖實生苗作為砧木。從純正無檢疫性病蟲害的健壯結果母枝上採集接穗,進行嫁接,繁育種苗。
(四)栽植密度
株行距3米×4米,每公頃栽植825株以下,雌雄株之比為6:1至8:1。
(五)合理整形修剪
1.花整形:T型棚架或大棚架,單主幹上架,在主幹接近架面部位選留2個主蔓,分別沿中心鐵絲向兩邊沿伸。
2. 修剪:冬剪與夏剪相結合,冬剪對株距在3米的結果盛期大樹,每樹選留結果母枝20至24個。夏季修剪的主要方法有:抹芽、綁蔓、摘心,使葉果比達到4:1。
(六)施肥
以基肥為主,追肥為輔。
1. 基肥:時間一般在10月下旬到11月下旬為宜,基肥的種類主要以腐熟的農家肥為主,並配合適量的化學肥料,基肥一般佔全年施肥量的60%為宜。
2. 追肥:主要在生長季節施入,以化學肥料為主,追肥一般分三次。
(1)花前追肥,以氮肥為主。
(2)果實膨大期追肥,以磷、鉀肥為主。
(3)果實生長後期追肥,以磷、鉀肥為主。
3. 根外追肥:根外追肥一般根據果樹生長結果的需要,實施葉面噴施。
(七)採收
果實可溶性固形物含量≥7%時,方可採收。
(八)貯藏
果實採收分檢之後,置於專用貯果箱內,經24小時預冷之後,及時入庫,使庫內溫度穩定在0℃至-1℃之間。當庫存果硬度(去皮)降至6至4千克/厘米時,應及時出庫,方可保證果實品質。
(九)質量特色
周至獼猴桃果個大(均在100克以上),果形均勻、整齊,果實淺褐色,茸毛多,果肉翠綠,Vc含量高,口感濃郁。
1. 秦美:果實橢圓形,果皮黃褐色,單果重100至150克,果肉翠綠色。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在7%以上,果實硬度9千克/厘米以上。出庫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以上,硬度4千克/厘米以上。
2. 海沃德:果實長圓形,單果重80至150克,果皮黃褐色,果肉翠綠色。鮮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7.4%,硬度9千克/厘米以上。出庫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在13%以上,硬度在4千克/厘米以上。
3. 啞特:果實圓柱形,單果重87至127克,果皮褐色,果肉翠綠色。鮮果:可溶性固形物6.5%以上,硬度9千克/厘米。出庫果:可溶性固形物含量9%以上,硬度在4千克/厘米以上。

專用標誌使用

周至獼猴桃地理標誌產品保護範圍內的生產者,可向陝西省周至縣質量技術監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標誌產品專用標誌”的申請,由國家質檢總局公告批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