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太
三太
徠三太是指太師、太傅、太保的合稱。《新唐書·儀衛志上》:“東宮官居上台官之次,王府官又次之,唯三太、三少、賓客、庶子、玉傅隨本品。”
三頭兩面三正三館 三甲 三北 三十六行三緘其口三角鐵三推六問三覺侍郎三愆三表 三精 三槐三尺童蒙三師七證三徐三麾 | 一波三折張三影九三學社 一問搖頭三不知 乘船走馬三分命肚束三條篾豬頭三避君三舍一祖三宗 轉三橋 等邊三角形 下三爛緊三火四肱三折江東三羅利市三倍馮諼三窟一歲三遷 |
太師,中國古代職官。又名太宰,掌邦治,為六卿之首。殷紂之時,箕子為太師。周武王時,太公為太 師。《大戴禮記》說:“召公為太保,周公為太傅,太公為太師。”周武王時,周公旦始居之。周公與召公分陝而治“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而東,周公主之。”周公薨,畢公代之。漢西京初不置,平帝始復置太師官,而孔光居焉。漢東京又廢。獻帝初,董卓為太師,卓誅又廢。魏世不置。晉既因太師而置太宰,以安平王孚居焉。”在周朝,太保與太師、太傅合稱“三公”。
元史百官志曰“三公,太師、太傅、太保各一員,正一品,銀印,以道燮陰陽,經邦國。有元襲其名號,特示尊崇。太祖十二年,以國王置太師一員。太宗即位,建三公,其拜罷歲月,皆不可考。世祖之世,其職常缺,而僅置太保一員。至成宗、武宗而後,三公並建,而無虛位矣。”明史 清史稿官職志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無定員,無專授。” “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初沿明制,大臣有授公、孤者。嗣定為兼官、加官及贈官”。
太傅,中國古代職官。起始於春秋時期的晉國,為國王的輔佐大臣(輔弼官,國王年幼或缺位時他們可以代為管理國家),掌管禮法的制定和頒行,三公之一;在戰國時期的齊國和楚國也設有太傅。秦朝時期被廢止。西漢曾兩度短暫復置該職位;東漢則長期設立。以後各朝代都有設置,但多為虛銜。朝鮮高麗時代亦設有太傅,朝鮮王朝改稱大傅。
陸太傅像
典籍記載
1、《漢書。百官公卿表上》:“太傅,古官,高后元年初置,金印紫綬......位在三公上。 ”《後漢書。百官志一》:“太傅,上公一人。本注曰:掌以善導,無常職。世祖以卓茂為太傅,薨,輒省。”
2、《漢書。衛綰傳》:“上立膠東王為太子,召綰拜為太子太傅。”《後漢書。百官志四》:“太子太傅一人,中三千石。本注曰:職掌輔導太子。禮如師,不領官屬。”
西周始置,監護與輔弼國君之官。武王去世,成王年少,召公任太保,以長老身份監護。周公東征勝利,建東都成周(今河南洛陽),成王到成周開始親理政務,召公為此作長篇教導,即《尚書·召誥》。后以陝(今河南三門陝)為分界,“自陝以西,召公主之,自陝而東,周公主之。”(《史記·燕世家》。后召公子孫以太保為氏。春秋後廢,漢復置,位次太傅。歷代沿置,多為大官之加銜,並無實職。史載殷王太甲以伊尹為太保,西周成王以召公為太保。明史載“太師、太傅、太保為三公,正一品...掌佐天子,理陰陽,經邦弘化,其職至重。”
軍機大臣太子太保-傅恆
由來 徠1、古三公之一,位次太傅。亦指太子太保,為輔導太子之官。太保與太師、太傅合稱“三公”。
2、宋、元時對廟祝、巫師的稱呼
3、對綠林好漢的尊稱
3、對僕役的尊稱
4、男流氓